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善摄生者,其无死地
【原文】
《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讨论】
今天咱们继续学习《道德经》。“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今天接着看这部分。有同学说,觉得《道德经》里的逻辑很严谨。体现在什么地方?同学说,前面分析了不同的生命状况,紧接着就问了,为什么?十个里头三个是好好的活下去。这里头另外十分之三是夭折的,还有十分之三是自己胡修乱补而早死的,这样子还剩下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是善生者。是什么原故呢?后面就展开说了吧。整体上这么理解,是一个很完整严密的描述。有同学问,摄生是指掌握了生的规律?善摄生,这里是善于摄持生机。前面那个长寿的和短命的,都是指没有违背大的规律,因为没有违背自然的规律,长寿的长寿,短命的短命。但这里善摄生者,不但没有违背,而且善用了这种规律,开始转命了。本来短命的,修出了长命;本来长命的,修出了长生。
有同学问,摄生是指善于趋利避害,为自己赢更多生机?觉得这个也是双向的。为自己赢得更多的生机,如果动机如此,很容易落入“生生之厚”的行列。如果希望结果如此,那么动机就不是如此了。有同学说,“生生之厚”怎么理解?怎么觉得是负面的意思。是负面的意思,指求生太厚。前面第七章也提到长生,“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后面的描述,应该分了两个层次。“陆行不遇兕虎……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第一个层次,是根本不会遇到;第二个层次,是遇到也不会受到伤害。第一个层次属于防患于未然的。这个有种解释,很有意思,说不遇兕虎,是因为了解了兕虎的生活作息,自己的行动,不会给兕虎带来惊扰,你不触犯它们,它们当然也不会来伤害你。很多时候,人类的行为给动物界带来太多的惊扰和伤害,才导致动物界常常对人类心怀敌意。
有同学说,想起了经典里讲的修行人,晚上有野兽伴着他们。书里描写是因为他们心里是纯善,所以兽都来护。这个也是感应吧,野兽不但不会伤害,还会来保护他们。有同学说,惊扰和伤害有时只是出于无知。觉得大部分是出于无知,心太粗的缘故,没有人愿意主动去惊扰和伤害其他的生命,只是被一些错误的观念蒙蔽,再加上一些贪求,才导致了伤害的行为。觉得这里的境界,描述的当是一个果相。
有同学理解说,“德善”“德信”之人,在他们眼里的老虎和兵,并非是兕虎和甲兵。既然如此安立,“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这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即便遇到众人眼中的兕虎和甲兵,对圣人也是起不了作用的,因为圣人皆孩之。觉得是这样的。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成了孩子,就像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心一下就软化了。
这里的“入军不被甲兵”,直观理解就是军队里没有武装。同学说,“百姓皆注其耳目”,心心念念想着自己,自然需要防备之心。“圣人皆孩之”那还需要什么装备呢?即便有武装,兵器也发挥不了用途。“兵者不祥之器”。有同学说,看来这里就不是遇不到,已经可能遇到对方的兵了。这里的“军”与“兵”还是有不同吧,应该是遇到军了,但这个军未装备兵力。同学说,军未装备兵力,那还叫军么?是奇怪,入军为什么就不被甲兵了?上面说的不遇,是说不遇兕虎,没有说不遇军。“入军不被甲兵,与兵无所容其刃。”这里应该也是不同的层面。有同学理解说,第一个很容易想到战乱时,或是那个年代有好多占山为王的组织,他们都是有兵力的。但是善生者进入后,这些人本来是挺凶的,对善生者就不会凶。如果这么理解,第一个层次,人家根本就不会动武;第二个层次,即便动起武来,你也伤害不了他。
有同学说,古代说客充当的善生者。是啊,一个说客,肯定是不带军队的,也不会带任何的武装力量,通常都是单枪匹马。面对这样一个人,军队难道还需要荷枪实弹吗?同学说,刺客就不一样了吧,没活的回来了。刺客会被千刀万剐,而且一般很少引发人的同情。有同学说,“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并不是不遇到,而是这些物已经不是常人眼中的哪些物了。这个理解,反常规。
有同学说,想到《百业经》上的《老婆罗门 ——两世蒙救,终获圣果》的故事,上面大自在部国王就是“兵无所容其刃”之人吧。
另有同学说,“兵无所容其刃”这个是伤不到的原因,是说兵器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人家主动把国家让出来了,大臣也给你了,自己的国王也不做了。这个时候,还动什么武呢?想想看,这一招本身就已经消除了黎宏国王内心的疑虑。当时黎宏国王满腔的怒火,以为他的国民离开他的国家,责任在大自在部国王,以为对方是想霸占他的国民,乃至感受到一种威胁也说不定。结果一攻打才发现,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你要什么,就给你什么。有同学问,大自在部国王这么做,不是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吗?他的国民会怎么想国王呢?这样消除了误解,黎宏国王能虐待他的国民吗?而且下面还有一帮大臣,这些大臣也都是经过大自在部国王善法培训的。有了他们的辅佐,估计国家治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至于谁做国王,又有什么关系呢?
刚才说的果相,也是有点这个意思。果相上呈现的面貌,与因地上付出的努力,觉得有很大的不同。再举个例子,龙树菩萨的那个割头颅的例子。龙树菩萨做了一个 王子的老师,王子为了伤害菩萨,要他的头颅,可是怎么都害不了他。这个就是果相了。本身已经是反常规了,按照常规的理解,刀剑怎么可能砍不下血肉之躯呢?最后,菩萨只好告诉他方法,怎么着怎么着,可以把我杀死。
这时,龙树菩萨告诉他说:“我五百世前已完全清净了兵器砍割的异熟果报,所以用兵器无法砍断我的头,但是我曾经在割吉祥草时杀害小虫的异熟果报还没有彻底清净,你用吉祥草可以割断我的头。”太子采了一根吉祥草来割龙树菩萨的颈部时,头颅当下落地。伴随着“我今往生极乐刹,将来亦入此身体 ”的声音,龙树菩萨趋入寂灭。
这里的描述与《道德经》里的情景,比较吻合。兵器根本伤不了,最后一根草却做到了,不是草比兵器厉害,而是菩萨的业还在那里。这一章与上一章,应该有直接的关联。“为天下浑其心”:把天下的分别的、对立的心都浑了。“皆孩子”:当时菩萨看待王子,不就是以这样的心情吗?内心没有任何的抱怨、愤怒和敌对。在想,当时但凡有一点这样的情绪,兵器也就发挥作用了。下面一章,应该讲到过程如何努力。这三章连在一起,就成了:境界、果相、因地。
总结:
杨慧:“善摄生者无死地”,其实是“相应”,与天地万物的相应。
练武练的就是“相应”,值生死一系之时,不是平时训练的规范所能对付的,破格的一击来自于灵感,所以平时以五官练拳为要诀,练习四肢与五官的通灵。(注:说的是形意拳。)
“善摄生者无死地”,还说明习武是在探索如何“化”时间,故无死地。时间是助力。
红蕾: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
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营家计,昧昧昏昏白了头。是是非非何日了,烦烦恼恼几时休。明明白白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修。
早上学完西藏生死书还有道德经,感觉都告诉我们一条明心之路。选择一种什么样的生命状态,那是自己的事情了。
张颖华:对魔的用心很慈悲,魔也不忍心伤害了。心已经这样柔软了。
贤澈-公茂强:善摄生者非一世所积累者,那因上就得努力了
王智:为天下浑其心,才能生生不已。
贤婷:趋利避害的最好方法就是格除物欲,心无所求。
贤清:惑业增上成流转;明德增上成正觉。
元慧:摄善者增上。
芝兰:善摄生,不是长生不老,而是生命永垂不朽。
彭茂妙:察宇宙万法,让心变细。
智敏-吉祥毛毛:圣人的境界,结合故事更好体会。
贤衡:学习独立思考。
吴付春:修心,从培养仁爱之心做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简读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道德经第五十章解密
道德经章成·德经五十章·出生入死篇
道德经第五十章笔记
五十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