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来自巴基斯坦的犍陀罗文物展(下)
userphoto

2023.06.27 中国香港

关注
寂静之空 音乐: 傅许 - 夜语·寂静之空

关于犍陀罗遗址的世界遗产

展览介绍了6个位于巴基斯坦、与犍陀罗遗址相关的世界遗产。
1. 沙赫里·巴合娄尔遗址
位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马尔丹市西北,是一座由城墙、居民区和宗教寺院建筑等组成的古城寨,建筑年代约为2-10世纪。
城寨主体建筑在山丘岩体上,城寨内外有多处寺院遗址。
佛教寺院建造年代约在2世纪,在4-5世纪时被白匈奴暴力毁灭后,在7世纪逐渐废弃,10世纪有印度教寺院在佛教遗址上重建。
该遗址出土了数以千计的佛像和建筑装饰构件,包含有片岩、石膏和青铜材质,很多单体石雕造像尺寸巨大,组合造像多以神变题材为主,现藏于白沙瓦博物馆。
沙赫里·巴合娄尔遗址与塔库特伊巴希寺院距离3.5千米,中间有古道相连,且出土的雕刻风格类似,推测两处遗址间关联密切。
1980年沙赫里·巴合娄尔遗址与塔库特伊巴希寺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降伏旷野夜叉 Conversion of  tavika the Yaksa 

灰色片岩 2-3世纪 白沙瓦博物馆藏


这个佛陀降伏夜叉的雕像出土于沙赫里·巴合娄尔遗址。
佛陀身着通肩式袈裟,全跏跌坐于台座上。
右手施无畏印,左手紧握袈裟一角,示现威严相。
两侧分别站立着形象完全相同的二夜叉,头发呈火焰状,眼睛大如铜铃,大口张开露出獠牙。
左侧夜叉高举一物欲砸向佛陀,右侧夜叉怀抱一赤身小童。
此画面表现的应是降伏旷野夜叉故事中的两个情节:与佛陀相斗、被佛陀制伏后交出小童。
降伏毒龙(Conversion of the Vicious Naga)
灰色片岩 2-3世纪 沙赫里·巴合娄尔 白沙瓦博物馆藏

迦叶三兄弟崇奉拜火教,共有一千弟子。
佛陀来拜访大迦叶,并想借教团的火室住宿一晚。
大迦叶告知佛陀火室中有一条毒龙守护着圣火,但是佛陀并不害怕,坚持入住。
进入火室后,佛陀进入禅定状态,与毒龙斗法,将毒龙降伏后置于钵中。
迦叶对此心悦诚服,带领其弟子集体皈依了佛陀。
此雕塑中佛陀左手托钵,一条蛇盘踞钵中,头高高昂起伸出钵外。
佛陀身边有拜火教弟子匍匐在地,表现的是佛陀降伏毒龙的情节。

2. 塔库特伊巴希寺院
普什图语意为'泉之圣座',坐落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马尔丹市西北丘陵怀抱中,为一处山地寺院建筑群。
该遗址始建于公元1世纪帕提亚时期,历经贵霜、萨珊、嚈哒(Hephthalite)等王朝统治,约在7世纪左右遭到废弃。

寺院建筑保存较为完整,是西北印度地区山地寺院的典型代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寺院包含塔院、僧院、讲堂、禅室、厨房等功能性建筑群,信仰和生活设施完备,推测可能为古代佛教僧侣研习授业的中心。
寺院最重要的建筑是主佛塔及周围的供养佛龛,如今佛塔主体及龛中原有佛陀、菩萨、佛塔等供养对象皆不存。
塔库特伊巴希寺院于19世纪被欧州探险家们发现,发掘出土的建筑装饰及雕塑等文物分藏于英国、德国和巴基斯坦等国家博物馆,受到学界重视,构成早期犍陀罗艺术研究的基础。
白犬因缘(右)与过去七佛(左)
灰色片岩 2-3世纪 白沙瓦博物馆

出土于塔库特伊巴希寺院。
本件石刻可分左右两部分,左侧是过去七佛和弥勒菩萨的组合,右侧则为白犬因缘故事。
佛陀曾入空户乞食,白犬吠佛,佛陀止白犬吠。
房屋主人鹦鹉摩牢兜罗子
回家后发现白犬闷闷不乐,气急败坏而骂佛。
佛陀告诉他,白犬是他父亲转世,知其财宝埋藏处。
房主回家问询白犬,发掘出家传宝藏,最后皈依。
石刻右侧可见一犬立于卧具之上,左侧四个立姿人物中右数第二位为佛陀。

3. 达摩罗吉卡
达摩罗吉卡,中文意为'法王'。
达摩罗吉卡寺院建筑群坐落于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塔克西拉市郊外平原中,修建于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时期,经贵霜、萨珊王朝等时期扩建,在公元5世纪被嚈哒摧毁,于7世纪被废弃。
寺院以主佛塔为中心,周围分布有大小供养塔、讲堂、僧坊、太阳神殿等,建筑庄严,错落有致。
主塔为覆钵形,外观与早期印度大塔接近。
佛塔外立面使用当地特产康朱尔石与石膏混合粘接,既牢固又平整。佛塔内部结构别具特色,为16条呈放射状从中心向外延伸的支撑壁,使用大鹅卵石、石灰岩和泥土等材料混合砌筑。
佛塔中还出土有舍利函、贵金属、钱币和各种宝石等,部分器物上还铭刻佉卢文等。
这些来自不同地区的物品,反映了犍陀罗在国际化贸易网中的重要地位。达摩罗吉卡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初转法轮 The First Sermon灰色片岩2-3世纪
达摩罗吉卡佛塔塔克西拉博物馆藏

描绘了佛陀在鹿野苑初次讲法的场景,被称为'初转法轮'。
佛陀结跏趺坐于宝座上,右手转动一法轮。
法轮由下方佛三宝支撑,佛三宝置于柯林斯柱上。
围绕佛陀听法的共有五名僧侣,左上角可见一飞天,飞天下方是金刚力士。
主尊左侧被损坏的尊神是帝释天,梵天立于主尊右侧。


4. 皮尔丘遗址

图源网络

皮尔丘古城遗址位于塔克西拉市博物馆南,塔玛拉·那拉河西侧,现为遗址公园。
遗址年代约在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2世纪,城市发展先后经历了阿契美尼德帝国、希腊化、孔雀王朝和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
公元前326年亚历山大东征进入此地,塔克西拉王主动请降,献上象军。
现主要建筑遗存是孔雀王朝时代的产物。
城市中心有贯穿东西的大道,部分街区设有排水沟渠和公共垃圾场。
沿着大道分布的居民街区和道路狭窄不规整,居民建筑使用石灰岩建造,房屋布局类似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中庭式建筑,围绕中庭分布有15-20座房屋,每户均有水井。
遗址出土文物包含有波斯、希腊、印度风格的饰品、印章和钱币等,体现了该城市文明的多元国际化风格。
1980年皮尔丘古城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5. 西尔卡普古城
古城位于塔克西拉市,是一座具有希腊风格、规划布局完整的古代城市遗址。
城区南侧接近哈蒂尔山丘,西侧有塔玛拉·那拉河。
西尔卡普古城最初建造于公元前1世纪的希腊-巴克特里亚时期,约公元1世纪时由弥兰陀王重修,在公元3世纪时废弃。
古城在1863年被英国人发现,先后有著名考古学家约翰·马歇尔和高斯对其进行考古发掘,揭露出古城的布局与样貌。
西尔卡普古城呈网格化布局,有一条南北向大道贯穿整个城市,大道两侧有11条垂直街道。
城市包含有宫殿区、商业区和宗教场所等,南北大道两侧主要为商业区域,政治官署建筑位于城市南侧。
古城内发掘出9座宗教建筑,表现出强烈的多元文化混合特征,反映出该地区宗教文化交融的样貌。
古城出土了种类繁多的陶器、铜器等日常用品,以及金银首饰、宝石、钱币等物质生活资料,成为研究古代犍陀罗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的重要参照。
西尔卡普古城于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惩罚故事场景 Punishment Scene 
灰色片岩 2世纪 塔克西拉博物馆藏
出土于西尔卡普古城,上半部立有五名男子,最左侧男子左手持壶,中间及最右侧两名男子披带斑点的鹿皮于左肩。
所有人右手举到身前,中间的男子手掌向内。
众人注视的年轻男子被固定在一根两人抬着的横杆上,其双手和膝关节紧握横杆,双脚在空中,头部朝下。
学者们对此作品的解释尚不统一,绝大多数推测为惩罚故事场景。

6. 塞杜·沙里夫寺院

图源网络

塞杜·沙里夫寺院位于巴基斯坦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斯瓦特市西北,为一处山地寺院建筑群,寺院建筑年代约为1-5世纪。

20世纪60、70年代,意大利考古队对遗址展开发掘,揭露出寺院的结构布局。

寺院依山而建,由东侧的僧院和西侧的塔院组成,中间有阶梯相连。僧院由僧房组成,是僧侣生活和修行的场所。

塔院是以主佛塔为中心的佛塔群礼拜区,该区域发掘出土的佛传故事浮雕板装饰带尤为著名,是研究犍陀罗佛传故事的重要材料。

在敦煌石窟壁画中的三兔共耳形象,在塞杜·沙里夫遗址中也有出土,是约4、5世纪的陶塑浮雕。

图源网络

这应该是佛教向东传播,跨越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的证据吧。

至公元4世纪始,佛教圣地已遍布中国西北的新疆地区。

比如,克孜尔石窟, 没过多久,在中国西部,如喀什、库车和吐鲁番,便布满了新生的佛教圣地。

至公元5世纪60年代,佛教的思想、活动、艺术和形象已成为中国主流文化的一部分, 这得力于来自草原的新王朝——北魏的大力支持。

像贵霜帝国一样,北魏宁可抛弃旧传统而提倡新观念,捍卫有助于强化朝廷执政合法性的思想,巨大的佛像在平城和洛阳纷纷竖起。

公元400年至630年间,中国古代求法高僧和巡礼者法显、宋云和惠生、玄奘等先后造访陀罗,留下了有关犍陀罗物质文化的记载。

犍陀罗艺术影响下的斯瓦特、克什米尔与吉尔吉特艺术通过西藏西部,进入青藏高原,10世纪以后藏传佛教艺术成为了独特的存在。

犍陀罗艺术还传到了古代朝鲜和日本,在中亚和东方有着广泛影响力。

参考: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彼得·弗兰科潘著,邵旭东、孙芳译,浙江大学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犍陀罗简述
古典佛教艺术的起源
巴基斯坦以前竟是佛教中心?古城呾叉始罗,唐僧玄奘都曾在此讲经
犍陀罗·灰片岩佛陀立像
国立东京博物馆11-造像之二
世尊出家吉日,请来瞻礼历代悉达多太子出家像集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