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好嘛!介些个天津老建筑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弯弯绕...

建筑有记忆,城市有温度

作为天津人,你真的了解天津吗?

每当都外地朋友问起

都只会推荐五大道和天津之眼?

还得再补上一句

“害,天津能有嘛好玩的,嘛都没有。”

你别说

天津还真就有好玩的

不相信?

来来,您了瞅瞅下面这10个地方

您都了解多少?

01 耀华学校

最初叫“天津公学”

天津市耀华中学1927年创办之时,是一所服务英租界纳税华人的英式精英学校,且隶属于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即英租界行政机构,故根据英国传统最初命名为“天津公学”。

1933年,民国政府规定学校立案不能以所在城市的名称作为校名,私立学校不能以“公学”命名,且中学应隶属于“省”,小学应隶属于“市”,故“天津公学”的校名无法在教育主管部门立案。

为解决学校立案问题,校董樊樊圃提名“耀华”,取“光耀华人”之意,后引申为“光耀中华”。

摄影师:崔淳

1952年12月23日,私立耀华学校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管,更名“天津市第十六中学”,校名由叶剑英题写。1988年12月21日,学校复名“天津市耀华中学”,并将名字沿用至今。

摄影师:崔淳

02 劝业场

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

天津劝业场坐落在和平区和平路与滨江道相交处,是一座折中主义风格的大型建筑,建成于1928年。

劝业场创办人是德资井陉煤矿和德华银行的大买办、号称当时中国三位地产大王之一的高星桥,大楼由法国建筑师保罗·穆勒设计,匾额由津门名写家华世奎书写。场内挂着“劝吾胞兴,业精于勤,商务发达,场益增新”四个条幅作为办场宗旨,“劝业商场”四个字便是取了这四句话的首字连缀而成的。

高星桥

劝业场是天津商业的标志性代表,当时被誉为“城中之城,市中之市”,可以说天津形成现代格局的繁华就是从劝业场开始的。

它不仅是商场,还是一个大型娱乐场所,当时商场里设有“八大天”,即天宫影院、天华景戏院、天乐戏院、天升戏院、大观园、天纬球社,天露茶社以及屋顶花园、天外天,常常人满为患。“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描述的正是当年劝业场繁华热闹的胜景。

摄影师:赵建枢

03 天津北站

袁世凯一怒之下的杰作

天津北站坐落区境东北部,是天津站管辖的一等站,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天津中央车站、天津城火车站、天津新站、天津总站为其曾用名。

1888年(清光绪14年),天津市修成第一个火车站老龙头火车站(今天津站),作为天津的铁路车站。戊戌变法失败后,袁世凯身任封疆大吏和北方洋务两要职,半个月驻保定,半个月驻天津,每月朔望必往返津保一次。依照清例,一品大员出入有仪仗马队、车轿接送,并鸣炮三响。而老龙头车站在帝俄租界内,俄国人不买袁世凯的账,袁世凯倍感难堪,一怒之下,札饬天津道另修车站,修成的车站当时叫“新站”,即北站。

由于天津北站与站北天桥建筑将民国初年的形式格局保存完好,成为拍摄近代题材影视剧的理想外景地,如《金粉世家》、《冒险王》、《马三立》、《天与地》、《上海探戈》、《风雪夜归人》等电影、电视剧的剧组均曾在此取景拍摄。刘德华、李连杰等许多知名演员曾在此拍摄过外景。

摄影师:吴笃星

04 望海楼教堂

“毁灭”中的幸存者

望海楼教堂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岸狮子林桥,清同治八年(1869)由法国天主教会建造,三层楼阁,有152个房间,清高宗弘历皇帝登楼顶远眺,但见天水相合,似同望海,特为其命名“望海楼”。

1870年天津府遭遇大旱,成千上万人涌进天津城乞讨,城内物价暴涨,人心嚣浮。同时,疫病侵袭造成数十位孤儿死亡,城内又接连发生多起儿童失踪案件,百姓之中流传一种说法,说天主堂的神甫和修女派人抓小孩子挖眼剖心制药。后来,怒不可遏的民众聚集上千人,放火焚烧了望海楼。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帝国主义分子用清政府赔款,在废墟原址重建,增建了角楼。但1900年在义和团运动中,望海楼再次被焚毁。现存望海楼为光绪二十九年(1903)用“庚子赔款”按原形制重建。

1976年,望海楼因地震严重损坏。1983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拨款修缮。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摄影师:李戈宇

05 赵家场站

从火车站到候车室

1898年9月,英国和德国的资本集团在伦敦举行会议并决定承办天津至镇江的铁路(津镇铁路),清政府屈服于压力,签订合同,并将津镇铁路改为津浦(南京浦口)铁路。

与众不同的是,津浦铁路北段当时是从半截开始施工,从静海县的良王庄向天津市内修筑,这样做是因为天津起点的地址始终未定。

督办铁路大臣吕海寰派出的调查员报送了一份极有价值的材料:“河北赵家场后空地有二顷有余,地势平坦,既无庐舍,又无坟墓,堪为建设总站之用。”所谓“河北赵家场”,实际就是如今的红桥区北营门至南运河一带,距离今天的天津西站不过500米。后在此修建了赵家场站,即现在的天津西站候车室。

摄影师:崔海虹

06 宋裴卿旧居

抵羊,抵洋

宋裴卿,山东益都县人,生于1898年。18岁齐鲁大学肄业,后转入燕京大学。1932年4月15日在天津成立“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

九一八事变以后,极具民族志气的宋裴卿决定以“抵羊”二字为自己产品商标,隐含“抵洋”之意,两羊相抵,双角峥嵘,四目圆睁,毫不退让。时任实业部长的孔祥熙,对国货“抵羊”牌毛线予于免税。1950年其赴中国香港,后在南美经营企业失败。1956年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心脏病发逝世。

该建筑建于1937年, 为砖木结构二层欧式楼房,外立面为清水墙面,建筑二楼两侧设有弧形阳台和铁护栏,外形简洁,为英式建筑。

摄影师:张艳华

07 马连良故居

面目全非的瓷房子

这座建筑建于1937年,由意大利建筑设计师保罗·鲍乃弟设计,具有浓郁意大利风情,外檐立面巧妙地用硫缸砖形成的“疙瘩”作点缀,故称“疙瘩楼”。

1941年,戏剧大师马连良买下了其中两个门院。在他的戏剧生涯中,天津是他的重要舞台,他也在这里拥有了众多观众。以前,他每次来津演出,不是住在旅馆,就是借住朋友家。买下“疙瘩楼”之后,他便有了属于自己的家。

马连良

虽是自己的房产,但马连良在这只是小住,每次逗留一星期或十天半月。不过,因他名声在外,当时的文艺界、政界名流经常往来于此。据传,著名书画家爱新觉罗·溥佐先生曾回忆,当年的“疙瘩楼”曾“车如流水马如龙”。

1966年,马连良逝世。一代戏剧大师的人生大戏最终落幕,但在天津“疙瘩楼”里,他的嘹亮京腔永远留在了那个他曾经生活过的房间里。可惜而今的“疙瘩楼”,外部已经被各种瓷器包裹、装饰,面目全非。

摄影师:王树林

08 利顺德大饭店

中国第一座涉外饭店

利顺德大饭店由英国圣教堂传教士殷森德创建于1863年,是中国近代首家外商开办的大饭店。孙中山、美国前总统胡佛等曾在此下榻。

该饭店初为平房,随着天津日趋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经济及外交前沿,饭店历经了清王朝衰败、北洋政权更迭、国民政府起落和日伪侵占劫难,直至新中国成立迈向伟大复兴。在一个半世纪里,利顺德五次扩建,九次易主,饱经风雨。

1895年的利顺德

如今,利顺德除了保持19世纪的英国建筑风格、中国古典风格之外,目前还融合了现代的奢华元素。1924年的美式奥的斯电梯、20世纪20年代的电话,这些当时首次在天津亮相的老古董,再现其昔日的辉煌;酒店的墙壁上还有多帧艺术佳品和知名客人的历史照片,仿佛在诉说着历史和故事。

摄影师:高翔

09 吕祖堂

曾是义和团重要根据地

吕祖堂原是供奉仙人吕洞宾的道观。当时为永丰屯屯中祠堂。清朝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修葺后,改为吕祖庙观,定名为“吕祖堂”。

摄影师:高翔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岁次庚子,义和团运动兴起,各地义和团纷纷进入天津。著名的乾字团首领曹福田率领盐山、庆云、静海县数千名义和团战士到达天津,将总坛口设在吕祖堂内,团员们日夜在月台上练拳习武。义和团著名的首领张德成,林黑儿,刘呈祥等经常来此举义拜坛,与曹福田共商对敌斗争大计,很多重大决策都是在这里决定的。

目前,这里是国内唯一的反映义和团运动的纪念馆。

摄影师:高翔

10 袁世凯故居

其实袁世凯从未住过

袁世凯故居位于河北区海河东路39号,现为居民居住,北欧建筑风格。

1915年,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不久,以低价从奥租界购得此宅,委托德国和英国建筑师设计建造,据说此地“贵不可言、风水极佳”。1916年,做了83天皇帝的他却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骂声中忧郁而死,而这幢小洋楼直到1918年才竣工。

所以,袁世凯并没有真正住过这幢豪华宅邸。小洋楼建成后,袁世凯的家人住进来。因此,对这幢小洋楼的称呼更准确的应该是”袁氏宅邸”,但人们习惯上还是以“袁世凯故居”来称呼它。

摄影师:李戈宇

滔滔海河,巍巍津门

悠悠百年,熠熠神采

以后

一起将天津建筑的故事

道与他人听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祖国风光(1715)天津劝业场
■〖天津卫老照片〗0754:耀华中学
天津劝业场
特色商场
天津劝业场大楼
天津10强高中:天津耀华中学第二、天津市第二十中学第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