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不应该忘记的106年前的今天!

今天“双十”,是辛亥革命106周年的纪念日。看了下面这段视频,或许你能想起那段峥嵘岁月——





  1911年,起义军占领武汉三镇之后,清政府派出了以陆军大臣荫昌为军统(亦称总统)的讨伐军。这支部队由陆军第四镇和第二镇的混成第三协、第六镇的混成第十一协编成。


  该军第四镇即向孝感附近集中,第三协及第十一协二十二标速趋滠口,掩护大军南下。汉口位于长江北岸,首先受到攻击。经过半个多月的激战,革命军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守武昌,此后同清军在武昌对峙长达47天,为革命的最后胜利争取了时间。


 革命军将士抵达汉口,正准备上岸


 运送物资


 经受战争摧残的城市


 一旁观战的外国海军陆战队


 两军交战的战火波及到了汉口租界


 停泊在汉口长江边的外国军舰


▲ 刚剪掉辫子的革命军


 处死趁革命军与清军交火时抢劫的人


 外国军队在一旁观看两军交战


 孝感正在渡河的清军


 孝感阻击起义革命军的清军炮兵


 孝感集结的清军


 守卫孝感工业学堂的清军


 守备租界的外国海军陆战队


 战死的革命者


 担架上的革命军士兵


 正在集结的革命军


 武昌城外的革命军营地


 武昌城外革命军炮兵隔江炮击清军


 清军在铁路线上与革命军展开炮战


 清军炮队在战斗


 清军骑兵指挥官



 被革命军处决的清廷密探


 逃难的平民


 野狗在啃食战死者的尸体


 长江上的法国炮舰与长江水师的旧式炮艇


 革命军占领后的江岸车站


 革命军炮队延铁路转移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长达2000余年的封建时代,同时还结束了一系列落后的社会风俗,也是一场民俗界的大革命,具体有哪些社会风俗变化呢?



1.剪掉辫子:男人从此改头换面



1912年3月5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晓示人民一律剪辫。当时,革命党人视蓄辫为清王朝的恶政,是满洲贵族奴役汉人的象征。'剪辫文'规定:'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20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违法论。'那时候,各地都掀起剪辫风潮。有诗说:'城市少年好事徒,手持快剪伺于途;瞥见豚尾及锋试,道旁观者拍手呼。'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就创建于1912年。据说,当时盛锡福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


2.不再缠足:女人终于可以大步走路



1912年3月13日,大总统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全国各省劝禁女子缠足,'劝禁缠足文'指出:'当此除旧布新之际,此等恶俗,尤宜先事革除,以培国本。'从此,女子缠足恶俗逐渐废绝。缠足,在中国古代文献中便有记载,不过那时只存在于个别'舞人'中。自五代南唐后主令宫人以帛缠足,舞莲花中,由是人皆效之。而自宋以后,随着纲常礼教束缚的加强,缠足便成为妇女应该普遍遵守的规矩。因此,放足也就成为妇女从封建桎桔下解放出来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此以前,虽有个别的志士仁人提倡天足,维新派也曾在许多地方设立禁缠足会,但象临时政府这样,自上而下大规模地禁止缠足,却是历史上没有过的事。


3.换新衣服:中山装替代了小马褂儿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总感到西服式样繁琐、穿着不便,而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又不能充分体现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于是,他以当时日本流行的学生制服为基样,请裁缝设计制作了一套新式服装,上衣把立领改成直翻领,前身开四个口,装上四个兜,每个兜上加一个'倒山形'的兜盖;裤子前面开缝,用暗纽,左右各有一个大暗兜。这套新式服装就叫'中山装'。它的最大优点是实用、方便、美观,衣兜里可以放钢笔、笔记本等用品。中山装很快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后来成为中国官方的礼服。


4.改称谓:不再叫'老爷'请叫'先生'



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求保持着形式上的平等,而反对封建制度一切形式上的不平等。因此民国官民之间、上下级间、人民之间,如何称谓,孙中山也非常重视,他在以大总统名义颁布的命令中说:'官厅为治事之机关,职员乃人民之公仆,本非特殊之阶级,何取非分之名称。查前清官厅视官等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光复以后,闻中央各地方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5.不再跪拜:平等就是不要卑躬屈膝



跪拜之礼,是一种提倡愚忠愚孝的封建礼节,反映了人格上的极不平等。而这种礼节和资产阶级的人权说是不相容的。因此,在南京的各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即提出废止跪拜礼,规定普通相见为一鞠躬,最敬礼为三鞠躬。这一提议得到全体代表的赞成通过。此后,鞠躬礼便逐步流行开来。


6.男女无别:可以一起坐车还能牵手逛街



旧时达官贵人、士绅商贾多以轿子'肩舆'代步,男女不同乘。辛亥革命之后,坐新交通工具成为时髦,男女同车而行亦为时髦,最终解构了轿子所形成的隐性社会等级秩序。当时的上海,'有乘各式汽车、马车、电车者,有乘轿者,有徒步者,有男女携手同行者,有男女同车左拥右顾疾驰而过者'。至此,虽有力挽旧秩序、护'舆制'官威者指斥为有伤风化,亦已无力回天。


7.公元纪年:采用阳历与世界接轨



孙中山当选大总统后,很快提出改用阳历案。当时有人反对,说:孔子主张'行夏之时'。孙中山说:孔子是殷的子孙,他反对周历,可当时又不能提出用殷历,所以才主张'行夏之时'。我们的始祖轩辕氏以冬至为岁首,而现今世界流行的阳历,以冬至后第十日为岁首,两者相近,还是用阳历比用夏历好。最后,多数代表赞成孙中山的意见,通过了改用阳历的提案。


8.改良新剧:女伶也可以参加公演



辛亥革命期间,新剧是资产阶级民主派宣传革命思想的有力武器。民国初年,孙中山挥毫书写了'改良新剧'四个大字,赠给新剧艺术家黄喃喃,促进了戏剧事业的发展。那时北京剧坛很保守,旦角一律由男的扮演,根本不许女人登台演戏。天津离北京很近,由于它被辟为商埠,受西方文化影响,早在辛亥革命以前,那里就涌现出一批女伶。1912年,著名京剧演员俞振庭借改良新剧的东风,邀请天津女伶赴京献艺,开女伶在北京剧坛公演的先例。随后,一批又一批的女伶进军京城,给北京剧坛带来了崭新的气象。


9.禁除鸦片:再也不做“东亚病夫”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坚决的禁烟派。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出的严禁鸦片令中说:'鸦片流毒中国,垂及百年,沉溺通于贵贱,流衍偏于全国,失业废时,耗财殒身,浸淫不止,种姓沦亡,其祸盖非敌国外患所可同语。'他'为此申告天下,须知保国存家,匹夫有责,束修自好,百姓与能,其有饮鸩自安,沉缅忘返者,不可为共和之民,当咨行参议院于立法时,剥夺其选举被选一切公权,示不与齐民齿,并由内务部转行各省都督,通饬所属官署,重申种吸各禁'。他还提出要求说:'尤望各团体讲演诸会,随分劝导,不惮勤劳,务使利害大明,趋就知向,屏绝恶习,共作新民,永雪亚东病夫之耻,长保中夏清明之风。


10.不再三妻四妾:一夫一妻流行走来



辛亥革命冲破了封建宗法,带来了婚姻观念的变革。三妻四妾不再受法律保护,爱情至上成为年轻人的追求。中国人传统的封建婚姻家庭观点是现成的:包办、买卖、强迫性质的婚姻;辛亥革命主张的婚姻自由。首先提出的就是爱情,婚姻成为自主感情的一部分,批判封建的贞洁观,允许离婚。过去那种由父母安排的、媒婆介绍的、甚至买卖的、包办的婚姻都废除了,一夫一妻变成一种时髦。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要求婚姻有自主能力,这个要求不仅要求男人,还要求女人,纹绣登报与溥仪皇帝离婚的新闻,这是当时的头等大事,轰动一时。一夫一妻和婚姻自由的观念深入人心,婚礼从形式到内容也明显接受了新式风习,人们把这种新婚俗称作'文明结婚',并最终形成现代婚礼仪式的雏形。

回眸百年辛亥奋斗史,我们感动、自豪、敬佩。展望中国复兴征程,我们信心百倍、期待万分。让我们中华儿女携手共进,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最后,祝愿我们伟大中华民族日益强大,永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祝愿我们伟大祖国日益昌盛,国泰民安。祝愿我们国人永远幸福安康,吉祥如意!回眸百年辛亥,我们自豪,感动;继踏复兴征程,我们自信,坚定!

沈阳帮 帮天下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辛亥革命军激战汉口真实旧照
超级罕见猛图:辛亥革命真实的激战场面
辛亥革命罕见激战场面
(12)“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和清军
“辛亥革命”时的起义军和清军(1/11)
辛亥革命110周年|那些被残杀的革命者04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