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言恭达:“淡墨”要有浓淡自然的清远境界

董其昌《临苏东坡书》

宋代由于文人水墨画的兴起,用墨打破原有的程式,墨色层次丰富,书家在创作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沈曾植在《海日楼札丛》中谈到:“北宋浓墨实用,南宋浓墨活用,元人墨薄于宋,在浓淡间。”北宋浓墨实薄于唐,南宋浓墨破水活用实胜北宋。元代文人画已达高峰,追寻晋人风韵,清简相尚,虚旷为怀,故用墨之清淡为其特色,达到水墨不渍不燥、浓淡自然的清远境界,完成艺术本性的回归理想。

——言恭达《抱云堂艺思录》

董其昌《临苏东坡书》

笔墨之中以“笔”为主,“墨”为辅,然墨分五彩,也为浓淡之别。浓墨主骨韵,可“墨痕圆绽”“力透纸背”;淡墨主气韵,可“色泽鲜增”“神采焕发”。淡墨之“淡”在于调水,一般方法有三:一是用清水将浓墨稀释冲淡后使用;二是笔毫先蘸少许浓墨,再多蘸清水后运笔,三是笔肚饱蘸清水后,笔锋蘸少许浓墨使用。淡墨可以表现出清和静雅的意境,但要注意“度”的把握,要是太淡则伤神采。淡墨之法于书体而言,一般宜用于行、草书创作,不宜作篆、隶、楷书;淡墨或许能取得较为意外的效果,但于初学者而言,由于技法不到位,还是尽量不要用淡墨。

董其昌《临苏东坡书》

古人追求淡墨者代不乏人,如元康里巎巎的淡墨可谓淡到极致,作品有着劲健清新、纯净洒脱的神韵;明董其昌作品书禅一味,清淡古雅、秀逸淳和,给人飘然欲仙不染凡尘烟火的气息;清王文治喜用淡墨,以表现潇疏秀逸之神韵,时称“淡墨探花”“淡墨翰林”等。潘伯鹰在《书法杂论》中有这样的评述:“用淡墨最显著的要称明代董其昌。他喜欢用‘宣德纸’或‘泥金纸’或‘高丽镜面笺’。笔画写在这些纸上,墨色清疏淡远。笔画中显出笔毫转折平行丝丝可数。那真是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淡墨有清雅淡远之致,其“淡”之方式也未必是指墨之浓度、加水的多少,如字距拉开、章法舒朗,呈现出空灵之势、淡雅之趣,同样是“淡”墨的审美。

董其昌《临苏东坡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董其昌以“淡”为宗的书学思想
古人讲究“墨法”,无墨则无笔,实则笔墨是一家
赵孟頫与董其昌的墨法、章法比较
淡中乾坤大:俊秀流丽的董其昌书《宋词册》
用墨散论
古代名家的《用墨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