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宾虹晚年佳作《西泠山水》

世人皆知黄宾虹先生山水风格为“山川浑厚,草木华滋”,本作《西泠山水》依题“范华原画层层深厚”,可知黄宾虹意取范宽。范宽存世名作如《溪山行旅图》,可观巍峨雄壮、恢弘阔大之崇高美;《雪景寒林图》可观细密幽深、回环往复之优美。黄宾虹所言学“范华原层层深厚”,实为学古人“山川浑厚”之内在气脉精神,即以现代笔墨形式塑造出如范宽山水之气象宏伟、深厚雄浑之境界。

黄宾虹 西泠山水

设色纸本 立轴

钤印:黄宾虹、黄山山中人

题识:范华原画层层深厚,拟此以写西泠山水。李家桢先生笑正。九十二叟宾虹。

上款:李家桢,为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党委书记。热爱艺术的他一直和黄宾虹及其他老教授保持密切联系,并对他们优礼有加。后来宾翁逝世,丧礼即由李家桢操办。李氏可谓宾翁暮年知友,本幅即可见他二人情谊厚重之一斑。

74.5×48.5 cm

本作以西泠山色为题,写西湖一角之隅乃见山川之大。92高龄的黄宾虹,毫无取巧之意,构图盈满,只在画幅中部留小片空白示此为西湖,映衬之下,凸显环湖山势层层深厚,逶迤纵横。此种构图可见宾翁化范宽《溪山行旅》之纵向取势,变为平远无尽之横向山水,足见其深得“山川浑厚”之境界精髓。傅雷这样写道:“宾虹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尤可贵者他对以前的大师都只传其神而不袭其貌,他能用一种全新的笔法给你荆浩、关仝、范宽的精神气概,或者是子久、云林、山樵的意境。”宾翁崇尚范宽,晚年更常拟其笔意,范宽曾云:“吾与其师人者,不若师诸物;吾与其师于物者,未尝师诸心”。由此看来,从师人到师造物,终归宾翁一己之心的胆魄和智慧,是先生与古人接、与天地接的法外之境。

西泠山水 (局部)

宾翁此作点画披离、墨渗渍化,坡石树屋欹侧欲摧,但又似被一种神秘郁勃的内力牢牢吸引。构筑这种矛盾极限中的大平衡,是晚年黄宾虹大心力、大腕力的结晶。其落笔如重锤,尤其最后一遍之焦墨点苔,如斩钉截铁般砸向画面,无论气势亦或质感都给人前所未有的声色激荡及心灵震撼。以坡石、烟岚、流水将画面分作段落,每段之间又以山头、树木作为接引,从视觉上紧密串联,整个画面气韵贯通,笔墨苍润,极耐推敲。画中树木、山石先用淡墨勾染,中锋出笔,再反复皴擦,柔韧刚劲,线条之间施加形态各异的苔点,使色墨融于波磔的点线之中。山石、树木局部以色彩提亮,呈现“丹青隐墨、墨隐丹青”的效果。

西泠山水 (局部)

是作宾翁笔如屈铁,满目山景,处处篆籀。无论是写山石之勾皴点染,或是树木之勾勒、折枝点叶无不真气弥漫、力透纸背!黄宾虹曾说:“先习繁笔,理法明晰,而能聚精会神,神气团结,极简之处,而有极繁之意行乎其间,加之真力弥满,气象雄厚,挂之堂上,使人惊倒。一切细谨修饰、脂粉涂抹、矫揉造作都销行匿迹,而‘参差离合、大小斜正、肥瘦短长、俯仰断续、齐而不齐’一齐奔赴腕底,所谓‘我有秃颖如屈铁,清刚劲健无其匹’者是也”。世人常常将黄宾虹比为“墨神”,仰观宾翁之作,无一不惊叹于这炉火纯青的墨法极限。而此处的“极限”,既是在冲击过程中境界的制高点,又是宾虹先生走向未知新境界的起点。

傅雷曾说:“他一生的面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极。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给予了黄宾虹“傅雷”式的最高评价。

西泠山水 (局部)

这幅92岁高龄所作的珍品天然而通透,山体内的呼吸与天外云气共吞吐,是黄宾虹先生绘画最后响彻山谷之绝音。上款人李家桢,为五十年代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党委书记。热爱艺术的他一直和黄宾虹及其他老教授保持密切联系,并对他们优礼有加。后来宾翁逝世,丧礼即由李家桢操办。李氏可谓宾翁暮年知友,本幅即可见他二人情谊厚重之一斑。

西泠山水 (题识)

上款人李家桢

- The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宾虹国画作品欣赏
中国近代画派 :海上画派之《黄宾虹》
黄宾虹《西泠山水》
黄宾虹山水画风格分析
黄宾虹罕见登场的几张山水,绝对令人赏心悦目!
【名品赏析】黄宾虹国画作品欣赏(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