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入冬辨证止咳 看痰用药
 

入冬辨证止咳 看痰用药
提要:
秋末冬初,很多病人常向我咨询的问题是“咳嗽、咳痰,该吃什么药?”面对不同地区、年龄、体质的患者,无法作出千篇一律的回答。因为咳嗽和多咳是由很多原因引起的,必须辨证施治、对症用药。
1、咳嗽的好处:
       ①  当呼吸道受到某种刺激,如有害的烟雾和气体、痰液、异物等,刺激通过传入神经引起咳嗽中枢兴奋,便导致了咳嗽。咳嗽本身是一种保护性的生理反应,它可以避免上述有害物质深入呼吸道而对人体造成伤害。所以在一般情况下,轻度咳嗽时无需服用止咳药。
       咳嗽频繁、剧烈,以致影响学习、工作或睡眠,小孩咳得吐奶、吐饭,孕妇剧烈咳嗽可能导致流产,或者咳嗽加重了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甚至诱发咯血,是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变,此时止咳祛痰的药就势在必用了。
2、止咳祛痰的原则:
     ① 需要用止咳药时,选用哪类止咳药很有讲究。止咳药分两大类:中枢性止咳药和一般止咳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枢性止咳药是一类特殊药品,有严格的适应症,只适用于剧烈的无痰干咳。它虽然对咳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咳嗽中枢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服用一段时间后还会成瘾,所以不可擅自服用,必须有医生处方,并且只能少量短时间使用。老年人、孕妇、小儿都应避免服用中枢性止咳药。
    无痰干咳和刺激性呛咳时,可以选用含有吗啡的止咳药,如喷托维林(咳必清),成人每次25毫克,每日3次;5岁以上的儿童每次口服6.25~12.5毫克,每日2次。用药后可出现头晕、恶心、腹胀、便秘等不良反应,有青光眼及心功能不全者应慎用。这类咳嗽还可选用中药制剂,如联邦止咳露等;或克咳胶囊,每次1~2粒,每日3次。
      ③ 严重干咳可选用作用于咳嗽中枢的美沙芬。但服用美沙芬会有头晕、嗜睡、便秘等不良反应。
多痰患者应当用祛痰止咳药,禁用中枢性镇咳药,不然可因抑制咳嗽反射而引起痰液阻塞,加重病情,甚至发生窒息。另外,甲服用的止咳药不宜随意给乙服用,小儿也不可减量服用成人止咳药。
      ④ 多痰或痰液黏稠的患者,要选择祛痰或化痰的止咳药。
3、辨证用药:可根据下列痰液的性质选用中西医结合止咳药:
.痰液为灰白色黏痰时,除治疗原发病外,可选用复方棕色合剂,成人每次10毫升,每日3次,小儿酌减。该药有止咳、化痰的功效。也可用氯化铵,成人每次0.3~0.6克,每日3次,儿童每日30~60毫克/公斤。氯化铵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等刺激症状,因此,宜饭后服用,肝肾功能不全及胃溃疡患者慎用。也可加用盐酸溴已新(必嗽平),每次16毫克,每日3次,儿童每次4~8毫克,每日2次。有恶心、胃部不适感,胃溃疡患者慎用。

中药止咳祛痰制剂:
(1) 川贝清肺糖浆:本品含有枇杷叶、苦杏仁、川贝母、麦冬、地黄、甘草、桔梗、薄荷等成分。功能清肺润燥,止咳化痰。用于风热感冒引起的燥咳,咽干咽痛。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引起的肺热咳嗽,唇鼻干燥,头痛,舌红少津等症有良效。口服每次15~30毫升,一日3次。小儿酌减。
(2) 二母宁嗽丸:本品由石膏、知母、贝母、栀子、黄芩、瓜蒌子、茯苓、桑皮、枳实、五味子、橘皮、甘草等组成。功能清肺润燥,化痰止咳。用于燥热蕴肺,肺热咳嗽,痰黄而黏,不易咯出,胸闷气促,久咳不止,声哑喉痛。口服每次2丸(12~18克),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小儿酌减。
痰液稠厚,难以咳出时,上述化痰药无效,可选用乙酰半胱氨酸(痰易净),该药可使痰中黏蛋白分解,从而使痰液变得稀薄,易于咳出。该药为喷雾型,10%的溶液成人每次1~3毫升,每日2次,儿童则应在医生指导下做气管注入。它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故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盐酸氨溴索(沐舒坦)是一种新的止咳药,每次30毫克,每日3次;或30~60毫克静脉推注,气管注入或气化吸入。另一种新的止咳药称吉诺通,每次30毫克,每日3次。这两种药物除了能使痰液变稀外,还能促进纤毛运动及保护支气管黏膜,是目前最理想的祛痰药。
中药止咳祛痰制剂:
(1) 通宣理肺丸:本品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等组成。目前市售除丸剂外,还有颗粒、膏滋、胶囊、口服液等不同剂型。功能解表散寒,宣肺止嗽。适用于治疗风寒表证之咳嗽气促,恶寒重、发热轻,头痛鼻塞,咳嗽痰白,无汗而喘者。丸剂:口服每次2丸(12克),每日2~3次。风热感冒及阴虚咳嗽忌用。忌食生冷油腻之品。
(2) 橘红片(丸、冲剂):药物组成为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等。功能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咯出,胸闷口干。可用于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服法:大蜜丸,每次12克;小蜜丸,每次12克;片剂,每次4片。每日2次。
痰液为黄色或绿色脓液时,说明伴有感染,故除选用止咳化痰药外,尚需添加抗生素。有条件者需要到医院就诊,并送痰培养检查。痰培养阳性者再按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选择抗生素治疗,痰培养阴性者则根据平常所用药物的有效性,选用抗生素抗感染。同时应加强体位引流,如拍背等。在诊断未明确之前,咳嗽痰多可以用中药止咳祛痰制剂:
(1)养阴清肺膏:含地黄、麦冬、白芍、玄参、牡丹皮、川贝母、薄荷、甘草等成分。除膏滋外,冲剂、口服液、丸剂、糖浆、合剂等制剂功用均相同。功能养阴清热,润肺止咳。用于阴虚肺热,内燥津亏之咳嗽少痰,口干舌燥,咽喉肿痛,乳蛾喉痹,久嗽音哑。对上呼吸道感染、慢性腭扁桃体炎、慢性咽炎有疗效。服法:膏滋每次15~20克;冲剂每次1包(15克);口服液每次10~20毫升;蜜丸每次2丸(18克)。均为每日2次。服药期间忌食辛辣油腻之品。
(2)川贝止咳露:含川贝、百部、枇杷叶、前胡、薄荷脑、桔梗、桑白皮等成分。功能止嗽祛痰。用于风热咳嗽,痰多上气或燥咳。口服每次15毫升,每日3次;小儿减半。
④ 当咳嗽、咳痰伴有哮鸣音时,除用镇咳、祛痰药外,需要加用平喘药,如氨茶碱,每次0.1克,每日3次;或舒氟羌,每次0.1克,每日2次;或葆乐辉,每次0.2~0.4克,每日1次。
咳嗽痰多上述成药止咳化痰的效果不佳,这里提供本人临床经验方。
处方:川贝母12克、姜半夏12克、炒杏仁12克、橘红12克、茯苓12克、桔梗12克、枇杷叶12克、紫苑12克、旋复花12克、款冬花12克、麦冬12克、甘草10克。
服法:一日一剂,连服5剂,水煎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川贝枇杷膏止咳有禁忌
【中成药】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念慈菴蜜炼川贝批把膏
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中药制剂
止咳中成药,两种别混用
小儿久咳屡试屡效方
常见的止咳液,你吃对了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