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不去的洛阳城
userphoto

2022.12.02 河南

关注

写在前面的话

伤逝,是一种怎样的心境?

那时的风貌,就像是一幅幅画儿,看着看着,心儿就乘着岁月的小船荡漾在往事的柔波里......

那时的人物,就像是一位位故人,望着望着,就昨日重现了,淳朴可亲的乡亲,悠然恬静的故乡,再也回不去的年代......

今天,公号“永怀河洛间”经长时间整理,推出100张最打动人的老洛阳照片,并以往期永怀网友的相关留言来配文,相信您看完后,会有太多的话想与我们分享,期待您的留言——

一画开天入旧梦

从火车站出来往南走,金谷园路尽头就是西工花坛。看这张鸟瞰图,老市政府距离洛河滩那么近!

网友“千江有水千江月”说:上世纪七十年代,唐宫西路与金谷园路之间有大片的庄稼地。八十年代,九都路体育场往西,路面上下起伏、路线曲折,树木阴翳蔽日。九十年代初,玻璃厂南路九都路区域傍晚就是很背很偏僻的路,人很少……看今天,回想过去,恍若隔世!

网友“胡古月”说,西工中心六栋标志性老建筑,从南向北把它们纵横连起来,就是“中”字——市中国人民银行大楼(主楼四层),国际旅社(主楼四层),邮电大楼(主楼四层),百货大楼(主楼四层),金谷园火车站(外观两层),人民委员会办公大楼(市政府,主楼五层),这六栋五十年代老建筑虽然不存在了,但它们印刻在我的脑海中。

永怀关联文章:回不去的“老西工”,往事重提

洛阳火车站

这个洛阳站,唤醒了多少人的记忆。它具体是哪一年拆除的呢?哪个朋友还记得?大抵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吧。如果这样说来,这个距离现在也不是太过久远,但就其建筑风格来说,却是那么沧桑古朴。

百货楼

西工花坛的东南是百货楼,多么具有时代特色!

据在百货大楼工作过的包豫生先生说,百货大楼始建于五十年代中期。八十年代里,记忆最深的是,老楼地面因二十多年的超负荷使用,原来的水泥地面早已出现凹凸不平,水泥残渣多处泛起,走在上面经常会出现不可预测的意外,崴脚的、摔跤的、手推车运货侧翻的等等,这些现象不一一例举,但最主要的不便是清洁地面时尤为不便。在那个“抓革命、促生产”的特殊年代,“艰苦奋斗”是一种时尚,所以每个月要发动职工进行一次大扫除。

永怀关联文章:我记忆中的“洛阳百货楼”工作往事

国际旅社

西工花坛的西南是国际旅社,以前叫上海旅社,整体建筑特色和百货楼相呼应!网友“青山”说:“86年住过西工旅社单间,六元一天,觉得太贵了,晚上门口啤酒2毛5一大杯,就着煮花生米,那个爽。旁边九层楼“分外香”的奶油冰砖,那个芳香的感觉,闻到就醉了~”

邮电大楼

西工花坛的东北角,是建于解放初期的老邮电大楼,后来才改为顶上有个亭子的黄色大楼。

工行大楼

西工花坛西北角的这座楼,据曾在洛阳百货楼工作过的包豫生先生讲,原是人民银行和新华书店共用的,集办公、营业于一身。后人民银行支付新华书店二十余万元买了下来,后整体资产转为工行所有。

市政府

西工花坛正南方,就是洛阳市政府大楼。这座大楼于2005年12月拆除,很有时代特色的一栋大楼。当年拆与不拆,网友们争论得很是激烈,今天再回看,又有什么感慨呢。

喷泉


白天西工花坛里的喷泉边总有戏水的少年,夜晚的喷泉在灯光的投射下更是充满了七彩奇幻

网友“东村一郎”说,1985年从大西北回到洛阳后,认识了个拖厂的妹子,和她在西工游园喷泉处留下了唯一的彩照,后来随着我们的分手而丢失,没能保存下来,很遗憾地将喷泉景像也丢失了。憾、憾、憾......喷泉当时给洛阳的影响不次于“九层楼”,非常怀念。

旋宫大厦

百货楼东边就是1988年4月26日开业的22层旋宫大厦,网友“刘俊”说:“旋宫大厦是省建三公司土建,省安装公司水电风机安装。”。

虽然旋宫大厦今天已经改名了,但相信很多上了年纪的洛阳人经过的时候,大都会多看一眼,毕竟那是一个时代的传奇!

九层楼


旋宫大厦东边就是九层楼,就是现在建业广场的位置。网友“清风”说,这里原来是个大沟,附近是南新街,就像二院被称为土岗医院一样,不知变迁的年轻人会感觉很离奇。

关于九层楼,网友“老何”说:“九层搂是七九年洛阳市代表性建筑,建设单位应该是市房建局,位置在现建业广场。我们当兵时和外地战友骄傲地说洛阳有九层楼,你们家乡有木有?”

网友“千里”说,九层楼一楼营业,其余住居民。那里的“冷饮部”,每年到了夏天生意火爆,人满为患。我们市灯泡厂每天给发冷饮票,几乎天天光临,至今记忆犹新,回味无穷。”

原博物馆

满腹藏锦绣,默然处闹市,从西工花坛沿着中州路西行,不远就到了洛阳博物馆。虽说是1973年建设的,但整体风貌很是古朴大方,让人至今印象很深!这座建筑已经成为洛阳的地标性符号,目前是群众艺术馆,希望她能作为文物被保护下来,不要被拆除。

王城公园

这张照片堪称八十年代洛阳的招牌照,有自然淳朴的画风——牡丹花丛中,一个姑娘亲昵地拉着妈妈,两个人都笑着,那么自然,那么开心。

网友“诚达人力资源服务”说,洛阳第一届牡丹花会,当时我在学校上一年级,学校组织学习前五名的学生去看牡丹花会,当时我好羡慕啊!当时想什么时候能去洛阳看看牡丹花该多美呀!到现在,我还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心情!

写生的画家

网友“纯子爸”说,我家是郑州的,好像是82年,我从郑州扒火车来洛阳看牡丹。王城公园,龙门石窟,还有龙门大道的煤渣路,都留下了深刻印象。95年陪香港朋友又一次参观龙门石窟,住旋宫大厦,那时很高大上。03年来洛阳做生意至今,期间也参与了第22、23、24、25届花会的开幕式活动,感到很荣幸。

涧河吊桥

王城公园里的吊桥,夕阳西下时,俨然一幅画!

涧河上的吊桥,走过的朋友今天会有更多的感慨吧。

工艺美术大楼

这座楼是2000年以后才被扒掉的,盖成了今天的赛博数码大楼。这座楼不高,却也是很有特色的。

网友“华芳”说,洛阳市工艺美术大楼坐落在七里河桥头约有三十多年。它是洛阳标志性建筑之一。我在那里工作了二十几年。亲眼看到周总理来参观唐三彩生产,并聆听了他鼓励我们开发挖掘洛阳的历史文化的讲话。听到轻工部领导对这个旅游参观生产观摹销售为一体的模式的赞叹!每当牡丹花会,这里热闹非凡,八方中外来宾聚集这里,我感到骄傲和自豪。可是好景不长,最终这座美丽的建筑被拆了。现在,每当我走在七里河桥头,就回想起工艺美术大楼端庄美丽的样子。这种情结永生难忘。

周城大厦

网友“我爱我家”说,花城饭店就是黄河路与中州西路交叉口东南角那个,现在是“雅悦家居快捷酒店”,周城大厦就是现在的摩托大楼。当时这几个建筑可是涧西乃至洛阳市的有名建筑。

网友“管家”说,离开洛阳来美国近10年了,能在公号“永怀河洛间”《老洛阳,回味吧》看到七里河周城大厦,而且还能看到我家的窗户,的确让我回想起了以前的老洛阳,回味起来很激动!

华侨友谊商店

网友“大平”说,当年,大凡以友谊命名的事物,一定会与外国人有关联。如洛阳的友谊宾馆,初建之时,是专门安排援建洛阳十大厂矿的苏联专家住的,俗称专家楼。后来定名为友谊宾馆,接待范围也扩展到一切国外宾客。

友谊宾馆运营后,为方便入住的外宾购买一些日用商品,经政府安排,广州市场百货商店在友谊宾馆内设置柜台,供应生活必需品。你可能不会想到,那就是后来的华侨友谊商店的萌芽。因为专对外国人,颇有些神秘感。

1983年在七里河的中州路和黄河路交叉路口东北角,落成了一座方方正正,在当年看起来十分气派的商业大楼,这就是华侨友谊商店。

永怀关联文章:七里河华侨友谊商店,你还记得吗

友谊宾馆

网友“胡古月”说,在涧西苏式建筑群中,最有名气的当属苏联专家大楼(友谊宾馆),1973年加拿大总理特罗多来到洛阳龙门参观,晚上住过此精典大楼,可惜后来被扒了。

网友'yiyi'说,记得九七年吧,我的同事徐燕带我到友谊宾馆去游泳,他家就在离牡丹广场不远的牡丹小区。那也是我人生第一次去游泳,徐燕看得出水性还好,娴熟地朝深水区游去。我在浅水区慢慢地朝深水方向移动,可哪知竟然身子不听使唤地漂浮起来,害得我在水里好一阵扑腾挣扎,那天池里游泳的人并不多,一个老外游过来搭救,慌乱中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他死死不放,池水我喝得也够呛。这也是我最后一次游泳。

这就是友谊宾馆的大餐,过去那可是永远的传说。网友“大平”说,倒是在友谊宾馆附近的广州食堂吃过一顿,虽说广州食堂远比不上友谊宾馆,但却印象极深。

服务员把馒头和菜端了上来,四个白白胖胖的馒头,两盘萝卜片炒肉。尽管见不着几片肉,但那扑鼻的香味己经让我们急不可耐了。

我们仨孩子,一人拿起一个馒头,大口咬下去,急切地伸出筷子夹起萝卜片里的肉片,塞进嘴里,叭叽叭叽地嚼动着。妈妈拿了半个馒头,一小口,一小口慢慢地咀嚼着。她笑咪咪地看着我们香喷喷的吃相,似乎就没有动过筷子。妈妈偶而会咽一下唾沫,柔声说,慢慢吃,慢慢吃。

可我们怎能慢下来呢?狼吞虎咽,风扫残云。很快,肉没啦,萝卜片也没啦。我们就用馒头沾着盘底的汤汁,仍吃得有滋有味,最后,意犹未尽地把最后一口咽进肚里,心满意足了。妈妈用手中剩余的一小块馒头,把盘底擦了擦,擦尽了残留的一点汤汁。盘子像洗过一样,光可鉴人。

这是此生我第一次下馆子,也是吃得最香,最美,最难忘的一顿大餐。长大后,每次到广州饭店和广州酒家吃饭,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少年时代广州食堂的那顿“大餐”,那再也找不回来的,白面馍和炒萝卜片飘逸出的那个年代混搅着苦涩的饭香……

大厂岁月

叮叮当当,在清脆的铃声里,由大厂职工组成的自行车洪流就开始形成了。

洛铜


网友“摇摇”说,公公婆婆是参与洛阳铜加工厂的设计者,我的爸爸妈妈是洛阳玻璃厂最早的建设者,我从小在厂区大院里长大,永远忘不了厂里孩子的天堂——专线铁路,铁路边儿挖不完的茅草根儿,架子场的苹果树、洋槐花儿,机修车间的大车床,晒图室,大澡堂,我爸办公室里噼里啪啦的大算盘……有我们多少的回忆……

网友“张娜”说,我以前先住34街坊2栋2楼,后搬到34街坊6栋2楼,上老洛铜幼儿园,上铜一小,上铜二小,上铜中,上四中,也在我姥034那玩,上洛铜电影院看电影,上洛铜洗澡堂洗澡,上洛铜游泳池游泳,上洛铜医院看病,上长春路菜市场买菜。洛铜,永远的记忆!

轴承厂


这是哪里?认得出来吗?这是太早的照片了。

多么浓郁的苏式建筑风格,今天站在轴承厂门前,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这样的风格呢。这座大楼今天也被改造了,目前涧西的一拖大门、二号、十号街坊作为苏式建筑已经成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希望轴承厂的这栋大楼也能早已恢复她往昔的风采。

网友“天邃'说,在洛阳,十大厂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现象,比如前苏的厂房与民居的建筑形式,地理区域按功能的合理分割,以足球为中心的体育健身活动等等,无一例外受到前苏文化的影响和来自全国各大城市技工文化的熏陶。精湛的苏联专家,众多全国各地的优秀移民,造就的文化现象值得有人深入研究和探讨。

网友“慧 ”说,我是洛轴第二代,出生在文革期间。在洛轴读完了小学、中学和高中,从小看着父母在厂里抓革命、促生产。我毕业后接班进厂当工人,经历了八十年代的辉煌,也经历了变革。2004年洛轴改革第一批果断买断工龄,来浙江轴承行业一待十年。对洛轴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外谁说一句洛轴的坏话都会冲上去辩解一番的。上次回洛阳和同学们聚会,特意走进厂里看看,站在冷清的中央大道上不由得潸然泪下,真的,年轻的一代洛轴人估计真的无法理解我们洛轴子弟的心情。

网友“雨至林木”说,我爸我妈我哥都是轴承厂的,爸妈被内退,哥一刀切,当年我上大学时是三个人供我一个的学费生活费!不过现在凭着自己的努力,父母哥哥生活得都还算过得去。不过与家属院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嬉闹慢慢长大的快乐,永远在那些红墙青瓦的老楼围拢的院子里,永远在那些树影斑驳的夏日里。

一拖

网友“大江东去2”说,我在1986年当兵时,向战友们介绍中国一拖时是这样说的——厂区面积不太大,坐公共汽车得3站,号称'十里拖城';职工也不太多,带家属十几万人;从幼儿园到大学一应俱有,除了飞机场和火葬场没有,其它什么都有。据老人们讲,当年中国一拖的地位,相当于今天的三峡大坝和大飞机工程。

网友“中国梦”说,我是标准的“拖二代”,两代人在一拖工作了50多年。离开一拖好几年了,心里依然热爱着她。看到她的好消息很高兴,听说她愈发困难很难过。在心里无数次祈祷她再创辉煌,也在心里无数次恨她不该这样!向别人介绍她时,又极尽夸奖。慢慢的,“一拖”就成了我可以在心里骂她一万句,却不愿听到别人骂一句的地方。


气质素雅的大厂子弟,就是沐浴在涧西工业化的雨露里成长的。那个时候,心里有理想,生活有向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网友“洛书”说,当年轴承厂为了在政治上凸显自己革命,在塑造主席像时就要比一拖的主席像高,还要站得靠前。主席像一开始落成的时候是在中州路天津路路口,后来迁移到现在的位置。

虽然有此一说,但相比于轴承厂的主席像,一拖的主席像在一拖人的心中,那是永远的洁白崇高。

永怀关联文章:洛阳十大厂矿的前世与今生

矿山厂

矿山厂这幅照片,简直就是一幅油画,那么美。今天,这座大楼和轴承厂的厂办大楼一样已经被改造了,当年的苏式风格被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了。所幸,这座苏式风格的大楼还在,只要在,恢复的希望就在!

网友“Lynn”说,焦裕禄旁边戴眼镜的是我爷爷,当时一金工书记,和焦爷爷搭班子。第一次看到爷爷年轻时的模样,正是青春的年华。听说他们是53年到洛阳筹备建厂的,我父亲是56年厂子建成时在洛阳出生的,去年刚好在建厂60周年之际光荣退休。虽然我们这代人大部分都出来了,但我们的祖辈、父辈跟厂子的感情已经随着血脉深深扎根在心里,浓浓的,暖暖的。可惜爷爷已经过世12年了,否则看到这篇文章,他一定会激动地老泪纵横吧!爷爷,我想您!向您和您一起的先驱者们,致敬!

耐火厂

网友“陈小玲”说,我是60年来洛阳的,随父母从北京冶金部来耐火厂支援三线的,如今父辈人都离去的很多。看到照片,仿佛又看到了那辈人是如何艰辛地带着工人创建耐火厂的一幕,过去几十年的点点滴滴又浮现在眼前。

洛耐俱乐部,旧时光里的老电影,一幕幕在脑海里闪现。那时候的电影,闪烁着理想的光芒,跳动着青春的音符,好怀念。

永怀关联文章:咱洛阳的涧西,就是一个'小中国'

老街坊

网友“璎珞”说,再次想了那些街道,也再次回味起那些记忆里虽已久远,一旦被勾起却满满的幸福感!哈,是的,就是幸福感!那个时候的日子简单、拮据,却有着在今天再也没有的体验:没有了文化宫电影院里异口同声的唏嘘和口哨,没有了那根长长的铁索秋千,没有了草地上看荡秋千的小姑娘,也没有了门口点着那种灯,吆喝着一毛钱的用报纸卷成袋装的瓜子......那个时候正月十五真的是张灯结彩,舞狮子,踩高跷,猜灯谜,还有糖葫芦、棉花糖和那种放在口中手里都可以弄响的玻璃的东西,呵呵,文化宫门口那条路也真的是水泄不通\人潮汹涌......我在十号十九住了二十多年,文化宫,拖三小,拖一中,粮店,煤场,呵呵,那个时候买粮油要票,买煤要一大早排队排车子,冬天来院子里发放冬储大白菜、萝卜,那个阵势能挤破头。还有院子里据说能通到老城但没敢走过却也在里面被吓哭过的防空洞,放电影时在那条长凳上早早刻上大大的“有人占”,还有李家村一毛一簸箕的番茄,两毛豆酱五分辣椒酱的组合......都是我记忆里最深最难忘回忆!

永怀关联文章:涧西的老街坊,你还住在那里吗?


网友“苏燕燕”说,六一年至六五年,我家住在三十四街坊九号楼一门三楼,在那里度过了五年幸福美好的时光。还记得小时侯趴在窗户上看露天电影,周末时在家门前的灯光球场看篮球赛,和小伙伴们藏猫猫躲在梧桐树上,夏天在马路边的凉席上闻着淡淡的槐花香……不管岁月怎样流逝,儿时的记忆永远留在脑海中,每当回想往事时,那种甜甜的暖暖的幸福感就会涌上心头。

网友“Lz丶”说,曾经的天津路十三号洛轴家属院里,还有一批支援建设的人们在阴暗的地下室里生活,还清晰地记得,每到冬天,那里的大人们都会在防空洞种蘑菇。还记得每到春天,天津路中央的花亭上面长满鲜花,下午放学的时候会有轴一小的学生爬上去摘花。还记得放学会去牡丹广场骑着自行车飙车,踢足球......还有好多多的回忆。

网友“王艳”说,我也是涧西的,洛轴的,74年生。二师毕业后,本来可以留在附小,但因习惯了涧西大厂矿的氛围环境,我还是想到自己熟悉的地方,于是进了洛轴教育。那时候能进厂都觉得很牛很骄傲的,父辈们在这里奉献了整个人生,自己也想成为其中一员,而这里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游完泳在泳池外吃玉米,夏天一到,还上小学的我就拎着自家水壶去厂里提冰水儿了,看灯光球场热闹的篮球赛,晚上热了就睡到中州路边上。夜晚,在毛主席像前的露天电影抢过位子。从轴一小,到轴二小,到轴二中,到轴三中,再到轴一中,太多太多都成了无法抹去的幸福记忆。(配图为1979年的洛阳轴承厂总厂教育大楼)

五号

网友“Michelle”说,10岁之前住5号11,3楼;10岁以后住6号3,1门5楼。留在记忆里的只有初中同学和我的旧邻居!这辈子还能见到你们吗?美食只记得烤羊肉串儿、涼粉、米皮、肉盒、5号路旁的宵夜......毕竟小时候大人不让在街上乱买着吃,挺遗憾的! 记得中学时期那几年的夏夜,最精彩的节目就是跟住对门朱家的四毛,同坐在5楼的家门口,听着隔壁中间门许家二少(谦谦哥哥)绘声绘色讲鬼故事…...原来这些都是难忘的回忆。 再回洛阳还有机会见到拖二中的同学吗?还会有人记得Liang man ling吗?

网友“飞翔吧,熙皓”说,姥姥家在五号街坊,我从小在姥姥家长大,五号街坊有我全部的童年回忆:青砖尖顶的楼房、拖一小(东方一小)、五号澡堂……现在五号街坊基本已经拆迁改造,我已经由一懵懂少年变成一中年大叔。可长安路上的美食:长霞砂锅面、海晓米线、玉英米皮、现拌第一家牛肉……味道依旧没变。

永怀关联文章:五号街坊,当我离开你的时候(上)五号街坊,当我离开你的时候(下)

二号街坊

网友“yaner”说,看哭了,矿山厂的,小时候总去家旁边的拖二中玩,还有灯光球场,407俱乐部,还有每年正月十五的时候各个大厂会制作各种花灯,整个中州路,还有景华路,全是花灯,满满的各种美好回忆,离开洛阳17年了,想家!


网友“料姜石”说,一声亲切的呼唤,勾起了遥远的回忆……身在京城已30年,我少年时的洛阳从朦胧的脑海里姗姗而来…… 拖厂俱乐部在7号街坊北侧,中州路南。六十年代,每周差不多都能跟大人欣赏一部新电影。苏联电影《一个人的遭遇》、《王子复仇记》、波兰电影《华沙一条街》……那是一座心中永远的艺术殿堂……

上海市场

近期上百大楼要重建的新闻又引发了洛阳人的关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建成的上海市场,当年是何等的辉煌。而今,随着青岛路的打通,上海市场步行街也消失了。加上万达、王府井等商圈的崛起,上海市场早已今不如昔了。

网友“大平”说,站在青岛北路口,我看到西北角的苏式楼房己拆除。围起的幕墙上喷塑着彩体大字:昔日辉煌,再续传奇。我笑啦,辉煌既成昔日,传奇恐难再续。此时,青岛路上隔离栏两侧汽车南来北往,汽车此起彼伏的鸣笛在我耳边幻化成了原上百大楼门前卖香喷喷爆米花的小亭子旁发出的从早到晚的“嗄吱丶嗄吱,好吃丶好吃”的声音,抓搔着我童心未泯的心。上海市场的繁荣,像不像这膨胀的爆米花,消失以后仍留存着无尽的香脆和回味?

繁华成梦的上海市场,抹不去的深情记忆:嗄吱丶嗄吱,好吃丶好吃 ......

永怀关联文章:洛阳往事,繁华成梦的上海市场 ,【老涧西】我在“上百大楼”工作的那些年

游泳池

网友“孙公洛”说,厂里的游泳池我爸带我去过,每次都套个游泳圈跳进去使劲地折腾,兴奋与冰凉是留下的记忆。上三年级以后,就开始偷偷摸摸跑到牡丹公园去游泳。一开始在儿童池里玩,后来又到大池子里玩。通过模仿学会了狗刨和蛙泳。游完泳后最难过的是肚子饿,回家的路要穿过上海市场和李家村,一路上闻到香味去抢的心思都有。想想这都是40多年前的事儿了。

牡丹公园的水上餐厅,还记得吗?

网友“秦时明月”说,小时候就住在上海市场南边的拖研所,夏天经常去牡丹公园游泳,那时一场大概是2个小时,票上印的有时间,玩的差不多了就得支着耳朵听广播喇叭里阿姨报时,常常不尽兴。刚把潮湿的游泳票交给看门的叔叔出来,就叽叽喳喳地商量去对面的冷饮部吃冰淇淋,一个小碟子,上面一个冰淇淋球,小勺轻轻一刮放进嘴里,美,40年过去了,到现在还能记得小店里空气中弥漫着奶油的香味。回不去的童年啊!

网友“下过乡”说,当年洛阳唯一的一所大学也在涧西。这座大学最早的前身是国家机械部创办的北京拖拉机工业学校,后与正筹办的天津汽车工业学校合并为天津拖拉机工业学校,部分专业1956年迁到洛阳成立洛阳拖拉机制造学校,1958年升为本科,改名洛阳工学院,1960年又改称洛阳农业机械学院,1982年恢复原名洛阳工学院。上世纪五十年代仅有三幢家属楼,分别称作南楼、北楼、一字楼,六十年代初又建了一些平房。 

备注:关于洛阳工学院,谁能写写呢?“永怀河洛间”开辟有叙述校史的“青青校园”专辑,期待着您的作品。

武汉路

网友“Song”说,当年我家住1号,后来又住零号,现在住18—2。岁月沧桑,当年的老涧西,给我们的童年留下了多少美妙的回忆呀。我记忆犹新的是看电影,哪个街坊演露天电影,小伙伴们早早就传开了,早早去占地方,有时太阳还没下山,就去了,直到夜幕降临。当看完电影夜已经很深了,散场时,年幼的弟弟妹妹都睡了,还要背着抱着,拿着板凳,但确实是兴致勃勃,幸福感满满的。

永怀相关文章:追忆洛阳厂矿子弟之童年(河柴407厂)

中州路

网友“M J”说,60年代末、70年代初,13号中州路北是一片果园,我们曾钻过铁丝栅栏进去偷那些刚刚落花的小桃子和小苹果,那些青涩的味道至今回味无穷。还被园丁追赶得到处乱跑,衣服刮破回家还要挨训甚至挨打,大家串通好不敢说实话。我们就住在中原电影院和洛轴俱乐部之间的红房子大院,星期六看露天电影也是很开心的事,早早就会搬着凳子去占最中间的好位置…...那个计划经济年代也留给我们太多太多的回忆…...

网友“黉門帥”说,涧西的道路是按苏联斯大林格勒(现为彼得堡)设计,从七里河开始射线状分布,即现在建设路、中州路、景华路、西苑路(当时为纬一路、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为有别其它路上法式梧桐,中州路两边全种清一色中国洋槐,与两旁红砖红瓦欧式建筑相衬非常雅致,特别是春天百花齐放,满树洋塊花盛开,中州西路犹如一条白色花龙。从七里河入路,中州路上清香沁人,常常令人流连不归。特别是下夜班时,中州路上很是静谧,少了白天的喧嚣,空气中弥漫着清香无比的槐花香。每逢这个时候,工人们便从自行车上下来,往往推着车走,闻着花香感受宁静。 礼拜六,欧式夜生活又开始了,中州路旁彩灯闪烁,各大厂俱乐部有舞会、有电影,人声鼎沸。散场后,工人们一路上伴着花香解除一天疲劳,社会主义工人是幸福的。

永怀关联文章:风云际会中州路

西苑路


网友“高云”说,我少年时在矿中上学,最开心的就是周末和同学相约沿8路步行去牡丹公园玩。那条路两边的梧桐就是默默注视我们的朋友。夏天,路两边大树宽阔的树冠相触在一起,阴凉盖住了整条路,像大人手握着手,庇护着我们贪玩的孩子。秋天,黄叶飘飘,散落路边。我们在人行道的落叶堆里走,听唰唰的声响,捡毛毛球,说说笑笑去公园秋游。其实,秋景不在公园里,而在油画般的路上。笔直的路,高大相握的树冠,黄色的色调,不时飘下的落叶,这幅大自然的画面真美!

永怀关联文章:最美莫过西苑路

拉车的大爷

这是一幅多么亲切又充满祥和的照片——八十年代,一个大爷拿着鞭子,赶着驴车,行走在洛阳城里。路边的人们悠然从容,那是一种多么幸福的慢生活。红色机瓦房顶的房子上,还挂着“我是春娥家乡人,优质服务为人民”的横幅,透着那个年代的风清气正。

这幅经典的照片是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于1984年拍摄的。通过神奇的微信,能找到这位大爷吗?这幅照片又是在哪里拍摄的呢?

文峰塔

网友“小吕飞刀”说,当年听老人传说,洛阳城是个活城,下面有一只凤凰会把洛阳城托走,为此建了文峰塔压住凤凰身子,不让把洛阳城托跑了,凤凰头就在南门口凤化街!小时候经常听到文峰塔的防空警报,哈哈。

网友“周建伟”说,八零年代文峰塔下有一家豆腐汤味道太棒了,掌勺的姓申,就在那个代销店的西边,蛮子院的门口。

网友“玲”说,回忆儿时在文庙上小学,下学时就到文峰塔附近四眼井中的菜地,水车老牛拉着,水就哗哗地流了出来,清水就像童话故事一样缓缓流淌着,多美呀。懊悔的是当年没有相机,没能留下当年画面。

永怀关联文章:文峰塔怀想

去地


看这张照片——开春时节,天气尚寒,杨树的叶子还没长出来,五个农村妇女扛着农具去地里干活,最引人注目的是,走在第三位的那位老奶奶,她一身黑色,走起路来矫健有力。

郊区公路

洛阳郊区的道路在绿色的田野里蜿蜒,石拱桥古朴结实,庄稼地黄绿相间,简直就是一幅油画。

龙门路


八十年代的龙门路,还记得吗?九十年代末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那时候坐票车从洛阳到南部县里,从洛阳站里上车后,走到定鼎路要在周公庙南的车站停停,就是今天金泰城灯饰城那地方,而后过洛阳桥,沿着龙门大道往南走,不久就要在关林停停,翻龙门山前还要在龙门车站停停。这一路的走走停停确实令人挺烦的,但也因此对龙门路印象加深了不少,至今记忆犹新。

龙门大佛

网友“长缨”说,我是在部队大院出生长大的,部队就驻扎在洛阳龙门石窟的西南方,一个叫魏湾村的旁边。部队东边的伊河,缓缓穿过龙门石窟奔向了黄河。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时候,洛阳龙门石窟还没有被保护起来,人们是可以自由进出的。小时候的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到龙门石窟去玩,石窟里面有很多泉眼,涌流出清冽甘甜的泉水,流淌出来的泉水形成小溪,溪水清澈。我们会挽着裤腿,光着脚丫,在清凉的小溪里逮小虾。看着虾儿,悠闲地游动着,我又不忍下手了。小伙伴们可不客气,会把逮到的虾儿装进塑料袋里,装进山泉水和水草,在手中显耀着摇晃。

那时候,姐姐带着我爬到卢舍那大佛前。我仰望,呀!威严雄巍的大佛啊……现在回想起来我还是记忆犹新的震撼。那时大佛旁边天王力士的腿是可以随便抱的。我争着去抱佛腿,无奈我小小的身躯,手臂抱不拢佛腿。佛腿石壁千百年来被摸得多了,被摸的黑油发亮。

现在,这些大佛被保护起来后,就不允许人们再抱佛脚了。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再也不可能体会抱佛腿的感受了。

和姐姐捉迷藏,趁姐姐不注意,随便藏在某个小佛洞里,坐在里面,看着过往行人,看着找我的姐姐,我偷着乐……儿时的调皮让姐姐不知怎样才好。

再大些的我刚刚学会骑单车,第一次远行,就是去龙门石窟。骑到龙门桥下,对陈毅元帅题写的“龙门”两字印象最深刻了。“龙门”二字遒劲有力,深深地镌刻在龙门桥壁上,雄伟壮观。而“龙门”大字的下面就是桥洞,盛夏时那是驱暑纳凉的好地方,往那里一站,风吹过来,好一个清凉爽快。

爸爸后来转业来到疗养院工作,上下班龙门石窟是必经之路。我盼着爸爸早归,迎着爸爸回来的路,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伊河河畔,欣赏着伊河两岸的山水,碧水悠悠,翠色葱葱,恍似入了童话世界。

离开洛阳20多年了,儿时的记忆,零零碎碎,想起来,我是这样开心。身为洛阳人,念念不忘是故乡的风、故乡的云,和那深深的故乡情……

抱佛脚

网友“阙南,潞安世第”说,龙门石窟是小时候我常玩的地方,当时的龙门石窟没人把守更别说收门票。每当节假日,我和小伙伴们总是跑到石窟玩。听大人门说谁能抱住佛爷腿谁有福气,我们都去抱,可没一个人能抱得住的。每逢这个时候,大人们又逗我们说,闭上眼睛跑着去抱就能抱住,可是谁闭眼跑着去抱就碰谁的下巴。那时候我们小,都很幼稚,现在想起来还想笑。

无忧童年

当年的纯真无邪的儿童哪去了?

网友“汤姆.克鲁斯.光强” 说,我在洛阳涧西生活了22年,生于斯,长于斯,一拖子弟。祖籍湖北武汉,父母55年由北京来到一拖。本人57年8月生于涧西10号街坊,小学在拖一小,中学、高中就读于拖一中。75年下乡在宜阳丰李西军屯。78年随父母支援武钢O七工程回到湖北武汉。说到洛阳,我有太多的回忆,上海市场的繁华,大新酒楼的美食,李家村的集市,广州市场的人流以及后街的甜食,老城的原住居民与涧西移民的反差与不屑,拖厂子弟与矿山厂子弟的街坊群架,无不在脑海中时时涌现。现在想来无不唏嘘。俱往矣!我的洛阳,我的涧西,我心中的故土!

纯真岁月

露着肚皮的小男孩,旁边的女孩一脸欢笑,扎着两个小辫的女孩正看着镜头,右边的小女孩还在吃着老冰棍。今天,你们能看着这个微信吗?是不是很怀念那个纯真的自己。

网友“符香玲”说,涧西,这个生我养我的地方,她给了我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的渊源,1982年去北京,我那是第一次到祖国首都,有好多的好奇,可是有一点不好奇的是,北京人说的普通话不如我们涧西人。住在旅馆时,服务员说你们洛阳离北京这么远,却普通话说得那么好,不会吧,她竟然不信。我说,我们那里有个区说的一口普通话,她还是不信。我由此而骄傲,我为我们涧西人骄傲,那一年,普通话考试,全涧西区我的普通话考试得了最高分,已接近央视主持人的分数,我听后好高兴。

调皮时光

调皮的孩子,无忧的童年。

网友“A淡淡半云烟”说,父一拖,母洛轴,我小学轴一小,初中轴三中,高中拖一中,复读拖二中,大学工学院矿工大班,各厂一群老同学。93年分到一拖发二,2000年下岗。上北京打工,下湖北做生意,娶了湖北姑娘。在外十几年拼搏,父母从六十多到近八十,为了多见到父母尽点孝,前年一个人回到河南,在郑州做事。住的是合租公寓,吃的是街边快餐。这么多年在外面的感受是,洛阳名声好,洛阳人素质高,在北京应聘工作时候,很多次如果我说是河南的,对方脸色都不太好,后来我直接说我是洛阳的,对方就会说,洛阳是个好地方,龙门啊牡丹啊白马寺啊,就这样聊上了,两家单位抢半天,最后去了一家报社,呵呵。感觉在外打拼的洛阳大厂子弟真少,单纯,真心,恋家,重感情,其实这种感觉真好。万水千山皆走遍,使吾常思唯洛阳!

花会上

网友“格格”说,我父母是五四年从武汉大桥工程处调到涧西洛轴的,我在涧西出生,在那里上了幼儿园,读了小学和初中,一共生活了十六年。非常想念这片神奇的土地,那里有我儿时的玩伴和同学,我们一起跳皮筋,打沙包,从广州市场玩到上海市场,买便宜的柿子和酸枣吃......那是一个非常快乐的童年。

我后来离开了涧西,但是我一直引以自豪的是我是涧西的。广州市场的人民照相馆我留过影,上海市场的私人衣服摊留下过我的足迹、上海市场的文化宫的溜冰场里有过我的脚印、华山路的理发店我烫过当时流行的螺丝头......涧西,留下过我的太多记忆和回忆。现在涧西变化得我都不敢想象,家乡变化实在太大了。我是洛阳涧西的,我很自豪,我很自豪自己说的一口比北京话还标准的普通话,但是不会说洛阳话,这一直是我的最大遗憾。我非常怀念涧西。

幼儿园


矿山厂幼儿园的孩子们,都是一个个的小大人。

网友“冯楠”说,祖父是河北人,举家来到洛阳涧西,是矿山厂建设的元老,我生长在涧西,从小父母带我们去涧河捞虾,夏天去厂游泳池游泳,周末去厂俱乐部看电影,那时上海市场被誉为'小上海',我们都说着标准的普通话,邻居之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切一切都印在我的脑海里。

小人书摊

这张照片是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眼中的1984年的洛阳。去年在永怀发布了《老洛阳,回味吧》后,这张图片中的老太太被她的孙子认了出来,曾给永怀激动留言。老人孙子是一拖的职工,至今依然在一拖工作。据他说,奶奶刚刚去世。如果老人健在,看到1984年的自己,是不是会很激动得落下眼泪。

西工游园

网友“A溜达洛阳”说,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哦。补充一句,这是男孩。

网友“妙莲”说,泪奔,泪奔,珍贵的照片,永远的美好回忆!冲印部里洗过照片,长廊里奔跑过,青青小树下跳过皮筋,假山上留下过身影,走过假山后面石头堆砌的小桥,游园左右两边的石桌石凳和树林常常坐满了下棋唱戏的人,水池里有我冬天踩冰时掉进冰窟窿的经历,经常到那座钟表看时间,生怕贪玩回家晚挨批,还记得上面有四个字“中日友好”,其它字样已忘,听说是日本送的。悠悠岁月,暖暖情怀,人生匆匆,唯有回味!

文峰塔下

文峰塔,九丈八,上面住了约(一个)仙家……有谁听过这个老城民谣,后面的句子谁知道?好多年前,姥姥来涧西家里住,房子小,我陪她住在客厅,她给我讲刀客的故事和这段民谣……

跳皮筋

网友“爱莉丝”说,崩柿乎(柿核)、打跌溜(陀螺)、扔沙包、踢踺子、推桶箍、摔“面包”、叠飞机、丢手巾、跳皮筋儿、崩弹子儿、逮蚂蚱、粘知了,扛膀子、叨鸡、藏木儿门儿(躲猫猫)……在老城长大的谁没玩过,生我养我的老城。

坐架子车

这也是1984年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拍摄的照片,现在两个孩子都已近不惑之年了吧。法桐、瓦房、马路......你们若能看到这张照片,能认出是哪条街道吗?

小巷里

网友“周阳”说,我家在顺城东街,马上要慢慢消失的老城,每次回去都是满满的童年记忆,我的微信名字就叫小巷里的梦想家,在小巷里长大,去看世界!

永怀关联文章:我在老城觅童心

围观

网友“邵群”说,凡从小在洛阳长大的50后,对老城、老集、青年宫、北大街、十字街等都再熟悉而亲切不过了。我是从小长在义勇北街,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老集南边的戏园胜利舞台,孩提时常常在戏园内钻来钻去,小伙伴们追打戏闹……太多的回忆太多童年的记忆,是此生抹不去的甜甜的老城记忆。

小牛郎

这是1984年美籍日本人“出目里利吕井”拍摄的小牛郎。八十年代,那顶绿色的帽子是多少洛阳农村孩子的标配,你戴过吗?这个小牛郎,你还记得那一天吗?你穿着这样的一身衣服,戴着绿色的帽子,赶着牛......

麦堆上

1959年偃师东寺庄公社小麦丰收,当年坐在麦堆上的两个小姑娘,现在已是七十岁左右的皓首老者了。你们还能认出了自己吗?

网友“山村雪”说,八十年代的农村多么令人怀念。一条清冽的小溪穿村而过,村民们在小溪的南北二侧居住,小溪旁经常有饮牛的,洗衣的,笑声朗朗。前年,带着老母亲去寻觅她童年的足迹,沟里几乎没房子了,自家的几孔窑也变成小洞洞,仅有一家老邻居还住在那。门外老牛卧在槽边倒沫,三二只小狗撒欢,一群半大的鸡子在草丛中觅食......老大娘坐在门口的石凳上,和我们述说着童年的趣事。

艺术照

那个年代,这就是艺术照。几乎每个女孩子都想拍摄这样一张艺术照,你当年拍摄了吗?还是否保存完好?

女侠梦

1980年代,一部《少林寺》引发了多少孩子的侠客梦。

网友“王云涛”说,小时候看电影真热闹,男女老少总动员,小孩子早早拿凳子,板凳占位置,能来的都来了,有的看不到,都爬到了树上,印象最深深的电影就是《少林寺》、《自古英雄出少年》……看完电影,大家都热烈讨论高兴得不得了……自此都有了一个侠客梦!

荡起双桨

这些洛阳师专的同学们,还记得当初笑容吗?

一切都不用说,只这笑容便令人感动了。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当今的你们都还好吗?

蓬勃向上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多么熟悉的口号。再看四个人的神态,透着天然的自我而不做作,这就是曾经的年代。

风华正茂

1957年中州桥开通了,四个青年坐在桥栏上,如飞少年,神情激扬!

看着这照片,心中顿时想起了主席的诗词——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劳动模范

洛阳玻璃厂的生产模范。

网友“红尘飘魂”说,那是在红星闪闪照我去战斗歌声正流行的七十年代,隆冬腊月,屋外雪花劲飘,屋内单衣湿透,满脸汗珠滑落,劳动服外光彩闪烁,啊,一切都记忆犹新。

描红女工

网友“芦玉强”说,第一装配厂总装车间留下了我青春的汗水,从东边的车架工位,一直西边到停放场试车入库,到处留下我勤劳的足迹,对一装那种热情的情结至今挥之不去。改革开放前,一装是一拖的生命线,改革后一装由于受市场变化与中规中矩的影响,变得举步维艰。一装希望你早日摆脱困境,再创辉煌,让一装员工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一位下岗职工心愿)

那些工人

网友“黉門帥”说,说涧西有说不完的话题, 说涧西更要说当年的中央企业,一拖,洛轴,洛矿,黄冶,洛耐,洛电,等等,十几万产业工人努力拼搏,仅涧西的中央企业产值就超过了广东全省,那是一个多么火红难忘的年代! 说涧西,不能忘支援洛阳大规模建设的全国工友,他们背井离乡,放弃优越环境、优厚待遇,把自己技术贡献给洛阳,把自己青春热血洒在洛阳。说涧西,更不该忘十几万当年的建设者,感谢他们无私奉献,他们所做一切,功炳史册,永远留在洛阳建设史上,与五千年洛阳文明史汇流成河,流芳百世。

大伯

头戴竹帽子,后面背个篓头,里面穿个白色大襟,外面着蓝色的外套,站在龙门伊河边......多么亲切和善的河洛大伯。

看布告

当时一张白色的布告一贴,群众们便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看。当今,这样的一种告知方式已经很少见了。

快速冲印

快速冲印,就这样现场冲洗,在当时可真是个稀罕事。这是在哪里?龙门石窟?白马寺?还是关林呢?

拉二胡

盲人拉二胡,周边群众的衣服不是蓝色就是绿色,不是中山装就是夹克,真的是高度统一啊。

鸟市

这个鸟市在老城什么地方呢?作为古城,花花草草、鸟儿虫蚁儿,这市场少不了。只是当时确实简朴得很。

壮被子

这是1984年美国人“出目里利吕井”跑到洛阳郊区拍摄的照片,大娘和大婶在壮被子。这些年,壮被子是越来越少见了,连棉花也是少有人种了。再过些年,“壮被子”会不会消失呢。

耍狮子

嵩县耍狮子的现场,那人可真是多,你看,能站的地方都站满了。耍狮子的人也真敢耍,两根铁丝上露功夫!

老剧院

通宵夜场,看到了吧,这应该是九十年代初期的事情。当年在栾川县城上学的孩子们,你可曾去过过瘾?

票车

那时候县里的长途车叫票车,车站常常设在路边。生活在乡镇的人哪个没有坐过呢。这个是洛宁的,洛宁的乡亲们知道是哪里吗?

吉普车

八十年代初的吉普车,是不是很亲切。这样的绿吉普车,是那个年代最常见的。这是宜阳的街头,看得出是哪里吗?

鸟瞰

那时候的新安县城那有什么高层,县城也不大,和现在比起来,真的是不敢想象。

十字街

八十年代的孟津十字街,现在估计都被拆迁了吧。十字街旁的五层楼当时也许就是县城最高的建筑了。

汝河大桥

汝阳县城新修的汝河大桥上,只有一辆卡车在行驶,现在呢,车辆早已成了长龙了吧。

新大道

当时应该是新修的大道,有新种的树,有花坛,很是齐整。今天这条路估计又经过多次翻修了,知道哪里吗,偃师的朋友?

林荫路

谁能想象,伊川的人民路在八十年代的时候是这样的林荫大道,简直就是一个小版的西苑路。现在是宽了,可是再也找不到这样繁茂的法桐了。

幸福回忆


这幅照片拍摄于洛阳八十年代的农村,像一幅水彩画,描绘得那么令人向往。

网友“马文凯”说,美好的童年回忆,永远无法从心中抹去,那个年代没有好吃的食品、多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但这无法阻挡我们快乐、纯真的童心,那个年代,我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结束语

如果把中国的历史比作一棵树,北京是树冠,正繁茂多姿,西安是树干,依然遒劲刚健,洛阳呢,则是树根,只有深入了解历史,才知其沧桑与厚重。无论您走得多远,只要是河洛郎,终究您会念起这座城,因为这是根,是中原、中国开始的地方。

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在洛阳5000年的文明史中,自1949年到2000年,在这段时光里,这座城市奋起过,挣扎过,喜悲交织,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记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面对流逝的岁月,我们无法返身而归。

回不去的洛阳城,我们,只有怀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洛阳涧西,有个地方曾被称为'北大荒'
洛阳苏式建筑
2019洛阳最新拆迁消息!涉及洛龙,西工,涧西,瀍河..快看有你家吗?
今天起,洛阳人一提到这个区,全是羡慕嫉妒恨!!
终于齐了!洛阳热门餐厅的招牌菜全在这!不会点菜等于白花钱!
洛阳十大厂矿的子弟,你过的还好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