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道1500年前的数学题玩玩,领略一下古代中国的数学!

《孙子算经》是南北朝(420-581)的一本数学书,距今已有1500多年。

里面有一道题,不难,但是想想挺好玩的——

 

“今有出门望见九堤。堤有九木,木有九枝,枝有九巢,巢有九禽,禽有九雏,雏有九毛,毛有九色。问各几何?”

“答曰:木八十一。枝七百二十九。巢六千五百六十一。禽五万九千四十九。雏五十三万一千四百四十一。毛四百七十八万二千九百六十九。色四千三百四万六千七百二十一。”

 

——中国古人玩算数游戏,数字都可以玩得很大,是因为中国古人早就熟练地掌握了十进制,“凡大数之法,万万曰亿,万万亿曰兆,万万兆曰京,万万京曰陔,万万陔曰秭,万万秭曰壤,万万壤曰沟,万万沟曰涧,万万涧日正,万万正曰载。”

 

别小看大数,那不是使劲画零的游戏,十进制不熟练,直接就瞎了。

 

希腊罗马数字,算乘除法都费劲,“出门望见九堤”这种题目扔过去,完全就是被碾压的节奏,还吹什么数学成就?

不信,来看看罗马数字,首先,没有“零”:

依据以上的几个符号,并列排列的话,看数字大小,小的数字在左为减,在右为加,比如“IV”意思是5-1=4,“VI”则是5+1=6

懂了?

好,来看个数,这是几?

MCMLIV

晕了?那是,得掰开来算算:

IV:4

L:50

CM:C=100,M=1000,C在左,所以CM=1000-100=900

M:1000

所以MCMLIV=1954

烦死了没有?

成书于西汉末年(公元前120-公元20年)的《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道很简单的题:

“今有穿渠上广一丈八尺,下广三尺六寸,深一丈八尺,袤五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尺。问积几何?

“答曰:一千七万四千五百八十五尺六寸。”

——哪位不嫌麻烦,试着把这个得数翻译为罗马数字试试。

 

直到今天,欧洲的数学土壤都很差,看看他们的学生和中国学生PK数学,哪次不是欧洲被暴虐,现在的法语模式,92还要念成“4个20加12”这样……还算数呢?直接让他们念得数,都得晕死了好不好。

英国人屁颠屁颠跑到中国学校取经,看到九九乘法表大为惊叹:世间竟有如此神器~~

 

神器给他们也用不出好用。

不是瞧不起他们,中国人背乘法表,有个天然优势就是汉语。

人能发出的单音节元音,是有限的,加上辅音,扩展也是有限的,但是汉语有四个声调,等于一下子多出几倍的单音节发音,因此,只有中文可以很奢侈地给每个数字都配以单音节语素,而拼音文字没有声调,不得不以更多的音节拼接在一起表示同样的意思。

所以,用汉语背乘法口诀就像念顺口溜:四六二十四、七八五十六、九九八十一……

你用英语念一下试试?

佛太母丝塞克丝没克丝团忒佛(Four times six makestwenty-four);塞温太母丝诶特没克丝飞福忒塞克丝(Seven times eight makes fifty-six)……

自己数数看要多念多少音节?人的语速是有限的,英语念再快,能比汉语更快?

语言是思维的物化体现,语言慢,思维也慢。

这就是为什么本土鳖会觉得,在英语环境待久了,自己都觉得自己变笨了。

 

现在的欧洲,数学环境就荒芜到这程度。

英国首相、教育部长被8*9、11*12这样的题目难倒,真不是啥意外的事。

那17世纪什么的,只有更差,却在那个年代,咻的一下长出一大票数学家,鬼才信喏……学渣忽然考了一次满分,而且考完满分之后立刻又成了学渣渣,再也没有什么像样的成绩,唯一的解释就是:那次满分是抄袭剽窃~

 

古中国不是只会十进制,看这段,仍然引自《孙子算经》,24进制、16进制、30进制、4进制、6进制,都有了。

至今,大学里老师教学生理解“16进制”,还经常举“半斤八两”作例子~

——“度之所起,起于忽。欲知其忽,蚕所生,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十分为一寸,十寸为一尺,十尺为一丈,十丈为一引;五十尺为一端;四十尺为一疋;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三百步为一里。”

——“称之所起,起于黍。十黍为一絫,十絫为一铢,二十四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三十斤为一钩,四钩为一石。量之所起,起于粟。六粟为一圭,十圭为一抄,十抄为一撮,十撮为一勺,十勺为一合,十合为一升,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

 

所以就可以愉快地算数玩儿了:

“斛得六千万粟。所以得知者,六粟为一圭,十圭六十粟为一抄,十抄六百粟为一撮,十撮六千粟为一勺,十勺六万粟为一合,十合六十万粟为一升,十升六百万粟为一斗,十斗六千万粟为一斛。”

“十斛六亿粟,百斛六兆粟,千斛六京粟,万斛六陔粟,十万斛六秭粟,百万斛六壤粟,千万斛六沟粟,万万斛为一亿斛六涧粟,十亿斛六正粟,百亿斛六载粟。”

 

《孙子算经》里,还有一道鼎鼎大名的题目,“鸡兔同笼”,1500多年来不知为难过多少小孩子……

“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鸡兔同装一笼,上面35个脑袋,下面94只脚,问鸡兔各几只?)

还有一道“禽兽”题目,比“鸡兔”要麻烦一点,小伙伴们来算算看吧~~

“今有兽六首四足,禽四首二足。上有七十六首,下有四十六足。问禽、兽各几何?”

(这是一堆怪物……兽有6个脑袋4只脚,禽有4个脑袋2只脚,现在上面76个头,下面46只脚,禽、兽各多少?)

 

——要是再遇见无知无畏的人,再来妄评古代中国重文轻理不懂数学啥的,直接一句话噎死他:“是中国的数学不行?还是你不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辅导儿子跳级考进美国数学天才班,我精心创作了这套数学思维开发教材 I 科学图书馆
数的由来和发展
你会用贝壳计数吗?
数的由来和发展(1)
高考数学必胜秘诀在哪?
【一年级】六尺巷里的数学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