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疫路演实录:12位创业者在线比拼医疗硬科技

​燃财经(D:rancaijing)原创

作者 | 孟亚娜

编辑 | 魏佳

疫情之下,医疗行业迎来新机遇。在线问诊需求激增,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高速增长期。

为了搭建创业者和投资人双方匹配的桥梁,由“寻找中国创客”携手数字经济投融资联盟、北京基金小镇共同主办,由29家知名投资机构共同发起的“战疫线上路演”2月16日正式启动。截至3月13日上午,累计吸引738家创业企业、210家投资机构报名参加。经过沟通,涌跃参与在线教育、新消费、医疗健康线上路演的投资机构达39家,管理的总基金规模达2897.7亿人民币,这些知名投资机构已派出73人由合伙人、资深投资人、专家组成的评委团队,在线看项目。

此前,“战疫线上路演”已经举行两场,主题分别是在线教育、新消费。第三场为医疗专场,评委阵容包括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有限公司投资研究部总经理汪存富、北京基金小镇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CFO钟钟、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武凯 、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傅仲宏、同浩资本创始合伙人刘琦开 、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陈维广 、深创投健康产业基金投资部总经理周伊、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汪晓燕、国科嘉和副总裁刘君鹏、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敏、北极光创投执行董事于芳、创世伙伴资本董事范博、君联资本总监贾旭、华盖医疗基金投资总监张国玺、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真格基金投资副总裁陈高鹏、山水创投副总经理宋晓飞、山水创投副总经理郭永芳。

经过紧张筹备,主办方在报名和机构推荐的106家医疗创业项目中筛选出深透医疗科技、金匙医学、易复诊、嘉奥科技、袋鼠健康、深度智耀、精诊科技、云呼健康、睿心医疗、健行仿生、思多科、未知君共12个优质项目参与线上路演。鉴于医疗健康领域项目报名踊跃,后续还将增加医疗健康专场路演场次。

“战疫线上路演“医疗专场举行

医疗专场路演结束之后,投资人评委还针对疫情之下医疗行业的热门话题做了回答,主要观点提炼如下(实录见后文):

要点速览:

· 这次疫情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行业的大普及,在患者的问诊、随诊、处方外流、电商等细分领域都会有所促进;

· 医药电商需求增加,外卖平台和垂直电商均有希望获取增量流量,各有客群;

· 未来医疗行业各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会更加集中,巨头有明确的并购整合趋势;

· 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的领域,AI更多的是辅助医生,而不是替代医生;

· 这次疫情其实是行业的一个催化剂,把行业发展最难的部分(政策突破的进程)加速了。

“寻找中国创客”大赛已连续举办五年。自2015年启动以来,累计吸引了9000多个创业项目参赛,累计评选出50家“年度中国创客”,它们中间已经有多家成长为独角兽或成功上市,成为创新经济的主力军和风向标。与往年一样,大赛评委将为每一个创业项目进行打分,优秀的项目有希望获得机构的投资和支持,也将直通今年的“寻找中国创客”大赛,参与角逐“2020年度中国创客”评选。

深透医疗科技

深透医疗科技联合创始人龚南杰

项目简介:深透医疗科技是一家AI医疗成像解决方案提供商。从AI+医学成像出发,结合深度学习和图像重建技术,将耗时长、质量较低、危害(辐射剂量)较大的数据采集,转化为高效、高质量、更安全的诊断级别的医学图像。

核心竞争力:2020年荣登CB Insights全球AI百强榜。2018年底,深透医疗旗下核医学AI产品SubtlePET获得FDA和CE认证。旗下第二个针对磁共振的AI产品SubtleMR于2019年底获得FDA和CE认证批准上市。

发展阶段/估值:Pre-A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与美国数十家医疗院校、医院及欧美最大的第三方影像中心开展临床部署,与国内天坛医院、上海第九人民医院以及亚太地区等医院开展临床测试,并与英伟达、英特尔、通用医疗、东软医疗、飞利浦中国、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开展AI技术合作开发。

— 评委问答 —

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产品提升医学成像性能速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核心难点在哪里?和上下游合作的时候,产品是如何定位的?

深透医疗科技联合创始人龚南杰:使用我们的扫描方案和软件产品优化之后,整个图像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例如,原来4.5分钟的扫描的低质量图像,将会变成18分钟的扫描图像的质量。

我们技术难点首先在于数据的获取,使用成对的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网络是比较困难的。其次,越往上游走,对于工程、物理等方面的要求会越深,所以需要对医学图像领域的理解足够深,才能做好深度学习的网络设计。

我们目前在这个领域是比较独特的存在,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所以我们跟上下游是非常紧密的合作伙伴。比如,我们和辅助诊断CAD的公司合作,给他们提高更快速的成效方案和高质量的图像输入。通过和硬件设备商合作的同时,拓展了存量市场和新增市场。

目前,我们的收费模式是按照服务收费。在扫描量的基础上,划分不同的梯度,产品定价是基于之前对于美国和中国市场的调研给出的,一般来说,我们会保证客户有10倍的ROI。

君联资本总监贾旭:最开始训练AI模型的信息是如何收集和获取的?商业模式怎么建立?和医院合作是怎样的流程?

深透医疗科技联合创始人龚南杰:我们这些数据大部分都是来自大学医院,获取有一定难度。但我们相对于厂商来说是独立的,我们是普适于所有的设备的,跟大部分主流的厂商都可兼容。

目前图像输出到达医生端之前,都必须要转化成一种符合国标标准的图像模式,而我们正是基于国际标准基础上来进行处理的。

我们的软件可以依托在其他硬件系统里面,或者是装自己的提供的硬件服务器上面。目前我们是倾向于提供自己的工作站,不受制于任何设备,不会给他们的IT的工作流程造成其他额外的负担。只需要有一个接口,保证可以及时完成传输即可。

金匙医学

金匙医学联合创始人COO贾雪峰

项目简介:金匙医学是一家提供感染病宏基因组病原诊断服务的企业,也是国内最早从事宏基因组病原诊断服务的企业之一。

核心竞争力:金识原 TM 病原宏基因组检测技术,通过一份样本可以对全部已报道的13238种明确病原进行检测。对疑似感染标本采集提取后直接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病原微生物专用数据库比对和智能化算法分析,获得疑似致病微生物种属信息,并提供报告,为疑难危重感染提供快速精准诊断依据,促进药物的合理应用。

发展阶段/估值:B+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在天津、上海、广州建有医学检验所和实验室,并建有二代、三代高通量基因检测平台,为百余家中心医院提供第三方病原诊断服务。预计2020年实现主要城市24小时交付,2021年mNGS产品三类证获批,重点医院全部入院,推出床旁快检产品。

— 评委问答 —

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敏:在你看来,抗感染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宏基因组的应用场景又有多大?

金匙医学联合创始人COO贾雪峰:根据我们的测算,去年整个的抗感染市场的收费样本和免费样本加起来,总共在15万例左右。我认为这个市场,仍然是具备一定空间的。

事实上,每年有1500万左右人数选择培养检测,但培养的阳性检测率是比较低的。我们和中日这些医院做了上千例的样本,发现利用宏基因组检测的效率要比培养高出40%-50%。所以如果从培养当中的一部分人能够分离出来,去接受宏基因组检测,检测效率会相对合理。

但宏基因组检测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流程较长,成本较高。无论怎样优化,至少需要20个小时左右的检测时间,而在终端价格中,成本高达1000元以上。所以目前宏基因组的检测产品,更多被用在了住院的场景中,相比之下,宏基因组检测在门诊和快捷问诊的场景中未必能够实现。

我们假设从培养转化到宏基因组的转化率在10%左右,那么整个的市场的检测总人数应该是在100万到150万人的规模。因此,我认为宏基因组的市场空间会在100-200万人的规模,而宏基因组检测的市场定位则是针对微生物感染的住院患者。

易复诊

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

项目简介:易复诊是一家第三方处方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商,围绕患者处方服务需求和政府处方监管需求,打造政府监管体系和患者服务体系。

核心竞争力:通过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处方数据监管,进一步提升处方合理性和处方大数据的挖掘。

发展阶段/估值:天使轮(已完成)

运营现状:目前已经在甘肃省、广西梧州市等地落地,在省、市级平台形成1省6市2区300余家医院项目的落地布局,落地项目覆盖近1亿人口。

— 评委问答 —

中网投研究部总经理汪存富:你们的模式主要是和地方政府合作,未来如何实现商业盈利?最近关注到未来医院的药品已经不再加价了,外面的药店药品价格是否会加成?

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易复诊目前合作大多是代替运营模式。我们为政府搭建了软硬件平台,并且获得了不少于多年的运营权。

另一方面,我们对商业机构开放了入驻。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34个连锁药店,总计3700余家入驻平台。针对入驻的药店,平台会提供多样的信息化服务,并收费。

政府引导下,医院正在将品规数量进一步压缩,这也就意味着在医院里可开出来的药品品种正在变少,因此,有一些品种必然会流入外部药店。同时,政府正在着手调整院内院外药品报销的协同性。最近两年相关政策都在推进外部药店的统筹报销,最终会让患者有更多的选择空间。

但总体来看,院内药品品种还是会占大头,未来院外处方药市场的份额大概在40%左右,高于现有的市场份额。

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武凯:现在处方流转也是一个比较火的话题,在把市场做好的同时,在区域运营和扩张上,你们是怎么做的?能否从人员的调配、扩张上具体谈谈?

易复诊总经理马光磊:基于政策的推进,我们设置了五个专区,区域选择基本上都是已经出台政策及对易复诊试点认可度较高的地方。目前,东北区选择的是辽宁,整个沈阳的市级平台已经建设完毕。西部区选择的是甘肃和宁夏。此外,中部区域选择的是河南和山东,南部区域选择的是广西,广东。

其实处方流转服务平台建设的核心竞争,除了技术之外,和医药行业的联合程度也是一方面。

对于市场扩张,目前我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样板带动周边,鉴于我们已运行样板案例比较多,所以各地政府一旦考虑建设流转平台,基本都会找到易复诊。第二种是和当地的医药企业合作,目前我们已经与34个连锁药企、20余主流的配送企业达成了战略合作,他们会主动推荐我们承接当地的建设。

嘉奥科技

嘉奥科技创始人CEO马科威

项目简介:嘉奥科技是一家骨科手术机器人公司,专注于集现代医学、深度学习、计算机图形学、生物力学、传感与测量技术、空间定位及跟踪技术等诸多学科与技术为一体的新型交叉研究领域。

核心竞争力:第一代自主研发的Keyinbot手术机器人“骨科手术机器人”产品,可辅助医生精确手术路径、降低手术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目前,产品已开始CFDA注册流程,并已完成多项国家专利申请及多次动物活体实验,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国际中也有较强竞争力。

发展阶段/估值:Pre-A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开发研制出智能外科手术系统,核心产品为Keyinbot手术机器人,以及术前规划、术中导航、智能决策、辅助诊断系统等模块。目前合作医院包括上海地区的长征医院、肿瘤医院、仁济医院等,北京地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协和医院等。

— 评委问答 —

中网投研究部总经理汪存富:机器人和医院的合作目前进入到了什么阶段?手术机器人研发完成,在启动销售的过程中,是否需要通过国家药监局的医疗器械认证?

嘉奥科技创始人CEO马科威:我们和医院的合作主要是在学术层面和临床合作方面,特别是骨科机器人的开发已经深度参与到了整个研发、试用、优化和临床的过程中。目前手术机器人还在国家产品注册阶段,预计明年下半年可以实现销售。

君联资本总监贾旭:关于软件的部分,商业模式是怎样的?关于手术机器人,设备成本较高,入院时间周期较长,在手术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一些开机费用,产品的定价差异化在哪里?

嘉奥科技创始人CEO马科威:关于商业模式,我们目前有两种方式,销售软件和案例收费。在机器研发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核心模块、核心技术和核心组件的自主研发,所以整个边际成本是大幅下降的。所以,我们的定价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通过测算我们发现,我们的产品如果每年在100台左右的手术的使用率情况下,医院可以很快收回设备的成本。

袋鼠健康

袋鼠健康创始人李征锋

项目简介:袋鼠健康是一家健康管理信息一体化服务平台,以体检为入口,链接医院、药企、保险等资源,为用户提供健康生态服务。

核心竞争力: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体检预约、在线咨询、远程会诊、电子处方、慢病管理、健康消费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健康医疗服务。为医院提供智慧医疗信息化建设及完善检后服务体系,深耕全流程医疗健康管理业务,打造智慧健康相关领域的全生态智慧医疗平台。

发展阶段/估值:A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服务千万级用户,并服务于腾讯、招行等近千家企业,拥有三千五百多家合作医院/机构,覆盖全国省市。

— 评委问答 —

创世伙伴资本董事范博:很多医院自身也有体检系统,完全用袋鼠健康体检系统的目前有多少?体检是一个很低频的事情,如何提升销售转化率?

袋鼠健康创始人李征锋:目前已经有20多家医院在使用袋鼠健康体检系统。

体检确实是一个低频次事件,虽然每年只有一次,但客单价比较高。我们发现用户在体检结束,往往会选择找一些专家做解读分析,我们通过和互联网医院打通,为用户接入医药服务和远程诊疗服务。

如果用户体检结果很健康,平台会根据用户的整体状况,定期做一些信息推送,增强用户粘性。

如果用户体检出一些健康问题,平台会向用户推荐相关保险产品。例如,对于女性群体而言,乳腺增生发病率较高,我们会推荐用户购买客单价500元的乳腺癌保险。低风险的大病保险,是我们深度融合的一项收入。

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在体检领域,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都有一些竞争,袋鼠健康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袋鼠健康创始人李征锋:随着5G时代的到来,体检系统已经进入更新换代的高速期。我们现在用的是BS架构的,通过直接部署云服务器,即可应用到全院,效果较快。相比之下,传统CS架构属于在医院内单机版进行部署,相对比较重,早已不能和云架构相提并论了。

医院在信息科的改善,现在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在功能方面上,我们叠加了人脸识别、无纸化的体检表以及院内的导诊等智慧功能。

我们通过和一些国企和央企合作,快速抢占了To B的市场份额,目前已经与中石油、民生银行等企业达成合作。

深度智耀

深度智耀创始人CEO李星

项目简介:深度智耀是一家医药研发AIaaS(人工智能服务)一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致力于打造一个端对端的AI驱动新药研发平台,赋能和加速全球药企高质量、高效率地将药物从实验室带到上市阶段。

核心竞争力:以文本智能快速切入,广泛覆盖客户,打造形成了覆盖药物发现、临床研究、注册申报、医学翻译、临床与上市后药物警戒一体化全链条产品。

发展阶段/估值:B+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已获超过240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客户的信赖,客户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及欧洲,并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精诊科技

精诊科技联合创始人徐正清

项目简介:精诊科技是一家肝胆外科精准术前规划的辅助工具提供商,面向医院临床科室需求,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智能辅助分析工具)。

核心竞争力:公司目前产品主要是为肝胆外科及胸外科提供精准术前规划的辅助工具(包括肝脏三维重建、体积测算、手术路径模拟等功能),未来将凭借公司自身技术及医疗资源积累,深挖肝胆领域进行纵向术中导航拓展,同时向神经外科及泌尿外科等科室进行横向拓展。

发展阶段/估值:Pre-A轮/未披露

— 评委问答 —

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市场上已经有很多的公开技术插件,你如何看待市场竞争?未来比较可行的收费方式是什么?

精诊科技联合创始人徐正清:国外公司主要是在头颅影像、心血管等领域做三维重建工作。而在国内,我们主要是做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这些软组织实质性脏器的三维重建。

从本质上来讲人工智能首先需要数据支撑,国外心脑血管疾病是高发病症,所以他们率先从这个病种切入。而对于国内来讲,我们国家有1亿的乙肝病毒携带者,所以在肝脏领域的数据以及算法训练方面,我们国家比较靠前,团队的产业化以及研发能力也较强。

我们从去年开始经历了很多市场竞争,根据我们自己所看到的以及医院的反馈,在呈现的效果精确度以及相关参数计算的功能上,我们的优势还是相对比较明显。

今年年底我们会发布我们的术中导航的产品,产品将基于术前三维图片的结果模型,给患者和医生提供双导航的服务。未来,我们可以把整个术前、术中、术后评估的解决方案打包,成为一种手术包形式。我们也关注到了很多地方开始按病种收费,对此也在做相应调整。

云呼健康

云呼健康董事长兼CEO陈小兵

项目简介:云呼健康是一家基础医疗产业互联网服务平台,致力于加速拉近城乡基础医疗服务水平,为基层提供便捷的医疗服务。旗下有本地医疗健康生活服务平台“觅健康”,平台基础设施与服务包括云呼云、云呼物流、云呼医学、云呼药械、云呼连锁大药房、云呼医教。

核心竞争力:云呼科技持续创新,完善“供应网”、“信息网”、 “物流网”、“终端网”四网战略实施,加大核心科技与基础设施投入,开发以用户服务为核心的医疗健康应用软件,推动基层医疗行业发展,助力国家分级诊疗战略落地。

发展阶段/估值:Pre-B轮/已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2019年全年GMV达7.31亿,截至2019年12月,公司已覆盖全国18.2万基层医疗机构,B端累计下载7.3万,月活3万+;觅健康平台由原单一检验服务,叠加SaaS、药品、器械、医教等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一体化服务,公司已经开始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共完成自建实验室、药仓各1家,合作快检中心达130家,线下药房11家,干线物流20条。

— 评委问答 —

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汪晓燕:项目现在是否实现了利润?毛利率大概是多少?预计什么时候能够实现盈利?

云呼健康董事长兼CEO陈小兵:项目投入2019年大概在1.09亿元左右。毛利率是分成三部分:第一,SaaS部分的毛利率大概是40%左右。第二,检测部分的毛利率在40%,也就是说一个标本产生100元,大概有40%的毛利率。第三,药品部分的毛利率,我们分为三类,第一类控销的毛利率是30%,第二类省代的毛利率15%,流通产品的毛利率大概5%。

我们去年没有实现盈利,现在还属于高速扩张的阶段。基层基础医疗资金的投入需求还很大,未来大概还会有两三个亿的投入。目前来看,全国基层医疗,无论是检验检测还是药品供应,都没有统一的一张网,为小型医疗机构做服务。未来可能会有平台型的公司,能够将上下游资源链接并打通。在国内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和布局方面,我们目前已经花了三年时间做一些基础工作,但这条路还很长,未来需要不断加大投入。

从检验业务方面来讲,如果今年能做到10亿元规模,我们就能实现盈余。但我们今年计划投入一个亿左右,新建15个左右的实验室。

我们预计到2022年可以做到200多亿规模,到时候会实现全面盈利。关于我们综合的毛利率的测算,未来是希望能在10-12%左右的水平。

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基层检验玩家比较多,你们在具体服务品类上是否会有延展?未来是否会做中型终端?

云呼健康董事长兼CEO陈小兵:我们的品类扩张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基层客户,可能只会做500个左右的检验检测项目,其中一级医院能开展800个左右项目。第二部分是现在已有的上市公司客户。在普检的上市公司中,主要业务是三甲医院的外包服务,做基层普检的项目较少。其次,在我们合作的一些上市公司中,大多业务都是以基因项目为主。中国有1800多家独立实验室,其中只有200多家是做普检,还有1000多家是做基因检测的。而且我们发现做基因检测研发生产是强项,但是缺乏营销和服务终端的渠道,未来在基因检测方面,产品价格会越来越低。

在2017、2018、2019年这三年的普检业务拓展中,主要还是以疾病为主。我们希望到2021年,普检会达到以预防为主的目标,我们也将以此来进行产品布局。

未来,我们会成为一家预防疾病的类似于“天猫”的大健康医疗服务平台。平台上将汇集几十万医生和诊所资源以及几千家上游供应链资源,所有人都可以在平台上实现专业的定向服务。我们希望能在通过3年的基础设施建设,来完善平台的疾病诊断到预防到治疗到康复到支付的闭环业务。

睿心医疗

睿心医疗创始人郑凌霄

项目简介:睿心医疗致力于打造心脑血管智能医学平台,开发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基因检测、模拟仿真等技术的系列产品,深度挖掘医疗数据中的信息,更精准的评估病情以及指导治疗方案。

核心竞争力:平台涵盖周身血管,提供医学影像智能后处理、供血功能评估、斑块风险性评估及手术方案规划等服务。

发展阶段/估值:A+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公司第一款产品Ruixin-FFR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模拟仿真等技术,基于无创冠脉CTA 影像即可计算得到血流储备分数(FFR),已经进入临床注册审评阶段。

— 评委问答 —

国科嘉和副总裁刘君鹏:Heartflow的产品是否有进入中国的可能性?

睿心医疗创始人郑凌霄:目前来看,虽然他们在国外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也已经进入医保,销售也不错,但还是没有具备进入中国市场的能力。当时国内有一家知名医药企业提出要和他们进行商业合作,被明确拒绝了。

目前,他们正在IPO上市准备阶段,不会贸然开拓中国市场。但从个人角度,我认为他们进入中国市场反而是一件好事。作为医疗行业的一种新模式和新产品,推动起来需要非常多的资源、人力、和财力,而且需要非常对路的营销战略。他们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通过投入大量资源推广、教育市场,会更快的在医生群体中普及概念,让一些国内厂商看到前景,资本和研发的激情也会被调动起来。

创世伙伴资本董事范博:在临床方面,医生相对比较谨慎,你认为FFRCT是否会取代DSA(冠脉血管造影)?医生从认可到接受FFRCT模式,大概需要多少时间?

睿心医疗创始人郑凌霄:我个人不认为 FFRCT会取代DSA,而是让临床决策流程更加合理、精准、高效。因为DSA有自己独特的临床应用场景和存在价值。

事实上,FFRCT的应用场景是在DSA检查之前,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大规模的筛查。FFRCT是评估冠脉供给心肌的供血量是否充足,DSA是评估血管的狭窄状态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举例来讲,一根细水管有可能比粗水管流的水多。有数据显示在50%-70%的非重度狭窄患者中,有高达35%的人FFR是小于0.8的,也就是说,供血功能是严重缺失的,需要进行支架手术。而因为狭窄并不严重,这部分患者会被遗漏,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所以在做DSA检测之前,利用FFRCT进行大规模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认为,任何一个新技术在推广到市场应用中时,首先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应用场景。其次,也需要设计好和医院、供应商之间的合作体系。我坚信,未来5年,FFRCT会得到非常快速的一个增长。

BionicM(健行仿生)

健行仿生创始人孙小军

项目简介:BionicM(健行仿生)是一家致力于提高个人移动能力的智能可穿戴机器人的国际化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动力式智能假肢。

核心竞争力:产品搭载14个传感器和ARM+FPGA芯片,迅速感知用户意图和环境变化,并通过仿生学实时控制电机,提供动力。细分行业为AI+医疗器械(康复设备),针对全球截肢人群(下肢)。

发展阶段/估值:种子轮/未披露

运营现状:总部位于东京大学的校内孵化器内,在东京和深圳同步运营。2019年10月在国际展会发布了最新的产品,计划2020年年底量产,2021年1月开始销售,已经和日本及中国的一些假肢厂达成初步合作协议。

思多科

思多科联合创始人/CEO张卓

项目简介:思多科是一家专注于超声领域,提供便携式无创诊断超声医疗设备及服务的公司。公司拥有自主的原研成像平台,以及原研弹性成像和非弹性成像技术、三维多普勒频谱成像等多项关键技术。

核心竞争力: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筛查,不仅拥有功能完善的超声探头,并且完成了ASIC芯片的算法封装,提升了超声设备算力的同时,降低了整机成本。作为国内唯一拥有原研超声底层算法的公司,思多科可以为超声检测添加多种功能模块,实现半自动化测量。

发展阶段/估值:A+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获取了华西医院影像科的数据,并且与华西医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与中国甲状腺与乳腺超声人工智能联盟合作,正在参与超声标准化切面的构建,并且已经获得与该联盟合作的400余家医院的超过10万份的超声诊断数据。已着手组建人工智能团队,构建针对超声实时数据的人工智能算法。

— 评委问答 —

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在国内,档案超声更多是被应用到临床基层,面对行业内的一些挑战,在产品推广过程中是如何应对的?产品上市一年以来,销售情况如何?

思多科联合创始人/CEO张卓:目前,我们的产品针对的更多是临床科室和广大的基层医生。从这次疫情来看,我们发现超声医生非常少。全国注册在册的超声医生只有三万名,并不能满足大量的需求。

据我们观察,目前已经有一些疾病和操作指南将超声引导写进了行业规范,进一步明确收费细则。和超声科收费相比,这种模式更加精简并富有特色。对于基层医生来讲,这将使他们不受制于行业的限制。

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探讨医生的学习曲线。我们充分利用了设备和通讯结合的远程教学视频模式,并做了三个季度的尝试。第一个季度制定规则,第二个季度实现规划,第三个季度对规划进行打磨。三个季度之后,我们发现效果非常好,不仅降低了学习成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还能够规范行为操作,做出符合质控标准的影像。

我们目前的销售数据非常不错。我们和大型厂家进行了合作,针对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定制相应的模块。另外,基于对基层题材和不同临床科室专科的需求,目前,我们签订的合约数量已经达到了非常庞大的数额。所以,今年我们的主要重心会放在执行现有合约上。

未知君

未知君联合创始人CEO谭验

项目简介:未知君是中国第一家基于人工智能的微生态药物研发公司,致力于用数据与人工智能突破微生态药物研发行业的瓶颈,针对当前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开发出微生态药物。

核心竞争力:依托于顶尖的生信及AI技术,打造微生态药物研发产业基础设施级平台。持续积累高质量样本和海量数据价值挖掘,不断获得新型微生态药物。基于技术基础和实验体系的布局,打通微生态药物研发各个环节,发挥“AI+大数据”和临床研究优势,赋能产业各参与方。

发展阶段/估值:B轮/未披露(已完成)

运营现状:拥有超2000个PD-1治疗粪便样本,超20万条微生物与疾病关联数据,8000多条宿主基因与肠道微生物关联数据,1000多个肠道共生分类群。已有多个潜在first-in-class产品处在临床前阶段。其中自闭症FMT胶囊已在FDA Pre-IND meeting中获得高度认可,肿瘤抗PD-1联合治疗FMT胶囊正在与国内某龙头药企联合开发。

— 评委问答 —

观摩嘉宾:现在和药企的合作研发是一种怎样的模式?

未知君联合创始人CEO谭验:我们现在正在和国内的一家药厂进行联合用药的合作开发,具体合作模式是,我们出微生物的药物,合作伙伴出他们的药物和临床开发费用,双方共同进行临床设计,最近进行商业利益的分成。

另外,我们和国内一家知名的益生菌企业合作,并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把菌株药物开发的权益放到合资公司中进行运营和开发。

中网投研究部总经理汪存富:中国人和美国人肠道微生态存在一定差异,从美国收集来的数据是否会存在不适用的情况?

未知君联合创始人CEO谭验:我们从美国获取的数据,确实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比我们想象中要少很多。通过对公共数据库里面人体肠道微生物的队列研究的总结,目前科学界认为,中国人和美国人的肠道微生物在总的水平上,相似度达到了80%以上。而且,肠道微生物组看起来复杂繁多,不同人种的肠道微生物到了功能层面还是比较保守的,相似度达到了 90%以上。所以,我们认为微生态制药可以在不同人种间起到相同的调节性功能,从而作为药物被广泛的应用。

同题问答

基层医疗、体外诊断迎来新机会

1、疫情会给线上医疗的哪些细分领域带来新机会?为什么?

约印医疗基金董事总经理熊水柔:一方面,这次疫情会推动互联网医疗的行业的大普及,在患者的问诊、随诊、处方外流、电商等细分领域都会有所促进。但整体看来,我认为互联网医疗大局已定,关键还是要看已经跑出来的项目能不能抓住这波红利,扩大用户的活跃率,在政策推动下找到更好的商业模式。在平台搭建起来后,应该实现足够交易量和收入,把服务很快做起来。

另一个方面,从院内线上互联网看,疫情期间,通过信息化的技术手段,尽量减少医护人员面对面服务的场景,能够提高效率增加供给,并且达成共识。一些政府、智慧医疗评级、电子病例评级系统也已经出现了,在信息化方面,人工智能和互联网领域将迎来更多机会,但关键也要看评审的制度是否有所突破。

软银中国资本合伙人武凯:我认为在三个行业将迎来机会。第一个行业是基层医疗,包括用于基层的一些RVD的检验,便携式的PCR检测仪、基层医疗的服务、基层医疗的第三方的检验。这次疫情暴露了我们国家在基层医疗方面,相对比较薄弱的事实。

第二个行业是第三方服务,在这次疫情之后,第三方诊断还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同时,第三方消毒行业、第三方影像中心、第三方外包服务都将会是非常好的发展重点。

第三个行业是体外诊断,之前大家一直认为中国的体外诊断行业发展非常快,经过这次疫情,让大家了解到这个行业并不饱和,在核酸检测、分子检测、NGS2代测序等细分领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其次,感染类检测、便携式小型化的PCR分子检测,也将会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卖药”这件事,外卖平台和垂直电商都有机会

2、医药电商需求增加,这波流量会落到外卖平台还是垂直电商?医药电商应该怎么留存住用户?

达晨财智主管合伙人傅仲宏:我认为均有希望获取增量流量,各有客群。外卖平台优势在于急性健康需求的用药或用品,1小时内解决需求,劣势在于价格和品类体系。垂直电商优势在于品类和电商运营的体系优势。对于长期慢性的健康需求,可以主动营销激发需求,劣势在于物流时效。留住用户是第一步的问题,在线问诊、咨询是增强粘性的有效途径,社群和私域流量运营是可探索的增量流量来源,并且具备低成本、高粘性、高转化率的优势。

具备新技术先发优势的创新公司能挑战巨头

3、各大巨头互联网公司都在布局健康赛道,创业公司的出路在哪儿?

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互联网公司一般都还是布局的是在线医疗、数字化医疗、健康管理等领域。其实从整个医疗行业来看,所有创业公司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行业巨头如果来做,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未来医疗行业各细分领域的竞争格局会更加集中,巨头有明确的并购整合趋势。在巨头高举高打的策略之下,那些专注在明确的差异化场景之下,具备新技术先发优势的创新公司,如果能够快速完成产品的场景化验证,才能够持续发展。

AI赋能医生,而不是取代医生

4、AI在哪些方面能取代医生,哪些方面不能?

中网投投资研究部总经理汪存富:这些年AI的发展取得很大的进步,但也导致大家对AI的期待过高。在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的领域,AI更多的是辅助医生,而不是替代医生。

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敏:医疗是保守的,所以无论从法规、从政策、从医院的责任制度来看,AI都很难直接取代医生。但是AI肯定能够成为很好的医生助手——在检测上AI可能是一种IVD+或影像设备+,在治疗上AI可能是一种医生工具。

我对技术的发展持开放态度,也就是说AI本身可以达到非常高的高度,但是在医疗上,还是需要医生去正确地使用包括AI在内的所有工具。与其说AI取代医生,不如说AI赋能医生。

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我们从来不把AI和医生放在两个对立面上来讨论问题。客观上来说,AI目前的能力还是停留在单一功能层面,解决相对单一维度的问题,但是临床诊治是个综合循证过程,这是目前AI没法独立完成的,必定是配合医生,医生为主,AI为辅。主观上来说,要将AI在临床上推广,医生的认可度非常重要,如果定位AI代替医生,那么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是一个非常混乱和难以市场教育的过程。

疫情是催化剂,推动了行业最难的部分

5、互联网医疗在迎来契机的时候,也伴随着一系列教育用户和市场的挑战,例如,获客成本高、留存率低、盈利难等问题,创业者该如何应对这些难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松禾资本董事总经理宋敏:医疗是保守的,合规为先;互联网是有冲劲的,突破为先。怎么样把这两种业态有机整合,其实过去有太多企业经历了试错。我认为最先受益的互联网医疗企业,会是在合规基础上,对于未来政策改变方向有最敏锐的把握、和最充分的准备的。

这次疫情,其实是行业的一个催化剂,把行业发展最难的部分(政策突破的进程)加速了,那么,你是不是在正确的赛道、有没有准备,就非常重要。疫情带来了高流量,即使留存率不变,也能带来更多的用户——而把留存率提高、做更好的商业模式,正是企业需要修炼的内功。

医疗信息化、抗感染领域研究被看好

6、2020年会看好什么类型的医疗项目?为什么?

中网投投资研究部总经理汪存富:看好医疗信息化、医疗设备智能化和基于AI+大数据的药物研发项目。

我国医院和医疗卫生系统的信息化和数字水平提升的空间还是很大。新一代的医疗设备将融入更多先进的IT技术,更加精准高效,医疗设备国产化也是国家政策导向和现实的需求。利用好AI+大数据新技术,有望成为弥补我国药物研发尤其是新药研发方面短板的机会。

紫牛基金投资总监俞波:在2020年,我们基金基本上还是延续之前一贯的投资主题和策略,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像而有变化。在医疗投资方向主要关注“技术创新,基层赋能,服务外包以及进口替代”等四大趋势。

简单的展开来说包括:核心技术获得突破的创新器械进口替代(智能影像诊断设备,精准治疗设备等);成熟技术的工业规模化应用(CRO,CDMO,载体制备等);新场景下的体外诊断产品新形态(伴随诊断产品,POCT,微流控平台,液体活检等)、生命科学底层技术创新驱动的新靶点覆盖(新机制,新通路,新靶点等)、新的药物形态及解决方案(基因治疗,细胞治疗,肿瘤疫苗等)。

我们看好“技术革新与临床需求双向驱动下,对医疗场景重新定义,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递送给最终的用户”的医疗项目。

金浦健康基金合伙人汪晓燕 :2020年抗感染领域会被大家重视,之前全球对于抗感染领域不太重视,包括抗病毒和抗菌。这次疫情期间,我们意识到在传染病和微生物面前,很多时候是非常无助的。此次院内感染是一个比较大的引爆点,但其实平时情况下,院内感染的威胁也存在,之前可能没有被重视。

这次疫情之后,感染性微生物的检测也会被重视,相关科技领域的研发都会加大。有了现有的及将来应用的这些科技手段帮助急诊科、感染科和门诊,对于后续突发性的一些传染病和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治疗和控制,都会有很大的助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艾问X投资界:2019,草莽时代结束,好GP等着淘金
让优秀的机构相伴相生,让产业的果实共享共赢!
倒计时5天!!再不把握你将与投资大咖失之交臂
年底,VC/PE拼了:好险,项目差点被截胡
马云远赴美国邀她出山!马云不爱江山爱美人?
13、历史性时刻!医疗ETF(512170)规模突破200亿元大关!现在可以上车了吗?23.4.10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