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申 | 锤鍱佛像小考
userphoto

2022.08.03 中国香港

关注

金  申

  •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教授

  •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1949年北京人,1968年内蒙古上山下乡,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在日本东京艺术大学研究佛教美术五年。一直从事佛教美术考古及文物鉴定,为中外大专院校和文博单位授课,桃李天下。中央电视台《寻宝》节目点评专家。文物著述三十余种,学术界有一定影响。善画达摩类佛画,对草原人马有深入体会,画风刚健,独树一帜,获得美术界及艺术市场一致好评。


锤鍱佛像小考

金 申

内容提要用锤鍱法制作佛像以文献记载和证之实物应是公元3-4世纪由西域传入内陆的,至今仍有不少精品分散于世界各博物馆。

关键词∶锤鍱像 ;竺道一;定林寺 ;法隆寺

  锤鍱像是以薄金属(铜、金、银)片覆于金属凹模上,以锤敲击而成的佛像。此种技法源于古代西方地中海沿岸。我国古代青铜器都是铸造而成的,尽管表面还要敲刻加工,但汉族系统鍱工艺使用较晚,以锤鍱技法制作佛教文物要迟至公元3、4世纪才出现,应是随佛教从西北印度经西域传入的。

  西北印度的犍陀罗地区锤鍱工艺起源甚古,居住其地的属于斯基泰文化系统的塞种人盛行各种动物纹金属饰牌的制作,有的金属饰品据考证可能出自希腊人之手。当公元1-2世纪前后犍陀罗地区开始制作佛像时,金属片锤制工艺也被运用到佛像上,至今可见犍陀罗纯金片的锤鍱像,佛像刻极为精美、细致。

  3-4世纪时,中国西行求法的僧人即从西域带回了锤鍱像、此种技法也很快就得到应用。最早记载我国制作锤鍱像是南朝时期,据梁慧皎《高僧传》卷五“晋吴虎丘东山寺竺道一”传,竺道一,俗姓陆,吴人,为时论所宗,故为简文帝深所知重,及简文帝崩(晋太和六年,371年),郡守琅岈王荟于会稽起嘉祥寺,请道一居僧首,道一乃抽六物遗于寺,造金鍱千像(注 1)

  道一早在公元371年即造锤鍱千像,那么此种技艺传入中国应更早。在江南人看来,这种佛像技艺新奇,故被记录下来。锤鍱像系用模具敲击而成,故很适合制作连续排列的千佛图,看来僧史的记载是可靠的。

  《高僧传》卷十三“齐上定林译法献传载

“释法献,姓徐,西海延水人。……以宋元徽三年(475年)发踵金陵,西游巴蜀,路出河南,道经芮芮,即到于阗,欲度葱岭,值栈道断绝,遂于于阗而返,获佛牙一枚,舍利十五身……又得龟兹国金鍱像,于是而还(注 2)

  又粱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二载《杂图像集》上卷目录中有∶“定林献正于龟兹造金鍱像记”(注 3),《杂图像集》已失传,仅《出三藏记集》载有数条目录,定林当即定林寺,献正可能是僧法献的字或号。僧祐法献的弟子,卒于南朝齐建武未年(498年之前)葬于钟山,僧祐为造碑墓侧,沈约撰文。法献于西域所得佛牙及佛像,皆存于上定林寺。故一时间不可能同时有另一定林寺僧人在于阗和龟兹造金锤鍱,但一记龟兹,一记于阗,何者为是呢?据“法献传”可知他是从四川经河南(今青海省,时为吐谷浑故地)而达于阗,从西域南道的于阗到西域北道之龟兹并非易事,法献应该是没有到过龟兹的,《杂图像集》可能是误记。但在于阗能得到来自龟兹的佛像亦未可知。不管怎么说,汉地的锤鍱像是从西域传入的则是无疑问的。

  锤鍱像是薄金属片捶制而成,铜皮成型后还要鎏金,所以也往往被称为金薄像、金箔像、金鏄像,在古代僧人行记中见有多种写法,但有时也所指不明,铜、石、木雕佛像表面都要涂金、也往往被称为金箔像、金薄像,这主要是因为佛像表面的金色掩盖了其真实质地。《大唐西域记》就将巴米扬东大佛(高38米)记为鍮石(黄铜)分身别铸,其实是石造,外表敷泥,因当年像身装金,金色灿烂,故难免误记。《名僧传》记十六国(五世纪初)凉州僧人僧表欲往罽宾(今克什米尔一带)礼拜佛钵,道路梗塞,遂停于阗,僧表向于阗王请求供养摩伽兰的胜宝佛像,王即命工巧营造金薄像,金光陜高一丈云云(注 4)。这里说的金薄像,不知是铜像鎏金还是锤鍱像,但丈数高的佛像若为铜铸,如此沉重,显然无法运回内陆,故很可能是铜片打制而成。古代很多大型佛像即是用铜皮分部位捶制,然后组合而成的,当然与铜片敲击而成的平板式的佛像不能相提并论,但毕竟都是打制的,故广义地称为金薄像似无不可。

  《洛阳伽兰记》卷五引宋云《惠生行记》,惠生于北魏正光四年(523)四月到犍陀罗国的佛沙伏城,城西一里有白象宫,寺内佛事皆是石像,装严极丽,头数甚多,通身金箔,炫耀人目(注 5)。显然是石像通身贴以金箔,而不可能是锤鍱像也。

  《佛国记》“到于阗国”,记东晋隆安五年(401)法显巡礼到于阗国,见“城西七八里有僧伽蓝,名王新寺……可高二十五丈,雕文刻镂,金银覆上,众宝合成。塔后作佛堂庄严妙好,粱柱户扇窗镛皆以金薄”(注 6)

  在门窗等处装饰的金薄,很可能是锤鍱的鎏金铜片做成的,此种装饰技术至今可见北京故宫等重要建筑的门窗等处。

  锤鍱佛像的实物遗存可见德国探险队于上世纪初在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发现的数件佛坐像(柏林国立印度美术馆藏,图 1),呈圆薄片形,四周有孔,当是嵌于器物之上。内中一件一佛二菩萨像(直径6.2厘米)佛陀着通肩大衣,衣纹隆起成圆棱状,大衣襟部褶纹呈U形,与十六国时的造像接近,从整体样式分析则时代当在6至7世纪左右的北朝晚期到初唐时期(图 2)。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佛像都带有浓重的西域佛像的风格,菩萨像袒露上身,露脐、下着裙,肢体动感优美,束发的缯带飘垂,令人想起西域的乐舞伎(注 7)(图 3)

▲图1 佛坐像 铜制 直径6cm 8世纪

▲图2 如来三尊像 铜制 直径6.2厘米

▲图3 菩萨坐像 铜制 残高10厘米

  汉风的锤鍱像的最早实例有佛说法像(青铜镀金,正方形,边长15.3厘米,日本白鹤美术馆藏),释迦佛着袒右肩大衣,趺坐于六棱束腰莲座,两侧为二菩萨、二弟子,下方是二供养菩萨,上方有二飞天,构图丰满,纹饰清晰,线条规整犀利,人物动态略显板直,与隋代的石雕和铜佛像的艺术风格一致(图 4)。此像是现存隋代最有代表性的锤鍱像(注 8)与这件锤鍱像尺寸、构图,乃至细部都完全一致的另一件锤鍱像,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福格艺术馆,可知这两件锤鍱像系同模所出,亦属颇为巧合也(注 9)(图 5)

▲图4 隋金铜五尊像,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图5 金铜佛像 15.4厘米 美国福格美术馆藏

  还有一件流落海外的金铜锤鍱佛说法像,构图繁密,细部锤刻精美,应是初唐之物,惜只在拍卖会上发现,实物不知流落何方。(图 6)

▲图6 鎏金释迦佛铜龛像

  又有日本根津美术馆藏锤鍱佛说法坐像(铜鎏金,高22.4厘米)释迦佛和诸菩萨、弟子、供养天人、狮子等济济一堂,物体凸起颇高,造型饱满,体量感颇强,火焰纹饰和人物的衣褶等也镂刻的极为自由生动,极具浮雕的立体效果。在此像的表面甚至可以看到锤击的锤痕。造型样式上分析,应是初、盛唐时代所造(注 10)(图 7)

▲图7 唐佛说法像 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还有一件佛说法坐像(纵23.6厘米,横17厘米,日本私人收藏释迦佛坐菩提树下的束腰莲座上,双手作施无畏与愿印,左右各有一位半跏菩萨像,周围簇拥着天人、弟子,最下方是莲池和戏水的童子,应是莲花化生,画面表现的是西方净土世界。佛的造型较为板直,大衣正面衣纹是双U字形,也应为初唐时期所造(图 8)。此外还有几件小型锤鍱像也收藏在日本白鹤美术馆。(图 9)

▲图8 唐金铜板佛 高23.6厘米 日本人收藏

▲图9 唐金铜佛五尊像 日本白鹤美术馆藏

  早期锤鍱像一般尺寸较小,边长多数在10厘米以内。可注意的是上述无论新疆发现的还是现藏日本的数件锤鍱像,四周都带有小圆孔,应该是用来固定在木板上或佛龛内的。

  1984年陕西临潼邢字村出土了一批唐代金铜佛像,内中除三百余件小铜佛外,还有数件残锤鍱像,样式上分为三种。其中残长条状片(残长16.5厘米)上锤刻有荷花水鸟,衬底为水波纹。表现水景的画面在新疆龟兹石窟中多见,如克孜尔石窟第38窟、库木吐喇石窟第34窟等都可见到,可知这类锤鍱像应是装饰佛殿建筑所用。

  又有二件残铜片(残长6厘米),上面连续锤刻有相同样式的佛坐像,残存十二身(注 11),这类像可大量连续锤制,即所谓的锤鍱千像。当年竺道一所造的即是这类像,可大面积地装饰于佛殿墙壁或佛龛上。

  唐代锤鍱技术得到了普遍应用,各类金银器都使用了锤鍱法。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七重宝函,内中的鎏金四天王银宝函、纯金佛说法宝函都是用锤鍱法制成的。

  古代日本的锤鍱像技术自然也是由中国传入的,在飞鸟、白凤、天平时代(相当于中国唐代)极为流行,特别以奈良的古寺内多有遗存,数量上远较中国的现存遗物为多,在法隆寺的资财帐上记有“金埿押出佛三尊”押出佛即锤鍱佛像,它是当时的信徒在坊间制作后施予寺庙的。尺寸一般都不大于30厘米,多数供奉于小佛龛内(注 12)(图 10-12)。日本冈山县奉原寺经堂遗址出土的锤鍱像,可推断是当年饰于佛殿壁上的。据记载,在奈良东大寺的七重塔内壁上当年也饰有锤鍱佛像。

▲图10 原法隆寺藏佛五尊像 高29厘米 7世纪

▲图11 原法隆寺藏佛三尊像 高27.5厘米 7世纪

▲图12 白凤时代金铜千佛像 日本护念院藏

  锤鍱千佛实例可见于法隆寺玉虫橱子的门内侧和内壁,还有多件钉于残存的佛龛板上的锤鍱像,稍晚的例子可见朝鲜高丽时代制作的金铜佛龛,在它的正壁装有佛说法像,两侧是文殊和普贤,两扇门内侧钉置有二位金刚力士。这种完整的饰有锤鍱像的佛龛,在中国几乎没有实物遗存(注 13)(图 13、14)

▲图13 金铜佛殿 高丽时代 高28厘米 韩国国立博物馆藏  

▲图14 上图内壁面文殊、普贤菩萨像                   

  大理国也遗存不少以金银制成的锤鍱佛像,大理国的金银佛像的艺术成就很高,佛像都普遍运用了锤鍱技术(注 14)(图 15)

▲图15 刻像金片 大理国 云南省博物馆藏

  至于尼泊尔和西藏藏传佛教的艺术品,锤鍱像更为普遍,除大型的铜皮捶制的佛像外,包饰建筑的鸱吻、兽头和各种饰件,所见几乎皆是锤鍱而成,已远远扩展了中国和日本、朝鲜一般将锤鍱像置于佛龛或小面积装饰建筑的范围。

注 释∶

1、2《大正藏经》卷五十《史传部》。

3、粱僧祐《出三藏记集》,苏晋仁、肖炼子点校,中华书局1995年。

4、《名僧传》第二十六,日本《续卍藏》第77册。

5、范祥雍《洛阳伽兰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58年。

6、法显《佛国记》,郭鹏注校,长春出版社,1995年。

7、《西域美术展》,德国吐鲁番探险队,东京国立博物馆图录,1991年。

8、10《中国の金铜佛》,日本大和文华馆,1992年。

9、《海外遗珍》,台湾故宫博物院,1986年。

11、丁明夷《关于临潼邢字村出土的鎏金铜佛像的若干问题》,《文物》1985年第4期。

12、久野健《押出仏について》,《古美术》第15号 。

13、韩国国立博物馆,《名品图录》,韩国三和出版社  ,1985年。

14、《唐·宋代黄金佛像展》,云南省博物馆赴日展图录 , 1992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暴走西北三省—甘肃【4】
走近佛前
南京博物院的明清佛像展
绕不过的巴米扬,东西方的十字路口
赵西斌随笔:西行记实(三)炳灵寺 / 轩诚清读(第1731期)
丝绸之路上的龟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