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交融之力与美 | 犍陀罗故宫大展深度解析
userphoto

2023.07.11 中国香港

关注


由故宫博物院和巴基斯坦国家遗产与文化署考古与博物馆局共同主办的“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于3月16日-6月15日在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为期仅三个月。

这是截至目前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最大规模的犍陀罗艺术展。为中国民众了解犍陀罗文化的深厚内涵与重要意义提供了渠道。

中巴两国均属于丝绸之路上的文明古国,两国文化艺术交流史渊远流长。

根据史料记载,公元400年至630年间,中国古代求法高僧和巡礼者法显、宋云和惠生、玄奘等先后造访此地,留下了有关犍陀罗物质文化的记载,成为巴基斯坦早期历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犍陀罗通过丝绸之路积极不断的交流互鉴,呈现出无与伦比的活力与创造力,在亚洲文明传播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

此次展览文物总数为203件,其中从巴基斯坦七家博物馆(巴基斯坦国家博物馆、塔克西拉博物馆、白沙瓦博物馆、伊斯兰堡博物馆、迪尔博物馆、斯瓦特博物馆和洪德博物馆)选取文物173件(套),从故宫博物院选取文物30件(套。从古代犍陀罗文明发展的角度,充分展示犍陀罗文化的艺术魅力及其对中国和东亚的深刻影响。


本次展览共分为三个单元,分别为:


一、香遍国
多元文化下犍陀罗文明的诞生

(公元前1世纪-公元5世纪

在长达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犍陀罗一直为不同的王朝政权所掌控,文化面貌丰富多样,地区间文化类型互相混杂。

从伊朗系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9-前330年)、希腊系的马其顿王朝(公元前336年-公元前323年)、印度孔雀王朝(公元前317-前189年)、希腊化-巴克特里亚王国时期(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中亚游牧系的塞人时期(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到贵霜王朝(1世纪晚期-3世纪)和寄多罗贵霜时期(4世纪中期-5世纪中期),犍陀罗地区的统治者由不同语言、不同族群和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组成,由此奠定了犍陀罗地区历史文化发展与繁荣的基础。

部分展品文物图

二、犍陀罗艺术的辉煌

(1世纪-5世纪)

通过百余年来的考古发掘,大规模的佛教寺院与佛塔遗址、丰富的佛教造像均展示出贵霜时期犍陀罗艺术极其繁盛的历史面貌。

犍陀罗艺术分为早晚两个阶段,早期(公元1-3世纪)的犍陀罗美术深受古代希腊-罗马艺术的影响,流行着来自地中海的建筑、尊像和装饰纹样。佛教艺术以灰色片岩雕刻作品为主,大乘佛教思想盛行,创立了佛陀形象,佛、菩萨形象具有古希腊、罗马雕塑的特征:波浪形卷发,衣褶厚重,衣纹流畅,面部轮廓具有鲜明的欧罗巴人特征。

晚期(3世纪中期至5世纪),犍陀罗地区经历动荡,政治中心西移至喀布尔河谷,艺术风格出现了变化。印度笈多艺术也影响到西北地区。这一时期主要使用石膏造像,本土化的艺术风格日趋明显。5世纪70年代,寄多罗贵霜统治下的寺院经济受到嚈哒入侵打击和持续掠夺,贵霜王朝艺术逐渐衰落。

部分展品文物图

三、犍陀罗艺术的余韵

(6世纪-14世纪)

6世纪以来,随着犍陀罗艺术中心的衰微和转移,在突厥系王朝统治下,斯瓦特、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等地的地方艺术得到发展,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7世纪以后,伊斯兰势力向东推移,8世纪以后,从喀布尔河谷到印度河谷逐渐伊斯兰化。在兴都库什山南麓的几个孤立的山谷中,斯瓦特地区、克什米尔地区作为佛教圣地,从大乘佛教发展到密教阶段,佛教艺术持续发展,先后延续到14世纪才最终被消灭。

10世纪下半叶以来,正值西藏佛教复兴,这些地方显密佛教的兴盛、高僧往来以及艺术家的进入,大量的古代佛教艺术精品进入西藏,保存于大小寺院中,成为藏传佛教寺庙珍贵的财富与艺术品,一直保存到今天,为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的生根、成长并走向成熟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部分展品文物图

分享自:喜雅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60张图带你纵览国内史上最大规模犍陀罗艺术展
上海博物馆特展 古印度神庙艺术
雕塑里的精神世界
譬若香山:犍陀罗艺术展
东正学术 | 印度早期佛造像艺术对其他地域的影响
犍陀罗艺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