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方药无奇,疗效神奇——柴桂姜当归芍合方答疑

引:202462日—7日,“第三十期冯世纶经方医学传承班”在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隆重召开,其中一位师兄因为家人生病,经冯老治疗取得明显疗效,从而迷上经方,报名参加传承班学习,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具体治疗过程如下:

邓某,女,57岁,2023年9月18日初诊。

2022年1月间发病,出现口腔内粘膜刺痛,口腔怕冷也怕热,或吃辛辣食物刺激,疼痛会加重。口腔科检查:口腔内粘膜无明显异常。肩背及腰部肌肉酸痛,乏力。腰椎CT检查示:腰椎间盘突出。给予腰背拔走罐,腰椎牵引治疗,症状无改善。因临近春节也未进一步的检查治疗。春节后2月4日(初四)办入院住福建省光泽县医院神经内科,入院血液生化全套检查,肌酸激酶高达7256 IU/L,报危极值。

次日2月5日(初五),转福建省立医院神经内科,症见全身肌肉酸楚疼痛,双上下肢近端肌肉明显,轻度萎缩,躺床上自己不能起床,行走上不了台阶,双上肢拎不了重物,手举不起来,无法梳头,全身乏力,无发热。再行全面检查,取手三角肌病检,确诊为:免疫介质坏死性多发性肌炎。2月12日转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开始规范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冲击治疗,丙种球蛋白静注,口服环孢素及保肝药等。一周后病情得到控制,仍不能自行起床和行走,肌酸激酶下降至5461 IU/L,停丙球,激素静滴减量,继续口服环孢素。于2月20日出院。

出院时血检:肌酸激酶3352 IU/L,症状略好转。仍四肢无力,起床行走困难,带药口服激素和环孢素,要求每个月复诊2--3次。此后曾到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免疫科诊疗二次,同意福建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发病前有过度劳累及注射新冠肺炎疫苗病史。

刻下症见:易疲劳,不能持重,双下肢乏力甚,迈上台阶都非常困难,口淡乏味,口粘干,早起口苦,比发病前汗出多,纳可,肚子不胀,大便2日一次。苔白,脉细弦,右寸浮大。

诊断:厥阴病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龙牡各15g,桂枝10g,炮姜15g,泽泻18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生白术30g,茯苓15g,炙甘草6g,

7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语:汗出多,口干粘、早起口苦、右寸脉浮大,为上热;口淡乏味、乏力明显,为虚证,辨病位为半表半里证,因为乏力明显、肌肉萎缩,辨为半表半里阴证厥阴病。因汗出津伤,见肌肉萎缩、疲劳无力、脉细弦等。因汗出津伤,大便2日一次,即“阳微结”,辨方证为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2023年9月30日二诊:疲劳减,能持物,但不能太重,乏力减,汗出不明显,口苦改善,近几日咳嗽咳痰黄脓性,喉部黏着感,大便1-2日一次。苔白,脉弦细,右寸浮不明显。

处方:上方加桔梗10g,7剂,水煎服,日一剂。

按语:疲劳乏力改善,能持物,汗出减,口苦改善。症见咳嗽咯痰,加桔梗利咽排脓。

2023年12月25日三诊:肌无力明显好转,上台阶轻松,但活动后易疲劳,早起舌刺痛,口中黏,有痰卡不出来,无明显咳嗽,常打喷嚏,流鼻涕,疲劳时肌肉酸,无肌肉疼痛,服中药时大便正常,停药期间大便不畅。苔白,脉弦细。

诊断:厥阴病

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

柴胡12g,黄芩10g,天花粉12g,生龙牡各15g,桂枝10g,炮姜18g,当归10g,白芍18g,川芎6g,生白术50g,泽泻18g,茯苓12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药后症状明显改善,暂停中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停药一段时间后,复查各种指标升高,再次就诊福建省医院主任,他说:“这个恢复是最好的,很多病人都是坐轮椅的,恢复非常好的,可作为范例跟踪。”

2024年6月5日四诊:舌刺痛已,但舌头仍怕热烫、辛辣物,肌无力明显好转,生活能自理,长时间活动后易疲劳,特别是大腿肌肉,走路久了觉得飘,口干,经常觉得脸、腿肿,大便2~3天一次,排便无力,纳可,眠偶差(入睡困难、眠浅),无起夜。脉细弦,苔白根腻。

现服用甲强龙4mg/日,环孢素100mg/日,肌酸激酶210.30 IU/L(正常值200 IU/L)。

处方:上方增生白术60,加火麻仁10,7剂,水煎服,日一剂。

第三十期传承班期间,各位师兄针对本案提出困惑,老师一一进行答疑,现整理如下:

1、请教老师本案的辨证思路。

冯老:本案西医诊断很明确,西医用了激素,因为用激素以后掩盖了好多症状。这个病例很有意义,给我们启发。这个病人提示我们要仔细读148条,为什么胡老说,这个半表半里不好判定,得用排除法。这个病例就是体现排除法的优势,尤其是跟148条非常近似。就讲“大便干”,其他的症状不多啊,147条还有胸胁满、小便不利、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等,148条主要就讲这个“阳微结”。

这个病人主要就是“阳微结”,你看我们为什么判断为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呢?

其实就是得到启发,供大家参考。她的症状很少,什么症状?口腔里不舒服,主要是舌头刺痛,没有劲儿,这个走路没劲,大便干。这个“大便干”啊,非常像148条。你看他初诊的时候也是大便干吧?其他的症状也就是舌头辣,上热是吧?然后突出的,就是说从去年9月18号第一诊到现在,其他都好转了,就是大便干没有好,(大便)没有劲儿,表现半表半里的虚衰状态,因为它没有其他的症状了,就像148条只是说了“阳微结”,重点说这个大便干。

大便干就说明了,就是说是津血虚衰,所以她没劲,没精神,走路走一会儿路就走不动了,走起来发飘,这都是原有的症状。所以,造成这个“阳微结”,从148条、147条我们都知道这是什么?津液虚啊!下寒津液虚,所以造成了大便硬。 

通过吃药的症状渐渐缓解,说明还是对证的,所以我们一直是用这个方子。如果她的激素都撤完了,可能更好,症状都显示出来了,激素把症状都压住了,看不到,掩盖了。这个连带着,她当时表现出来的症状,我们看到的就是“阳微结”的表现,不是表证,不是里证,是吧?是半表半里,半表半里证是什么症状呢?突出的表现是“阳微结”,这148条就是说这个。

2、柴桂姜原方中只有牡蛎,请教老师为什么龙骨、牡蛎一起用? 

冯老:胡老原先用的也只有牡蛎,没有龙骨,我们经常加龙骨。因为这两个药非常近似啦,敛汗强壮作用。你看《伤寒论》中经常在一起,桂甘龙牡汤、桂枝龙牡汤、柴胡加龙牡汤等等,经常一起用。我们习惯了,也就一起用了,这两个药是近似的。

陶校长:胡老在讲座中,对龙骨牡蛎有进一步的讲解,可以在老师的提示下,重新温习一下。

3、请教老师本方中生姜、干姜、炮姜有什么区别?本案可以用生姜代替干姜吗?

冯老:《神农本草经》没有把干姜、生姜区分,因为道家的思想,限于对药物365的药味,应天之数嘛,薤白和大蒜没有区分也是这个原因,原文只提到“生者尤良”,他就这么写了一下,对升降、作用、性能说的不清楚。但是,《伤寒》《金匮》都写得很清楚了,那么多方证,我们从这些方证里头也都看出,生姜与干姜实际上有很大的区别了。

我们昨天讲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是由小柴胡汤变来的,张璐玉说这个“阴阳二停之方”就是去了生姜加干姜,变成治厥阴病的,这就是柴桂姜汤。他为什么这样子?用干姜是温中祛寒作用大,温下寒的,你看看几个泻心汤都是用的这个。它都是小柴胡汤变来的,小柴胡汤是治疗半表半里阳证,这几个泻心汤他们都是治疗厥阴病,这是我们的观点啊!

柴胡桂枝干姜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主要体现在干姜上,温下寒的。那生姜呢?解表发汗,你看桂枝去桂加苓术汤,去掉桂枝,靠谁解表啊?《医宗金鉴》说不能去桂枝,去了不能解表啦,这完全不对的。因为它还有生姜解表啊!就是生姜嘛!还有真武汤,也有解表作用啊,这些的方证都是用生姜解表的。当然还有用生姜止呕逆,健胃的,小半夏汤、茯苓饮等,它不是在解表,而是在降冲逆。炮姜是云南小姜,炮制之后,发散力量就减弱了,收敛止血止泻作用强了,而且炮制后容易煎透。干姜温中散寒化饮好些,但是煎药之前,必须冷水先泡一个小时再熬,没有先泡的话,根本煎不透,里面还是干的。

4、三诊时炮姜用18克,患者服药后感觉有上火的感觉,请教老师可以减点用量吗? 

冯老:当然可以减,根据症状反应嘛,可以根据服药反应适当减一点。炮姜18克,觉得辣的,上火的感觉,让人热得,值得注意的。说明用量大了,可以减量用。但是,改用生姜不太妥,还是用干姜好,干姜或炮姜,少用一点。最近这个事儿,怪我也有点不太清楚,原先用干姜就用5克就好啦。最近吧,用10克都不行,15克才好。所以吧,认为下寒得厉害,干姜用量越来越大,跟以前确实不一样了。可能现在的病人都是这样,还那么10克不行。你看下寒的明显,尤其大便干的,6克不好,10克还好一点,它对大便干也好,比如说甘草干姜汤吧,也是这样的。

以前用量也不大,看29条甘草干姜汤,干姜量比甘草量少,为什么?它这个津液伤的厉害,人气虚的厉害,所以说干姜那个量不能用大量啰,用小一点,因为他那个人体太虚弱了。所以这个里头这种干姜量啊,根据症状来变化,当然主要是辨证辨对啰!

如果是在表,有生姜,如果是在里,下寒用干姜。这些大概就是《伤寒论》教给我们这么一个用药规律吧,我们看一看,根据症状反应,综合起来分析判断,根据用药这个方向得出来的。

5、两个方证合方,感觉处方有点大,可以减少点用药吗?

冯老:好,很好!我跟胡老讨论过这事儿,因为我先跟董建华教授等吧,他们的方子都挺小,我习惯了。我刚跟胡老时,说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这个方子这么大,后来我看到他也开小方子,比如苓桂术甘汤、五苓散等等吧,有时候我说:“唉呀!胡老这方子可以缩小啊!”他说:“可以啊!”

但是,临床辨证有时候习惯了,这一看就是血虚水盛,还有半表半里的阴证,那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但是,如果这个人血虚不厉害,不用川芎,不用芍药当归,当然可以的。就柴胡桂枝干姜汤加茯苓、白术、泽泻吧,也就有五苓散意思了,只有水盛,血不虚嘛。但是,有时候习惯了吧,这个有效果,那就用这个吧!思索没那么细了,但是如果根据症状,我们说这个人血不虚,川芎当归可以不用。因为临床常这么用,逐渐形成这个习惯啦,柴胡桂枝干姜汤当归芍药散就行了。

两个合方用药,它是怎么记的。但是,里头可以根据情况加减,白术的量也是可以加减的,大便干得厉害,就加大量。泽泻也是,大便比较干加大用量,泽泻可以通便的嘛。

6、本方走路无力可以加黄芪吗?经方理论认为黄芪治表证,这个患者没有表证,但是结合现代的研究黄芪对四肢无力有明显疗效,我纠结可不可加黄芪?

冯老:根据什么症状用黄芪?肌无力吗?效果好吗?黄芪的适应证是什么?这些都是问题啊!李时珍说“黄芪补气之长”,之前有个报道说,慢性肾炎大量黄芪300g长力气、消蛋白。经方认为黄芪是固表的,止汗的,通过临床观察,有是证用是方,黄芪根据黄芪证去用,黄芪用在表虚,比桂枝汤还要表虚恶风,汗出恶风明显,关上门窗,仍然觉得有风恶风,老出汗,这就是黄芪的证。黄芪和桂枝是相类的,解表固表的等。所以,你可以观察观察吧,可以进一步探讨吧。

没劲儿,体虚补气,能够行气补气,补气以后有效果。你看黄芪建中汤也是补气,是吧?我们认为固表的,把汗止了,就有力了,我们认为黄芪它是个固表的解表的。如果这个人老出汗,我们给吃桂枝汤,吃桂甘龙骨牡蛎汤,把汗止住,这个人就有劲啦。

东直门有一个冠心病患者,他就是老出汗、心慌胸闷,老找我看。他冠心病啊,其他医生老给他活血化瘀啊,吃一个月多,不见效果。后来找我去,我给他开了以后,好了。好了以后呢,他又犯病了,拿着我的方子找之前的专科医生去了,医生说“我们不开这个,这个不是治疗冠心病的”,并重新处方,结果他吃了不见效果。他又来找我,我给他开的很简单,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他吃了以后,心也不慌啦,也不胸闷啦,冠心病也好了。通过临床观察,有是证用是方。

所以,我们用黄芪的标准是什么啊?你得有它的适应证,经方治疗用药是从单方方证发展起来的,黄芪的适应证,就是黄芪证,也有桂枝证、柴胡证等等。他也要辨证,根据有这个证才用这个药。所以,你可以观察观察嘛!不能因为有人用了有效,本案正好比较虚,就认为用黄芪肯定有效,关键你要真正明白应用黄芪的指证是什么。如果是表实的人,或者里有湿热的人,你给用黄芪,吃了肯定越吃越没劲啰。所以说,还是要对证才行。

还有这么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呢?关于气的概念。医经和经方是不一样的,刚开始搞科研的时候,强调中医要搞科研。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搞了一个气血的研究,你看看去,你查查资料,中医学院有这么一个历史吧!气血研究室,在东直门里面还挂着这个牌子,是全国最早的一个气血研究室。医经认为这个气虚广泛的,人参补气,黄芪补气,黄精补气,这都是补气的,它是补虚的,川芎为血中气药,它也补气。他这个概念非常的广泛,所以这个补气啊!所以说,针对气虚的用人参也可以,用川芎也对,用黄芪也对,用黄精也可以。他非常广泛,尤其是对人参的认识,人参是补气的药吧!人要死了,就是气虚,用人参来救急,某某医院就出现这个事儿,这个人要死了,他不用附子,就都是用独参汤,结果灌进去了,人死了。他在这个脉都没了,应该是用附子强心吧,他用人参补气,但是补气还来得及吗?这气补不上,所以它这个概念不一样。那附子也补气吗?他不说附子补气了,说附子是补肾阳的,所以这个概念不一样了。

按照医经用药,当然黄芪就是补气的,川芎也是补气的,黄芪是老大,是首选,算算其他补气的中药多了,所以他这种概念有时候用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要起一定的作用,好多人都在用。还有一个“三两三”验方,用大量黄芪治疗脉管炎的,也是强调补气,当然还合并其他药物了。玉屏风散,有补气的作用吗?也有,这里头你看看组成就知道了,黄芪跟防风是干嘛的?这俩就类似是桂枝和黄芪。两个在一起发汗解表,当然你把表解了以后,当然气就足了,起一定的作用。再加上白术在一块用,它统称叫补气,所以它这个概念跟经方的概念不一样,单纯补气,就是一个概念。

经方辨证,那是讲得非常的精准,你要解表,就得解表。你有里证就得治里,补里温里。所以,两个理论不一样。我们用黄芪一般有表虚的时候用,尤其是水肿的表虚的人。刚才咱们讨论那个肾炎的,咱们用的越婢加术汤。他这个病非常典型的,无汗、恶寒、颜面浮肿,是外邪里饮,有些化热了,口干口渴嘛。所以,这个不是补气了,他这个肿啊,是表实证,不是表虚证,这个用黄芪,不行的!

如果有些汗出恶风,身上肿、腿肿的,那是用防己黄芪汤啦,也利水消肿,是固表消肿,解表利水。所以,这里头得根据症状反应,他有一定的补气益气作用,固表也就是补啊,桂枝也补啊。但是,他这个理论不是专门针对补气的,针对没有力气,中医有好多方子。经方治疗无力,你看柴胡桂枝干姜汤,可以治疗无力啊,苓桂术甘汤也治疗无力啊!

所以,这个还得辨证,根据他的症状,他是哪个方证,就用哪个方证呗。方证对应,他的力气就来啦。所以说,我们还是要努力掌握经方理论,在六经八纲方证理论指导下辨方证。

体会:

免疫介质坏死性多发性肌炎,是同类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经过中药治疗,病情得到控制,症状明显好转,让西医同道称奇,并称是其从医以来所见恢复最好的。

本案合方当归芍药散,其中经验应该引起足够重视!本案辨证为半表半里阴证,津血虚而上热,治疗一方面要补血生津,另一方面还要清虚热。既然津血不足,为何还用茯苓、泽泻利水,会不会加重津血虚?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血不利则为水”,此类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患者,常兼见水饮盛,故合用当归芍药散。

所以,不少经方家注重记录描述患者体质状态,翻看下眼睑,或者腹诊诊查振水音等等,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合用当归芍药散,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方中柴胡黄芩解半表半里之热,花粉牡蛎清热补虚生津润燥,当归白芍养血生津液,茯苓泽泻利水祛饮,而且《药性赋》记载泽泻具有“利水通淋,补阴不足”,诸药合用,养血利水,双管齐下,并行不悖。《伤寒论》中尚有不少此类方证,如八味肾气丸,大量干地黄养阴生津,其中茯苓泽泻利水祛饮。再如百合滑石散,百合补中益气而能生津液而除热解烦,滑石清利湿热通小便等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芍药散是胡老冯老临床最常用方证之一,对于典型的症状反应,我们基本都能准确辨证。但是,临床往往变化多端,针对特殊患者,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案冯老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本案阳性症状不多,冯老见微知著,慧眼识珠,方药无奇,但疗效非凡。

知常达变,答疑解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是为师也!

整理者:

陶有强吴灿孙健

田永信福建省光泽县医院五官科三十期冯世纶经方传承班学员

陈长怡北中医大《金匮》研究生三十期冯世纶经方传承班学员

郭亿豪冯世纶条文研读班(一期)学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上热下寒,假热真寒和柴胡桂枝干姜汤、乌梅丸、二仙汤
《伤寒论》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解及变方运用 柴胡24克 桂枝9克
四逆散与柴桂姜运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
失眠病机复杂,多方合力治顽疾。
柴胡桂枝干姜汤合当归补血汤治疗一例疲劳、困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