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申 | 西安安国寺遗址出土的密教石像考(上)


金申简历:

1949年北京人,1968年内蒙古上山下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美术五年。一直从事佛教美术考古及文物鉴定,为中外大专院校和文博单位授课,桃李天下。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点评专家。文物著述三十余种,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善画达摩类佛画,对草原人马有深入体会,画风刚健,独树一帜,获得美术界及艺术市场一致好评。

西安安国寺遗址出土的密教石像考(上)

1959年西安市西北隅出土了一批残损的石雕佛像,共十一尊。据考证这一带原是唐长安城长乐坊故地,此地当年建有安国寺,故这些石佛像应是安国寺旧物,估计是唐末灭佛法难时被破坏而瘗埋的[1]。这批石像的佛名在历年的出版物上有诸说,现重新核考并谈及相关问题。

一.诸造像的尊名

1.宝生佛  白大理石  高67.5厘米(图1)

▲图1  宝生佛造像  唐(618-907)  高:67.5cm、宽:40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佛妆像,头部失落,袒右肩大衣,右手施予愿印,左手握拳持大衣角于左胸部,结跏趺坐于大仰莲座,束腰部雕七匹有翼卧马,赤鬃,台座形制罕见。此像有马鸣大士[2]、日天子[3]、宝生佛[4]诸说、余以为宝生佛为是。

马鸣大士,中天竺高僧,鸠摩罗什译《马鸣菩萨传》云马鸣为佛灭后六百年出世之大乘论师,有月氏王以七匹饿马请师说法,马垂泪听法而不食草之故事,因以马解其音,故名马鸣之说[5]。此佛座恰是七匹马,与典故马匹之数相合。

但此尊石像是佛装束,不是僧装,且飞马是位于台座,属生灵座,故马鸣大士之说似为不妥。

又有据此像似乘飞马,故认为是日天子,即苏利亚太阳神。乘两轮车或马车遨游太空之日天在克孜尔第8、17、34、38窟,森木塞姆石窟第50窟,库木吐拉石窟23、46窟和莫高窟285窟这些石窟壁画上均有多幅表现,然一般都作菩萨、天人形象,作佛装束偶有一、二,极罕见,在克孜尔第17窟且为交脚的天神形象,

左右有二匹奔马。《秘藏记》记其两手各持一朵莲花,乘坐四匹马车之上,日本的图像即如此[6](图2)。日天图像上之马有二、三、四、五、七、八匹之数、样式自由丰富、不过是乘车马遨游于天空的天神而已、一般只作壁画的配景人物。作为单独大型雕像没有先例可证、也没有如此隆重单尊雕刻日天在寺庙里供奉的必要,故日天子说也不可取。

▲图2  日本所传乘马车的日天

宝生佛是密教以大日如来为首的五佛之一,在金刚界曼荼罗中位于南方,唐中晚期后大量出现,主财宝,故右手施予愿印,表授予。而马座是宝生佛的专用座,所谓“诸世间尊贵吉祥,无先于马,马有慧用,世以为宝,宝生佛为灌顶法王,以之为座,于灌顶表具吉祥也[7]。”

但坐骑为马的宝生佛在历代汉传佛像中所见甚稀,惟可注目者是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木塔第三层内有四尊坐佛,分别位于东南西北方向,当为阿閦、宝生、阿弥陀、不空成就四佛,没出现大日如来,这是以塔本身代表毗卢遮那佛,即佛之法身,四佛趺坐于大仰莲上,八角形台座,东方的阿閦佛的束腰部各壼门可见有卧象,西方阿弥陀为孔雀,南方宝生佛为马,北方不空佛为金翅鸟,坐骑数目,据残迹分析,当年各面壼门内,都是八只(匹),现有缺损[8](图3)

▲图3  应县木塔第三层南方佛

这是辽代宝生佛像坐于马座之例,马匹数目为八匹,安国寺像是七匹,可见坐骑数目并无一定,是根据广义的《金刚顶经》而来的。除应县木塔外,汉传佛像马座的宝生佛颇为少见。

西藏佛教中的金刚五佛偶见带坐骑的例子,在拉达克地区可以见到,如拉达克地区13世纪的岩画金刚五佛,可清楚看到金刚五佛立像的莲花座下分别有象、马等兽座[9](图4)。斯瓦特的铜铸阿閦佛台座上也可清楚地看到有三头立象[10]

▲图4  摩崖石刻金刚界五佛(拉达克)

安国寺出土的佛像从手印和坐相上也可证是宝生佛像。《守护经》有“复于南方面向北坐,亦作如上金刚结跏,端身正坐,左手如前执衣两角,右手仰掌,名满愿印,此即宝生如来之印。”金刚跏趺即《守护经》所云“常以自作金刚结跏,谓以右脚压左陛上,端身正坐。”安国寺佛像的手印和坐势均与经典相合,可知确为宝生佛无疑[11]

汉传密教中最引人注目的即近年发现的法门寺地宫鎏金四十五尊造像银宝函,右侧面有宝生如来趺坐于大仰莲座上,右手作予愿印,左手握拳置脐下,据不空译《大乐金刚萨修行成就仪轨》,“其身黄色,左手握拳,持衣角置于胸前,右手作施予愿印”之描述相合。宝生佛周围是金刚宝菩萨,金刚光菩萨,金光幢菩萨及金刚笑菩萨所谓之四亲近眷属[12](图5)

▲图5  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宝函

金刚五佛之一的如此高大的马座宝生佛的发现意义重大,它是唐代长安密教的宝贵实物,并可推知,当年安国寺可能不止仅单独供奉宝生佛一尊,还应依密教教理供奉有以大日如来为首的阿閦佛、宝生佛、不空成就佛、阿弥陀佛等四佛及其眷属诸尊,惜散失不群了。

2.文殊菩萨  白大理石  高74厘米(图6)

▲图6  文殊菩萨像  唐(618-907)  高:74cm、宽:36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菩萨高束发,冠正中有方形宝饰,身饰项圈,花环,肩搭帔帛,金刚跏趺于束腰大仰莲座,可注意左手持莲花,莲中托经筴。

此像历来被称为虚空藏菩萨,不知何据。从其手持莲花上有经筴可知,应是文殊菩萨,经筴和宝剑是文殊菩萨的标帜。不空译《金刚顶经》“曼殊室利菩萨五字心陀罗尼品”中有“即于坛心画曼殊室利菩萨,作童子形,右手持金刚宝剑,左手持摩诃般若梵筴”[13]。此像右手残缺持物不明,但右手莲上经筴幸存,可作判明其身份重要标识(图7)

▲图7  日本《图像抄》所载文殊菩萨

然若定为虚空藏菩萨,《秘藏记》云胎藏界之虚空藏云“左手持莲花,上有如意宝,右手持白拂。”又虚空院之虚空藏则“左手持开莲华,上有如意珠,右手持宝剑。”均说左手持莲花上有如意宝、如意珠,没有言经筴,可知此像不是虚空藏菩萨(图8),应以文殊为是。《秘藏记》是日本弘法大师空海(774-835)留唐时所记,正当唐朝密教盛行之时,所记是亲自所得资料,至为可靠。

▲图8  高雄曼荼罗虚空藏菩萨(平安时代,十二世纪)

3.金刚手  白大理石  高75厘米(图9)

▲图9  金刚手造像  唐(618-907)  高:75cm、宽:48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忿怒像,双牙上出,火焰形逆发,红色,袒上身,肩搭帔帛,右手高举金刚杵,趺坐于岩座。此像有随心金刚[14]、金刚童子[15]、金刚像[16]诸说。

随心金刚之名也说得通,此尊又称金刚随心菩萨,是降服诸夜叉之尊,所谓作忿怒形,火炎发,右手张出,持金刚杵,左手作胎拳当胸,坐磐石上[17]

但随心金刚只是金刚萨眷属级别的神格,与金刚萨的眷属触金刚同名。作为如此高大的石雕当年也并非平常之物,单尊石雕不同于佛画曼荼罗可以较易绘制众多神佛,单尊石像一般只取最重要最典型的神佛雕塑,这尊手持金刚杵的忿怒神像实际上就是金刚萨,也称金刚手,持金刚。按密教教理,金刚五佛又各现菩萨身、金刚身、忿怒身三种形象,也称为五佛、五菩萨、五忿怒,所以金刚萨又是宝生佛的金刚身。

金刚手有多种形象,所谓有通、别二称,即泛称的护法金刚手和具体所指的普贤菩萨的法身金刚萨或宝生佛的金刚身等。这尊怒发、手持金刚杵的形象还应是通常侍佛卫道的金刚手,《大日经疏》“执金刚杵,常侍卫佛,故曰金刚手。”当是泛作护法的金刚手。这个形象与藏传佛教的金刚手极为接近。如杭州飞来峰石窟第32窟(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的金刚手石雕即是这种袒腹逆发的忿怒像,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竖食指握拳置胸前的形象。

不空新译《仁王经》奉持品云“若未来世有诸国王建立正法,护三宝者,我令五方菩萨,摩诃萨众往护其国,东方金刚手菩萨摩诃萨,手持金刚杵,放青色光,与四俱胝菩萨往护其国”。则将金刚手作为东方阿閦佛的护法神。旧译《仁王经》则将这手持金刚杵的护法神称为“无畏十力吼菩萨,手持金刚杵,往护其国”故日本平安时代的佛画五大力菩萨中的无畏十力吼菩萨与安国寺的金刚手像极为近似,实际上都是金刚手,只不过是在新旧译《仁王经》中的名号不同而已(图10)

▲图10  无畏十力吼菩萨(日本和歌山,10世纪前半)

4.降三世明王  白大理石  高75厘米(图11)

▲图11  降三世明王像  唐(618-907)  高:75cm、宽:47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三面八臂,忿怒相,高束发,冠正中有佛坐像;袒上身,主臂二手当胸结契印,下束裙,右腿下垂,半跏趺坐于岩座,主头左右为二童子面,右上手上扬高举金刚铃(宝铎),中右手持宝剑;下右手持箭矢,左上手持三叉戟,左中手持弓,左下手持绳索。

降三世明王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为大日如来教赫警醒愚顽的忿怒形象。能除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贪、嗔、痴三毒、故名降三世明王。

不空译《摄无碍经》描述三面八臂降三世明王“也有八臂像者、左手持戟锁、宝弓、金刚索,右手持金刚铎、宝箭、宝剑,其余双手于胸前结降三世印,”与日本御室版降三世明王王形象极为近似[18](图12),但安国寺像右中手持宝剑,右下手持宝箭,与记载略有互换。又日本的《别尊杂记》所载图像与安国寺像右三手全同,但左三手的中手执轮索,左下手持弓,持物又略有出入,当是密教经典和图像在流传过程出现了差异所致[19][20](图13)

▲图12  日本御室版降三世明王

▲图13  《别尊杂记》降三世明王

法门寺捧真身菩萨台座围绕的八大明王中的降三世明王左侧三手可辨认出有戟、宝弓,轮索不明,但右侧三手依次为金刚杵、宝箭、宝剑、与日本御宝版所传图像上宝箭和宝剑的位置相同(图14)。可知降三世明王图像有多有佛经依据,而从宝箭和宝剑的位置看,安国寺像和日本《别尊杂记》出自大致相同,尽管左侧持物略有出入,而法门寺降三世明王和日本的御宝版图像似是同一出处。

▲图14  法门寺地宫出土捧真身菩萨像及台座周绕凿刻的八大明王之降三世明王像

5.马头明王  白大理石  高88厘米(图15)

▲图15  马头明王像  唐(618-907)  高:88cm、宽:55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三面忿怒相,主面双牙上翘,束发戴冠,冠中有化佛,二侧为童子面。火焰形大光背,头光背正上方有一残断马头,项部鬃毛尚清晰可见。

明王袒上身,帔帛飘扬,主手当胸结契印,右侧上手举斧,中手持念珠,右下手掌心向外作予愿印;左侧上手持棒,中手持净瓶,左下手持莲蕾,半跏趺坐。惟可注意者台座束腰上半部是仰莲形,下半部是岩石形,此种莲座与岩座结合的例子甚为罕见,大概是为了喻意马头明王乃观世音的化现之故。

马头明王又作马头观音,以观音为自性身,现大忿怒之形则置马头于顶上。《秘藏记》“马头观音菩萨,赤肉色,大忿怒之相,并三面,牙在唇上,头有白马之形如轮王宝马[21]

法门寺地宫出土捧真身菩萨台座周绕凿刻八大明王内中亦有马头明王,然为三面六臂像。右侧三手各持三叉戟、莲、作予愿印,左侧手持轮、钩、莲,与安国寺马头明王持物出入较大,不知何据(图16)

▲图16  法门寺地宫出土捧真身菩萨像台座周绕凿刻八大明王之马头明王像

日本所传马头明王像骑牛座上,各手所持物与安国寺像极为接近,仅左中手和下手持物互换(图17)

▲图17  日本所传马头明王

6.不动明王  三尊  石雕

第1尊高61厘米,高束发,屈发垂左肩,作童子忿怒相,右手竖执宝剑,左手挽羂索,袒上身,斜披络带,肩后飘帔帛,趺坐于岩座(图18)

▲图18  不动明王像  唐(618-907)  高:61cm、宽:43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第2尊高65厘米,童子忿怒相,独髻垂发搭于左肩,装束与上尊同,但双手臂残缺,趺坐于岩座,从面相、衣饰和动态分析,应是不动明王(图19)

▲图19  不动明王像  唐(618-907)  高:65cm、宽:46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第3尊残高55厘米,头部及左手失落,但从右手竖持宝剑和动态推断,也应是不动明王(图20)

▲图20  不动明王像  唐(618-907)  高:55cm、宽:40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不动明王是五大明王和八大明王之主尊,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早在唐景龙三年(709)菩提流志所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九即有“北面从西第一为不动使者,左手持羂索,右手持剑,半跏趺坐”的记载。开元十三年(725)善无畏译《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云“不动如来使者,持慧刀羂索,顶发垂肩,威怒身相有猛焰。安住磐石上,额有水波相,充满童子形。”又《大日经疏》五∶“若欲画不动明王如来使者,作童子形,右持大慧刀印,左持羂索,顶有莎髻,曲发垂在左肩,细闭左目……坐石上,其身卑而充满肥盛,作忿怒之势,极忿怒之形。”又失译人《立印轨》云“左垂索发,左目视眇,”即微闭左目而睁右眼。

以上描述与出土三尊不动明王均相合,第二尊面部完整,可清楚地看到呈左目微闭状,符合经典仪轨,与日本所传图像也极为近似(图21)。又如日本石田尚丰氏指出的,不动明王顶上之髻作小圆形,从髻上出弁发垂向左肩的形式看,和受到不空(705-774)强烈影响之下完成的《胎藏旧图样》的不动明王形式相同,较之日本东寺讲堂和西院的现图曼荼罗系的不动明王,属于更早的阶段[22]

▲图21  京都教王护国寺不动明王(平安时代)

唐密不动明王实物资料尽管密教典籍记述颇多,但在安国寺像出土前所见甚少,据知有一尊唐代所雕石像现藏美国菲利亚博物馆[23]现一次发现了三尊、可见唐代对不动明王的尊崇之深,是唐密造像的宝贵实物。 

7.半跏坐菩萨残像  白大理石  高41.5厘米(图22)

▲图22  石刻残像  唐(618-907)  高:41.5cm、宽:33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仅残留半跏坐的膝部以下部分,可注意的是右足侧莲座边沿有一串念珠,其身份或是如意轮观音菩萨。由于此像残损过甚,不详当初几只手臂,但右脚侧的如意宝珠是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法门寺出土八重宝函之第四重宝函正面锤鍱有六臂如意轮观音,其右中手恰是挽一串念珠垂于足侧(图23),与日本所传《图像十卷抄》如意轮观音样式全同。据足侧念珠的残迹推断,此残像很可能是如意轮观音。

▲图23  法门寺出土八重宝函之第四重宝函正面锤鍱有六臂如意轮观音

如意轮观音为六观音之一,以手持如意宝珠以表满众生之祈愿。菩提流志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九“次如意轮观世音菩萨,身有六臂,一手执轮,一手持数珠,一手执如意宝珠,一手持右颊,一手扣莲花,一手按地,结跏趺坐。”与法门寺宝函和日本图样极为吻合(图24)

▲图24  日本醍醐寺如意轮观音像(平安时代)

如意轮观音亦有二臂、六臂、八臂、十二臂多种形象、坐姿有结跏坐、半结跏坐、游戏坐,乃至立像种种。台座有莲座,或岩座上又敷莲座二大种类。这尊安国寺残像似乎是交脚又近似游戏坐,或可称为半跏。又大仰莲座的造型和石质与前述文殊菩萨的台座样式相同,可知是同一系列的菩萨像,推测当初应是同时雕刻的。

8.菩萨残像  白大理石  高51厘米(图25)

▲图25  观音菩萨残像  唐(618-907)  高:51cm、宽:41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头部及右臂失落,从残像可知是菩萨装束游戏坐姿于岩座,喻普陀山海岛,故应是水月观音,南海观音一类的身份。

9.菩萨头部  白大理石  残高15.7厘米 (图26)

▲图26  白石菩萨像头部  唐(618-907)  高:15.7cm  1959年西安市安国寺遗址出土  西安碑林博物馆藏

束发,发髻残留金彩,标帜不显,尊名待考。

据以上残存的宝生佛可推断当年安国寺内应供奉有大日如来为首的五方佛。又从残存的不动明王、马头明王、降三世明王,可推知当初应有以不动明王为首的八大明王系列,即不动、降三世、大威德、大笑、大轮、马头、无能胜、步掷、共八大明王。

八大明王又是八大菩萨的教令轮身[24],即

                    除盖障——不动*

                    金刚手菩萨——降三世*

                    文殊菩萨*——大威德

                    虚空藏——大笑

                    弥勒——大轮

                    观音*——马头*

                    地藏——无能胜

                    普贤——步掷

 (注∶带*者为安国寺出土像)

但作为八大菩萨系列时,这八尊菩萨都显现菩萨形,上述八大菩萨,安国寺遗址仅发现文殊和观音(残像)两尊像。虽然也出现金刚手,但这里的金刚手是忿怒护法相,属于护法的金刚手,不是八大菩萨之一。

以上从理论上推断了安国寺当年密宗佛像的组合,但这些残像的风格和石质并不太统一。宝生佛、文殊、马头、降三世、金刚手、如意轮观音,观音残像和菩萨头像是白色大理石雕成的,从台座和样式看,宝生佛、文殊、如意轮,都是圆形仰莲座,风格一致,似应是摆放一组的。马头、降三世、金刚手,是明王的专用岩座,当初也应是一组,且石质相同,都为白大理石。但三尊不动明王的身量均小于马头、降三世十几厘米,且岩石色泽发灰,与以上诸像的白大理石似不是同样石质,并且一次即发现三尊,故当初是否是按同一组曼荼罗仪轨布置的尚可推敲。安国寺是晚唐重要密教寺院,伽兰七堂完备,故这批石像很可能当初不是同一殿堂供奉的,制作的时间和石质也不一致。

原文刊载于《敦煌研究》2003年04期

注释∶

[1] 程学华“唐贴金画彩石刻造像”《文物》1961年第7期

[2][14] 李域铮《陕西古代石刻艺术》三秦出版社1995年

[3][15] 常青《彬县大佛寺造像艺术》现代出版社1998年

[4][16] 西安碑林博物馆编《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

[5][7][11][17][21][24]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文物出版社1984年

[6] 秋山正美《详说佛像の持ちものと装饰》文进堂 昭和47年

[8] 陈明达《应县木塔》文物出版社2001年

[9] 赖富本宏《密教寸描》大东出版社 昭和61年

[10] 拙著《鉴识藏传佛像》福建出版社2002年

[12] 吴立民 韩金科《法门寺地宫唐密曼荼罗之研究》中国佛教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98年

[18] 赖富本宏,下泉全晓《密教佛像图典》人文书院1994年

[19] 赖富本宏《マンダラの仏たち》东京美术1985年

[20]《别尊杂记》五十卷,为日僧心觉(1117-1180)在承安时代(1171-1175)所撰的图像集,仁和寺本据称是心觉亲笔所书。

[22] 水野敬三郎“西安大安国寺遗址出土の宝生如来像について” 所引石田尚丰《曼荼罗の研究》载《佛教艺术》1983.9

[23] 林传尧《佛教美术讲座》台湾艺术家出版社1997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波罗王朝与唐大安国寺的密教造像比较
西安碑林藏安国寺造像赏析
寺院各殿堂佛像介绍之圆通殿、观音殿(1)...
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之造像
公主寺壁画|十大明王,最是金刚不坏身。
《触闻集——佛教对联1200副》(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