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方传承】共启经方之春!
X


建立经方医学 理论体系 与 修学体系 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按语】
2016年2月19~21日,江苏省经方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暨经方医学论坛年会在无锡胜利召开,冯世纶、陈雁黎、娄绍昆、刘方柏、黄仕沛、畅达、史欣德(女)、黄煌等经方前辈悉数到场并做主题报告,与会同仁直呼为“经方方证派”大集会。
在20日上午的“胡希恕经方医学学术思想”专场,冯老首次
就胡希恕经方医学学术思想概貌做了系统简介,陈老也结合胡老生平介绍节录了胡老诸多重要论述,给我们的教益和启发满满的!
【“扎根西域五十载 恩师德艺伴我行 ”】内容摘要
陈雁黎先生
【内容摘要】怀念胡希恕先生,回忆胡老的事迹及展示临证笔迹。
胡希恕老师经常讲:“《伤寒论》的六经来自八纲,没有证候就没有八纲,也就没有六经”;“有是证必用是方,不管它是什么病”;“有是药徵就用是药”;“抓主证用方证,方证是辨证的尖端”;“有合病、并病就用合方”;“‘方证相对’,相符即可应用,不必受脏腑、病因、病名等拘束。方证不合,难起沉疴”;“方子开的再好,如果八纲错了,将前功尽废”;“要掌握好常遭遇的方证,就可以治疗很多常见病、多发病。临证经验多了,还可以进行规范化、标准化”;“传经不拘日数,坏病不管病因,观其脉证,随证治之”;“万病之治法,已尽于《伤寒论》一书;而万病之治方,则《伤寒》一书实有未备”;“人体无病时,没有证候发生,辨证就无从谈起,这时‘伤寒六经’是不存在的,哪有‘太阳之为病’呢!只有‘太阳之不为病’了”。胡老的手稿中谓:“中医辨证的主要精神是:于罹病人体规律性反应的基础上,而更适应整体的讲求一般疾病的通治大法。它的程序是:罹病人体的证候反应→八纲→六经→方证。”
胡老提到以前百姓没钱哪开的起刀,阑尾炎患者来用汤药治一个好一个,那就是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
【最后提点建议】今人饮食不节制,导致汗多,口渴口干口臭,健忘,面垢,便秘,急躁等等,我们称之为领导综合征(老板综合征),用大柴胡汤。见想饮冰水又不敢喝,又舌苔腻的患者是用石膏指征。

【“胡希恕学术思想简介”】内容摘要
冯世纶先生
【内容】回顾六十年医教发现问题,指出重视学术发展是当务之急,并从七个方面介绍胡老学术思想。
【一、六经来自八纲 】
胡老在师承的基础上,集历代诸贤所长,并结合自己临床经验明确六经实质:仲景书与内经无关,六经来自八纲(部分手稿:“仲景书本与《内经》无关,只以仲景序言中有‘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的为文,遂使注家大多走向附会《内经》的迷途,影响后来甚大”。六经的产生,是因八纲中的病位概念出现了半表半里。半表半里概念仍是八纲病位概念,是表和里的衍生概念,产生于《伤寒论》。一个病位有两种病情,故三个病位则有六种病情,六种病情即六证、六经。)
【二、辨证据症状反应】
据经方发展史可知。(部分手稿:中医治病,之所以辨证而不辨病,是于它的发展历史分不开的,因为中医发展远在数千年前的古代,当时既没有进步科学的依据,又没有精良器械的利用,故势不可能有如近代西医面向病变的实质和致病的因素,以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而只有凭借人们的自然官能,于患病人体的症状反应,探索治病的方法经验,经实践复实践,不但为促进了四诊的进步、药性的理解和方剂配制的发达,而且对于万变的疾病,亦终于发明了一般的规律反应,并于此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试验成功了通治一般疾病的种种验方,所谓《汤液经法》(《伊尹汤液经》)即集验方的最早典籍。)
【三、方证是辨证的尖端】
方证是六经八纲的继续。(部分手稿:六经和八纲,虽然是辨证的基础,并且于此基础上,亦确可制定施治的准则,有如上述,不过若说临证的实际应用,这还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太阳病依法当发汗,但发汗的方剂为数很多,是否任取一种发汗药即可用之有效呢?我们的答复是不行、绝对不行,因为中医辨证,不只要辨六经八纲而已,而更重要的是还必须通过它们,以辨方药的适应证,太阳病当然须发汗,但发汗必须选用适应整体情况的方药,如更具体地讲,即于太阳病的一般特征外,还要细审患者其他一切情况,来选用全面适应的发汗药,这才可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即如太阳病,若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则宜与桂枝汤;若无汗出、身体疼痛、脉紧而喘者,则宜与麻黄汤;若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则宜与葛根汤;若脉浮紧、发热、恶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则宜与大青龙汤。以上诸方,虽均属太阳病的发汗法剂,但各有其固定的适应证,若用得其反,不但无益,反尔有害。方药的适应证,即简称之为方证,某方的适应证,即称之为某方证,如桂枝汤证、麻黄汤证、葛根汤证、大青龙汤证、柴胡汤证、白虎汤证等等。方证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即辨证的尖端,中医治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就是在于方证是否辨的正确。不过方证之辨,不似六经八纲简而易知,势须于各方的具体证治细玩而熟记之,详见分论各章)
【四、阐明辨证论治的实质】
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部分手稿:辨证施治实质: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适应人体的抗病机制的治疗,可以说是最理想的一种原因疗法。基于前之六经八纲的说明,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即不论什么病,而患病人体的反应,在病位则不出于表、里、半表半里,在病情则不出于阴、阳、寒、热、虚、实,在类型则不出于三阴三阳。验之于临床实践,这都是屡经屡见的事实。以是可知,则所谓六经八纲者,实不外是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中医经方辨证即以它们为纲,中医施治,也是通过它们而制定施治的准则。故可肯定地说,中医的辨证论治,其主要精神,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如前所述,大阳病并不是一种各别的病,而是以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等一系列的证候为特征的一般的证。有如感冒、流感、伤寒、麻疹等等,于初发病时,经常发作这样太阳病之证,中医即依治太阳病的发汗方法治之,则不论原发的是什么病,均可给以彻底治愈。试想,以基本不同的各种病,而竟都发作太阳病这样相同的证,这不是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是什么?依治太阳病证的同一发汗方法,而能治愈各种基本不同的病,这不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又是什么呢?再就方证的说明来看,对于六经八纲治则的执行,势必遵循适应整体用药的严格要求,显而易见,则中医的辨证论治,还具有适应整体治疗的另一精神,也就是说,中医辨证论治,虽然是于患病人体一般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但同时必须在适应整体的情况下施行之。若为中医辨证论治下一个简明的定义,那就是:于患病人体一般的规律反应的基础上,而适应整体,讲求疾病的通治方法。众所周知,中医以一方常治多种病,而一种病常须多方治疗,即这种治疗精神的有力证明。)
【五、阐明经方脉诊】
为仲景方特有概念,主要是六经、八纲理论,而无经络脏腑概念,与王叔和脉经,与濒湖脉学不同。
【六、读懂《伤寒论》】
需始终理会,条文间联系对照见条文真意,反复体会,今是而昨非等等。
【七、胡希恕学术受国际关注】
国内中医人更当加勉。
(以上内容由2016经方年会记者组据课件及讲稿整理,特此感谢!)
大家一起学习交流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大家互励互助、共同进步的幸福指数到底有多高?
应广大同仁要求,我们搭建了胡希恕经方交流平台,欢迎您加入【胡希恕经方医学】qq群,群号码:107078960。
本群旨在传承、发扬胡希恕先生、冯世纶老师学术思想。要求实名制入群,为求精专、深入,群内仅谈论胡老体系经方内容,欢迎加入。
建设经方医学理论体系
与修学体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长按二维码加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方愈病之理是方证对应
经方大家【胡希恕】《汤液经方》
五段论”:祝味菊构建的感染病辨证体系
对张仲景经方辩证体系的粗浅认识
学  术??浅议伤寒与温病- 大洋论坛
【新提醒】2016.02.20经方年会专家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