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历 | 十二月(诗词选,典故词汇)

几年前,搜韵曾想将历代诗词按创作日期进行归纳整理,以便查阅。及去年,发现廉萍女史以“我在今日,读古人今日之诗”的方式,编纂成诗历,觉得此举甚妙。即于今年抽暇,完成这一工作。与廉女史做法不同之处,在于搜韵是用全自动的方式来挑诗、挑词汇。但凡与某一时间有关的词汇,都自动归纳附上。不久的将来,便会在网站上推出每日荐诗功能。再往后,还会结合地理信息、诗中所咏事物等等,来进行分类。只是工作量甚大,还有待些时日才能实现。这篇自动生成的微文,只是牛刀小试。也想籍此听听大家的反馈,欢迎大家在后面留言,谢谢!
阴历十月十四 (12月1号)

十月十四日以病在告独酌 (宋·苏轼)

翠柏不知秋,空庭失摇落。

幽人得嘉荫,露坐方独酌。

月华稍澄穆,雾气尤清薄。

小儿亦何知,相语翁正乐。

铜炉烧柏子,石鼎煮山药。

一杯赏月露,万象纷酬酢。

此生独何幸,风缆欣初泊。

誓逃颜、蹠网,行赴松、乔约。

莫嫌风有待,漫欲戏寥廓。

泠然心境空,彷佛来笙鹤。

阴历十月十五 (12月2号)
下元
旧时以阴历十月十五为下元节。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上元张灯》:“ 太平兴国 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张灯如上元之夕。”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十月·安期》:“十五日下元之期,菴观寺院课经安期起,至次年正月廿五日,百日期满。”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阴历十月十六 (12月3号)

十月十六日记所见 (宋·苏轼)

风高月暗云水黄,淮阴夜发朝山阳。

山阳晓雾如细雨,炯炯初日寒无光。

云收雾卷已亭午,有风北来寒欲僵。

忽惊飞雹穿户牖,迅驶不复容遮防。

市人颠沛百贾乱,疾雷一声如颓墙。

使君来呼晚置酒,坐定已复日照廊。

恍疑所见皆梦寐,百种变怪旋消亡。

共言蛟龙厌旧穴,鱼鳖随徙空陂塘。

愚儒无知守章句,论说黑白推何祥。

惟有主人言可用,天寒欲雪饮此觞。

阴历十月十七 (12月4号)

十月十七日予生日也孤村风雨萧然偶得 (宋·陆游)

题注:予生于淮上是日平旦大风雨骇人及予堕地雨乃止

少傅奉诏朝京师,舣船生我淮之湄。

宣和七年冬十月,犹是中原无事时。

阴历十月十八 (12月5号)

十月十八日 (宋·梅尧臣)

霜梧叶尽枝影疏,井上青丝转辘轳。

西厢舞娥艳如玉,东楯(宋荦本作厢)贵郎才且都。

缠头谁惜万钱锦,映耳自有明月珠。

一为辘轳情不已,一为梧桐心不枯。

此心此情日相近,卷起飞泉注玉壶。

阴历十月十九 (12月6号)

贺皇孙平阳郡王十月十九日生辰 (宋·杨万里)

玉历当千运,天潢第一源。

本支尧百世,有道宋曾孙。

接武前星曜,依光太极尊。

年年会庆节,更庆茁兰孙。

阴历十月二十 (12月7号)
大雪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十二月六日、七日或八日。《汉书·律历志上》:“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 南朝  梁 崔灵恩 《三礼义宗》:“十一月,大雪为节者,形於小雪为大雪。时雪转甚,故以大雪名节。” 清 曹寅 《赴淮舟行杂诗》之十二:“客程过大雪,家信只空函。”
梅芝
即白符芝。芝之一种。白符芝,似梅,大雪而花,季冬而实。故称。 清 龚自珍 《与人笺五》:“怪者成精魅,和者成参苓,华者成梅芝。”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三·芝》

咏廿四气诗 大雪十一月节 (唐·元稹)

积阴成大雪,看处乱霏霏。

玉管鸣寒夜,披书晓绛帷。

黄钟随气改,鴳鸟不鸣时。

何限苍生类,依依惜暮晖。

阴历十月廿一 (12月8号)

十月二十一日得许昌晏相公书 (宋·梅尧臣)

哀忧向二年,朋戚谁与书。

敢意大丞相,尺题传义庐。

从来凤凰鸣,不厌寒竹疏。

茂林多翔鸟,要路盛高车。

穷巷一如此,江深无鲤鱼。

阴历十月廿二 (12月9号)

十月二十二夜同方寺丞宿瀑庵读刘宾客集 (宋·刘克庄)

瀑山木落霜寒夜,共读吾家梦得诗。

坐对遗篇忘漏尽,手遮残烛怕风吹。

森严似听元戎令,机警如看国手棋。

千载愚溪相对垒,未应地下友微之。

阴历十月廿三 (12月10号)

浣溪沙 绍圣元年十月二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同游大云寺。野饮松下,乃设松黄汤,作此阙。余近酿酒。名之曰万家春。盖岭南万户酒也。 (宋·苏轼)

罗袜空飞洛浦尘。锦袍不见谪仙人。

携壶藉草亦天真。

 

玉粉轻黄千岁药,雪花浮动万家春。

醉归江路野梅新。

阴历十月廿四 (12月11号)

十月二十四日夜梦中送庐山道人归山 (宋·陆游)

平生不到三公府,晚岁归来五老庵。

夙士极知成殿后,吾曹所赖作司南。

孤舟夜泊滩声恶,小瓮晨香雪意酣。

笑语床隅拄杖子,即今惟汝是同参。

阴历十月廿五 (12月12号)

玉壁城怀古至元甲戌冬十月廿五日由稷山入万泉道出故城临风吊古慨然有作 (元·王恽)

我行河东几欲遍,大抵盘回山阜转。

南崖高与北山齐,玉壁城根分一线。

荒烟废垒点抔土,炮具梯冲经百战。

短碑盛说郧君灵,万骑阴风想平甸。

一曲悲歌敕勒川,当时神武已凄然。

韦公守禦尽良策,更著百斗飞上天。

乃知诬杀咸阳日,即是邕皇入邺年(郧君,韦孝宽封号。有宋元祐间庙碑,邕即宇文武帝名。建德六年,平齐入邺。)

阴历十月廿六 (12月13号)

十月二十六日夜梦行南郑道中既觉恍然揽笔作此诗时且五鼓矣 (宋·陆游)

孤云两角不可行,望云九井不可渡。

嶓冢之山高插天,汉水滔滔日东去。

高皇试剑石为分,草没苔封犹故处。

将坛坡陀过千载,中野疑有神物护。

我时在幕府,来往无晨暮。

夜宿沔阳驿,朝饭长木铺。

雪中痛饮百榼空,蹴踏山林伐狐兔。

耽耽北山虎,食人不知数。

孤儿寡妇雠不报,日落风生行旅惧。

我闻投袂起,大呼闻百步。

奋戈直前虎人立,吼裂苍崖血如注。

从骑三千皆秦人,面青气夺空相顾。

国家未发渡辽师,落魄人间傍行路。

对花把酒学酝藉,空辱诸公诵诗句。

即今衰病卧在床,振臂犹思备征戍。

南人孰谓不知兵,昔者亡秦楚三户。

阴历十月廿七 (12月14号)

满江红 寿妇人又受命十月廿七 (宋·草夫人)

清晓新妆,鸾台畔、潜呼小玉。

问阿谁庭院,调长生曲。

报道隔邻人庆寿,新来荣领金花轴。

细推来、阳月已将周,惟三宿。

 

陈□颂,年多祝。

环珠翠,人如簇。

奉金杯相庆,满斟醽醁。

愿享麻姑难老福,屡餐王母蟠桃熟。

更儿孙、岁岁献莱庭,蓝袍绿。

阴历十月廿八 (12月15号)

十月二十八日夜鸡初鸣时梦与数女仙遇其一作诗示予颇哀怨如人间语惟末句稍异予戏之曰若无此句不可为神仙矣其一从傍戒曰汝当勿忘此规作诗者甚有愧色予颇悔之既觉赋两绝句以解嘲 (宋·陆游)

玉姝眉黛翠连娟,弄翰闲题小碧笺。

人世愁多无著处,故应分与蕊宫仙。

阴历十月廿九 (12月16号)

水调歌头 寿刘枢甥十月廿九 (宋·无名氏)

今日小春月,后日是周正。

瑞蔼挹仙堂上,崧岳喜生申。

文物师垣宅相,诗礼枢庭世胄,冰骨玉精神。

浩气凌牛斗,胸次夐凡尘。

 

郭中书,广成子,李长庚。

勋业词章福寿,直上等三人。

松菊亭前诗酒,梅竹园中翰墨,时复萃嘉宾。

人指屏山下,双桂一灵椿。

阴历十月三十 (12月17号)

水龙吟 寿刘无竞十月三十 (宋·王迈)

橙黄橘绿佳期,诘朝又报阳来复。

笼葱瑞气,天教蟠绕,名门乔木。

上界仙人,来游西塾,骖鸾跨鹤。

有如椽彩笔,笺天万字,□呈了、琅玕腹。

 

不愿班行鸣玉。

问君王、再分符竹。

棣华辉映,庭萱春好,举杯相属。

伯氏乘轺,诸公须又,安排除目。

这堆床牙笏,人人道是,太夫人福。

阴历十一月初一 (12月18号)
仲冬
冬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十一月。处冬季之中,故称。《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后汉书·宦者传序》:“《月令》:‘仲冬命阉尹审门閭,谨房室。’” 宋 叶梦得 《怀西山》诗:“仲冬景气肃,碧草犹萋萋。”《水浒传》第一○三回:“此时是仲冬将近,叶落草枯,星光下看得出路径。”
子月
农历十一月。《尔雅·释天》“十一月为辜” 清  郝懿行 义疏:“辜者,故也。十一月阳生,欲革故取新也。十月建亥,亥者根荄也。至建子之月,而孳孳然生矣。” 北周 庾信 《寒园即目》诗:“子月泉心动,阳爻地气舒。” 唐 杜审言 《和李大夫嗣真存抚河东》:“子月开阶统,房星受命年。”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斗边看子月,台上候祥风。”
建子
指以夏历十一月(子月)为岁首的历法。属 周 正。 唐 杨炯 《公卿以下冕服议》:“夫改正朔者,谓 夏后氏 建寅, 殷 人建丑, 周 人建子。”参见“ 三正 ”。
畅月
指农历十一月。《礼记·月令》:“﹝仲冬之月﹞地气沮泄,是谓发天地之房,诸蛰必死,民必疫疾,又随以丧,命之曰畅月。” 郑玄 注:“畅,犹充也。” 孔颖达 疏:“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故也。” 陈澔 集说:“旧説:畅,充也。言所以不可发泄者,以此月万物皆充实於内故也。”
殷冬
指旧历十一月。 唐 张说 《安乐郡主花烛行》:“星昴殷冬献吉日,夭桃穠李遥相匹。”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二:“兹者,序属殷冬,时逢 周 正。”
建子月
夏历十一月。 唐 杜甫 《草堂即事》诗:“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殷正
殷 历正月。相当于农历十一月。亦为 殷 历的代称。《史记·历书》:“ 夏 正以正月, 殷 正以十二月, 周 正以十一月。” 唐 韦元旦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应制》:“ 灞 涘 长安 恒近日, 殷 正腊月早迎新。”
一之日
犹言一月之日。一月指 夏 历十一月, 周 历正月,亦即农历十一月。《诗·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 毛 传:“一之日,十之餘也;一之日, 周 正月也。” 孔颖达 疏:“一之日、二之日,犹言一月之日、二月之日。” 唐 罗隐 《谗书·吴宫遗事》:“﹝ 夫差 ﹞復筑臺於 姑苏 之左……一之日,视之以 伍员 。”
天元
周 历建子,以今农历十一月为正月。后世以 周 历得天之正道,谓之“天元”。《后汉书·陈宠传》:“夫冬至之节,阳气始萌,故十一月有兰、射干、芸、荔之应。《时令》曰:‘诸生荡,安形体。’天以为正, 周 以为春…… 周 以天元, 殷 以地元, 夏 以人元。”
黄宫
黄钟之宫,十二乐律之一。古时用十二乐律代表十二个月,黄宫代表仲冬之月,即十一月。 宋 曾巩 《贺杭州赵资政冬状》:“窃以布律而候,气萌动於黄宫;立表以须,景长至於南极。” 宋 苏轼 《贺列郡知通冬至启》:“日旋南极,气兆黄宫。”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烧火盆行》:“黄宫气应纔两月,岁阴犹骄风栗烈。” 周汝昌 注:“黄宫,黄钟之宫,黄钟十二律之首。古时以律管并灰以验节气,以为仲冬之月,其气至,则黄钟之律相应。从十一月起至十二月末,将满两月。”
习坎
指十一月。旧以八卦配四时,坎为正冬四十五日之季节,故以指十一月。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遂来 长安 里,时卦转习坎。”
借东风
《三国演义》第四九回载 诸葛亮 于仲冬时节作法借三日三夜东南风,助 周瑜 火攻破 曹操 大军。今多以“借东风”指利用好的形势或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来推动工作。
赤统
汉 代儒者创为三统说,谓 周 朝以子月(农历十一月)为岁首,以赤色为上色,称赤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正赤统者,大节綬幘,尚赤,旗赤,大宝玉赤,郊牲騂,牺牲角栗。” 清  吴趼人 《俏皮话·黄白》“周尚赤” 卢叔度 注:“ 汉  董仲舒 认为每一王朝都有一个‘统’,这个‘统’是受命於天的…… 周 得‘赤统’,以建子之月为正月,色尚赤。”
蹙凌水
黄河 水信之一。指农历十一月、十二月之间 黄河 断冰复结之水流。《宋史·河渠志一》:“ 黄河 随时涨落,故举物候为水势之名:……十一月、十二月,断冰杂流,乘寒復结,谓之蹙凌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黄河 水信﹞冬曰凌汛;十月曰伏槽水,十一月、十二月曰蹙凌水。”
饮福宴
祭祀完毕的宴饮。 宋  高承 《事物纪原·礼祭郊祀·饮福》:“《宋朝会要》曰: 乾德 元年十二月以南郊礼毕,大宴於 广德殿 。自后凡大礼毕,皆设宴如此例,曰饮福宴。”据《文献通考·郊社四》《续资治通鉴·宋太祖乾德元年》载,此宴始于 乾德 元年十一月。
泼寒胡戏
古代西域的一种乐舞。每年十一月严寒时,由勇壮少年裸体结队而舞,鼓乐伴奏,观者以水泼之。《旧唐书·中宗纪》:“御 洛城 南门楼观泼寒胡戏。”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乐通三》:“泼寒胡戏:冬月,为海西胡人裸体,寒水泼之。自 则天 末年始。 中宗 尝因蕃夷入朝,作此戏御楼观之,所歌曲即《苏摩遮》也。”亦省作“ 泼寒胡 ”、“ 泼寒 ”、“ 泼胡 ”。《旧唐书·张说传》:“且泼寒胡未闻典故,裸体跳足,盛德何观;挥水投泥,失容斯甚。” 宋 苏轼 《次韵刘景文赠傅曦秀才》:“未能飞瓦弹清角,肯便投泥戏泼寒。” 王国维 《戊午日短至》诗:“烬灰拨尽寒无奈,愁看街头戏‘泼胡’。”
畼月
农历十一月。畼,同“ 畅 ”。《淮南子·时则训》:“急捕盗贼,诛淫泆诈伪之人,命曰畼月。” 高诱 注:“阴气在上,民人空閒,故命曰畼月。”按,《礼记·月令》作“畅月”, 郑玄 注:“畅,犹充也。” 孔颖达 疏:“言名此月为充实之月,当使万物充实不发动故也。”
毕辜
月名。指农历得甲的十一月。《尔雅·释天》“月在甲曰毕……十一月为辜” 邢昺 疏:“十一月得甲则曰毕辜。”

十一月朔早起 (宋·杨万里)

抛笏投簪四见秋,宦情世味两俱休。

尘随日影穿窗喜,叶卷风声刮地愁。

文武自匀香底火,圣贤教带老时篘。

夜来富贵非人世,梦钓沧浪雪满舟。

阴历十一月初二 (12月19号)

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苏李听竹时各年四十九予今五十九矣遂次其韵 (宋·刘克庄)

翰林两仙人,偶来听风竹。

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

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独。

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

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

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

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

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阴历十一月初三 (12月20号)

十一月初三日奉乘舆幸日本使馆 (近现代·郑孝胥)

题注:陈宝琛、庄士墩从幸德国医院,孝胥踵至,遂入日本使馆。

乘回风兮载云旗,纵横无人神鬼驰。

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

阴历十一月初四 (12月21号)
冬至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逸周书·时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
阳生
即冬至。 唐  韩愈 李正封 《晚秋郾城夜会联句》:“雪下收 新息 ,阳生过 京  索 。”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阳生谓冬至。”参见“ 冬至 ”。
日短
白天最短的一天。指冬至日。《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孔 传:“日短,冬至之日。”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尧典》曰:‘日短星昴。’今乃日短星东壁,此皆随岁差移也。”
天正
指冬至。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 熙寧 十年,天正元用午时,新历改用子时;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四夷朝贡者用旧历,比来款塞众论,谓气至无显验可据,因此以摇新历。事下有司考定。凡立冬晷景,与立春之景相若者也,今二景短长不同,则知天正之气偏也。”
书云
宋 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诗:“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书云之误》:“今人以冬至日为书云,至用之於表启中。虽前辈或不细考,然皆非也…… 汉明帝  永平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 毕,登 灵臺 观云物,尤为可证。”
一阳生
冬至后白天渐长,古代认为是阳气初动,故冬至又称“一阳生”。《易·复》“后不省方” 唐  孔颖达 疏:“冬至一阳生,是阳动用而阴復於静也。” 唐 杜牧 《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诗:“远信初逢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宋 王安石 《冬至》诗:“都城开博路,佳节一阳生。”
南至
即冬至。《逸周书·周月》:“惟一月既南至,昏昴毕见,日短极,基践长,微阳动於黄泉,阴降惨於万物。” 朱右曾 校释:“冬至日在牵牛,出赤道南二十四度,故曰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预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 孔颖达 疏:“日南至者,冬至日也。” 唐 杨炯 《浑天赋》:“太平太蒙,所以司其出入;南至北至,所以节其寒温。” 宋 王禹称 《南郊大礼》诗之五:“圣寿久长南至日,寳图高大北星辰。”
冬节
冬至日。《南齐书·武陵昭王晔传》:“冬节问讯,诸王皆出, 曅 独后来,上已还便殿,闻 曅 至,引见问之。”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
日南至
指冬至日。夏至以后,日躔自北而南;冬至以后,又自南而北。故冬至日又称“日南至”。《左传·僖公五年》:“春,王正月,辛亥朔,日南至。” 杜预 注:“ 周 正月,今十一月,冬至之日,日南极。”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年若干, 元和 七年甲子日南至,以疾卒。”《旧唐书·太宗纪下》:“十一月甲子朔,日南至,有事於圆丘。”
履长
指冬至。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隋 杜台卿 《玉烛宝典》卷十一:“十一月建子, 周 之正月,律当黄鐘,其管最长,为万物之始,故至节有履长之贺。”
亚岁
冬至。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亚岁迎祥,履长纳庆。” 唐 皎然 《冬至日陪裴端公使君清水堂集》诗:“亚岁崇佳宴,华轩照渌波。”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余·熙朝盛事》:“冬至谓之亚岁,官府民间,各相庆贺,一如元日之仪。 吴中 最盛,故有肥冬瘦年之説。” 清 钱谦益 《冬至日感述示孙爱》诗:“乡人重亚岁,羔黍荐履长。”
严节
指冬至节。《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冬曰玄英……节曰严节。”
日短至
指冬至。《礼记·月令》:“﹝仲冬之月﹞日短至,则伐木取竹箭。”《吕氏春秋·仲冬》:“是月也,日短至。” 高诱 注:“冬至之日,昼漏水上刻四十五,夜水上刻五十五,故曰日短至。”
养夜
指冬至。此夜最长,故称。养,通“ 羕 ”。《大戴礼记·夏小正》:“十月……时有养夜。” 卢辩 注:“养者,长也,若日之长也。” 孔广森 补注:“此时夜之长,如夏时日之长也。” 清 马瑞辰 《毛诗传笺通释·周南·汉广》“江之永矣”:“《夏小正》‘时有养日’、‘时有养夜’,养亦羕也。”
景旦
指冬至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肃五夜而叩露坛,祗荷重玄之鉴;踰十辰而逢景旦,预开首度之祥。”
冬年节
指冬至。 明  叶盛 《水东日记·京都贺节礼》:“初,京都最重冬年节贺礼。不问贵贱,奔走往来者数日。家置一册,题名满幅。己巳之变,此礼顿废。 景泰 二年冬至节,礼部请朝贺上皇於 东上门 ,詔免贺。”参阅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
阳回节
冬至节的别称。冬至节阴气尽而阳气始回,故称。 明 何景明 《冬至》诗:“病来又见阳回节,鸣玉何由拜紫宸。”
一阳节
即冬至节。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颂表》:“千载昌期,一阳嘉节。四方交泰,万物昭苏。” 宋 苏轼 《内中御侍已下贺皇帝冬至词语制》:“妾等待罪掖庭,备员妇职,共庆一阳之节,敢陈万岁之觴。”亦称“ 一阳日 ”。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全书续编序》:“ 隆庆 壬申一阳日, 德洪 百拜识。”
节夜
江 南旧俗称冬至夜为节夜。 清  顾禄 《清嘉录·冬至大如年》:“又 江  震 《志》皆云:‘邑人最重冬至节。前夕,名节夜。’”
节酒
江 南旧俗,称冬至前夕饮酒为节酒。 清  顾禄 《清嘉录·冬至大如年》:“﹝冬至﹞节前一夕,俗呼‘冬至夜’。是夜,人家更速燕饮,谓之‘节酒’。”
做节
南宋 时 杭州 风俗,于冬至三日之内,店肆皆歇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参阅 宋  周密 《乾淳岁时记》
腊雪
冬至后立春前下的雪。 唐 刘禹锡 《送陆侍御归淮南使府》诗:“ 泰山 呈腊雪, 隋 柳布新年。”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尝爱 西湖 春色早,腊雪方销,已见桃开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水一·腊雪》:“冬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三雪,大宜菜麦,又杀虫蝗。腊雪密封阴处,数十年亦不坏。”
黄钟
指与冬至日相应的律管。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书》:“算家又言黄钟为万事之根本,此大可笑。黄钟一律筒而已,何能根本万事?”
一九
从每年冬至日起,每九天为一九。亦指第一个九天。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十一:“至后九九气候,谚云:‘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
数九
进入从冬至开始的“九”。每九日为一个“九”,共有九个“九”。《金瓶梅词话》第七一回:“已是数九严寒之际,点水滴冻之时。”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仿佛数九寒天,谁给 梁建 身上浇了一桶凉水,他打了个冷颤。”
九九消寒图
旧俗冬至后八十一日之计日图。简称“九九图”。 元 杨允孚 《滦京杂咏》卷下:“试数窗间九九图,餘寒消尽暖回初。梅花点徧无餘白,看到今朝是杏株。”原注:“冬至后,贴梅花一枝于窗间,佳人晓妆,日以臙脂图一圈,八十一圈既足,变作杏花,即回暖矣。”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日冬至,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 徐珂 《清稗类钞·时令类》:“ 宣宗 御製词,有‘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二句,句各九言,言各九画,其后双鉤之,装潢成幅,曰九九消寒图,题‘管城春色’四字於其端。南书房翰林日以‘阴晴风雪’注之,自冬至始,日填一画,凡八十一日而毕事。”按,旧俗以冬至为入九,九九足,则春风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谚。
初阳
古谓冬至一阳始生,因以冬至至立春以前的一段时间为初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三阳
古人称农历十一月冬至一阳生,十二月二阳生,正月三阳开泰,合称“三阳”。 唐 崔琮 《长至日上公献寿》诗:“应律三阳首,朝天万国同。”
借春
唐 时皇帝于冬至日赐百官辛盘,表示迎新之意,谓之“借春”。参阅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迎阳
冬至之后日渐长,古代于冬至日出南郊祭天,谓之“迎阳”。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配天道尊,迎阳义重。” 明 唐顺之 《送樊大夫会朝长至》诗:“天子迎阳疏玉户,羣方献寿拜金函。”
圜丘
古代帝王冬至祭天的地方。后亦用以祭天地。《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 贾公彦 疏:“土之高者曰丘,取自然之丘。圜者,象天圜也。”《续资治通鉴·宋理宗绍定元年》:“辛巳,日南至,祀天地于圜丘。”
添线
谓冬至后白昼渐长。 唐 殷尧藩 《寄太仆田卿》诗之二:“若喜长生添线日,微微消息识天心。”《岁时广记》卷三八引《岁时记》:“ 晋  魏 间,宫中用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添长一线。”《岁时广记》卷三八引《唐杂录》:“宫中以女功揆日之长短,冬至后日晷渐长,比常日增一线之功。” 元 朱德润 《冬至》诗:“日光绣户初添线,雪意屏山欲放梅。”
先赏
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间的观赏宴游活动称为“先赏”。《宣和遗事》前集:“每岁冬至后,即放灯。自 东华 以北,并不禁夜,从市民行铺夹道以居,纵博羣饮,至上元后,乃罢。谓之‘先赏’。”
赤气
红色的云气。古代以二至(夏至、冬至)、二分(春分、秋分)之日观云色,谓赤色者主兵荒。见《周礼·春官·保章氏》“以五云之物辨吉凶” 汉  郑玄 注。后因以赤气为兵灾之象。 唐 李商隐 《失题》诗:“三灵迷赤气,万汇叫苍旻。” 冯浩 笺注引《三辅旧事》:“ 汉 作 灵臺 观气,黄气为疾病,赤气为兵,黑气为水。”《宋史·五行志二下》:“ 建炎 元年八月庚午,东北方有赤气,占曰:‘血祥’。”
景至
冬至之景。《汉书·儿宽传》:“将建大元本瑞,登告 岱宗 ,发祉闓门,以候景至。”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以候景至,冬至之景也。”
小至
冬至后一日。一说冬至前一日。 唐 杜甫 《小至》诗 仇兆鳌 题解:“《唐会要》:‘ 开元 八年,中书门下奏《开元新格》,冬至日祀圜丘,遂用小至日视朝。’相传小至为冬至前一日,据《会要》小至是第二日。《杜臆》:若以小至为冬至前一日,则诗不当云添綫、动灰矣。” 浦起龙 心解:“玩诗意,当指至后一日,更以卷后《小寒食》诗证之,益信。” 钱谦益 笺注引 邵宝 曰:“小至谓至前一日,如小寒食之类。” 明 宫伟镠 《念奴娇》词:“帆影拖霜逢小至,画舫水嬉微怯。”
正冬
《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 孔 传:“日短,冬至之日。昴,白虎之中星,亦以七星并见,以正冬之三节。”后以“正冬”指仲冬。亦指冬至。 汉 刘向 《说苑·敬慎》:“正冬采榆叶。”《北史·隋房陵王勇传》:“皇太子虽居上嗣,义兼臣子,而诸方岳牧正冬朝贺,任土作贡,别上东宫。”
贺冬
庆贺冬至节。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冬至》:“朝廷大朝会庆贺排当,并如元正仪,而都人最重一阳贺冬,车马皆华整鲜好,五鼓已填拥杂遝于九街。妇人小儿,服饰华炫,往来如云。岳祠城隍诸庙,炷香者尤盛。三日之内,店肆皆罢市,垂帘饮博,谓之‘做节’。” 元 马臻 《至节即事》诗之一:“天街晓色瑞烟浓,名纸相传尽贺冬。”
小岁
古代于冬至后第三个戌日行腊祭,腊祭次日为小岁。后世分别以元日、冬至夜为小岁。《太平御览》卷三三引 汉  崔寔 《四民月令》:“腊明日谓小岁,进酒尊长,修刺贺君师。”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小岁则用之 汉 朝,元正则行之 晋 世,盖 汉 尝以十月为岁首也。”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腊月之次日为小岁。今俗以冬至夜为小岁。然 卢照邻 《元旦》诗云:‘人歌小岁酒,花舞大 唐 春。’则元日亦可谓之小岁矣。亦犹冬至亦可谓之除夜也。”
冬住
亦称“ 冬除 ”。  冬至节的前一天。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陈师锡 家享仪,谓冬至前一日为‘冬住’,与岁除夜为对,盖 闽 音也。予读《太平广记》三百四十卷有《卢頊传》云:‘是夕,冬至除夜。’乃知 唐 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诗·唐风》‘日月其除’,除音直虑反。则所谓‘冬住’者,‘冬除’也。 陈 氏传其语,而失其字耳。”
历元
我国古代历法推算的起算点。古人一般以朔旦(一月之始)、冬至同在夜半的一天为历元。如又逢甲子日则更为理想。《后汉书·律历志中》:“历元不正,故妖民叛寇 益州 ,盗贼相续为害。”《宋书·律历志中》:“ 明帝  永平 中,待詔 杨岑 、 张盛 、 景防 等典治历,但改易加时弦望,未能综校历元也。”
伯赵氏
古官名。 少皞氏 时主夏至、冬至之官。《左传·昭公十七年》:“伯赵氏,司至者也。” 杜预 注:“伯赵,伯劳也。以夏至鸣,冬至止。” 孔颖达 疏:“此鸟以夏至来鸣,冬至止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唐 于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官称伯赵氏,色辨五方云。”
冬灰
占冬至节的葭灰。葭即芦苇。古人将芦苇膜烧成灰放入不同的律管中以占节候,某律管中葭灰飞出,即知某节候到。冬至节到,则相应之黄钟律管内的葭灰飞动。《初学记》卷二八引 南朝  梁简文帝 《梅花赋》:“层城之宫,灵苑之中,奇木万品,庶草千丛,光分影杂,条繁干通,寒圭变节,冬灰徙筩,并皆枯悴,色落摧风。”
贺朔
唐  宋 以元日、五月朔日、冬至行大朝会之礼,以元日、五月朔日之朝会称贺朔。《新五代史·唐明宗纪》:“五月己巳,朝羣臣,贺朔。” 徐无党 注:“五月贺朔,出於道家之説,自 唐 以来用之。” 明 朝则文武官员逢每月初一向皇帝行礼致贺称贺朔。《东周列国志》第二回:“次早, 幽王 果然出朝,羣臣贺朔。”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因为今天是十月朔日,他( 杨嗣昌 )先率领全体文武向北行四拜贺朔礼,然后才命文武官员就坐。”
肥冬瘦年
南宋  吴 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见 宋 无名氏《豹隐纪谈》、 宋  范成大 《吴郡志·风俗》
阳生补子
明 代宫眷内臣于冬至日穿的官服,因其上绣冬至节令徽饰,故名。 明  刘若愚 《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冬至节,宫眷内臣皆穿阳生补子,蟒衣,室中多画绵羊引子画贴,司礼监刷印《九九消寒诗图》。”
献履
冬至后日渐长,古代有献鞋袜的礼俗,表示长久履祥纳福。 三国  魏 曹植 《冬至献袜履颂》:“伏见旧仪,国家冬至,献履贡袜,所以迎福践长。”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五》:“对时陈献履之衷,叩闕致呼嵩之祝。”一说冬至后日长,民妇献鞋于公婆,表示女工开始。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天部二》:“传记载,冬至日当南极,晷景极长,故有履长之贺,非也…… 晋  魏 宫中女工,至后日长一线。故妇於翁姑,以是日献履、袜,表女工之始也。”
悬炭
古代测度夏至、冬至的方法。谓悬土、炭于衡器两端,轻重平均。冬至一阳生,则炭重而沉;夏至一阴生,则土重而沉。见《史记·天官书》《魏书·律历志下》:“测影 清臺 ,悬炭之期或爽。” 南朝 梁简文帝 《江南思》诗之二:“月晕芦灰缺,秋还悬炭轻。” 明 杨慎 《丹铅总录·悬炭》:“悬炭,古候气法也,今絶其法,而人亦罕知其事。”
翻褂子
清 代每年冬至月初一日,臣下得着貂裘者,均于是日一体穿用,称为翻褂子。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翻褂子》
三大节
三个主要节日。(1) 宋 指冬至、元旦、寒食。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京城风俗记·十一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为三大节。自寒食至冬至,久无节序,故民间多相问遗。”(2) 清 代指元旦、冬至、万寿圣节。《清史稿·礼志七》:“ 顺治 八年,定元旦、冬至、万寿圣节为三大节。”(3)今俗指元旦、端午、中秋。
郊社
祭祀天地。 周 代冬至祭天称郊,夏至祭地称社。《礼记·中庸》:“郊社之礼,所以事上帝也。” 朱熹 集注:“郊,祭天;社,祭地。” 明 刘基 《上陵》诗:“郊社既虔,宗庙孔威。”参见“ 郊祀 ”。
至日
指冬至、夏至。《易·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 孔颖达 疏:“以二至之日闭塞其关也,商旅不行於道路也。” 唐 杜甫 《冬至》诗:“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唐 于尹躬 《南至日太史登台书云物》诗:“至日行时令,登臺约礼文。”按,南至日,即夏至。
日至
指夏至或冬至。古人认为,天行赤道(天球赤道),日行赤道南北,于夏至运行到极北之处,于冬至运行到极南之处,故称日至。夏至日照最长,称长至;冬至日照最短,称短至。《左传·庄公二十九年》:“凡土功……日至而毕。” 杨伯峻 注:“日至,冬至。”《孟子·告子上》:“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浡然而生,至於日至之时,皆熟矣。” 杨伯峻 译注:“日至,此指夏至。”
大仗
即黄麾大仗。古代殿庭最隆重的仪仗。用于正旦、冬至等大朝会。参阅《文献通考·王礼十三》《续文献通考·王礼》十及十一。
前三后四
隋  唐 至 宋 风俗,以冬至、元正、寒食为大节,放假七日,其中节前三日,节后四日,俗称“前三后四”。 宋 王楙 《野客丛书·大节七日假》:“国家官私,以冬至、元正、寒食三大节为七日假,所谓前三后四之説。僕考之,其来尚矣。”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一作涯)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一作明主)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一作是)三秦。

阴历十一月初五 (12月22号)

十一月五日夜半偶作 (宋·陆游)

草径江村人迹绝,白头病卧一书生。

窗间月出见梅影,枕上酒醒闻雁声。

寂寞已甘千古笑,驰驱犹望两河平。

后生谁记当年事,泪溅龙床请北征。

阴历十一月初六 (12月23号)

十一月六日初度与客饮散独坐诵太白紫极宫诗有感次韵 (明·文徵明)

西风自何来,吹我檐下竹。

更阑客已散,夜色悽可掬。

起行照疏灯,履影不愧独。

百年已强半,大梦才信宿。

老作负辕驹,无疑我何卜。

圆影有盈虚,逝水无终复。

天道良不私,吾人自倾覆。

岂无径路趋,思之亦云熟。

阴历十一月初七 (12月24号)

有睹十一月七日 (宋·梅尧臣)

来恨我马迟,去恨我马疾。

马蹄尘作云,已隔粲然质。

时时顾且遥,乱绪如有失。

阴历十一月初八 (12月25号)

十一月八日夜灯下对梅花独酌累日劳甚颇自慰也 (宋·陆游)

奔走人间无已时,夜窗喜对出尘姿。

移灯看影怜渠瘦,掩户留香笑我痴。

冷艳照杯欺曲蘖,孤标逼砚结冰澌。

本来难入繁华社,莫向春风怨不知。

阴历十一月初九 (12月26号)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既觉,颇记其语,录呈子由弟。后四句不甚明了,今足成之耳 (宋·苏轼)

析尘妙质本来空(梦中于此句若了然有所得者。),更积微阳一线功。

照夜一灯长耿耿,闭门千息自濛濛。

养成丹灶无烟火,点尽人间有晕铜。

寄语山神停伎俩,不闻不见我何穷。

阴历十一月初十 (12月27号)

十一月十日海云赏山茶 (宋·范成大)

门巷欢呼十里村,腊前风物已知春。

两年池上经行处,万里天边未去人。

客鬓花身俱岁晚,妆光酒色且时新。

海云桥下溪如镜,休把冠巾照路尘。

阴历十一月十一 (12月28号)

十一月十一日夜闻雨声 (宋·陆游)

入冬殊未寒,尘土冒原野。

沟溪但枯萍,不闻清湍泻。

今夕复何夕,急雨鸣屋瓦。

岂惟宿麦长,分喜到菜把。

明朝开衡门,想见泥溅踝。

丰年傥可期,击壤歌豳雅。

阴历十一月十二 (12月29号)

和十一月十二日与诸君登西园亭榭怀旧书事 (宋·梅尧臣)

题注:宋荦本题下有二首二字

冬日萧条公府清,独将诸吏上高城。

而今何处异畴昔,铁墓下闻狐夜鸣。

阴历十一月十三 (12月30号)

甲午十一月十三夜梦右臂踊出一小剑长八九寸有光既觉犹微痛也 (宋·陆游)

少年学剑白猿翁,曾破浮生十岁功。

玉具拄颐谁复许,蒯缑弹铗老犹穷。

床头忽觉蛟龙吼,天上方惊牛斗空。

此梦怪奇君记取,佩刀犹得世三公。

阴历十一月十四 (12月31号)

十一月十四日北风欲雪登楼作 (近现代·郑孝胥)

木落云荒短景催,江号楼迥暮空哀。

北风吹客忽已晚,壮岁辞人殊不回。

兀兀祇成天共醉,茫茫始信世无才。

三年魏阙休回首,极目嵯峨是债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你五分钟学会排四柱八字,起名方法之八字
画说丨除了元宵节,还有九个重要的传统节日,都应该放假
中国古诗词 咏酒篇【一】
节近重阳念归否丨诗中七日
奇门遁甲大师绝活年上起月文章版有配图表一目了然
时间概念词语和年龄别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