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恐龙足迹的形成

恐龙,这种传奇的生物在地球上生存了上亿年之久,是中生代地球的统治者,对周围的一切施加着特殊的影响。虽然这些庞然大物已经灭绝了6千多万年,可是它们巨大的骨骼化石仍然捍卫着自己那份王者的尊严,在博物馆中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恐龙化石是我们最熟悉的了,也是我们与这些史前巨兽零距离接触的最直接的物质资料。那什么是化石呢?它又是怎么形成的呢?化石是存留在岩石中的动物或植物遗骸。通常是肌肉或表皮等柔软的部分在保存前就已腐蚀殆尽,而只留下抵抗性较大的部分,如骨头或外壳。它们接着就被周遭沈积物的矿物质所渗入取代。许多化石也被覆盖其上的岩石重量压平。

简单地说,化石就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变成的石头。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地球上曾经生活过无数的生物,这些生物死亡后的遗体或是生活时遗留下来的痕迹,许多都被当时的泥沙掩埋起来。在随后的岁月中,这些生物遗体中的有机质分解殆尽,坚硬的部分如外壳、骨骼、枝叶等与包围在周围的沉积物一起经过石化变成了石头,但是它们原来的形态、结构(甚至一些细微的内部构造)依然保留着。

形成的化石的条件是相当苛刻的,但是有三个因素是基本的:

(1)有机物必须拥有坚硬部分,如壳、骨、牙或木质组织。然而,在非常有利的条件下,即使是非常脆弱的生物,如昆虫或水母也能够变成化石。

(2)生物必须被某种能阻碍分解的物质迅速地埋藏起来:这样生物遗体就不会被风化或者其他因素所毁坏。这种掩埋物质的类型通常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海生动物死亡后沉在海底,被软泥覆盖。软泥在后来的地质时代中则变成页岩或石灰岩。较细粒的沉积物不易损坏生物的遗体。在德国的侏罗纪的某些细粒沉积岩中,很好地保存了诸如鸟、昆虫、水母这样一些脆弱的生物的化石。

(3)足够的石化时间:我们现在见到的化石都是地质历史时期中的产物,而石化的过程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因此是十分缓慢的。估计石化过程应该是几百万年的时间。在骨骼变成化石的同时,包围在骨骼周围的泥土也变成了岩石,科学上叫围岩。那些几亿年的化石是动物骨骼被石化后一直以化石的形式保存在围岩中,直到被人类发现为止。当然,还有大量化石,虽然已经完成了石化过程,但是在后来的地质作用下又消失了,完全融化在围岩中。

俗话说:雁过留声,人过留名。除了那硬邦邦的骨头架子以外,恐龙还留下了许多其他踪迹以供人们研究,这些踪迹包括它们的足迹、蛋化石、粪化石、皮肤印痕等等。恐龙足迹其实是脊椎动物足迹化石的一种,是恐龙在湿度、粘度、颗粒度适中的地表行走留下的脚印所形成的化石。

上面曾经提到形成化石要又硬体,但是足迹只是一个空空的印痕,又怎样变成化石了呢?实际上,足迹被踩下以后不久就会被后来的风吹、日晒、雨淋,甚至其他动物的踩踏,绝大多数很快就消失了。只有少部分被后来的泥沙迅速掩埋,最后形成化石。实际上,是保存足迹的地面被原样石化成岩石而已,因此,看上去是印在石头上的脚印。如此看来,足迹化石比骨骼化石还不容易形成和保存:

恐龙足迹的形成和保存条件更是严格的。

首先,要求地表湿度、粘度、颗粒度都比较适中。恐龙一生会走许多路,而只有走在这种的地表上才会留下印迹。有这种条件的地表一般都出现在湖滨、海滨及河流边上的河滩地。恐龙在干燥的土地上、山坡上或石头上行走就不会留下痕迹。

第二,留下痕迹后应迅速被沉积物掩埋,若不迅速掩埋,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用不了多久就荡然无存了。

第三,埋藏后需要地壳下降,使保存足迹的泥沙经过成岩作用的过程被变成石头,否则,就会在其被石化之前被冲刷掉。

另外,还要求保留凹型足迹的岩石与后来的覆盖层的硬度不一样,使得它们耐风化的能力不同。这样才能在暴露地面遭受风化的时候,形成差异风化将足迹暴露出来,被人们所发现。如果,保存凹形足迹的岩层比较硬,上面的岩层比较软而被先风化掉,下凹的足迹就暴露了出来,被我们所发现。但是,如果保存凹形足迹的岩层比覆盖的岩层软,那么遭受风化的时候就首先被风化掉,而在上覆岩层的底面就露出了凸出的足迹,实际上这是大自然给恐龙脚制作的铸模。这就是有时候足迹是凸出来的。

足印一般在松软的地带形成,所以泥土的质量对形成的足印的形态至关重要。在一般易于形成足印的水边,常见沙质和泥质两种类型的岸。在沙质的岸上,含水多的地方较容易形成化石,而含水份少的干沙子,踩上去几乎不留什么痕迹。而且沙子越粗,脚印的轮廓越模糊。相对于沙质的岸而言,泥质的岸又有它独特的特点:如果泥比较干,形成的足印就粗糙一点,如果泥很湿,则成片的泥会粘在恐龙的脚底下.地上留下的足印是模模糊糊一大片,而带着泥的脚再次着地时,地上又成了一片泥疙瘩,所以这种足印形成的化石往往不能鉴定。此外,地表的形态在恐龙足印的形成过程中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有一片坡地,恐龙走在上面,不管坡度什么样,恐龙所受到的重力始终是竖直指向地心的.所以恐龙在这种地形环境下留下的足迹又具有特殊的深浅不一的痕迹。所以我们现在发现的恐龙足迹的化石是千百万恐龙脚印中的幸存者。

中国最早的恐龙足迹是在1929年。著名学者杨钟健和德日进在陕西省的神木考察时发现了一个禽龙的足迹,近三十年后的1958年,经过研究这个足迹被命名为杨氏中国足迹。

最小的恐龙足印化石发现于我国四川峨眉山脚下,是一种小型兽脚类恐龙所留,足迹只有2厘米左右的长度,由于太小了,被命名为小龙足迹。有专家估计这是幼年恐龙留下的足迹。

目前在我国有许多省、市、自治区都有过发现恐龙足迹的报道。但是,鄂托克查布地区的恐龙足迹数量和种类,分布面积和时间跨度,在全国首屈一指。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就足迹化石发现点来说,四川省最多。但基本上是一个点只有一个层位。随着专业研究能力的不断提高和新的恐龙足迹的不断发现,古生物学家必将为我们呈现出亿万年前那波澜壮阔的生命画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三个铁证挑战进化论
(1)恐龙足印化石
恐龙学家个个都是福尔摩斯——被逼出来的!
化石能证实什么?(人类最大的研究人类的起源)
难以置信!还有如此年轻的化石?
1亿年前韩国恐龙奔跑速度为11英里/小时 - 更多未解之谜 - 宇宙奥秘 探索与发现未解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