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自小心伤的孤零少年也是社会的巨痛

酒店17岁的服务员小朱由于女顾客指责和辱骂,一怒之下拿了一大塑料盒的开水,浇在女顾客身上,导致该女顾客全身42%的面积被烫伤。小朱最忌讳的是“没有妈妈的孩子”这个痛点,女顾客辱骂的话有了这方面的话语,他就顿时气血犯涌,不能自制。原来,他2岁那年,父母离异,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去世后,他就变得孤僻,不愿与人交流,不相信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父亲。

小朱这种孩子就是孤零青少年。孤零青少年包括孤儿、事实孤儿(父母离异、半弃养)和家庭环境恶劣的孩子(过于贫穷、家庭教育存在严重偏差),他们普遍性地患有心病,即心理疾病,表现为过于偏执偏激、自闭自卑、冷漠无情、缺少教养、性格孤僻、精神抑郁等状态。老航接触过多个这样的孩子。

五年级的小政寄居在叔叔家里。叔婶虽然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疼爱,但叔叔体弱多病,一家主要收入来源是靠婶婶不多的外出务工。学校在镇上,离家7公里多路程。懂事的小政早就“学会了”不吃早餐、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等省钱方法。饮料、矿泉水,别的孩子随便买,他再渴也是自来水。别人送来饮料他一般不接受,怕就是“嘴馋起来不小心乱花钱”。他也喜欢课外书,但从来没买过。作业本、铅笔、自来水笔都是省着用。他还捡了一些别人随便丢弃的笔。每次捡的时候,都要怕别人发现,并且自己红着脸,好像是“偷”了谁的一样。

现读初二的小史,9岁时父亲离去,母亲改嫁,此后再也没有回来过。他与祖父母一起生活,谁知4年前,爷爷中风,从此卧床不起。4年来,一家主要收入来源是奶奶的士多店。小史是个顽强的孩子,一直协助坚强的奶奶撑起这个家。从小学开始,他学会了做饭,另外就是在奶奶外出时帮助看店,或者回家陪爷爷说话,帮助爷爷翻身、大小便什么的。同时,他还要将学习时间赶出来。为此,他只能比别的孩子早起晚睡。他是学校的“三好学生”,数学特别好,参加学校口算竞赛得过二等奖。小史很男子汉的样子,但打开心菲,他说起想妈妈时,尽管平静的样子,却见他强忍眼泪,声音颤抖。

小嘉看起来是淘气的“熊孩子”,几乎每天都要惹点事来。非但不爱读书,而且动不动就是踢门、砸窗户,还偷了同学50多条内裤。小嘉五年级时失去了父亲,母亲改嫁,依靠堂叔抚养。他的一系列顽劣行为,连老师都不能批评。老师话重一点,他可以一摔门,昂头离校,玩上一整天。他曾被爱心人士有意收养,但相处两个月,实在不能融入新的家庭。社工找到了心理医生才明白,原来,小嘉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经过半年时间的心理辅导,他改变很大,正常了许多。但要完全转变,还需要对他倾注更多的呵护。这种孩子在失去父母的那一刻起,就不得不承受了过大的精神伤痛。其后缺少正常家庭教育,行为上难免出现偏差。

小芸一年级时失去父母,与外祖母一起生活。外祖母觉得是自己欠了孩子,什么事都顺着自己的外孙女。小芸逃学,与同学打闹,外祖母都不认为小芸有过错。关心小芸的热心人一次次走进这个家庭,一次次被这位老人拒绝,就是不让外人接触小芸。将近一年多的时间,才被允许坐下来聊聊。小芸自己的情况也从来没有告诉老师和同学。她好几年遇到什么难事,都不掉一滴眼泪。

小刚也是父亲病逝,母亲离家出走。他比别的孩子更苦一些,没有亲友可以投靠。在小镇上,街坊对他很照顾,在左邻右舍家轮流吃饭。但上学没人管,生活其他方面无人照料。热心人发现了这个孩子,小刚却不承认自己是孤儿,说自己挺好的,不需要照顾。几经努力,才将小刚说服,办理了孤儿手续,重新回到学校读书。但在学校,小刚个性乐天,爱说笑,也爱帮助别人,同学也都喜欢他。但私下里,他不觉得自己可以有一个朋友。他认为自己欠了别人的太多,将来一定要还的;又觉得自己还不起,有时还想自杀。

小茹姐弟俩几年前父亲脑溢血亡故,祖母多年心脏病又花光家里积蓄还欠下大笔债务,母亲于这年下半年离家出走,下落不明。如今,姐弟俩与73岁的爷爷一起生活,住在爷爷的叔叔家。爷爷的叔叔90岁高龄,是委内瑞拉华侨。这位老华侨原本在家乡盖楼,可房子建了一半,已失去经济能力,楼梯都没修好。小茹姐弟俩就住在这样的半拉子房子里。这俩姐弟虽然比较聪明,学习成绩不错,但明显不知道与人交往。老航与他们交流,没有两句话,弟弟玩兴起来了,滚到地板上打闹,小茹不但放下别人,而且一个13岁的女孩子也在客人面前就地与弟弟滚到地板上。她爱弟弟,心里也只有弟弟,旁若无人。

小敏从小就特别恨自己的父母,尤其是父亲。父亲是一名老板,从不和她谈心;母亲是一位麻将迷,成天在外打麻将,根本不管她。她特别讨厌父亲给她钱,觉得他给钱的样子就是说什么事钱就能解决。初中开始,她就不停地“谈恋爱”,不停地换“男朋友”。到初三时,她已经悄悄人工流产3次。别人劝她,她一句话顶回去:“你以为你是谁啊?”

孤儿与贫困家庭孩子困苦的故事传出来,或者一些公益人士将他们的情况告诉给企业界和社会爱心人士,他们还是容易能够得到经济上的资助。但心理援助却一直是一个短板。

对孤零青少年的心理援助最难的是需要一对一的较长时间。有些孩子要几个月到两三年,心理上的偏差才能纠正过来。就是比较正常家庭的孩子,到了叛逆期,心理问题也很麻烦,孤零青少年就更难了。而且社会上的黄赌毒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团伙,以及网游和不健康的互联网,也在争夺青少年。心理有偏差的孩子,容易被俘虏,变成不良青少年。现在,有一些人在心理上帮助这些孤零青少年,有些地方爱心人士做得也不错,可是,相对于这个群体,需要的人力资源投入太大,所以整体而言远远不足够。

还有一大难题是基层的爱心人士缺少专业协助,不知道如何帮助这些孩子。有时,是实在找不到有效办法进入孤零青少年的心底里去,与这些孩子及他们的监护人沟通太难了。有时,是方法不对头。比如有些孩子太苦了,帮助的人太多了(主要给钱物),变得“爱心”过剩。比如有意无意将孩子的苦况公开了,或者在公开场合让这些孩子讲话,都有可能对孩子产生伤害。再比如有人主动收养,却对这样的孩子难融入家庭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孩子产生二次伤害。比如教育这些孩子要知道感恩、伦理道德,如果说话方式不妥当,就只能起到反效果。一个镇负责人对我说:“航老师,你能不能帮助我们呼吁,请专家来我们这里教教我们。”

帮助孤零青少年,一般叫做“爱心”活动。可一般的“爱心”活动仅仅是给些钱物,给些奖励,定期或不定期冢访,缺少更重要的心理关爱。有一些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参加工作及到也婚恋之时,都还有心理协助。浇客人开水的小朱之所以酿成大错,就是他心中的伤痛一直存在,某件事碰到他心中的敏感点,就会总爆发。他们的心理困惑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人生,也可能伤及他人,包括你我他。帮助他们,尤其是及早伸出援手,实际上是帮助整个社会,帮助我们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想继续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
为什么善良老实的父母、健全的家庭却教不出正常的孩子?
【视频】“爱暖童心”阳光洒满孤儿院
每天学点心理学1443:啰嗦的爱导致父子成仇案例解析
退休豫剧名家17年收养6孤儿 为抚养孩子茶楼卖艺
关注事实孤儿,高骼微翅膀益行计划走进醴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