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军事高技术之:隐身技术


在军事上,隐形技术是一种通用的俗称,它在术语上应该叫“低可探测技术”。具体地说,就是针对目前主要的探测手段,通过综合利用各种技术措施改变武器装备的可探测性信息特征,最大限度地降低被对方探测系统发现的概率或尽可能缩短被对方发现、跟踪的时机、时间。



敌人看不到我,自然就打不到我,这是隐身的真正目的。


在战场上,要想消灭一个目标,首先做的就是要发现它。而要想不被对方攻击,在此方面可以追求以下目标:

其一,不被对方发现是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法;

其二,如果做不到上述这一点,至少让对方发现得晚些,最好是即使发现了也来不得实施打击;

其三,如果上述这一点也做不到,那就追求承受被对方攻击的时间短一些,这也意味着己方被摧毁的概率降低。



你看到我了,但已经晚了,这是退而求其次。


按照这个思路,隐身本身也属于一种伪装的延伸,可视为在武器装备研制阶段就进行的一种主动伪装措施。

由于侦察、探测技术目前主要使用可见光、雷达、红外、电磁、声波等手段进行。

这里的可见光手段,主要是指通过肉眼辅以白光望远镜等侦察手段进行。而这一部分的隐身主要通过将目标本身在外形、颜色等方面与背景尽可能加以融合来完成。武器装备上的迷彩与人员所穿着的迷彩服就是其主要手段。



既然对空探测与打击以雷达为主,所以反雷达探测是隐形飞机首要解决的问题


雷达探测,在现在战场上起主要侦察监视作用。这也就意味着武器装备的隐身必须要以防雷达探测为重点进行。而要做到在雷达探测上的隐身,主要就是尽可能少地反射对方的雷达波。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思路进行:

其一,在武器装备的外形上做文章。通过优化武器外部结构,尽可能少地出现“棱角分明”的形状,从而减弱反射的雷达波。如比较现有的隐身飞机与传统飞机相比,我们可以看出,隐身飞机本身外形相对圆滑,少有大的棱角。



对比美军B-52(左)与B-2(右)轰炸机的外形


其二,在武器装备的材料上做文章,这一方面包括武器装备材料本身和其外部涂漆层。具体地说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吸雷达波材料,也就是当雷达波作用于武器装备之上时,它能将尽可能多地吸收对方的雷达波,这样会使反射的雷达波减弱。另一方面是透波材料,即让对方的雷达波近乎不受影响地“穿过”武器装备,这同样可以达到效果。



有一得就有一失,隐身战机若是外挂武器就破坏了它的隐形性能,所以通常要牺牲载弹量来达成这一目标


其三,在武器装备的结构上做文章。以隐身飞机为例,通过合理设计发动机和排气系统,尽可能消除外露、突起的部分(如将其置于机身上部),或采用遮挡结构(如内置弹舱)等。



是反雷达、红外、光学、电磁为主还是反声波侦察为主,这取决于武器装备自身的适用环境和对方的探测手段


事实上,往往是通过上述几种技术的综合运用,以求达到最好效果。

当然,一般的侦察往往不仅仅是雷达侦察这一种手段,不过,由于红外、电磁、声波本身与雷达波探测手段都有共同之处,所以它们在技术实施的思路与原理上也与雷达隐身相近。无非也都从外形、材料、结构上做文章为主。



高技术兵器,既要有单项技术的突破,又要有多项技术的融合


对武器装备来说,在追求隐身的同时,还必须满足其战斗性能,加之隐身技术与探测技术都在同步发展,正如装甲防护技术与反装甲技术同步发展一样。只是这种相互作用发展又会致命作战系统进一步复杂,也就是影响作战胜负的因素又进一步增多了。

对于我们一般的军迷来说,如果我们不是专注于某种技术的具体发展,在很多方面,我们理解其原理已经足够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隐身材料行业研究:蓄势待发,拭目以待
“精导”科普万花筒(61)雷达隐身技术的智能化
【航电】低频反隐身技术的发展
隐身飞机,真的看不见吗?
隐身技术发展历程
解密隐身飞机背后的的超材料黑科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