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发现!战国时期的治病工具。《扁鹊•仓公列传》记载扁鹊用砭术救活虢国太子秦武王面部痈肿的故事。砭是什么...
御生堂博物馆 2017-09-19

北京御生堂中医药博物馆展出三十余件“陶砭”,经专家鉴定为战国时期的治病工具

《黄帝内经》中记载,我国传统医术有“砭针灸药”四大类。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扁鹊用砭及其它医术救活虢国太子和用砭石治疗秦武王面部痈肿的故事。然而,砭这种工具是什么样子,怎样用来治病,已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是砭?御生堂展出的陶砭,经专家鉴定为战国至汉代时期的物品。

陶砭造型各异,有扁圆型、圆型、龟型、蛙型、鱼型、飞碟型、蛇型等,每件上面正反两面均有精美的图案,而且图案各异,几乎没有相同的图案。

细观这些陶砭,上面的图案均以动物吞食毒虫为主。其中有鱼吞食毒虫、鸟吞食毒虫、蛇吞食毒虫、龙吞食毒虫、凤吞食毒虫等,还有各种天文符号、花纹符号等。

这些砭多为中空,手摇时“哗哗”作响,加热后其热度可长时间不散,用来挤压伤口和按压病痛点十分应手,用来按摩、刮痧等医疗保健也十分适用。

史书记载,火的发明与使用为人类提供了许多医疗条件,人类在烘火取暖过程中,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石子进行局部取暖,可以消除因受冷而引起的腹痛或风寒造成的关节痛,这就是原始的热熨法。

砭(包括术与具两个方面)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用之治病的萌芽。甲骨文中有“一人手持一物对在一有病身腹”的治病之型。东汉人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砭解释为:“以石刺病也。”这里的“刺”字应理解为“铲除”,同《辞海》相关词条注释是一致的。而后人将“以石刺病”演绎为“古代用‘石针’扎皮肉冶病”。这种解释尽管目前已影响到全世界,如英国的汉英辞典将“砭”译为“stone needle”,日本的国语字典将汉字“砭”读为“1Sibari”,都是石针的意思。但我们在展览准备工作中,对参展的砭进行了研究,并于大量相关材料中初步考证,古人在用砭治病时,先用石、木或骨针刺破伤口,再用砭来去除脓血。隋代医学家全元起认为“砭石者,是古外治之法。有三名:一针石、二砭石、三馋石,其实一也”。

有关历史资料记载,古代曾有“陶砭”、“水砭”之分,可用的砭术主要是“温法”,种类有“砭锥”“砭铲”“砭板”“砭球”“砭钻”等,砭可做感、压、滚、擦、刺、划、叩、刮等方法,并使用各种技法治疗疾病。所以,以石刺病的“刺”应理解为“挤压”,砭也应解释为“古人用石制、陶制、木质砭工具进行医疗保健的方法”。从实际情况看,在殷商时“灸炳疗法”普遍使用。炳所指的是艾草,古人发明炙炳治病起初只是取其温热以驱寒,而陶砭制作采用中空的制法,具有保热的特点,更适合炙法治病。石制砭硬度过大且不易加热,古人在掌握制陶技术前,身体不适时,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的各种石块、石片,作医治病痛部位、挤压脓肿伤口的工具是理所当然且简单易行的。当人们掌握了制陶技术后,因陶制品具有“性温”的特点,陶制砭就取代了石制砭。陶砭是人们根据医疗的需要,专门制造的医疗工具。

制陶技术的发明,使人类逐渐发现,中空的陶器可以长时间保温,于是人们制成陶砭,用来取代石烧热的石块和石子。是否可以说,陶砭是人类最早的通过专门加工生产而成的医用工具。

御生堂博物馆展出的这些“陶砭,引起了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也有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见解。御生堂博物馆愿更多的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关注和研究这些珍贵的实物资料,更好继承和光大祖国的医学技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神医”扁鹊(秦越人)真相新考
(10)中医诊断学鼻祖扁鹊(下)
筋膜刀与刮痧的区别
宫廷扶正散
神医扁鹊:妙手回春治顽疾,舍身取义扬医药!
刮痧板中的极品--砭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