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仲景本草:麻黄“先煎去上沫”的难解之谜

麻黄“先煎去上沫”这一使用方法首见于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麻黄汤下载“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再内诸药”。后世典籍对麻黄这一使用方法有所记载者也并不少见,如南北朝《本草经集注》、唐代《备急千金要方》、宋代《本草衍义》、明代《本草正》、清代《本草害利》等等。有学者研究发现,《伤寒杂病论》用麻黄的27首方剂中,有22首要求麻黄先煎,去上沫,其余5首方剂则不要求麻黄先煎,也不去上沫。这5首方剂分别是桂芍知母汤、麻杏薏甘汤、《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和厚朴麻黄汤。认为麻黄用量大的都应先煎去沫,用量小的则无需先煎去沫。麻黄为何要“先煎去上沫”?究其根源,陶弘景先生说“沫令人烦”。陶氏这一讲法,成为后世历代学者、医家主张这一使用方法的依据。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说“麻黄发汗之力甚猛,先煮之去其浮沫,因其沫中含有发表之猛力,去之所以缓麻黄发表之性也”。尚有现代研究说,麻黄先煎之后随水蒸气溢出,在药液表面形成泡沫,从而使麻黄碱的含量降低,以减缓其发汗作用,防止其发汗过猛之弊病。如此等等,各种观点及研究颇多,令人目不暇接。不过,难以解释的是,而今药用麻黄,不管是生麻黄还是蜜麻黄,在实际使用中,并不见再有“先煎去上沫”的要求,即便是最新的国家《药典》、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也都不再有这一提法。

这就难免使人疑惑,难道是古人故弄玄虚?还是今人不按照经验用药,现今的用法是错误的?还是说古今药用麻黄已经变异了?从《伤寒杂病论》的表述及历代本草的记载来看,麻黄“先煎去上沫”绝非是古人的噱头,而是古人实实在在的药用经验。不过,而今药用麻黄不再有这种使用方法也是客观现实。那自然也就说明古人并无错,今人也无错。问题也就自然出在古今药用麻黄自身这里了。有学者认为仲景所用是新采的麻黄,之所以要先煮,去上沫,是因为新采的麻黄辛温燥烈之性较强烈,易动阳气,致心慌心跳。经过先煮、去上沫之后,可以减少辛温燥烈的副作用。支撑这一说辞的依据似乎也可以从陶弘景先生那里找到,《本草经集注》言“凡狼毒、枳实、橘皮、半夏、麻黄、吴茱萸皆须陈久者良,其余须精新也”。麻黄陈久,生物碱含量降低,可以降低麻黄辛散之性,进而减少麻黄的不良反应。伊豫专安《中国药物学大纲》说:“宜用陈久者。去根节,煮数沸,掠去上沫,焙干用。”言外之意,麻黄“宜用陈久者”,如果不是陈久的麻黄,是新麻黄的话应当“去根节,煮数沸,掠去上沫,焙干用”。更有学者实验证明,鲜麻黄可产生浮沫,炮制后的麻黄是没有浮沫的。还有研究者详细推究经方的药物炮制方法和方后注,认为其中透露出很多信息,说明张仲景先生所用药物是鲜品,这种观点也并非是博人眼球,着实是用心探究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伤寒杂记:仲景先生药用麻黄疏览
浅谈《伤寒论》方中大枣的药用意义
胡希恕(35)
仲景喊冤:我用的连轺,可不是你们说的连翘
李赛美老师伤寒课程扩展阅读
学中医、有方法,跟明师、有妙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