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车知识】虎式坦克极简识别指南(更新完毕)

唔~二姐貌似沉寂了一段时间……其实也并非不想发帖,奈何随便写个帖子都需要进行很多的图片资料收集,而最近又比较忙一直没有整块的时间空闲用来收集资料和撰写帖子。

之前曾写过IV号的识别简要指南,二姐是打算再写写老虎的识别指南的,毕竟这款战车虽然威名赫赫,但大多数童鞋只认得个大概,对于整个虎的演变历程和细节识别还是比较模糊的。但是呢,如果要将虎的完整细节演变写出来,又是写一整本书的节奏,而且就虎式这样产量不多的车辆而言,如果深入考究几乎都可精确到一辆车的程度。限于篇幅以及二姐的学识所限,在这里仅仅做一个“极简”的虎式识别指南。

首先讲讲虎式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外观上改动过的一些主要部分。但这个仅针对外观上容易识别的部分,诸如外挂工具的移动,细微的形状改动,螺栓数量等等在这里就略过(篇幅所限)
来我们先来一个模型的图片,因为角度比较多,所以可以圈出大部分在本文会讲到的细节。








下面的文章会根据上图中所指出的部位进行说明,让大家了解虎式坦克的前中后期是怎么演化的。

首先要明确的是虎式并没有亚型,而变形车也不多,所以所谓的虎式识别,主要是从“极早期型”,“早期型”,“中期型”,“后期型”来识别。但因为生产的进行,细节演变也不是直接从前期型一下跳转到中期或者后期的,有个逐渐转变的过程。因此每一个型号又可以大致分为前中后……比如,早期里面又可分为早早,中早和晚早……所以如果这么纠结法的话,考证就会变得毫无头绪了。而二姐这篇也仅仅是“极简”识别,所以下面是从“极早期型”,“早期型”,“中期型”,“后期型”这四个型号来进行说明,另外“混合”虎这种奇葩型号在此不进行讨论,因为是废旧物资再利用,所以特征上没有什么规范可言,基本都是混乱的。

虎式极早期型(initial version)
502营极早期型
其中极早期型是指虎式从开始小批量生产(带实验性质,因此几乎每辆车都不同)到确定最终生产方案成为标准早期型为止。生产时间为1942年5月到1942年11月。主要供给给502重坦克营和501重坦克营。
由于带有很大的试验性质,所以极早期型的细节特征很混乱。我们根据上面指出的一些虎式的细节特征部位来描述一下极初期型的几个典型特征,下面我们看看首次出征便被缴获的注明的100号虎式的照片,此车是最早生产的一批虎式,配属502重坦克营,也是最早上战场的一批虎式。






上图是苏军缴获后拍摄的100号虎式,可看到下面几个特征:
炮塔前方两侧安装了三联装的烟雾器。
前挡泥板宽度只到车体边缘,窄过履带,外形是成折线型,其上有细小的防滑纹。
测挡泥板此时尚未增加。
炮盾正面观察孔(炮盾左侧,面对车首的右侧上面的两个圆孔)此时尚未进行加厚。
主装甲上驾驶员的观察窗上方有两个圆形的孔洞,用于在高威胁情况下,关闭主观察窗,使用双目式观察镜进行对外的观察。此设置在早期型中取消,已生产带有双目孔洞的前装甲,孔洞被铁块填补,新生产的前装甲则直接不再开出这两个孔洞。
关于驾驶员双目观察孔的照片,下图看得比较清楚,可看到主观察窗上方的滑块处有两个半圆的孔洞,当这个滑块向下滑动关闭主观察窗,则这两个孔洞完全开启,驾驶员可从这里使用双目观察镜对外观察。

指挥塔是锻造的圆筒形,车长舱门向上方翻开。
排气管此时尚没有铁皮护罩。
标准的炮塔后部储物箱尚未添加(图中在炮塔侧面写有100号的储物箱是502重坦克营在前线自行添加)
炮塔侧后部的冲锋枪射击孔是以一个圆形钢块用6个铆钉铆接在炮塔上,钢块上开出射击孔。
炮塔左侧后和右侧后分别设置一个这样的大型化冲锋枪射击孔,逃生门此时尚未开启。(参见100号第三张图,炮塔右侧后有一块突出,此突出就是炮塔右侧方的射击孔)

以上就是上面的100号极早期型的基本识别特征,也是502重装甲营所受领到的第一批虎式的基本特征,
下面要特别说明的一个是极初期型的独有的特征:镜像式履带!!
何为镜像履带呢,好我们来看看虎式的履带(实物图难找,用一个模型上的金属履带来示意):

上图是一枚后期虎式的履带板,我们可以看到虎式履带并非是像普通战车的履带一样是轴对称的,两枚诱导齿并不针对履带中轴对称,是偏离到履带的一边的。这是由于虎式是VK3601H的简单放大,因此履带也是在VK3601H的履带基础上,单侧向外简单加宽,所以就导致了虎式的履带不是轴对称。
正因为虎的履带不是轴对称,所以呢就会有下面的有趣现象出现:

上图的英语很简单,因为虎的履带不是轴对称的,所以同时安装在左右的时候,就会出现上图的情况,一边花纹朝后,一边花纹朝前。

那么这个镜像履带是什么情况呢,这是德国人强迫症的典型写照(当然后来开窍了……)。在极早期型虎式上,德国人并不是像上图那样去布置履带,而是直接制造了两种不同的履带,分别用于虎式的左边和右边,让左边履带和右边履带保持镜像对称!!
我们再看看刚才的100号虎式图片:



仔细对比上图两边履带的花纹,会发现不是像以后的虎式一样,左边花纹与右边花纹相反,呈∀和A型,而是两边镜像对称的,左侧呈A型,右侧也是A型,这个就是所谓的镜像履带。另外一个证据就是车首挂载的那5片备用履带,左边三枚和右边两枚正好是镜像对称的,左履带和右履带不能串到一起,也不能反过来安装。
当然这种仅存在于极早期型个别车辆的蛋疼设置昙花一现,后来的虎式,都是只是用一种款式的履带了。
下面再看看另外的几台502重装甲营的极早期(包括一些模型照片哈),特征大家自行分析一下哈。

502营123号车,可见炮塔后面挂载的是III号坦克的储物箱,储物箱位置在炮塔后部偏上安装,侧面装上了非制式的侧裙板。


502营121号虎,可见与123号不同的是,虽然同样使用III号的储物箱,但位置是炮塔后部偏下安装。另外要注意的是侧面装甲前方,在前装甲的焊接缝之后,有一条竖直的焊接缝,在侧装甲后方,后装甲焊接缝之前,也有一条小型的竖直焊接缝,这两道焊接线也是极初期型的典型特征,后面的型号由于更改了焊接方式,这两道焊缝取消。






111号极初期型虎,更明显可看到侧装甲前后的两道竖直焊缝。此车没有储物箱,因为这时候还不是标准配置,所以502营的极初期型要么没有储物箱,要么使用III号或者IV号的储物箱,要么前线部队自己动手做储物箱。








以上均为摄于北非的501营极早期老虎,我们看看它们的特征。
首先,蛋疼的镜像履带肯定是取消了,使用统一制式的履带。
前挡泥板依然是折线形,带防滑纹。
侧裙板增加,但不是制式,相比标准早期型的直线安装,501营的极早期虎侧裙板是折线安装的,参考上图,可以明显看出前两片裙板与后两片裙板之间呈现一个钝角,并非四片直线安装的。而此侧裙板仅仅是单片铁板支撑,没有三角支撑(后边会说到标准制式的裙板,是每片都带有前中后三个三角支撑以加强强度的。)
左侧装甲上增设更换履带用的细钢索,并在之后成为制式装备。

车体后部空气滤清器增加,滤清器分为左后方和右后方两个,形状为两个圆柱体结合在一起。
排气管保护装甲增加,但并非制式,整体形状呈棱柱形,侧面带有三条散热开口
后装甲左侧履带上方增加一个更换履带用的工具箱,此配置日后会成为虎式的标准制式。
(以上三个特征可从下图中看到,此图也非常著名,图中的813号战车故障后由两辆18吨半履带拖车才能勉强拖动)

下图也可以明显看到带有侧面散热开口的棱柱形排气管保护罩和双圆柱型滤清器,以及履带工具箱。


部分车辆为了在沙漠地区获得更好的俯角,将原来置于车体前部上方的两个头灯,改为安装在前装甲前方,这个仅仅是501营的战地改装。详见下图


炮塔后部增加方形杂物箱,但并非日后的制式扇形杂物箱,此杂物箱也为501营战地改造,下图可见排气管保护罩的外形,双圆柱的滤清器,履带杂物箱以及增设的方形杂物箱,此时炮塔右后方还是冲锋枪射孔,逃生门尚未开设。另外,后挡泥板向外延伸形成一个弧形边缘,并非日后可折叠的制式挡泥板,侧裙板也是上边所说明过的前2和后2折线形安装,相当清楚的一张照。


以下还有几张501营的极初期型模型照片,可以看看细节,包括侧面挂载的方形工具箱,炮塔右后侧的冲锋枪射孔,前挡泥板,经过修改的前车灯,空气滤清器等等(注意一下,模型的侧裙板存在问题,使用的是标准的侧裙板,没有按照折线排布)。



虎式早期型(early version)
下面来到标准早期了。标准的早期型是从1942年11月起到1943年7月间生产,成为虎式第一个制定量产型号。从标准的早期开始,很多东西成为标准配置,并一直延续到虎式生产结束。
先看看模型照片,田宫的标准早期型






首先,可以看到前挡泥板成为平面的制式,分成内外两段,外段可以向内折起,以适应铁路的运输。
车首增加大型的铁铲用来铲泥(废话,难道用来炒菜?)
空气滤清器成为标配,分为早期和后期型,早期与上面所述的501极初期型虎所用滤清器一样,后期形状从双圆柱改为椭圆柱体,见下下图



后挡泥板与前挡泥板一样成为标准制式,也是平板式,分为内外两段,外端可折起以适应铁路运输,上图可以明显看得到。

炮塔右后侧的大型冲锋枪射孔改为逃生门,与此同时储物箱成为标准配置,由于逃生门增设,所以标准制式的储物箱截面呈扇形,以迁就逃生门开启。
侧裙板成为制式,与501营的极初期型不同,裙板有前中后三个位置增加了三角形支撑(在下方,图片看不到),四片侧裙板呈直线排列。


车体后方的排气管保护罩成为制式,制式保护罩呈圆柱形,上下两段各有一条加强肋,与501营极早期型上的带散热开口棱柱形保护罩不同。
车体前方,中部和后方两侧共加设6个S雷发射装置,形状是一个圆柱,可以发射出爆破榴弹用于杀伤接近车辆的敌方步兵。
(下图可看到)
在标准早期生产过程中,炮盾的观察孔位置增厚以加强这个位置的防护。下图是在模型界很著名的S33号倒福虎,由于车长娶了个中国老婆,所以加了这个有意思的倒福标志,只可惜这车长不太走运,触雷挂了。下图可以看到观察孔位置加厚,侧裙板的三角支撑,正面大型铲子,S雷发射器。
另外,上边提到的驾驶员观察窗上方的两个圆形观察孔在初期型被填补或者干脆取消,因此从这时开始已经看不到观察窗上方的两个孔了。

下面还有一些早期型的照片,大家可感受下早期虎的细节特征
下面两图是缴获于北非的131号虎式,该车目前仍存于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由于某两位土豪出资修复,目前是世界上仅存的一辆仍能行驶的虎式。












上图可明显看到后期的椭圆柱型空气滤清器与早期双圆柱形滤清器的形状区别。


上图为美军缴获的712号,事实上是极早期型,但使用了标准制式的挡泥板。


下面开始讲中期型
虎式中期型(mid version)
中期型的生产从1943年7月起到1944年1月。最主要的区别便是指挥塔的变更,由早期的圆桶型,带5个观察窗的锻造式指挥塔改为防弹效果更好,带有7具潜望镜的铸造式指挥塔。
下面按图说话,分析一下中期型相比早期型不同的特征。先来一组模型照片

上图可看清新式的7潜望镜铸造指挥塔的构造,由于指挥塔变更,所以向上翻开的舱盖也改为抬升后旋转打开的平开式舱盖。另外,原本居于炮塔后方顶部的通风扇,由于效率不佳而改到了炮塔顶部正中。另外装填手舱门前方加装了一个向前观察的潜望镜。具体变更详见下图: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炮塔上备用履带的挂载,从早期生产型的中后期开始出厂的虎式在炮塔左右设置了备用履带挂架,标准制式是左边5个,右边两个,上图中的模型表现的是部队自己加挂的额外履带,但挂架依然是左边5个,右边2个,多出来的那部分备用履带是直接连在上面,没有挂架固定的。



上图可看出,原来在车体前方左右两侧的双大灯改为一盏,置于前装甲正中间(其实是先由两盏改为只剩左侧一盏,后将剩余的这一盏移到车体正中间。)
炮塔上的三联烟雾发射器取消,原因是使用时严重影响己方视野,并且用后需要成员走出车外重新装填,因此成员对此设置不满。另外在车体四周安装的S雷发射器也同时取消,原因是效果不佳,而且也同样需要走出车外装填。
车头的大型铲子取消。
另外还有履带样式变更,早期型履带上带有三条凹槽,而中期以及后期改为带有八字形防滑纹路(三号和四号坦克,黑豹也有同样的改造。),详见下图:


车体正面装甲上的机枪座两侧的防水固定螺钉取消。


防磁纹路从43年9月起开始涂布,因此基本上可以说从中期型开始一直到后期型,基本所有虎式都有涂布防磁。(因为防磁停止涂布的命令是与虎式停产后才下达,因此基本从中期开始,所有的虎都有防磁,关于最后有1至2辆后期虎没有涂布防磁的传闻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上图可看到空气滤清器停止安装,由于此部件是薄铁皮制造,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而且造价也昂贵,所以从中期型开始就取消了(当然也有一小部分较早生产的中期型是还有带滤清器的。)
后装甲左侧的履带工具箱取消。
后装甲右侧上方加装了一个炮管固定器,用于将炮塔旋转向后方锁定,这个是中期型独有的特征。

(要说明一下的是此模型在排气管护罩上涂布防磁是不科学的,一来防磁大多是在工厂涂布,涂布的时候诸如侧裙板,排气管护罩等零件还没装上,因此不会涂到排气管护罩上,二来由于这个部位长期高温,因此涂上去的防磁也不会稳固,三来排气管护罩不是车体的装甲,因此即使这个部位被粘上磁性手雷炸掉,也不会影响全车的性能,涂布在上面也没有意义。)


上图可清洗看到炮塔履带挂架是左5右2的布局。另外,炮塔左侧的大型冲锋枪射孔取消,在较早生产的中期型号上,冲锋枪射孔改为一个小型的圆形塞子塞住,后来干脆整个取消掉。另外上图也可以看清车体后方的火炮固定架细节。
冲锋枪射孔由大型化改为小型化的塞子示意图:


一些中期型的照片和画作(其中一张模型照显示了较早生产的中期型还带有空气滤清器的细节。)



最早生产的一批中期型,车头的双大灯,大型铲子,车体上的S雷发射器以及车后的空气滤清器都是早期特征,只有更换了指挥塔和将通风扇从后侧改到中间的新型炮塔这一特征显示是中期制造型。(战术编号有点意思啊。)


(上图说明了从双大灯改为只有左侧一盏,尚未移动到车体正中,参考二姐上文所说到的大灯演变过程)




终于写到后期型了。

虎式后期型(late version)
终于写到后期了,后期的特征是比较明显的,因此识别上也非常简单。由于后期缺乏橡胶,因此后期型改为全钢型的路轮,轮子的数量也减少以节省资源(后期型以前的所有虎式,单轴都有三个负重轮子,而后期型改为单轴安装两个负重轮)。

上图可观察到后期型路轮的特征,可看见排列方式和外形的明显不同,这里二姐就不多口水了。
另外一个特征是前牵引基座的外形变更,从直线型改为凹陷型,下图详细对比:




诱导轮在后期型的生产过程中变小,因此有一部分后期型采用大型诱导轮,有一部分采用小型诱导轮
诱导轮大小对比



在后期型的生产过程中,双目瞄准镜改为单目,因此相应的孔洞也改为一个。
牵引钩基座由直线改为凹陷式也可从上图查看到。

炮口制退器小型化,使用与虎王一样的小型制退器。这是在后期生产过程中实施的变更,因此也同时有使用大型制退器和小型制退器的后期虎。
另外上图可看到这辆虎式还是使用的大型诱导轮。

由于战争后期德军空军消耗殆尽,盟军占据了绝对制空权,因此空中威胁增加,后期虎式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种加厚的40mm顶部装甲,替代从极早期一直使用到后期的25mm顶部装甲,在外观上表现为采用加厚顶装甲的炮塔顶部略微高过侧面装甲,会突出来一点点。
另外,在较后生产的后期型炮塔顶部焊接了三个圆环形的基座,是用于架设维修吊装引擎用的简易起重机。参看上图三个红色箭头所指。


而在后期型的炮塔后部顶端,则重新安装了可从炮塔内部进行装填的对人员榴弹发射器(S雷),位置大概是居于早期型的通风扇位置,由于通风扇已经转移到炮塔正中,所以S雷发射器装设在这个位置。


虎式后期生产过程中加装了一圈炮塔座圈保护装甲,上图可以看到基座处加装的一圈跳弹板,此车同样是使用单目瞄准镜的,但炮塔顶部装甲显示还是25mm的薄装甲,因为顶装甲并未突出于侧装甲。

下面还有一些后期型的照片,大家看看后期型的特征。













最后稍微提一下虎式混合型,这个其实是剩余物资再利用,在战争最后期,有那么一小群幸存的早期虎式,重新加装了后期的钢轮后投入德国本土的防御战,因此称之为虎式混合型,由于都是早期车体和炮塔+后期的轮子,所以具体特征就不详细说了,放几个图。





终于写完了,由于篇幅和图片资源所限,诸如虎式所使用过的N种装弹手舱盖,外挂工具的具体变更,引擎舱盖的变更,进气口的变更,车长指挥塔的小细节变更甚至履带更换用钢索的挂钩,天线基座等等在这里都无法全部说明,所以也仅能作为一个极简的型号识别。大家可以根据上文粗略地理清虎式的极早期,早中晚期的大体特征。

希望大家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伪装成牛逼哄哄的德粉?从虎式坦克简单识别指南开始(上)!
虎式重型坦克德一系列情报“虎”式坦克演变:早期型
解密虎式坦克:养“虎”为患,二战虎式坦克超强详解!
虎式坦克能潜水?二战英国对缴获德军坦克各种严肃和奇葩测试
虎式重型坦克Panzerkampfwagen VI Ausf. E Tiger I
手把手教你摧毁虎式坦克——虎式坦克的实际弱点和各国的应对方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