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真迹《兰亭集序》重现人间,背后竟然是盗墓贼的功与过

《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是“书圣”王羲之酒后即兴创作,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从古至今,人们对王羲之的这一作品赞不绝口,经常在案头临摹。然而,今人临摹的早已不再是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甚至不是王羲之真迹的影印本,而是唐代冯承素临摹王羲之的“二手”书体。也就是说,今人临摹的是冯承素当年临摹王羲之的临摹本。

爱好书法的人常常感慨,如此优秀的书法作品未能流落人间,实是书法界甚至中华文化的遗憾。很多人说,王羲之的真迹被唐太宗死后带入唐昭陵,因而难以面世,但事实却似乎并非如此,甚至截然相反。

据史书记载,唐朝的第二代皇帝,曾创造了“贞观之治”的一代明君唐太宗在看到了王羲之的真迹之后爱不释手,他找来当时许多有名的书法家,让他们临摹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彼时很多人以为,李世民这样做是出于对书法的爱好,但接下来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公元649年7月10日,唐太宗驾崩。根据唐太宗生前旨意,许多他生前喜爱的物品都要一同下葬,其中就包括王羲之的真迹——《兰亭集序》。当时许多朝中大臣对真迹的“殉葬”深表遗憾,但面对圣旨也只能三缄其口不发一言。

唐太宗去世258年后,晚唐节度使朱温逼迫唐朝最后一任皇帝唐景宗禅位,苟延残喘的唐帝国退出历史舞台。由唐至宋的近半个世纪里是纷乱的五代十国时期,各地割据政权互相征伐,社会动荡不安,民间盗匪四起。

五代后梁时期,温韬为耀州刺史,当时的耀州辖区包括现在的陕西大部分土地,而唐朝皇帝的陵墓都在这一地区。史书记载温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也就是说,温韬作为地方长官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唐朝皇帝陵墓洗劫一空。

由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墓最为华丽,温韬自然不会放过。“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温韬顺着唐昭陵的墓道不断搜寻着宝物,随葬物品悉入囊中。“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记,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

王羲之的真迹被李世民带入墓葬,这件事世人皆知,温韬在盗墓的过程中发现了大量名家画作、书法作品,这其中就包括钟繇和王羲之的书法真迹。王羲之的书法真迹本属世间珍品,由晋代至五代十国时期已过百年,更是难得的无价之宝。温韬盗墓的结果,也是最重要的目的已经达到,他将唐昭陵最重要的宝物《兰亭集序》真迹盗走,并将其带到世间。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为止,世人再也没有见到王羲之《兰亭集序》的书法真迹,历史上也并没有《兰亭集序》真迹面世的任何文字记载。由此可以推断,这一珍贵的人间至宝曾被唐太宗私藏并带入陵墓,在温韬盗墓后短暂重现过人间。

然而,在分封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兰亭集序》遭遇了哪些曲折的命运,它如今又到底在哪,是否已经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后人已经不得而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真迹为啥失传?大部分水淹、一部分火烧,狂热粉丝真败家!
兰亭雅韵,《兰亭序》书法欣赏
唐太宗派出特务将《兰亭序》骗到手
李世民与《兰亭序》
王羲之 兰亭序真迹
他酒后写出神作,影响中国1600多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