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教美术中的动植物04
1 鹿野苑遗迹
大家好!昨天我们了解了菩提树下悟道,而释迦牟尼成佛后便在鹿野苑(Sarnath)向五位随从第一次讲解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等根本佛法。我们知道早期佛教以法轮象征佛陀或佛法,而佛陀在鹿野苑的初次讲法即被称为“初转法轮”。

大昭寺双鹿法轮金顶
鹿野苑在古时常有野鹿生活,据说佛陀在讲法时除了五位比丘在座,还引得群鹿前来细心听法。由此法轮和鹿便组合成“双鹿法轮”图式,温顺的双鹿喻指万物有灵,众生皈依,悉来听闻佛法。这一对鹿伏在法轮两侧的图式常出现在佛教美术中,更是藏传佛教寺院的标志。镀金立体双鹿法轮常置于庙宇屋顶的前面,拉萨大昭寺的屋顶即是一例。

斑鹿

那么,前来听法的野鹿是哪种鹿呢?佛经上并没有详细记载。经查找资料,现在生活在印度的鹿科(Cervidae)动物有6种,分别是斑鹿(Axis axis)豚鹿(Axis porcinus)克什米尔红鹿(Cervus elaphus)印度麂(Muntiacus muntjak)沼鹿(Rucervus duvaucelii)和水鹿(Rusa unicolor),它们都有可能是当年佛陀的听众。

有的中国美术作品表现为梅花鹿(Cervus nippon)并不确切,因为梅花鹿在东亚常见但在南亚没有分布,只有南亚常见的斑鹿与之相近。另外也有人说是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然而麋鹿是我国特有种,原生地在长江中下游,不可能生活在印度。

加济兰加国家公园的印度犀
如果大家想在印度观察野生动物,我推荐去阿萨姆邦(Assam)的加济兰加国家公园(Kaziranga National Park),雅鲁藏布江(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s)从公园穿流而过,冲击平原上湖泊、森林与溪流相间,显得格外宁静。约两千头印度犀(Rhinoceros unicornis)生活于此,占该物种总数的三分之二以上。

加济兰加公园里的水鹿
里也是亚洲象、豚鹿、沼鹿和孟加拉虎世代生活的家园。而今圣迹已在恒河畔的瓦拉纳西城(Varanasi)的包围之中,我们还能从今日的加济兰加遥想佛陀时代鹿野苑的模样。
在众多表现佛陀初次说法的作品中,有一件纯印度风格的佛教美术杰作,它正制作于笈多时期(5世纪)的鹿野苑,现亦藏于鹿野苑博物馆(Sarnath Museum)。笈多式佛像既表现身体之美,也灌注了沉思冥想的宁静精神。我们看到佛陀眼睛半闭,表情平和,双手结成说法印。造像整体精致而流畅,卷草纹的背光疏密有度,衬托了佛陀的超凡气质。而在基座上还刻有僧伽、法轮和双鹿。这尊造像已具足了佛、法、僧三宝。

棕胸佛法僧
说到佛法僧三宝,有一种鸟也叫“佛法僧”或称三宝鸟,它们的名字来自日本,森林中有鸟鸣“bu、po、so”音似日语发音“佛法僧”,故名。后来发现此鸟鸣声实为红角鸮(Otus scops)所发,而佛法僧的名字则沿用了下来。佛法僧属(Coracias)现存共9种鸟类,在印度的加济兰加国家公园便生活着一种棕胸佛法僧(Coracias benghalensis),以雄性上下翻飞的炫耀飞行而闻名。不知道这种美丽的鸟儿是否也在两千五百余年前的某个清晨,和众弟子、野鹿一道聆听过佛陀的初次说法呢?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将介绍佛传中动植物的最后一个题目娑罗双树涅槃。


10月15日分享内容:

大家好!我们了解到佛陀一生中的重要时刻均与植物有关。无忧树下诞生,菩提树下悟道,竹林精舍弘法,最后于娑罗树下涅槃。

涅槃(Nirvana)意为灭,即对生死和烦恼的彻底断灭。涅槃图像是佛教美术中经常出现的题材,表现了佛陀在娑罗双树间安详入灭的情景
佛陀涅槃寂静处在北方邦的拘尸那迦(Kushinagar),玄奘曾造访此地。《大唐西域记》载“西岸不远,至娑罗林。其树类槲而皮青白,叶甚光润,四树特高。如来寂灭之所也。

娑罗双插
娑罗树即娑罗双(Shorea robusta)。这是一幅19世纪英国植物学家威廉·罗克斯堡(William Roxburgh)的著作《乌木海岸植物志》里的娑罗双插画,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植物的结构。罗克斯堡被称为“印度植物学之父”。

娑罗双的花
娑罗双为龙脑香科(Dipterocarpaceae)植物,大乔木。树干笔直,叶为长卵形,互生,表面光滑。花细小呈淡黄色。木材具芳香树脂,可采集为龙脑香油。花开繁盛而花期短暂,佛教借此譬喻“盛者必衰”的道理。

娑罗双的翅果
娑罗双最易识别的特征是它的翅果(Samara),所谓翅果便是植物的果实演化出伸长的翅状附属物,其形状使得风能够将果实带到离母树很远的地方,避免彼此靠得过近。和我们熟悉的槭树的翅果一样,娑罗双的翅果在下落时会像陀螺一样旋转,这样种子下落得更慢,如同一架降落中的微型直升机。

炮弹树
而今日许多寺院种植的所谓娑罗树大多是原产于中南美洲的炮弹树(Couroupita guianensis),迟至19世纪末才引入亚洲。与无忧树一样也是茎生花,总状花序,花大而艳丽,雄蕊合生成盘状。因其硕大的球形果实就像炮弹而得名。

三件犍陀罗涅槃石雕

那么,在佛教美术作品中能否找到对应的娑罗树形象呢?我们来看一看这三件犍陀罗石雕。构图和内容大同小异,雕刻均依据经典。比如佛陀都呈“狮子的卧法”,双足相叠,右胁而卧。都有一位悲痛欲绝扑倒在地的弟子阿难(Ananda)和一位冷静劝导他的弟子阿那律(Aniruddha),盘坐在下方的是佛陀的最后一位弟子须跋陀罗(Subhadha),其他人物皆神情哀伤。

娑罗树是涅槃图中常见的配置。《涅槃经》载,佛陀的床座位于两棵娑罗树之间。但双树的形态差别很大,或茎叶向上,或叶呈伞形,有的树上还有露出头部的树神,一眼便知并不是同一种植物,更无法判断是否为娑罗双。

这种将树木艺术化的处理方式也能在我国的佛教美术中见到。在中国,涅槃图一般称之为卧佛、睡佛,四川人还称睏佛。

克孜尔石窟第38窟涅槃图 

莫高窟第295窟涅槃图

莫高窟第158窟涅槃图

在新疆克孜尔石窟第38窟(4世纪),我们看到两棵平面化的娑罗树融入到背景图案之中,与龟兹石窟的菱格构图相匹配。莫高窟第295窟(隋代)的娑罗双树上则加入了敦煌常见的飞天,他们也可能是中国化的树神。第158窟(中唐)的娑罗树上甚至装饰着华盖。

凡此种种,足见“娑罗树”不再限于特定的植物,对它的描绘基于经典和工匠的想象,佛教美术中的娑罗树是艺术化的、图案化的。以娑罗树之枯荣见证涅槃,起到诠释经典的作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明天我们将进入下一个题目,坐骑、持物中的动植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常见的西藏瑞兽
佛教圣物七珍八宝
.吉祥八宝(附图)
吉祥八宝简介
闲话雍和宫法轮殿
佛临涅槃记法住经译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