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道》之《太极》中心论
 

探索真理,就是为了探求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

《易经》——是华夏文化“群经之首、文明之源”,它所表述的是宇宙天、地、人生成与发展之根本规律。

一、真理的绝对真性与相对性

1、  真理的绝对性

人类研究真理已有上千年历史,对真理之认识,实际就是对“道理”的认识。古人曰,上天有道,就是指宇宙天体在客观上是有其运动规律的,年复一年的四季变化,人的生、老、病、死,就体现了其规律性特征。

老子《道德经》一书曰:“道可道,非常道”,指出了此“道”之有限与无限性。

《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亦同样说明了其“道”之相对性与绝对性。如;由有、无构成了宇宙;男、女两性构成了人类社会等。

2、  真理的相对性

阴、阳二性的存在是辩证的、互根的,阴、阳双方皆以 对方之存在为前提,并具有相互对峙,相互吸引,相互排斥,相互转化,互为因果等特征(详见《易道》第一章),如:内、外,长、短,高、下,有、无,对、错 等。其阴、阳,(含五行)之辩证哲理贯穿于一切事物的生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二、           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关系

相对真理中有绝对真理,绝对真理存在于相对真理之中,绝对真理由相对真理组成。如:由男、女两性构成了人类社会;人类社会又由男、女两性组成。

一、《易道》的宇宙观

《易经》的阴阳,太极辩证法则,乃中华文化之精髓,其内涵揭示了客观世界“道”之根本规律,其“有、无相生”之生、灭观,转化观,乃宇宙生成与发展之根本法则,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天、地、人“三才”一理。一切在客观规律之上主观添加的标准及神话,都是画蛇添足、头上安头。

二、《易道》的世界观

“天人合一”,《易道》“三才”一理。地球,有其诞生的一天,便有其灭亡的一天,天体炁场之变化,必然引起地面以及人体和社会炁场的变化,社会规律亦不外其中。故,天灾、季节之能场交替,皆能引起人体、动植物及社会能场变化;相反的,人类社会不断地破坏地球生态平衡,则会导致和加速人类灾难的到来!人类只有遵循和谐宇宙本身的客观规律,人类社会才可能和谐、美好。

三、《易道》的人生观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曰:“上古真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合于术数”。人,离不开社会。人类社会亦是由男、女两性组成,人皆父母交合所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就是人的社会价值,故,构建一个和谐的人类社会应该是人们的共同目标。《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正是我们中华先哲们所倡导的、积极的社会人生观。

四、道以理明,法以数证

逻辑学与数学是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本来面目的一把金钥匙。且数字内含数学哲理,以0、1二进制转换之计算机原理以其精确的数据应用于航天事业及社会各领域,对于佐证客观世界之本来面目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易道之太极中心论 

宇宙之浩瀚与丰富多彩,科学难以实证,需用逻辑演绎的方法推而论之。《周易》的宇宙全息观及其象数逻辑演绎方式,为人们认识和解析万有宇宙一切事物生成与发展变化之根本规律提供了一条独特的思路——太极中心论。

《周易》的宇宙全息观以“一叶知秋”之精妙演绎了宇宙之本源,其“太极中心论”则以“太极图式”解析了万有宇宙一切事物生成与发展变化之根本规律。

            

                                                

                                              

             

第一节 宇宙之太极原理

 

太极图式,古亦有之,其内含周易“河、洛”宇宙结构模式,相传为北宋道士陈抟公诸于世。

太极图式内容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全息解析了万有宇宙生成与发展变化之法则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乃阴、阳相互转化之根本法则,宇宙间万事万物不外其中。

二、简捷地概括了《周易》“河、洛”之宇宙象数结构模式

《易》之所以能“定天下之业“、“断天下之疑”者,是在乎其“象、数、理、用”也,宇宙间万事万物不外其中。

三、形象地阐明了老子《道德经》“三生万物”之玄机

《道德经》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图中“道生一”者,无极生太极也;“一生二”者,是太极生阴、阳两仪也;“二生三”者,乃阴阳和合之“S”形即“宇宙螺旋炁场”也;“三生万物”者,乃该螺旋炁场所诞生之生命运动形式也。

四、生动地表述了“物物一太极”之宇宙全息模式

太极图生动地表述了大、小太极宇宙全息模式之基本原理与内涵,其“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亦表述了宇宙事物“大中有小,小中有大”之辩证关系以及太极宇宙模式之全息性。

五、形象地表达了宇宙万物之平衡原理

(1)太极图中的阴、阳“相成相反”模式,形象地表达了宇宙万事万物维系其生成之基本平衡原理。

(2)太极图中的“河、洛”数理模式,同样形象地表达了宇宙间阴阳五行及万物生成之平衡数理。

六、引申并囊括了宇宙万物不平衡之内涵

(1)太极图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其于阳者,阳多阴少;其于阴者,阳少阴多。

(2)就太极图式之阴、阳而论,该图乃是示意图也。【宋】周敦颐《太极图说》有曰:“无极而太极”;《道德经》亦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为天下式,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足见,“无”与“有”是不能等同而论的!

七、客观地揭示了阴、阳乃宇宙万物之本源

太极图中的阴、阳结构模式,从根本上揭示了“万事不离阴阳”之宇宙客观真理,揭示了阴、阳乃宇宙万物之本源,简要地指出了易道之真缔 ——“一阴一阳之谓道”。

八、 什么是阴阳

    在自然界里阴与阳是物质的属性,即凡是活动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功能性的、机能亢进的等,部属于阳;凡沉静的、内在的、下降的、寒冷的、黑暗的、机能衰弱的等,都属于阴。人体的上部属阳,下部属阴;体表属阳,内里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外侧属阳,内侧属阴。以脏腑来分,六腑属阳,五脏属阴。阴阳一词,本伏羲画一父为阳,一,受为阴。《易·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天地间处处分阴阳,阴阳统天地而应方物。”因此,在气功学里,阴阳是道家、儒家、佛家、医家讨论玄理功理时常用的类名词。在气功修炼中,尤以道家、医家之论修炼,自始至终,不离阴阳。

九、生命本是阴阳双重结构

《道医学》就是一部人体生命科学。黄帝和老子都指出,宇宙由阴虚、阳实两部分融和在一起,共同组成。阳的部分,我们的肉眼可以看到;阴的部分,也是一个博大多彩的空间世界,我们的肉眼一般不可能看到。但也不是绝对的,道德修行超过一定阈值时也能“看”到,这个“看”不用肉眼,是用人身具备的“第七感知系统”。

    阴空间与阳空间之间存在一个“界面”,道学称作“太极弦”,正对应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研究的光速C,是一个能量(E=mc2)极强的壁垒,一般人无法逾越。

人的生命归根到底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具有宇宙空间的主要性质。现代自然科学的“全息论”和中华道学古老的“天人合一论”完全一致,都告诉我们,生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并能反映宇宙的全部信息。因为宇宙空间是阴阳二重空间,所以人的身体内部也存在阴阳二重空间,并使生命具有阴阳二重性。

    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学利用“慧观科学”方法,俗说用“第三只眼睛”的方法,也就是利用“第七感知系统”,能准确地观察人体内部情况,已经把人的生命结构研究得很透彻,指出人的生命是宇宙的组成部分,具有阴阳二重性,或者说具有“阴阳八卦性”。这个“阴阳二重性”不是别的,正是道学所说的,一个“性体”系统(俗称“灵魂”系统或“神”性系统。灵魂是什么?古代郑玄释:“灵,善也”、灵光、灵验、精神、神灵),一个“命体”系统,两者相结合,共同构成一个生命的整体,其中“命体”占据阳空间,“性体”占据体内对应的阴空间,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太极阴阳图模式的大系统。当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时,身体才能真正健康,不是亚健康。老子《德道经》告诉我们,性体是肉眼看不见的“德一”虚物质构成的,简称“德”。唯有“德”物质能量才是使生命健康的营养品,德炁进入身体后,变成滋养身体“元气”。

九、《太极图解》                  




太:初始、宗源、无上。
极:最端之位、结构之元。
太极的字面含义:最高级、最标准、最完美;
太极的真实含义:事物存在与运动的初始机理,以旋机为运动形式,以圆融为运动品质。
  太极图是图式最简单、内涵最丰富、造型最完美的图案,古今中外没有哪个图案有如此深刻的内涵,它可以概括物质、能量、运动、结构、属性、宇宙、生命、意识、世界、社会等内容,可以揭示宇宙、物质、生命、意识等的起源。 
  太极图是事物运动和结构的成因的图解,有以下几方面的含义: 
  1、太极图中的“S”线将太极图清晰地分为两个关联部分,表明任何事物的内部都是有结构的。
  2、太极图的两个部分用不同颜色相区别,分为阴和阳,以“S”线相隔,表明这两个部分是相互独立、不容混淆的。
  3、太极图的两个独立块面中各有一个对方的小点,即阳块中有阴小点,阴块中有阳小点,表明同一事物结构中的独立部分与对方有不容混淆的包含关系。也就是说,虽然阳中含阴,阴中含阳,互相包含,但是不论是块还是点,都是绝对独立的,没有混淆界线。
  4、太极图是圆形图,一是表示运动和结构有规则,二是表示运动以旋转为基本形式,三是表示运动是流畅圆润的。
  5、太极图是对称图,整个结构均衡对称,表明一个稳定的结构其内部能量是均衡的,独立的双方都有均衡的能量和平等的结构地位。 
  6、绝对对称的圆图也表明,太极的运动是中心与重心相重合的无摆动、无震动、无偏移的旋转运动。
  7、太极图的阴块和阳块都有大头和小尾的形状,表明事物运动具有方向性,可以显示太极图的正旋与反旋。
  8、太极图阴块和阳块的大头与小尾,还表示阴块和阳块在旋转中的强弱变化,大头为强,小尾为弱,在大头处有对方的小点,同时与对方的小尾衔接,显示了太极内部两种能量的变化由小到大,又由大到互变的变易性,呈现出物极必反的状态,这就是形成易理的根源。
  综上所述,太极图有七大含义:结构、规则、旋机、均衡、圆融、变易和方向。

                    

 

 

  

远古之时,盘古尚未开天辟地,天地宇宙混沌一片,仅有太易、太初、太素。太易乃气之始,太初谓形之始,太素为质之始,此三类混为一团,无光无声无形无影,浑浑沌沌。老子称之为:夷、希、微。此时称为太极,亦称太一,又称太无。


  所谓太极即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过程。 太极即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前的状态


  太极生“两仪”。综合历代易学家的理论,计有七说:一说为阴阳,一说为天地,一说为奇偶,一说为刚柔,一说为玄黄,一说为乾坤,一说为春秋。但通常是指阴阳。 

 

 天地万物,世间万事,古人概之为:阴阳。

两极符号:

阳:▅▅▅▅▅

阴:▅▅ ▅▅


两仪生四象。四象符号为:

太阳:

▅▅▅▅▅

▅▅▅▅▅

太阴:

▅▅ ▅▅

▅▅ ▅▅

少阳:

▅▅▅▅▅

▅▅ ▅▅

少阴:

▅▅ ▅▅

▅▅▅▅▅


四象生八卦。八卦符号与卦名字为


              

 

两仪即太极也,太极即无极也。两仪未判,鸿濛未开,上而日月未光,下而山川未奠,一气交融,万气全具,故名太极,即吾身未生以前之面目。二仪者,人身呼吸之气也;鸿濛者,人身无想之会也;日月者,人身知觉之始也;山川者,人身运动之体也。故四者之用,运之则分为四象,静之则总归太极。故修玄无别法,只需冥心太无,体认生身受命之处,而培养之、扶植之、保护之而已。故曰归根、曰复命,要不出冥心凝神四字。所以必欲冥心凝神者,盖观法于天地而自得也。太上曰:“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夕。”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所以,日月运久而昏荒,山川奠久而崩竭,人物历久而衰败,气化传久而舛错,总不如守一太极之可久也。此事本极平淡、极简易,而世人往往不能者,总坏于一点尘机,即是太极中一点动性。动而生阳,静而生阴,生阴之静,非真静也,是动中舒缓处耳,亦动也。是以生生不息,变化万殊,万殊既成,吉凶出焉。圣人作《易》,所以指吉凶、推变化。要之,必以守真为主。故《易》者,戒动之书也。子等从此入门,庶不失高真妙旨。

昔人云玄关窍,可以了结千经万典之义。夫以天地未开之前一元真气主宰于一理之中,古人无可名而名之曰无极;然而宇宙间生生化化、有形无形、有声无声之物类,无不包括于其中,又名之曰太极。此实为天下万事万物之大根本、大枢纽也。所以动而生物,则为阳;静而归根,则为阴。一阴一阳,一动一静之间,为天地人之最玄最妙者也。修道人欲修大道、炼金丹,又岂可离此无极太极之理、阴阳动静之气,而能有成耶?学者必识得此理此气,返之于身心日用之间,而后有道可修,有丹可炼也。吕祖云:“未采药,立匡廓,交合之时用橐籥”二语,实为金丹之本。盖药物未生,此时须如天地未分、鸿濛未判之初,浑浑沦沦,混混沌沌,无可见为阴,又无可名为阳,此殆无极之极,不神之神者也。我于此将此心安放在虚无窟子,若有知,若无知,若有想,若无想。孔子云“君子坦坦荡荡”者,其殆是欤?此时虽无阴阳理气,然此理此气,为阴为阳,皆蕴蓄于其内。及乎一感而动,则阳生矣。迨至动极而静,阴又从此生焉。此阴阳之大端有如此者。


备注:《太极图》——16解释:

一个圆被一条反S线分割为鱼状的黑白两部分(俗称阴阳鱼),这就是太极图。太极图看似简单明了,实则博大精深。有人说它是万物之源,有人说它能相生互变。太极图原本是一种用来说明宇宙的图像。因其充满了神秘感,道家用它做标志,韩国用它做国旗,相士们用它骗钱财,各取所需,任意发挥。
    ●对太极图的圆圈,我们不妨看作是对茫茫宇宙的归纳与概括;对圆圈中的鱼,看作是对世界万物的分类。圆圈中的黑色部分代表阴,白色部分代表阳,它们既是截然相反的两部分,但又统一在一个圆圈之中,对立统一,又发展变化。凡事都有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阴阳鱼首尾相连,追逐旋转。象征着白天紧连着黑夜,结束紧随着开始。运动变化是天下万物的基本形态和普遍规律,历史进程和人的认识永远不会停留在某一个点上。
    ● 阴阳鱼的形状呈头大尾小的逐步过渡状态,并且有一定的弯曲。象征着,人类认识规律是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逐步接近的长期过程。也象征着事物发展是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渐进过程。   
    ● 在太极图中黑白对立,界限分明,启示我们要明辨是非,坚持原则,黑就是黑,白就是白,不要把本质性的事情搞乱。
     ● 对太极图,粗看是个圆,细看圆又分为黑白两条鱼形,再细看黑鱼的眼睛是白的,白鱼的眼睛是黑的。告诉我们,黑中有白,白中有黑,世上没有绝对的东西。对任何事物都不能要求其至精至纯,尽善尽美。
     ● 太极图中的阴阳鱼都是弓着身子成一定角度来互相追逐嬉戏,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圆。告诉我们,在一个团体或一个家庭中,其成员都要注意适度调整甚至委屈一下自己,相互配合,相互弥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如果只顾个人,横冲直撞,将会把圆冲破。
     ● 在太极图中,阴阳鱼首尾相至,紧密相依。这除了象征着异性相吸,男女爱慕和相互追求是人生乐章的主旋律外,两性间在价值观念和人生目标上也应保持同一个方向。
     ● 太极图的阴阳鱼表现为不断旋转换位的运动状态。提示我们,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光明,在成绩面前要看到不足。要相信苦尽甘来,要警惕乐极生悲。
     ● 如果把太极图的圆圈看成是一个大海,欢快的鱼儿在海中自由嬉戏。但这种自由是有规则、受约束的

    ● 太极图的图形是圆的,阴阳鱼游动的方向是圆的,甚至阴阳鱼的头形也是一个圆弧。提示我们,直中有曲,方中有圆。如果过于僵直死板,事物就难以滚动向前了。
    ● 阴阳鱼尽管颜色不同,但在太极图中所占的面积是相等的。说明了世间万物要有一个基本的平衡,世界应是多彩的、平等的和平衡的。
    ● 太极图中的黑白,也可看作为刚柔。提示管理工作者要刚柔并举,宽猛相济,不要失之于过宽或过严。
     ● 太极图中的黑与白,面积各占一半。提示我们做事要掌握平衡,秉持中庸,不要厚此薄彼,偏向一边。
     ● 在太极图中,黑白色又可表示为凶灾和吉祥,但这两个根本对立的事物又被一个圆紧紧地禁锢在一起。说明凡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福祸相生,悲喜相随,人们应该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 贯穿太极图当中的是一条反“S”线。告诉我们,社会发展道路坎坷曲折,事物发展进程参差不齐,要有走弯路,搞迂回的思想准备。

                               

太极图探秘

这里所说的太极图,是指双鱼式阴阳太极图。

太极图以它那优美的造型,深受民众所喜爱,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其中的奥妙,让我们进行一下探索。

(一)太极图与八卦

无论什么形式的阴阳太极图,它们的基本形状和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对《周易·系辞》“易有太极”的解释。

 “易有太极”,以圆象征太极,代表天地未分时的浑沌状态。之后,宇宙间各类物质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天地开始分明,“是生两仪”,有阴有阳,故用两个黑白鱼形表示。“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明·来知德将太极图配以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以说明之,见下图;


 上图是《伏羲(先天)八卦太极图》,中空圆象征太极,以黑白环抱,黑分太阴、少阴,阳分太阳、少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知德在《易经来注图解》中说:“伏羲只在一奇一偶上,生出六十四卦,又生出后圣许多爻象。如一阳上加一阳为太阳,阳自然老之象;加一阴为少阳,阴自然少之象;一阴上加一阳为少阳,阳自然少之象;加一阴为太阴,阴自然老之象。太阳上加一阳为《乾》,加一阴为《兑》;少阴上加一阳为《离》,加一阴为《震》;少阳上加一阳为《巽》,加一阴为《坎》;太阴上加一阳为《艮》,加一阴为《坤》,皆阴阳自然生之卦。”这段论述是很精道的,说明了八卦的生成过程,体现了太极生八卦的自然之妙!

下图是《文王(后天)八卦太极图》,这是对《周易·说卦传》“帝出乎震”一节的解释。与左图一样,也是阴阳环抱,有两条通道,白路通阴在北,为《坎》;黑路通阳在南,为《离》;万物出乎《震》,居东,《兑》正秋也,位西;其它四卦依次排列。此图说明了阴阳相依、五行相生、四时变化之理。

(二)太极图与六十四卦

下图是明·来知德以太极图解释六十四卦的图式:

外圈环布的是前面我们介绍的《伏羲六十四卦圆图》。黑中的白路指向《复》,阳气由此而生,“白以渐而长,黑以渐而消”,《复》 —《临》 —《泰》 —《大壮》 —《夬》 —《乾》 ,阳从下渐长,阳则渐消,至《乾》则阳盛极。白中的黑路指向《姤》,阴气由此而生,《姤》 —《遁》 —《否》 —《观》 —《剥》 —《坤》 ,“黑以渐而长,白以渐而消”,阴在下浸阳,至《坤》为全阴。此图说明,太极图完全体现了六十四卦阴阳消长之理,阐明了性命造化之道。来知德说,得到此图“便就知进知退,知存知亡,便即‘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三)太极图与气象

明·来知德在《易经来注图解》中,将太极图配以日象,称“一日气象图”;又将太极图配以二十四节气,叫“一年气象图”,见下图。

来知德说:“万古之始终者,一日之气象也。一日有昼有夜、有明有暗,万古天地,即如昼夜。”我们处于北半球,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每一个地支管两个小时,称为一个时辰。将其配以太极图,白道指北起“子”,黑道指南起“午”,十二个时辰顺时针排列。子时全黑,但有一丝白光出现,之后黑 渐长而白渐退,至午时这正午,之后,白渐消而阴渐长,黑白轮转,恰似地球自转一日,这是万古不变的。

下图是将太极图配以二十四节气,表示一年的气象。白道所指为“冬至”,全黑,说明天气寒冷,夜长昼短;左转至“春分”,黑白各半,表示昼夜相等,阳气渐升;再转至“夏至”,阳已盛极,昼多夜少;至“秋分”,亦是黑白各半,虽说昼夜相等,但阳渐消而阴渐长,最后又回旋至“冬至”,一年复始。

清·胡谓认为,太极图揭示的是月亮运动规律,他在谈到古太极图时说:“即其阴阳衰弱之数,以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有合符节者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象也。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阴息阳消之月象也。阴极于北而阳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同入中宫,而白中复有一点之黑。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魂”(《易图明辨》)。来氏太极图与古太极图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太极图的普遍性意义

太极图以它那简单的线条、活泼的图象揭示了宇宙运动的普遍性规律!

太极图是为解《易》而画的。一部《易》书,讲的就是“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它“范围天地”、“曲成万物”,是宇宙的普遍性法则。阴和阳是互根的,两者谁也离不开谁,无阴即无阳,无阳即无阴,两者是互为条件而存在的。老了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太极图形象地说明了这种“负”和“抱”的关系。图中阴阳互负、互抱、互纠,表明了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

阴和阳又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刚柔相摩”、“刚柔相推”,在“推”和“摩”中相互交感,而生万物。它们是统一的,又是对立的,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阳息则阴消,阴息则阳消,从太极图的曲线变化清楚地看出,当阳气渐升时,而阴气则渐渐退去;当阴气渐长时,而阳气则渐消,这是事物运动的普遍性规律,如月有盈满虚缺、天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花有花开花落、水有潮涨潮落……无不遵循这一法则!

宇宙是永恒的,物质是可以互相转化,由一种物质变成另一种物质,但是不会灭亡。阳极生阴,阴极生阳,但阴阳不会在这转化过程中消亡。太极图中的黑白点(或黑道和白道),则表示黑中有白,白中有黑;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当阴达到了极点时,预示着阳开始渐长;当阳盛极时,也开始向反面转化,阴开始渐长,如此遁环,生生不息。四时更迭、昼夜变化,甚至历史变迁,无不是按这一规律进行的。

回旋式运动是宇宙万物运动的普遍性规律。太阳系的星球,银河系星云,都是回旋运动的,地上的海水旋涡、地上气团、龙卷风等无不是螺旋式旋转的。从微观上来看,电子、质子、磁场的形成,就连构成人体基因的蛋白安基酸也是螺旋式排列的。太极图正确地揭示了这种运动规律。

事物是曲线发展的,太极图中的阴阳曲线揭示了这种运动、发展规律。

正因为太极图揭示《易》的实质和宇宙运动的规律,所以将它配以八卦方位、六十四卦次序、河图,是通的;甚至配以日月星辰,也是天衣无缝!“《易》与天地准”,用太极图去解释天地间万物,都是触类旁通的,这就是太极图的魅力所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阴阳、太极、麦田圈(含6月21日最新太极图案麦田圈)
学地理学必备的基本知识:太极、阴阳、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象数(收藏复习巩固为美)
跟我学7000年前的国学文化之五——太极图的意义
太极和太极图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易经(笔记1-10)
理论学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