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寿、平安拟入局互联网保险,将抢走谁的蛋糕?

近日传出新闻,中国人寿拟设互联网寿险公司,各项筹备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而早在半年之前,中国平安为互联网寿险公司选将的消息就不胫而走。从全球招聘高管,到最终选拔来自平安集团、平安财险、平安寿险三名高管组成的互联网寿险公司核心班子。

寿险“大哥”与“二弟”,两家险企合计有着近1万亿的年保费规模,300万+的代理人队伍,无论谁摘得“首牌”,都将牵动整个保险行业的命运。

一、互联网保险,蓬勃发展

相关数据显示,2015-2018年期间,互联网保费规模高歌猛进,从2015年的10.3亿一跃成了122.9亿,翻了足足10倍有余!

从整体规模来看,互联网保费规模的绝对值较低,仅占2018年总保费的3‰左右。

而增速却令人咂舌,高达108%的保费增速远超行业3.92%的水平。

各大商业巨头早已先知先觉,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携程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染指互联网保险,行业高速发展。

国寿,平安作为国内险企的两大巨头,不可能对这一现象视若无睹,想要布局互联网保险也是时势使然。

早年前,中国平安就开始试水互联网保险,如线上的平安保险商城,旗下的平安健康更是通过保险经纪公司、自媒体等,将e生保百万医疗险系列推向大众,家喻户晓。

二、巨头入局,将带来哪些改变

大型险企入局互联网保险,将会带来哪些改变呢?

1、互联网险企备受考验

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就是主营互联网业务的同行业,大公司有着他们所不具备的品牌效应。

品牌效应在国内非常明显,国人更青睐大公司的产品,保险亦是如此,很多人咨询都会这样来一句:有没有大公司的产品?

从2019年上半年的保费规模来看,光这两个公司,就占到了全市场份额的36%,远超排行第3、第4的险企。

除了保费规模,两大险企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逾300万以上的代理人口口宣传。

毫无疑问,是国人心中当之无愧的“大公司”、“大品牌”。

而目前主营互联网业务的公司,大多是从未耳闻的“小”公司,如复星联合、瑞泰人寿。

如果这些大公司推出旗鼓相当的产品,将更受到消费者青睐,小保险公司举步维艰。

除了品牌效应以外,他们还将从原先的保险集团继承领先的资产和债务管理经验,产品定价、营销策略、后续服务等全方面的经营体系,给小公司带来巨大的冲击。

想要守住份额,小公司势必要进行改革与创新。

而改革要从何处着手呢?

在第二届“中国健康保险与健康产业发展论坛”上,百年人寿的总裁单勇这样讲到:

保险公司产品创新是基础,服务创新是关键,科技创新是支撑。

产品创新方面,一味靠推出高性价比产品,给渠道更多佣金,降低保费,也许短时间将迎来保费规模上升,但长此以往,保险公司的盈利将成空谈。

打价格战,是杀敌一万,自损八千。

保监会更不会允许这种自杀式营销,需保证保费厘定的充足性,避免保险公司出现经营危机。

另外,保险产品似乎并无专利保护,花费诸多心思设计的产品,可以轻易被别人抄袭,费率也可以稍作调整,造就目前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态势。

因此,想要改革产品是难上加难,只能改革软实力:服务和科技。

在未来,服务和科技必将成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服务方面,单勇提出了客户的三大痛点:

着力解决理赔、医疗咨询、健康服务这三大客户痛点,才能在未来的保险市场留有立足之地。

而完善的服务背后,离不开强大的科技支持。

在科技上,中国平安比任何险企看的都要远,走的都要前。

中国平安高度重视科技研究,提出“金融+科技”的发展战略,每年投入上百亿元用于科技研发。

如针对饱受诟病的“理赔慢、理赔难”,中国平安运用运用大数据、生物识别等技术推出手机上的理赔服务:闪赔。

根据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理赔案件中,60%的案件在30分钟内完成赔付,最快26秒完成赔付。

强大的科技水平必将形成高度的商业壁垒,一旦引入互联网保险,将提供极大的竞争优势,其他的险企只能望尘莫及,无可奈何。

2、传统保险业举步维艰

除了形成强大竞争并促使同业改革以外,也将对集团原先的业务规模造成一定冲击。

线下保险市场信息相对封闭,缺乏产品对比,即使是性价比不太高的产品,仍有一定的市场。

随着两大险企布局互联网后,客户基于对品牌的信赖和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目光也会转移至线上,线下的保费规模自然会受到不少影响。

而我们知道,线下保险大多由代理人销售。

这份名为《2018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暨保险营销员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国保险行业,兼业代理机构与保险营销员两大渠道仍占据主导地位,以寿险为例,截至2017年底,全国寿险总保费的50%是由营销员实现,为保险最大销售渠道。

线下保险市场遭受冲击,代理人的饭碗更难以维持。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保险代理人原本就属于一个大浪淘沙的行业,大进大出是职业的特色。

随着线下保险规模缩水,更将淘汰大量专业素质差,业务能力低的代理人,仅剩下专业且有长期业务积累的精英业务员。

不过,从2018年的保费数据来看,相较于传统保险,互联网保费规模绝对值仍然较低,总保费占比仅3‰,想要撼动线下市场仍尚需时日。

3、消费者受益良多

无论是互联网保险服务的提升还是线下保险代理人的精英化,最终受益的无疑都是广大消费者。

在线下,会接触到更多认真负责、具备长期服务的业务员。

在线上,一方面可以选择到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随着保险公司服务的升级,享受到来自“健康+保险”全方位的服务,理赔体验也会随之提升。

三、未来的保险,何去何从

保险业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的重要指标。

虽然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而细看保险,无论是保险密度还是深度,与之相距甚远。

另一方面,在全球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仍能保持6.6%的GDP增长速度,从经济学角度而言, 意味着中国保险市场暗含着巨大的商机。

因此,我们看到,中国的保险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

国家层面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以及国家针对保险业的税优政策、进一步放开险企外资股比限制,都为保险行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行业层面上,监管提出“保险姓保”“回归保障本源”为保险业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各大险企也纷纷调整业务结构,健康险业务占比不断提升。

另一方面险企依托科技的力量,布局互联网保险,根据中保协数据显示,2018年共有62家人身险企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占人身保险公司的七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消费者群体上,买保险再也不是父母一辈的专属,投保年龄日益年轻化,多是80后、90后。

他们往往更有保障意识,希望通过商业保险的方式转移人生风险。

另一方面,他们受教育程度高,善于学习,也会用更包容的心态接纳互联网保险。

我可以预想到:

在未来,互联网保险将占据更大的份额,给大众普及保险的同时也会为更多人带去保障,成为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中国也会由保险大国向着保险强国不断迈进!

写在最后

常有人说:互联网,是这个时代最好的礼物。

我很赞同这样的观点。

在之前,“保险骗人”、“保险不赔”等误解,使得保险行业饱受诟病,成为多数人不认可的产品。

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信息的不对称:保险太难了,根本看不懂条款,只能听由业务员摆布。

而互联网保险的逐渐渗入,也在悄然改变这一现象:我们有了更多的产品可以选择,也对保险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

上当受骗的少了,认可保险、购买保险的人多了,保险产品自身也在回归保障本源,更好的服务于民。

中国未来的保险,必将是美好的保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保险讲座心得体会范文800字十篇
进击的互联网人身险:互联网时代下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大起底
华兴资本研究报告:互联网保险商业模式何去何从?
保险业变局:200万人力下降的背后,代理人路在何方
上市险企核心保费指标缘何持续高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