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染后期疲乏、头晕、怕风、短气、心悸……虚弱到感觉被掏空,咱得这么来
感染有症状,一开始就会有疲乏感,但初期疲乏伴随困重惰怠,会觉得是困着了懒得动,但底子不虚,这和后期的疲乏里带着虚弱,那种破房子四处漏风、被掏空的感觉,差别很大。
这前后感受的差别,反映的就是虚与实。前期邪实正不虚,所以邪正交争恶寒发热,气津受阻身痛鼻塞;邪正交争,正气渐耗,加上新冠为寒湿之邪,寒伤阳湿困阳,阳气耗伤,到了后期,就变成正虚为主了,此时,会有哪些症候群?主要有三组。
一是阳虚所致。后期的阳气必然是虚损的,或轻或重而已。阳虚不能温煦所以会怕冷,尤其是背部冷如覆冰;阳气虚不能固秘护卫肌表,所以怕风、动则汗出,汗出更是耗气,所以短气、心悸都可见到;不能固秘津血,所以咳则遗尿、咳则遗矢等。如正值经期,常出现经期延长。同时,阳虚不能温化水湿,所以湿浊内生,产生第二组症候群:阳虚不化津液,内部湿邪渐生。表现出中期就有并可能持续到后期的咳痰流涕、牙龈肿痛、呕吐腹泻、胃纳不佳、头晕头重、苔白厚腻等症状,这些症状基本都是寒湿为患,这里的寒湿,是内生出来的,不是新冠的外来寒湿邪气。内生寒湿较少化热,如有化热,表现主要是口苦,通常舌苔厚腻见黄。如新冠邪气未尽,仍有留连,那就会有第三组症候群,“有一分表邪就有一分恶寒”,所以恶寒、低热、头身痛等症在部分人那里会持续一段时间。
三组症候在一起,形成虚实夹杂、内外兼见,这就很复杂了。比如口干唇干症状,一般会想到热伤津液,但在新冠感染的症候群里,口干唇干大多是寒湿伤阳,津气不化、不行,所以不能濡润,所以补多少水也还是干,温阳化湿之后,津液温通,就不干了。
所以后期的虚弱,需要补,但怎么补,要先分析清楚情况,看具不具备补养的前提条件,再说补的方法。
补的前提条件是:邪实时不能以补为主,会补不进去,反而加重邪实,即我们以前讲过的“资邪恋邪”,具体说就是第二组和第三组症候仍重时,我们不能以补为主,得先化内湿、散表邪。具体来说,我们怎么知道此时能不能补呢?重点看两个症状,一是舌苔是否厚腻满铺舌面,此时补不得,二是看有没有恶寒,恶寒是指增衣加被热水袋环身一周都冷不自胜的那种感觉,有恶寒在就是有表邪在,此时也补不得。得先要化湿和解表。化内湿我们有化湿食疗方(白扁豆、薏仁、冬瓜、白萝卜、生姜等煮水)【这个食疗方,能化寒湿、减症状、保康复】,解表我们主要用泡脚(姜葱香辛料煮水)【感染后痛、痛、痛,痛不欲生……用上这方法,立刻松!】和喝热薄粥如姜葱神仙粥【在我视频号里有,不知道怎么链进来】等,解表时的神仙粥为什么要用谷物托底还加醋少许,就是在解表的同时怕发汗伤耗阳气,所以后期有表邪,尤其要注意辅用扶正之法,避免重伤阳气。
湿化了,表邪散尽了,就可以放手补益了。
【湿化了,苔就薄了】

怎么补呢?一是脾阳,一是肺气。其中补脾最是关键,脾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培土也可生金,不耽误补肺。
食疗方用生姜药肉粥(我现起的名字,原因后面讲)。
下面配方和制备法是按1人1天的量,如果一家人用,自己加倍就好。
组成是生姜50g、黄芪15g、当归15g;鲜山药50g、精瘦羊肉500g、粳米50g。
制备法和服用法要注意,先用黄芪15g、当归15g、生姜50g、精瘦羊肉400g切小块,煎出药汁,再用药汁煮山药(切小丁)和大米,煮成粥后,加入余下的100g精瘦羊肉(切成碎肉),熟后取用,可加五味调和,空腹时热啜温饮,身暖为佳,粥以水米交融不厚不薄为最好。要给新冠病毒以基本的尊重,粥得当药喝,一天三次,餐前服。这么好吃的药,可别一口就干完了。
注意一下,400克的羊肉可变成药渣了,病人不吃的。吃了脾胃运化不了,就成了负担,反而糟糕。如果觉得弃之可惜,那就辛苦家里脾胃好的那个人将羊肉块捞将出来,打个香菜小蘸碟,五味调和着多吃点,抿点小酒更好,身体越好责任越大嘛。
如果你嫌药膳制作麻烦,也没有人帮你消费药渣,那就少用点羊肉,黄芪当归七七八八组合在一起,一气煮上一锅粥,将就着喝了,总还是很有效。
这个粥方系出名门,载于宋代圣惠方,“治虚损羸瘦,驻颜色或女人产后虚羸等疾,药肉粥方。羊肉(二斤) 当归(锉微炒) 白芍药 熟干地黄 黄芪(各半两) 生姜(一分切) 粳米(三合)上以精肉留四两细切,余一斤十二两。先以水五升,并药煎取汁三升,去滓。下米煮粥,欲熟,入生肉更煮,令熟。用五味调和,空心食之。”
我根据新冠后期虚弱的一般特征和菜市场供给情况,把古方调了下,减了养阴血的白芍熟地,增加温阳的生姜的量,加了补脾肺气阴的山药。短气比较重的,加10克左右的人参或党参;怕风怕冷比较重的,黄芪多加10克,再入肉桂5克;平常容易胀气的,加白萝卜25克切丁一起煮;舌苔还有点白厚的,去掉鲜山药,加鲜豌豆、白萝卜各半两;还有点恶寒表邪在的,减去当归和山药,加葱白50克,喝到微汗为宜。这样上下左右基本都能兼顾了。
【菜市场里啥都有】
总结一下,先祛邪再补益,这是大原则。邪气有无,看苔是否厚,看有无恶寒。如果虚象很重,等不及要补的,那就只能急则从权,以补为主,但必须兼用化湿、祛邪等法,以防湿浊更盛腹胀气满或是邪气留驻发热无休。这种情况,就很考究审时度势的精细工夫了。
很多人会有咳嗽、头晕、失眠等其他症状在,这些都是表象,补不补,看舌苔就好。另外注意使用的时机是感染有症状的后期,就是高烧、身痛、咽痛、鼻塞等都过了以后,一般是出现症状5天以后。
补方里都是食材和药食两用的物料,原方是给产妇用的,安全得很,老少皆宜。一般情况下,喝两天,用后一日知,二日了。
正气补起来,邪气绕着走,不会大白肺,不会长新冠。
中医药在身边,大病变小,小病变无,既病防变,病后防复,这可比有呼吸机傍身守护好多了。
生姜药肉粥用过了,咱就知道老祖宗在天上保佑着我们呢。
中医药护中国人,是真的,信不信,身体说了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养生知识手册
应付手足冰凉:大口吃羊肉,脚底勤按摩
桂枝去芍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桂枝汤证原理的分析
【每日学伤寒】桂枝去芍药,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试析伤寒论第61至70条——李国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