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里的2个经典退热方


感冒发烧,大多数人通常是自行吃药或到医院输液来退烧。这也造成了我国居民抗生素的滥用。事实上,中医药对发热的研究十分深入,也不乏快速有效的方法,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就是一部关于外感热病治疗规律的专著,时至今日在临床中仍有教科书般的指导意义。


受寒邪初期喝麻黄汤

人们常把感冒称为染了“风寒”,这一类型的感冒就是着凉后引发的,在中医看来,是人体感受寒邪而病发在太阳经脉之中,这样,病还在表证感冒阶段,叫作太阳伤寒,也就是《伤寒论》中典型的麻黄汤证。

麻黄汤里虽仅有四味药——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却是受了寒邪、辛温解表的经典方子。据介绍,伤寒邪的人以疼为主,接着恶寒、怕冷、寒战,从舌象上看,没有腻苔(即没有热象),干烧没有汗。

“其实中药治疗发热很迅速,关键是对症,”北京中医药大学裴永清教授说,“现在,麻黄汤之所以在临床使用时没有起神效,是因为大多数人到医院求诊时已经过了使用的最佳时间。因为寒邪进入体内的时间一长,便会随着内环境(也叫体质)的热邪、湿邪等化热、化湿,就不是麻黄汤证了。”一般来说,一旦有嗓子疼、咳嗽等湿热之症就得变换治法,不能再按照麻黄汤证治疗了。

“发热、汗出、恶风”喝桂枝汤

与麻黄汤证怕冷不一样,有一种感冒怕风且汗流不止。正常人感冒发烧,一旦出汗烧很快便随之退去,但是“中风”的人恰恰是边发烧边汗出。这里的“中风”是指《伤寒论》讲的“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发热、汗出、恶风”,这正是典型的桂枝汤证。伤寒的病人开始就是以恶寒、怕冷、身上疼为主,当用麻黄汤,而桂枝汤证则是一生病就开始发烧、怕风、出汗,且虽有汗出但烧不退、脉浮缓。中医认为这类感冒出汗会导致营阴虚少,所以叫作中风表虚症。这个症就得用桂枝汤。

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桂枝汤中五味药有三味药是调料。这个方子既治表又治里。这一方子的神奇之处还在于,如果需要治表(即发汗)时,喝完药休息片刻,赶紧喝点热粥即可助药力,身体便会发汗。

张仲景针对桂枝汤提到,“半日许令三服尽”。而“半日许”是六小时,也就是每次开的药六小时内吃完,每两个小时服一次,才能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因此,裴永清认为,凡是治疗外感发热的方子,一定要两个小时服一次,而且每个方子最多开三副药。因为只要药开对了,只需三副就能解决问题,而三副药服用后仍不见好,估计是方子不对或病情已经发生变化,应重新辨证开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12 讲 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
解表万能方:九味羌活汤
经方治疗皮肤病
从零开始学伤寒(三十二)桂枝加葛根汤医案
刘希彦讲伤寒 四(让你少走5年弯路)
胡希恕讲痹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