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卫老字号细细数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家乡特色签约内容

对于老字号,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一个企业,一个商号,甚至是一块招牌,因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文化内蕴而得到大众的认可和信赖,在数十上百年间长盛不衰。“老字号”便成为民间大众对这些商号的一种约定俗成的誉称。

中卫署衙于明初置原应理州城。始初形成了以卫城为中心的商业、饮食服务铺店,商品经济发展缓慢。

光绪年间,外国商人或其代理人在县城东关先后开设天昌仁、鑫泰新、高丽、平和、任记、瑞记等6家洋行货栈,从事皮毛、烟土、枸杞、发菜及农畜特产品收购转运。同时比利时人承租阿左旗察汗盐池在新墩设地转运,年销量36000驮。

清末设立中卫盐务榷运局,民初改为盐务局,由新墩迁往莫家楼,形成宁夏最大的盐销市场,每年盐运骆驼多达9万峰次。运销食盐1350万公斤,水路运销银川、包头居多,南销固原,平凉、陇东、陕西等处。

由于盐业市场兴盛,莫楼每天吸收驮户、车户、船户等商贩千余人次。

由外地销盐返回时又运来工业日用品及棉花、中药、茶叶、山杂货,促进了中卫商品经济的发展。

旧时,中卫城商铺有“复盛泰”、“永昌福”、“隆盛兴”、“合盛恒”、“德泰昌”、“自力成”、“德兴和”、 “义隆源”、“无庆长”、“瑞和祥”、“万镒隆”、“源兴隆”及“张君烟房”、“欧家烧房”等,与县城并峙的莫家楼有尽盛魁,鸿泰店、春兴源、中兴泰等,宣和永康皆有。

老字号经商原则是:信誉为本,货真价实,不差份量,热情待客,童叟无欺。老字号店门口皆设长板凳,供顾客坐下,休息商谈。

尽盛魁业主刘尽善,生于1886年,为刘氏家族“善”字辈传人之一。中卫柔远镇刘家夹渠人,在新墩经销盐业,创立“尽盛魁”。

因地方窄小,新墩农户不让地,遂把盐场移于莫楼,让出自己的耕地,购买邻家土地,开辟大型盐场,事业发展很快,是一位有远见卓越识,善于把握商机的人才。

经刘文儒、刘永祥、刘天聪四代人经营传承,极盛时期拥有总店七八处分号,17处销售点,办事处七八所。烧房一座,油坊一座,当铺二处。雇用先生35人,相公60多人。有骆驼300多峰,县乡宅院6处。花园三处(莫楼一处,新墩2处)。

业务经营范围北至内蒙古阿拉善右旗,东达包头、北京、天津,南到固原、西安、汉中,西越兰州,成为中卫乃至宁夏的著名商号,经商历史100年。

莫家楼盐场公署建成后,原在新墩的全兴盛(王明德经营),楚茂隆、裕泰和、恒兴成、姚家粮店随之迁到莫家楼经商。又新增刘端甫家的“余庆恭”,赵鸿典(河北人)开市制的“鸿泰店”、莫楼人李自明(李四娃子)“春新永”等,莫楼成为水旱商阜重镇。

民国年间中卫城商号店铺不断增设,主要有王兴和(民国8年至末年)店主欧五,德泰昌店主刘宝珊,永兴远店主康德录,合盛恒店主靳子惠(总店银川),永昌福店主张晋昌(山西人),瀛顺胜(刘家分店)、金太恒(王金)、潘家庆(宋亚轩)、万益勇(杨洁深)、复盛泰(任运泰)、自立成(张云亭)、聚清和(温家)、金太飞(张家)、万太和(张家)、瑞和祥(于桐山)、德兴和(牛享乾)、增盛元(许家)、兴太昌(姬家)、生永德(冯家)、

天庆长(任养斋)、西兴元(马敬城)、西顺成(李家)、隆盛兴(刘勋臣)、福兴成(邹平)、万镒隆(唐子政)、三盛元(梁正海)、孙茂盛(南家)、德茂祥(陈自平)、尽盛魁(刘宗相)、俊义强(王化义)、俊义和(王化义)、德泰永(张道森)、发兴堂(曹宗礼)、德厚生(张殿臣)、富春公(李良)、兴盛堂(闵天福)、四生堂(冯志和)、瑞生堂(冯中益·宣和)、玉胜堂(邬福祥·柔远)、济生堂(李子明·莫楼)、万家店(万海清·永康)、四合一(狄生香·常乐)、王大厚(王子明·皮毛加工)、元盛店(毛希顺·刻章)。

旧时,字号门口有悬挂鸟笼者,街市集会处有提鸟笼者,供观赏娱乐。有养鹦鹉、八哥、俊峰鸟、小花雀者。

不管逝去还是重生,老字号为中卫数百年经济的发展写下了浓重的一笔,维系其百年繁荣的经营之道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特别是老字号讲求诚信经营,都为现代企业谋求百年大业所尊崇。

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宁夏中卫有个百年商号“尽盛魁”, 她的荣辱与莫家楼息息相关
中卫黄河码头的变迁
中卫盐业历史(1)
【原创】万治友:中卫记忆(组诗)
老字号| 昔日十里洋场的记忆
上塘街的老字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