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胃虚弱导致阳虚三联证

脾胃为气血阴阳之根蒂

《兰室秘藏·妇人门·经漏不止有三论》说:“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也。

李东垣用非常简练的语言论述了脾胃虚弱的病因是“阳气不足”,其病机是“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阳虚则阴盛,故云“阴气有余”。李东垣说:“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则骨乏无力,是为骨蚀,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盛阳虚之证。” 此指水湿下流于肾,故太阴脾胃病最多兼夹少阴肾病,而多用四逆汤。由于少阳三焦相火衰弱不能腐熟水谷、生化气血,故云“皆为血病” ,即血虚之病也。血虚不能涵养心火,于是发生心火病即阴火病。

阳虚三联

少阳相火衰导致阳气不足,脾胃气虚阳不生则阴精不上奉,从而心血虚于上导致心火即阴火, 阴气有余于下而寒湿伤肾。

此为李东垣阳虚三联证,代表方剂是“补脾胃泻火升阳汤”,方中黄芪、人参、炙甘草补脾胃气虚,黄连、黄芩泻心火,柴胡、升麻升阳,苍术、羌活去其寒湿。

脾胃气虚,营卫不生,心失其营,肺失其卫,故李东新《内外伤辨惑论》曰:“皮肤间无阳以滋养,不能任风寒。

治则

今所立方中。有辛甘温药者,非独用也,复有甘苦大寒之剂,亦非独用也。此阳气衰弱不能生发,不当于五脏中用药法治之当从《脏气法时论》中升降浮沉补泻法中用药。

既然脾胃病的根本问题是阳气不足,故当以“辛甘温”药生补阳气为主,如《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大阳旦汤及补肝汤等,《伤寒论》的桂枝汤和大小建中汤。李东垣以黄芪、炙甘草、人参为补阳主药,“复有甘苦大寒之剂”,清泻心肝之风热也。张元素《医学启源》药性要旨说“甘苦寒,泻血热”。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内伤,也适用于《伤寒论》外感病,所以现行《伤寒论》教材用脏腑经络体系解释是不妥当的,当从五运六气升降浮沉补泻法解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身上的「降火开关」你用上了吗?
李东垣“阴火理论”之甘温除大热,泻阴火
气虚生热探源
乙庚合,甲己合……肖春宏老师
从《脾胃论》看“阴火”与“风药”
李东垣“阴火”学说的理论及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