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
    学习算法,怎么可以不懂排序?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用 sort 和 qsort,对于具体排序,我们也许真忘光了。在博洋培训C 语言后,我了接了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我们先从O(n^2)的常用排序开始。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说起排序就不能不说冒泡(Bubble Sort),它非常简单,维基中这样解释“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复杂度:

  最差时间复杂度:O(n^2)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我写冒泡通常这样写:

  [cpp]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for(int i = 0;i < n; i)

  {

  for(int j = i 1;j < n; j)

  {

  if(arr[i] > arr[j])

  {

  int t = arr[j];

  arr[j] = arr[i];

  arr[i] = t;

  }

  }

  }

  }

  基本思想是从数组中拿出第一个元素,然后开始和它后面的元素比较,只要发现比它轻,就交换两个元素,这样,一遍过后,最轻(最小)的元素就冒到了数列的顶端。然后第二趟把第二轻的元素冒上来,依此类推,到最后数列就是有序的。一句话说,就是每一次都选出最小的数字,让它冒出来。

  冒泡还可以这样写:

  [cpp]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for(int i = 0;i < n-1; i)

  {

  for(int j = 0;j < n-i-1; j)

  {

  if(arr[j] > arr[j 1])

  {

  int t = arr[j 1];

  arr[j 1] = arr[j];

  arr[j] = t;

  }

  }

  }

  }

  这是每一次都把最大的元素沉下去。效果是等价的。

  冒泡也可以优化,但毕竟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算法,无法摆平均O(n^2) 的命运。

  一种常见的优化就是记录每一次遍历的过程是否有交换值,没有的话说明后面已经是有序的,直接跳出循环

  [cpp]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for(int i = 0;i < n; i)

  {

  bool flag = false;

  for(int j = i 1;j < n; j)

  {

  if(arr[i] > arr[j])

  {

  int t = arr[j];

  arr[j] = arr[i];

  arr[i] = t;

  flag = true;

  }

  if(!flag) break;

  }

  }

  }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也是一种平均O(n^2)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维基的这幅图很直观的解释了插入排序:

  算法步骤为:

  1、从有序数列 { a[0] } 和无序数列 { a[1],a[2],a[3],…,a[n-1] }开始进行排序;

  2、处理第i个元素时(i=1,2,3,…,n-1),数列 { a[0],a[1],a[2],…,a[i-1] }是已有序的,而数列{ a[i],a[i 1],…,a[n-1] }是无序的。用a[i]与a[i-1],a[ i-2],…,a[0]进行比较,找出合适的位置将a[i]插入;

  3、重复第二步,共进行n-i次插入处理...
                   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
    学习算法,怎么可以不懂排序?但很多时候,我们习惯了用 sort 和 qsort,对于具体排序,我们也许真忘光了。在博洋培训C 语言后,我了接了冒泡排序、插入排序与选择排序。我们先从O(n^2)的常用排序开始。

  冒泡排序(Bubble Sort):

  说起排序就不能不说冒泡(Bubble Sort),它非常简单,维基中这样解释“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复杂度:

  最差时间复杂度:O(n^2)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我写冒泡通常这样写:

  [cpp]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for(int i = 0;i < n; i)

  {

  for(int j = i 1;j < n; j)

  {

  if(arr[i] > arr[j])

  {

  int t = arr[j];

  arr[j] = arr[i];

  arr[i] = t;

  }

  }

  }

  }

  基本思想是从数组中拿出第一个元素,然后开始和它后面的元素比较,只要发现比它轻,就交换两个元素,这样,一遍过后,最轻(最小)的元素就冒到了数列的顶端。然后第二趟把第二轻的元素冒上来,依此类推,到最后数列就是有序的。一句话说,就是每一次都选出最小的数字,让它冒出来。

  冒泡还可以这样写:

  [cpp]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for(int i = 0;i < n-1; i)

  {

  for(int j = 0;j < n-i-1; j)

  {

  if(arr[j] > arr[j 1])

  {

  int t = arr[j 1];

  arr[j 1] = arr[j];

  arr[j] = t;

  }

  }

  }

  }

  这是每一次都把最大的元素沉下去。效果是等价的。

  冒泡也可以优化,但毕竟是一种效率低下的算法,无法摆平均O(n^2) 的命运。

  一种常见的优化就是记录每一次遍历的过程是否有交换值,没有的话说明后面已经是有序的,直接跳出循环

  [cpp]

  void bubbleSort(int arr[],int n)

  {

  for(int i = 0;i < n; i)

  {

  bool flag = false;

  for(int j = i 1;j < n; j)

  {

  if(arr[i] > arr[j])

  {

  int t = arr[j];

  arr[j] = arr[i];

  arr[i] = t;

  flag = true;

  }

  if(!flag) break;

  }

  }

  }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

  插入排序(Insertion Sort)也是一种平均O(n^2)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通常采用in-place排序(即只需用到O(1)的额外空间的排序),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维基的这幅图很直观的解释了插入排序:

  算法步骤为:

  1、从有序数列 { a[0] } 和无序数列 { a[1],a[2],a[3],…,a[n-1] }开始进行排序;

  2、处理第i个元素时(i=1,2,3,…,n-1),数列 { a[0],a[1],a[2],…,a[i-1] }是已有序的,而数列{ a[i],a[i 1],…,a[n-1] }是无序的。用a[i]与a[i-1],a[ i-2],…,a[0]进行比较,找出合适的位置将a[i]插入;

  3、重复第二步,共进行n-i次插入处理,数列全部有序。

  复杂度:

  最差时间复杂度:O(n^2)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实现:

  [cpp]

  void insertSort(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1; i < n; i )

  if (arr[i] < arr[i - 1])

  {

  int j,t = arr[i];

  for (j = i - 1; j >= 0 && arr[j] > t; j--)

  arr[j 1] = arr[j];

  arr[j 1] = t;

  }

  }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

  基本思想为:“首先在未排序序列中找到最小(大)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元素均排序完毕。”类似于冒泡,也很容易理解,但它的交换次数明显比冒泡少得多,n比较小的时候,选择排序明显比冒泡快。

  复杂度:

  最差时间复杂度:O(n^2)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平均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不稳定

  为什么是不稳定呢?看一个例子:对 4 5 6 4 2 3 进行选择排序。

  开始时,我们找到最小元素 2 并把它和第一个元素 4 交换,这时 序列变成 2 5 6 4 4 2 3,好像没有问题是吗?但是,现在,两个 4 的位置和原来的位置相比已经改变了!所以说选择排序时不稳定的。这点要注意,因为也许有时候会在你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导致一些问题。

  实现:

  [cpp]

  void selectionSort(int arr[], int n)

  {

  for (int i = 0; i < n; i )

  {

  int index = i;

  //找出最小元素的索引

  for(int j = i 1;j < n; j)

  {

  if(arr[index] > arr[j])

  index = j;

  }

  //把找到的最小元素和 arr[i] 交换

  if(index != i)

  {

  int t = arr[index];

  arr[index] = arr[i];

  arr[i] = t;

  }

  }

  }

   博洋教育C 培训教师简介:刘伟炜,即时通讯工具设计专家,8年教学经验。
   1、熟悉C 语言
   2、熟悉网络通讯编程
   3、了解sip协议及其他一些网络编程相关协议
   4、了解软件工程中相关工具使用,如rose,vss等

显示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面试必考排序】冒泡排序
详解冒泡排序
九大基础排序总结与对比
8大经典排序算法
统治世界的十大排序算法!
编程语言常见八大排序详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