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巴菲特的成功之道: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
本文字数:2595|预计6分钟读完从巴菲特的能力圈和舒适圈这两个概念,谈谈如何建立知识结构。来源丨人神共奋(ID:tongyipaocha)作者丨人神共奋的李刚讲如何终生学习、建立知识结构的文章,常常会涉及到一个概念:舒适圈。我常去雪球的价值投资圈里潜水,圈子里的人会讲“能力圈”。“舒适圈”和“能力圈”看起来差不多,指你为自己划一个圈,里面都是最熟悉的领域、知识、方法、习惯、心态……实际上,这个两个理论是完全相反的。“舒适圈”理论认为,舒适区里有安全感,但缺乏挑战,只有走出去,你才能进步。“能力圈”投资理论却认为,每个人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知识边界,围绕你最熟悉的领域投资,不要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当你看到一对矛盾理论时,不要轻易否定任何一方。你应该感到高兴,这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可以让你从更高的层次,同时理解这两个理论。为什么要跳出“舒适圈”?一般人都是先了解“舒适圈”的,所以再看到“能力圈”这个矛盾的理论后,我们应该立刻回头问自己一个问题:“舒适圈”这个心理学的概念,当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或总结什么现象的呢?以“社交恐惧症”几个现代症状为例:讨厌做自我介绍;玩手机80%的时候是为了避免和陌生人说话;能发微信绝不打电话;看见认识的人如果距离够远宁可绕道走;跟人讲话从来不直视对方的眼睛;看到这赶紧到文未点个赞,回头接着看……简单的说,“舒适圈”里的状态让你心里有安全感——沉默、独自玩手机、发微信……;相反,“舒适圈”外的状态让你产生心理焦虑——自我介绍、和陌生人说话、打电话……“舒适圈”的那个圈,就是你内心的安全边界,这个理论本来是解释某些心理状态的,但后来,发展成了“刻意学习”的理论后,作用发生了变化。如果在学习和工作上,你总是停留在“舒适圈”内,只关注自已最喜欢的东西,只了解自己熟悉方向的知识,只以自己习惯的方式把工作做到一般水平,就不可能达到新目标。“舒适圈”理论,发展出了三个区——舒适区、学习区、恐慌区,并认为,人应该跳出“舒适圈”,到学习区去学习(但不要触及恐慌区),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圈”。了解了“舒适圈”理论的价值取向后,你就知道,下面应该怎么去分析“能力圈”了。为什么要回到“能力圈”?我们再来看看“能力圈“的概念是如何形成的。能力圈以是巴菲特为代表的价值投资者坚守的最重要原则之一,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里这么解释的:“你不需要成为每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你能力范围内的公司。能力圈的大小不是关键,而了解它的边界至关重要。”为了解释这个重要的投资理念,巴菲特讲了一个俄罗斯移民老太太的故事,她是内布拉斯加州最大的家具卖场创始人,巴菲特给她投资一个亿。老太太英语很烂,不懂股票,只知道收现金。巴菲特投资她的公司时,也只能用现金。巴菲特与创始人RoseBlumkin这位老太太的能力圈是什么呢?巴菲特说:“如果价格合适,她今天下午会买5000个茶几。她会零零碎碎的买20个不同的地毯,和其他所有类似的东西。拥有这么狭窄的能力圈丝毫没有问题。事实上,她对那个领域看似死板的投入让她可以集中精力。只有专注,她才可以克服自己的短板,实现如此非凡成就。”能力圈理论听上去也很有道理,但你先得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价值投资者往往要面对很多不同行业的公司,会有专业知识不足的感觉,很多人为了懂明白一家公司,往往会“强行理解”那些行业的专业知识,最后成了“半吊子投资”。于是,能力圈理念横空出世,不懂不会让你输,没有意识到“有些知识超出了你的能力边界”才是真正的风险。能力圈理论其实就是四个大字:不懂不投。从巴菲特开始,投资界才出现了专业化分工,有人专投消费类公司,有人专投科技公司,有人专投周期性行业……知道了“能力圈”理论来历,还有必要知道这个理论在其他领域的扩展。这两年,有一本书很火——《断舍离》:“断”指不买不需要的东西;“舍”指清理掉没有用的东西;“离”则指抛弃对物质的迷恋。这本书的底层逻辑与能力圈理论是完全相通的。“断”和“舍”的标准是没有用的东西,但什么叫“没有用”呢?仔细看过原著,你会发现,不光是指用不上,还指那些自己驾驭不了的、超过自己的能力圈的东西。《断舍离》实际上是“能力圈”理论从投资向日常生活领域拓展之后的“新”理念。知道了这两个理论的来龙去脉后,你就能站在一个高度去理解它们,但要转变为行动原则或操作方案,我们还要比较两者在细节上的不同。向外拓展价值,向内寻找价值巴菲特的“能力圈”与心理学的“舒适圈”是不是一回事呢?我认为它们能同时存在,是有不同的出发点,用不同的价值观看待同一件事。投资注重的是安全边界,因为再小的错误都会降低你的存量资产,“能力圈”侧重于如何避免错误。学习注重的是边际效率,因为再大的错误也不会减少你存量知识,“舒适圈”侧重于如何提升能力。所以在工作上:思考要走出“舒适圈”,决策要回到“能力圈”;培训要走出“舒适圈”,执行要回到“能力圈”;绩效提升要走出“舒适圈”,业务扩张要回到“能力圈”;舒适圈是“知”,能力圈是“行”。“能力圈”是能力运用,大小不重要,边界最重要,你可以在极度狭窄的细分领域做出大成绩。“舒适圈”是能力形成,边界不重要,大小才关键,你要不停的把“学习区”变成“舒适区”。比如前面的社交恐惧症,你可以“走出舒适圈”,改变自己的心态,让自己生活更丰富;也可以“回到能力圈”,专注自身的能量,把擅长的东西做到极致。如果说舒适圈是“知”,那么能力圈就是“行”,那如何做到“知行合一”呢?还是回到巴菲特的例子。从上个世纪末到现在,资本市场表现最好的都是科技公司,从微软、Google、苹果到BAT,巴菲特几乎都没有参与。巴菲特漏掉了近三十年最大的投资机会,但从他的投资理念来看,他只是遵守了他自己的投资原则,在自已不懂互联网的时候,就不愿跟风,不去赚“不属于他”的那份收益。巴菲特并没有不学习,呆在“舒适圈”里退化,他理解了互联网之后,开始扩大自己的“能力圈”,以独特的分析方法,选择大量买入苹果公司股票。在巴菲特动手之前一年里,苹果公司的股价下降了三成。对于价值投资者巴菲特而言,这却是一个最好的标的——持续盈利增长、持久的竞争优势,更重要的是,身边的人都用苹果,巴菲特开始理解这个伟大的产品的意义。从他开始买入苹果股票至今,股价已上涨了70%。就像他对“能力圈”扩张的解释:“我们的能力范围可以扩大,但只能缓慢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偏离了这个纪律,就经常会犯错误”。更多阅读:Uber上市:一直烧钱不盈利,为何估值达824亿美元?对话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权桂贤,三星手机强势归来休息时拉个微信群,每天赚个水果钱,这些用户让每日一淘火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巴菲特的“能力圈”原则
“能力圈”的边界与拓展
沉默的外向人: 就这一亩三分地(我的能力圈
最重要的是确定你的能力圈边界
在能力圈内行动,在舒适圈外学习-思训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