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详细剖析:为何说摄心就像牧牛一样


释宗立

禅宗门下,常常以牧牛来譬喻摄心功夫的细致绵密、层层深入。但是大家又是否知道,这也是有经典依据的呢?

在《杂阿含经》中,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那时,佛住在拘睒弥国瞿师罗园中。

这一天,世尊告诉弟子们:“如果有比丘、比丘尼,眼睛的色识因缘生,如果是随之起了欲心、贪心、亲昵心、念念不舍,如果有所执著,那么就要对自己的心念善加防护了。

为何这么说呢?因为这都是令人恐惧的心念。如果放纵这细小的心念滋生下去,就会慢慢膨胀由恶念转为恶行,所以修行之人,必须要善加防护自己的心念。

不仅眼根如此,耳、鼻、舌、身、意也应当如此审慎对待。

这就像农夫辛辛苦苦耕耘了一片绿油油的田地,但是因为守田的人心生懈怠,懒惰放逸,不好好看护禾苗,以致于禾苗被耕牛吃掉。


愚痴之人也是如此,他们不知谨守自己的六根,放逸身心,以致于起恶念、行恶行,而堕入轮回的火坑之中,这的确是令人叹息的事情啊。

就像守田的人心不放逸,小心看护耕牛,一旦牛进入田中的时候,就将它驱赶出来一样,多闻的佛弟子对于五欲的境界现前的时候,对自己的身心善加守护,不让不好的心念生起,纵使生起也马上让它熄灭。

如果守田的人心不放逸,遇到有耕牛进入田中的时候,左手牵着牛鼻子,右手拿着棍棒,痛打耕牛,将它驱赶出田地之外。

弟子们,你们说这牛遭受了这么大的痛苦之后,还会不会再入田中偷吃禾苗呢?”

弟子们纷纷摇头说:“尊敬的世尊,当然不会。这牛一旦见到田地,就会想起过去曾经受过的棒打,不会再踏入田中半步了。”


佛陀点点头说:“弟子们,你们说的很对。如果多闻的佛弟子,对于六触的入处,生起了强烈的厌离心,不再乐着在五欲的境界之中,那么他的内心就会渐渐寂然安住,止于一处。

弟子们啊,要知道诸法无常,一切皆是因缘所生,你们应该住于平等正智之中,如实地观察一切世间诸法啊!”

弟子们听了佛陀的开示,都欢喜不已,信受奉行。


按语:

一般人常常会放纵自己的六根随外缘奔走,不知道收摄自己的身心。当逆缘现前时,才知道后悔。

而修行之人,则时刻观察自己的心念,一旦发现有不好的念头,就立刻舍离,避免恶缘的生起。

其实,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主人,只是看你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了。

是有智慧地收摄自己的心念,做六根的主人;还是放逸自己的心念,做六根的奴隶,只在一念之间。

愿与大家共勉,阿弥陀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种作】壬淙注解《黄金策》14 种作章
收集了关于"牛"的一些诗歌
南朝风水奇事,白马逐鹿过吉穴,至孝之人得大富贵
奇妙的汉字| 苗
【广东】曾准《破坏田地的奶牛》指导老师:林燕玲
十大名家的耕牛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