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何谓临摹 | 入古者深 出古者远——2021-2022秋冬学期课程总结

// 贾又福  龚贤临摹  1963 

何谓临摹

“就是照着画呗”

这是普遍概念里浅薄的认知。

// 贾又福 龚贤临摹  1963 

南朝谢赫云:画有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象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传移摹写,是为画称六法之始。

//  贾又福先生观摩临摹作业 

这六法中,气韵生动乃为第一义,然必以气为主,气盛则纵横挥洒,机无滞碍,其间韵自生动矣。可见从南朝开始,在中国绘画的历史长河中,不论是临摹、写生还是创作,气韵生动都尤为重要,通过对临摹作品的深刻剖析,挖掘古人在绘画中的精神和意趣,生动的表现出来,而不只是简单的形似。这样的临摹才算是成功的。

//  贾又福  石涛临摹  1963 

贾又福先生说:“入古者深,出古者远”,如何才能够“古者深,出古者远”呢?先生这样说到:“以己之个性感悟古人之个性,以己之创造感悟古人之创造,以己之感悟古人之特殊”。

// 贾云娣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临摹中各元素之间的处理方式 

这三个感悟即临摹实践具有方法论意义,来培养我们对中国画形式美规律以及对古人一笔一墨的精神敏感度。唯有如此,才能使临摹真正能与创作有机联系起来。

//  杜凤海老师指导作业

在具体的临摹实践中,面对不同的古人,处理的方式也皆然不同,比如贾又福先生在63年就已经对龚半千的画做过总结:龚半千的画黑而透明,密而疏,中年深厚,晚年苍峻,方中求圆,干而不枯,润的很,其长线非一比之,乃顿挫接笔。画长线不能滚笔,看去似一笔,实际是接笔才多变化。所谓“保墨”即画上效果好的墨,让它干后保固在纸上,再加墨或水。越画到虚淡的地方,似有似无的地方,越要耐心,也要笔精墨妙,求其空灵感

//  刘学惟老师指导作业

有了这些方法论,实践起来就事半功倍。同学们在工作室各位老师的引领下、在工作室严谨而又丰富的课程体系中快速的成长起来,一学期的临摹课程虽然短暂,但是临摹却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掌握了正确的方法论,经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才能够掌握艺术规律,实现贾又福先生的“入古者深,出古者远”。

山水画是空间与笔墨织体的艺术,有空间,有体积,有光影,有块面,有织体——点的散步与重叠,线条的交织缠绕,面的凹凸转折。“皴擦点染”之间,勾勒出山水画的空间与层次。临摹过程中的每一处关系,每一个点都有着微妙的变化,不同的古人也有着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同学们都说,临摹课就是一个宝藏,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惊喜和日复一日的收获。

//  孙小东老师的临摹课堂

《贾又福画语录》中记载了《李可染先生语录》中的一段话:基本功所走是闷人的漫长的路,很多人走不到底,走走就会来个突变,很多人吃不住,可以分几步来进行,如线条、层次、构图,最近的路是笨路。

//  范琛老师指导作业

笨路即是捷径,艺术要追根究底,不能迎头赶上。临摹是孤独而沉闷的,艺术在召唤,有时沉默,有时呐喊,往往没有回声。

与回归,而回归的路更长。

学  习  心  得

2021级的同学们在贾云娣老师、刘学惟老师、孙小东老师和范琛老师的引领下,对龚贤、范宽、石涛进行了透彻的研究与临摹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也都极为珍惜半年以来的学习机会,本期将分享这些同学们临摹实践的部分作品以及背后的思考和心得。


01

陈智



导师贾又福先生提出:“最大限度地深入传统,以求最大限度地跳出传统。”所谓:“入古者深,出古者远。”创作之先,临摹是借鉴和继承传统最主要的途径与手段。本学期在临习龚贤、范宽、石涛三大家外,尤其喜欢宋画的我感悟到宋画不仅以写实见长、空灵的意境,还有谦卑、诚恳的态度。在画作中,往往总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新世界,使我惊讶于物质表现微妙的构成,甚至有时感觉已被带入画中,情不禁尽想要用手去触摸那山石的肌理、树木的纹路、土壤的质地、河流的灵动……

宋画山水画虽然具有强烈的写实逼真性,但并不是三维视幻效果,而是建立在书写性的笔墨基础之上的。通过墨线的轻重、疏密变化,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物象的相背凹凸形象和画面韵律节奏等,从而达到笔墨的表现力和整体性的中国画的特点。

在整个临习实践中宋画还带给我另一种神奇的体验,那就是她的治愈性——使我集中精力,乐在其中,体会到内心的安宁、平和,滋养丰盈我的心灵。感恩宋画,感恩工作室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一年过半,一半回忆,一半未来。满心期待下学期的创作课程。                           

——陈智


02

楚慧华



进入贾又福先生的山水画高研班学习是我的幸运,一晃半学年的临摹课结束了,但我仍沉浸其中,意犹未尽。

贾先生制定的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使我受益匪浅。从古至今先贤们留下的经典之作数不胜数,投入其中,我像一个饥渴的孩子吮吸着营养,经过龚贤、范宽、石涛三家不同风格的临习,学习了他们各有特点的绘画技法和创作理念。如贾先生所教导的:“入古者深,出古者远”,要学以致用,还望能够在今后的创作中建立起自我意识,表达自我感受,从毫无章法中找出规律,从而达到一法通而百法通。不负贾先生的教诲,不负各位老师的苦心教授,不负时光。

——楚慧华


03

侯海明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唐甄《潛书.讲学》

学习以得到名师指点为珍贵,也以得到真正的朋友为珍贵。

沒有良师指点,將惑于迷津,沒有益友切磋,学业无法精进,

以师为指航明灯,点燃心中的艺术之火。

                          ———侯海明

04

侯坤英


我们的导师贾又福先生曾说:“学会临摹古人大师之画,融会贯通,吸取之精华等”。然,这句话似乎成了我的左右铭。回忆贾又福先生的授课及视频教学,看到他那只有力的手指、指尖的笔触是那样的缓缓地盛开,门窗缝隙的风,清澈在我们眼神中流畅,看到他那迷幻的山水画中,让你多了些汹涌的思绪,而先生,瞬间画成了纸上的传奇。贾又福先生的授课景象,在回忆中,是那么的绚烂多姿,他会让你总是在慢慢地回想,他的绘画成就,无一人可比,他那流利的线条和声音成了我们的定格……

——侯坤英

05

胡朝水



千里趋听贾先生面授

文/胡朝水

金日贾公开杏坛,

诸兄结袂到堂前。

三千受教惜无我,

万里相投证有缘。

挥汗趋庭观墨妙,

遮颜避席愧妆残。

令公康健雄图在,

青眼相加不计年

06

李伍香



转瞬间,在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的学习已过去了一半,这半年的课程基本在临摹中渡过。

贾先生教学中有句至理名言:古人千家百派不能阅尽。所以贾先生开设的临摹课就三位名家,从龚贤开始,在龚贤积墨法的“忽有山河大地中”,理解“造化同根、阴阳同侯”的无天无地的丘壑论,到范宽“外事造化,中得心源”的《溪山行旅图》,再到石涛破墨、泼墨法中提升到“以无法生有法”。整套优质教学体系中,带我们跟着三家高拔精神境界的前辈,一步步了解中国画。从严谨、邃密、浑化到用枯笔与宣纸的变化里通过苍中求润;从枪笔的雄壮厚重到“笔墨随心,造化在手”的千变万化混沌中,带我们在有限的学习期间,一点一点快速学会如何画好中国画。

这期间,贾云娣老师、杜凤海老师、刘学惟老师、孙小东老师、范琛老师总是认真、负责对我们进行讲解与不厌其烦的示范。这种耐心的倾囊相授精神,感动着每一位同学,让我们在辛苦并幸福的学习生涯中画着心中的梦想!

感恩我们人生中每一个正确的决定!感恩央美让我们认识了贾又福先生!感恩各位老师对我们无私的付出!感恩一切遇见!

 ———李伍香

07

沈铭谨



起初画画只是因为爱好,通过在贾又福先生工作室这一年半的学习,画画于我而言,说它是一种冲动不如说是一种习惯,如今爱好已经变成了一种态度。我喜欢贾先生提倡的探索与创造的精神,在先生精神的指引下我开始享受自我肯定与否定,打破与建立的状态,在画面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沈铭谨

08

莽志刚



倾听贾先生的教诲,使自己在精神层面对艺术有了全新的认识,任课老师们亲历亲为的传授,严谨的教学使自己从中学到了如何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的能力。

———莽志刚


09

王新霞



个人学习所感所想

1.“沿圣贤之道,破圣贤之法”

2021年秋,终于又回到美院学习,在贾又福老师的山水画高研班开启水墨山水画之道。贾先生的哲学思辨精神,引导着我们从传统山水中走来,推动我们走的更远,更稳。

我们先后学习了龚贤、范宽、石涛等古画家的技法和理念。几位任课老师尽职尽责,淳淳教导,耐心示范,点评。一学期在充实忙碌中度过,累并快乐着!

2、 “宏观探道,微观探真”

艺术还需要千锤百炼的过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我们懂得了,画山水画要以心观物,传达出个性,意趣,情感和审美。探索的路还很长,我们必须要不断地吸纳,综合,融合古今优秀文化作品,继续努力!

3.“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浓浓的学习氛围中,同学之间相互帮助,总会出现新的感悟。强大了精神支柱和追求。

在艺术个性的精神内涵的主导下,“寓美于画”,足矣!

———王新霞

10

于西伟



相信习画之人都听过“三位一体”。所谓“三位”是指临摹、写生、创作,“一体”则是指中国画教学的整体。临摹、写生、创作是中国画教学的三个组成部分,是教学实施的三个不同阶段。上学期的临摹、写生课让我感受到这就是在练就基本功,是日复一日、循序渐进的积累,是自我的不断修养和壮大。创作则是由心而发,强化自我意识,是升华了的个性、精神。创作在贾又福先生的整个山水教学体系中是纲,是中心。现在正是下半学期的创作课之初,非常有幸听到了许老师的创作教学课。在课堂上,许老师从创作方向、组织素材、构图形式、画面中体现的各种关系、笔墨表现,到整合画面等诸多方面逐一进行讲解,并结合个人特点因材施教,给出建议,还整理了很多宝贵资料图文并茂,深入浅出的进行了讲解。此次系统的创作课程加深了我们对创作的理解和认识,挖掘出大家的创作热情。结课之余,希望以不停留的创作欲望去求索、感悟,创作出发自于自我真性情的艺术作品,达到精神和艺术的升华。

———于西伟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墨法中的高人!龚贤山水画
零度的风景 | 2021中央美术学院贾又福山水画创作高研班石涛临摹课
No:02 墨 色
极简泼墨山水画,太美了
贾又福一一我爱龚半千(三)
名家推介丨贾又福山水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