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微头条
内科教授:关于祛湿,喝汤药是愚蠢的做法,外治才更安全有效
 
如今很多人都喜欢熬夜玩手机,而且一坐就是一天,长期缺乏运动,到了炎热的季节,就经常待在空调房里面,喝冷饮,吃凉食,久而久之,体内的湿气就会加重,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舌苔黏腻厚重,舌苔发黄,有严重的口臭。
 
2、舌头肥大,舌头边缘有明显齿痕,齿痕越清晰,湿气越严重。
 
3、大便粘黏,大便不成型,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
 
4、总是感到口渴,但是又不想喝水,或者喝上一点水就不想喝了。
 
5、两胸之间的部位总是发胀,身体酸痛。
 
6、头昏脑胀,四肢沉重,感觉头上像裹了一块湿布。
 
7、四肢浮肿,身体虚胖,没有吃很多饭,但体重增加。
 
8、脸色发黄,暗淡无光,还爱出油。
 
在一次医学交流会上,有一位内科教授说:“关于祛湿,喝汤药是最愚蠢的做法。”
 
当时场下的人立马就炸了起来,说道:“自古以来有病就要喝汤药,这是中医传承下来的,你的意思是说,前辈们都是错的吗?”
 
听到别人这么说,教授并没有生气,而是耐心地解释道:“你们想一想,汤药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药物会先经过口,然后通过食管到达脾胃,需要脾胃的运化,才能到达病灶产生作用。
 
但是湿气重的人,他的脾胃内部本来就是寒凉的,在一个非常寒冷的地方,就连人都不愿意待,药物自然也不愿意待了。
 
因此药物很可能还没有被吸收,就排出体外了。而且药的吸收消化需要一定的时间,不可能一下子就完成了。所以说,此时喝汤药大部分都浪费了。
 
另外,脾胃虚寒的人喝汤药。就像拿大火烤一块冻肉,外面都烤焦了,可里面的冰还没有融化。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人祛湿气,刚开始还有效,但过一阵子又回到原来的状态了。这是因为喝汤药祛湿,只会产生一种湿气被去除的假象。”
 
下面的人问到:“先温经散寒,让脾胃不那么寒冷,然后再进行祛湿不就可以了吗?这样无非需要花更长的时间。”
 
教授说:“那你说说为医者,最应该遵守的底线是什么?”
 
底下的人有的说妙手,有的说仁心。
 
教授说:“我认为是仁心,老百姓挣钱本来就很不容易。能让他们少花一点是一点。”
 
底下的人说:“你说不能喝汤药,那应该怎么办?“
 
教授说:“将艾绒,桂圆,花椒,白芷,陈皮,桂枝,茯苓团捣碎以后混合均匀,然后揉搓成小球,晚上睡觉前敷在肚脐上,早上起来再取下来,这样就可以了。”
 
底下有人质疑道:“这是什么方法,这样就能祛湿吗?难道比喝汤药还管用?”
 
教授说:“喝汤药是由内而外的方法,既然它有缺点,那就要换一种方法,比如从外而内。”
 
这有什么原理和依据呢?
 
【夏末秋初,是一年中需要“清废水、养脾土”的时期。】
 
名医张景岳曾在《类经图翼》中说: '神阙穴若灸至三五百壮,施灸时,一艾绒灸,完为一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 。
 
这也就进一步说明了神阙穴敷药的重要性。
 
这里面的艾绒可以打通全身经脉,散一身之寒,祛一身之湿气;
 
桂圆可以滋养心脾之血,通心肾;
 
花椒又是是祛湿散寒的高手,尤其善于启动脾胃功能,祛脾肾的寒湿,可以将寒湿逼出体外;
 
剩余的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燥湿止带;陈皮——行气除湿消胀;
 
桂枝——通阳化气、温经散寒、解肌;茯苓团——利水、渗湿、健脾。
 
还可以贴于涌泉穴,睡前贴,睡醒撕
 
夏天是湿气最重的时候,本来是要借着夏天将湿气通过排汗的方式排出体外的,
 
但是现代人都经常吃冷饮,吹空调以致毛孔闭塞湿邪滞留于体内从而形成了湿气。
 
这样一来既方便又不伤脾胃,还能温宫暖经祛寒湿。
 
如今,生产力逐渐发达,这个方子已经可以达到量产了,身上湿气重,睡眠质量差,就可以试试将——脾胃祛湿肚脐贴贴到肚脐上,要不了多久,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身体得到了改善,并且还不会给身体带来什么副作用,使用起来很安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敷药于肚脐
湿气重、脾胃虚、肚子胀、拉肚子,都有这些共同点
1999年,我去南方援医结束,在回来的火车上,遇到一位北大的中医教授,他说:凡是用汤药来治疗脾胃虚寒...
正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一位乡下的...
北大退休中医教授:脾胃虚寒湿气重,让你喝汤药的都是庸医
30年前,一个老教授告诉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