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筛选细菌的营养缺陷型菌株时,为了淘汰野生型菌株,常在什么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
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筛选
1) 与营养缺陷突变有关的三类遗传型个体
① 营养缺陷型——原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一步骤发生缺陷,丧失了合成某种代谢产物的能力,必须在培养基中外源补加该物质才能生长,这类突变菌株,谓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简称营养缺陷型。
② 野生型)——变异前的原始菌株。
③ 原养型——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表示方法亦同野生型。
2) 与筛选营养缺陷型有关的三类培养基
① 基本培养基——能满足某一菌种的野生型或原养型菌株营养要求的最低成分的合成培养基。
② 补充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中有针对性地补加某一种或几种营养成分,以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需要(其他营养缺陷型仍不能生长)的培养基。
③ 完全培养基——可满足该菌各种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合成培养基。
3) 筛选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① 诱变常用紫外线诱变形成大量营养缺陷型菌株。
② 淘汰野生型
a) 抗生素法 某些抗生素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微生物,而对处于休止状态的微生物无杀伤作用。如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b)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放线菌、霉菌等丝状微生物。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孢子能萌发长成菌丝体,而营养缺陷型孢子则不生长。将经诱变处理的孢子接种于液态基本培养基中,振荡培养lOh—12h,使原养型萌发(以肉眼刚能看见菌丝为度),然后以滤纸、棉花或玻璃过滤漏斗过滤,菌丝被滤除,未萌发的缺陷型孢子能顺利通过,从而达到富集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③ 检出缺陷型的常用方法
a) 逐个测定法(点种法) 把经诱变处理并淘汰野生型后的菌液在完全培养基上涂布
分离,将培养后长出的每一个菌落分别点种在基本培养基和另一个完全培养基上,凡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而在完全培养基的相应位置上能生长的菌落,表明其为营养缺陷型。
b) 夹层培养法经诱变处理后的菌液,稀释后与基本培养基混匀并倾入平皿中,待凝固后,再加上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培养后在皿底将长出的菌落做上标记。然后加上一层完全培养基,再经培养后,新出现的菌落多数是营养缺陷型。此法适用于兼性厌氧的细菌。
c) 影印法将丝绒包在直径小于平皿的圆柱台上,固定,作为影印接种工具,灭菌备用。将经诱变处理并淘汰野生型的菌液涂布于完全培养基表面上,培养,待长出菌落后,用影印接种工具在此平板上轻按一下,然后在另一基本培养基平板上按一下。经培养后在基本培养基上不长而在完全培养基的相应部位上生长的菌落,为营养缺陷型 。
由资料的3)② 知:野生型孢子能在加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上萌发而被青霉素杀死,营养缺陷型孢子不能在加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上萌发而不被青霉素杀死,因此营养缺陷型孢子得以在加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保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营养缺陷型菌株的筛选
缺陷型菌株的筛选方法与获得
基本培养基与完全培养基
工业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食用菌菌种的育种方法简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