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最不被重视的刘恒却当了皇帝?

汉文帝根基浅,他坐皇位不大会动摇汉初各势力群体的政治地位。

刘邦建立汉朝后,朝廷内外大体上分为五个派系。一是以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为代表的“丰沛系”;二是以张良、灌婴、陈平等为代表的“功勋系”;三是以刘敬、叔孙通等人为代表的“擢升系”;四是以吕氏家族为代表的“外戚系”;五是以韩信、英布、彭越为代表的“外藩诸侯”

在这五派势力中,除了都是参谋,没多少实权的擢升系外,其余四派刘邦都很忌惮,尤其是外藩诸侯,刘邦最不信任。

所以刘邦在利用丰沛系、功勋系、外戚系打倒外藩诸侯,把外藩诸侯的土地都封给了自己的子侄后,就把火力集中到另外三派。想在有生之年搞定朝廷内部小山头的问题。比如他排挤萧何,临死前派陈平杀樊哙,就是出于这种目的。


不过刘邦年纪大了,他刚刚起了个头,就病危了,于是在刘邦病死后,外戚系、丰沛系和功勋系,大体上就保留了下来,与刘邦刚刚扶持的刘姓诸侯王,形成了一个四足鼎立之势。

汉惠帝继位后,吕后逐步大权独揽,代替儿子行使皇权,她的首要打击目标是刘姓诸侯王。功勋系因为根基很浅,所以在陈平带领下就站在了吕后一边,而丰沛系因为控制着“相权”,就不太想搭理吕后。刘盈曾婉转无奈地问丰沛系第二代领头的曹参:“你作为丞相,为什么不积极配合皇帝工作呢?”曹参看破不说破,就来了句:“萧规曹随,无为而治”。像这种态度要搁到后面几任皇帝,早被弹劾下台了,但在当时也是权力斗争的一种表现。

公元前188年,汉惠帝刘盈病死,吕后顶住了压力,立傀儡汉少帝,大封吕姓王,继续强行把住权力,不让其他几派翻身。(后来又立了一个少帝,一共两个)


此时外戚独大,陈平为首的功勋系仍是站在吕后一边,助力吕姓封王。王陵为代表的丰沛势力,则明确反对吕氏封王。不过丰沛系的日子也不好过,只是为了保住相权,硬撑而已。而刘姓诸侯王日子最惨,被吕后玩的半死不活。

吕后死后,吕氏族人无能,外戚系失去了对朝政的控制。功勋系见风使舵,立马就跟丰沛系站到一边。而刘姓诸侯愤恨吕氏常年以来的压制,纷纷摩拳擦掌,无不想磨刀霍霍进中央抢夺帝位。

面对主少国疑,诸侯王无法忍受惠帝庶出的幼儿为帝,汉朝俨然有内战的局面。陈平和周勃决定握手言和,以迅雷之势消灭吕家势力,并将汉少帝当作野种废黜加软禁。然后安抚各个诸侯王,暂时稳定了危机。(汉少帝起初没杀,这是周勃、陈平故意留的一个心眼,相当于“买保险”。)

不过这种安抚只是暂时的,因为皇帝一天不选出来,藩王就一天不安宁。所以周勃、陈平操控朝局后不久,就来了次廷议,让大伙决定皇位究竟让谁来继承。一开始,有人推荐齐王刘襄(刘邦长孙),也有人推荐淮南王刘长(刘邦幼子)。


但齐王和淮南王,周勃、陈平都不满意。因为这些藩王脾气都太冲,飞扬跋扈。而且他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让功臣集团不能忍的问题。齐王的问题是,他的舅父驷钧是个凶残暴戾,是戴着官帽的老虎。如果立齐王,就等于又扶植一个嚣张的外戚吕氏集团;淮南王的问题是跟吕后的关系太好,在朝中有一些影响力。他要是上台,可能会拿铲除诸吕这件事,清算功臣集团,把丰沛系和功勋系全部清洗掉

前面说了,刘邦死后,汉初的几大势力形成了一种事实上的均势,大家相互制约,相互都吃不掉对方。所以面对可能会被刘姓诸侯王吃掉的可能性,周勃、陈平就偷偷开了个小会,决定采取假意迎合诸王,暗中扶持没有太强背景的代王刘恒入京城继位。(文帝没有参加诛杀外戚系的行动)


关于自己被立为皇帝,其实汉文帝也是很纠结的。继位前,对他为何能被立为皇帝,他自己也是反复思考,让近臣替他参谋。郎中令张武等人就说:周勃、陈平这些开国功臣都老奸巨猾,现在已经血染京城,迎立代王您,肯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您不能轻举妄动,要静观其变。其大意就是说,让文帝不要进京蹚浑水。

不过中尉宋昌有不同意见,他说:从汉高祖打天下到现在,海内大定,人人自安,是汉统与刘氏正得人心之时。所以周勃、陈平等人才能轻而易举的铲除吕氏。现在中央内部有一批身为刘氏宗亲的官员和功侯,地方上有各路刘姓诸侯王。那些开国功臣,不敢也做不到,摆控皇帝的地步。而且代王您现在是高祖仅有的两个儿子里最年长的,而且您治国的贤能也闻名天下,那些功臣们,也是想靠棵大树好乘凉。

宋昌的意思,就是让文帝不用太质疑。

不得不说,宋昌的眼光非常精准。他是真正看清汉初各方制衡局势的关键要害,做到真正清晰地洞察时势。西汉开国功臣集团和刘姓宗亲势力相互制约,谁都没有压倒对方的实力。这个时候,扶持双方都能接受,而且还不会动摇既得利益集团的人继位,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后来文帝进京,在入住未央宫当夜,功臣集团为了表示心意,就杀了汉少帝。同时文帝自己带来的近臣宋昌和张武接管京师和宫城的防卫兵权。这个举动说明,文帝与功臣集团应该有起码的协议,功臣集团为了自保就彻底倒向了汉文帝。


后来汉文帝继位,他也为了自保,就与相对弱势的功勋系陈平合作,利用陈平压制丰沛系的周勃。后来文帝又借阻遏诸侯兵难之军功,将功勋系的灌婴升为太尉,接替周勃的兵权。自此文帝也完成了自己的初步布局。

当然了,文帝也有牺牲。文帝继位后,作为文帝外戚的薄氏一族被牺牲了。这应该也是文帝和功臣集团达成的一种默契——绝对不会培养外戚势力再分功臣集团的蛋糕

另外,汉文帝据说还有一个原配夫人以及三个嫡子。这位夫人和嫡子的生卒年和详细资料都不见于任何史料。这表明,文帝的原配夫人可能是吕氏族女,文帝为了继位,就把母子四人全杀了,并从史书上抹去痕迹

总的来说,汉文帝继位,是当时汉初各派系相互妥协的结果。

吕后死后,由吕后扶持的汉少帝不受所有人认可,他下台是必然的。


但汉少帝下台之后,由谁来继位,这就变成了一个新问题。在当时齐王、淮南王都不合适,而代王刘恒不像刘襄、刘长等人飞扬跋扈,而且他与中央势力也没有勾联,再加上他的势力本身不强,其继位后必须要仰仗功臣集团,所以他最合适。

事实上,后来的发展也确实是如此。虽然文帝继位后,曾一度将周勃下狱,但文帝至始至终都没有打破既定的中央人事格局,仍然保存着功臣集团的既得利益格局。在文帝一朝,丰沛和功勋集团仍然很有势力。丰沛系和功勋系彻底失势,是在汉武帝定下察举征辟的正式选官制度之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汉朝历史上的一场阴谋政变,却被美化成正义之举,很多人无辜枉死
刘邦欲杀樊哙的真相是什么?皆因平衡被打破,汉帝国危在旦夕
非刘不王,非功不侯,刘邦定的白马盟誓保汉朝四百余年江山社稷
秘密处决,还是暗杀?“文景盛世”前夕,一段隐蔽的历史
韩信之死的另类解读:西汉初年,政坛四方势力间权力博弈的牺牲品
西汉是怎么灭亡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