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就在刚刚,苏富比天民楼18件瓷器,拍出1.93亿港币,太牛了!


从中国嘉德四季到香港苏富比春拍,天民楼藏瓷的拍卖让大家一直处于一个高度热情之中,笔者第一时间把《天民樓藏御瓷選萃》的最终拍卖结果给大家报道!特别强调的是,本次拍卖会上的几件拍出过千万元的永宣瓷器的价格振奋人心!(成交總額 193,590,000 港幣)

拔得头筹:明永樂 青花纏枝番蓮紋折沿盆拍出33775000港币!

第一件:明永樂至宣德初期 青花海水騰龍紋小罐拍出26,575,000港币

第二件: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拍出

14,575,000港币

第三件: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拍出10975000港币

第四件:明宣德 青花纏枝番蓮紋大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拍出24175000港币

天民樓藏御瓷選萃

2019年4月3日 | 上午 10:00 HKT | 香港

明初 鈞窰月白釉鼓釘三足水仙盆 底刻「四」字

估價  2,500,000 — 3,500,000  港幣

成交价:593.5万港币

22 公分,8 5/8 英寸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74年12月3日,編號412

展覽

《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編號101

相關資料

葛士翹與天民樓藏瓷

康蕊君

「葛氏藏品是當今最優秀的私人陶瓷收藏之一,其內容令人讚歎不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類水仙盆,亦稱「鼓釘」洗,其胎骨厚實,器形穩健,釉質肥潤如凝脂,呈色月白,器沿釉薄而漸趨透明,色澤變幻至臻至美,是為鈞瓷顯徵。本品釉色微藍朦朧,彷若蒼穹,內見蟠屈粗紋,謂之「蚯蚓走泥紋」。鈞釉水仙盆自燒造伊始,便備受推崇,所出器形比例、釉色不一,見於世界頂級公私收藏。

此類鈞瓷品質卓然,其燒造年代素具爭議,眾說紛紜,以北宋、元末及明初論為主流。近鈞窰遺址處地表發掘一「宣和元寶」錢範殘器,由鈞瓷土製,可視之為北宋一說之實證,備受專家認同。然於禹州(2005年)及深圳(2006年)學術會議,錢範之年代卻遭質疑:其一,錢範與本朝元寶實物不符;其二,錢範背面還銘有前朝之偽款。此非議一出,北宋之說似不足為信。上海博物館就鈞瓷碎片進行測試,指其年代當為元末或明初。此外,可見一最新發掘之鈞壺例,器形與明梁莊王墓(1441年)出土之金壺甚為相似,此亦可視為明鈞之佐證。

大量鈞窰水仙盆後刻殿名,以分辨其所貯之地,多屬兩岸故宮清宮舊藏。然清宮舊藏乏元代遺存,難以為元朝一說作證。以此觀之,明初一說更為貼切,相若鈞窰花盆或受命於上,為永樂帝為其新都皇宮專門定燒。再者,此類器皿未見於明以前之繪畫或文字記載,而明初景德鎮所製青釉瓷盆與之器形相仿,可作旁證,見宣德地層出土例,展於《景德鎮出土明宣德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8年,編號39。

可比較一相近之水仙盆例,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見《鈞窰雅集:故宮博物院珍藏及出土鈞窰瓷器薈萃》,北京,2013年,圖版94至96、113、115及116,此書同錄鈞窰遺址發掘之殘器例,圖版97、98,以及一修復例,禹州市出土,圖版114及頁343之圖12-1、12-2。另比較鈞窰玫瑰紫釉花盆二例,屬台北故宮博物院雅蓄,圖載於《故宮藏瓷大系:鈞窰之部》,台北,1999年,圖版32及33。

此類花盆底部多以數字為記,從一至十,或示尺寸。見一「四」字款例,W. Kilgenberg 博士及 Reach 家族舊藏,展於《Chinese Art from the Reach Family Collection》,埃斯卡納齊,倫敦,1989年,編號24,售於香港佳士得1997年4月28日,編號696,後兩度售於蘇富比,分別為香港2000年5月2日,編號590,及倫敦2015年11月11日,編號81。再參考趙從衍典藏天藍釉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編號210。

明永樂 青花花卉紋菱口折沿盤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成交价:521.5万港币

38.5 公分,14 7/8 英寸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6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22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23

相關資料

此盤腹繪五朵纏枝花卉,精雅奪目,且反映中國瓷匠與中亞受眾百年往來。成器碩麗,菱口折沿,尤見永樂帝產瓷外銷之雅好,花葉玲瓏,又融景德鎮演繹胡趣之巧思。

1270年代,蒙族南侵,建立元朝,蒙人治下,王土包絡更為廣博。絲路貿易,一派繁榮,瓷器華奢,波斯商客對之搜求備至。元代燒造此類大盤,專合中東宴飲風俗,可置於地,眾人圍坐而享。參考一幅十七世紀的袖珍畫,繪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宮宴會場景,詳見 Julian Raby 及 ünsal Yücel 選圖,載於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約翰.艾爾斯編,倫敦,1986年,卷1,頁45。

永樂大帝,遠矚環球,欲於四海之外弘揚天朝聲威。為申「天子」王權,彰帝國盛勢,永樂授命穆斯林宦臣鄭和(1371-1433年)六下西洋,遍訪列國,經營外交。回朝貢禮,不乏異獸珍寶,鄭和航海以來,各國使節赴華,亦多進獻。朝廷以朝貢之制規束貿易,瓷器、絲綢遂成名貴商品,於亞洲乃至海外備受推崇。

伊朗薩非王朝及土耳其奥斯曼王室均藏有此類瓷盤。伊朗德黑蘭國家博物館藏三件紋飾類同之盤,原蓄阿德比爾寺,刊於 John Alexander Pope,《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華盛頓,1956年,圖版29.101、29.106及29.109。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宮殿博物館也有二例,所繪花卉有別,錄於康蕊君,前述出處,卷2,圖版601及602,其一口沿飾水波,另一則畫纏枝花卉。

台北故宮亦藏一例,紋飾同此,載於《明代初年瓷器特展目錄》,台北,1982年,編號37。另一例,中國國家博物館藏,刊於《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文物研究叢書:瓷器卷(明代)》,上海,2007年,圖版20。倫敦大英博物館又貯一例,錄於霍吉淑,《Ming Ceramics》,倫敦,2001年,圖版3.35。另有一例,見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2,倫敦,1994年,圖版663,曾售於香港蘇富比2013年4月8日,編號20。仍有一類例,陳永達雅蓄,曾見於敏求精舍展覽《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編號63。

明永樂 青花纏枝番蓮紋折沿盆

估價   8,000,000 — 12,000,000  港幣

成交价:3377.5万港币

25.6 公分,10 1/8 英寸

來源

藍捷理,紐約,1986年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13

《歷代文物萃珍:敏求精舍三十週年紀念展》,香港藝術館, 香港, 1990-1991年, 編號129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年,編號29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編號61

《香江雅集: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特展》,首都博物館,北京,2017年,編號115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30

相關資料

永樂宮廷奇葩

康蕊君

此折沿盆器心圖案抽象獨特,論飾紋或僅此一例,其棱角分明,曲直得宜,當為罕珍。永樂年間(1403-1424年),景德鎮御窰受啓於伊斯蘭器物,模其形、倣其飾,創燒一系列御瓷,型式不一,卻皆卓絕非凡,本品正為當中佳例,見證明朝(1368-1644年)陶瓷發展史上之重要革新。此盆平底,深直壁自下而上斂,寬折沿,正如許多永樂瓷器一樣,其形顯然並非在拉坯過程中自然衍生,而是由中東金屬匠所創。

永樂年間,宮廷與中東皇室關係密切,特別是帖木兒帝國,並與伊斯蘭各地互贈國禮,造就中東金屬器的傳入,為中國瓷匠所識。十三至十四世紀器形相類之黃銅折沿盆,多配合執壺使用,讓人於餐宴前後洗手,敍利亞與埃及一帶尤為普遍。參考巴黎羅浮宮藏一件著名的馬木留克王朝嵌銀折沿盆,約製於1240年,乃為埃及蘇丹所造,曾展於《The Arts of Islam》,大英藝術協會,海沃德美術館,倫敦,1976年,編號198,同展並見一件敍利亞玻璃折沿盆,器形相近,畫彩飾金,約製於1325年,編號137。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埃及黃銅折沿盆也可資比較,詳見該館展覽圖錄《Defining Yongle. Imperial Art in Early Fifteenth-Century China》,紐約,2005年,頁29,圖10,同書並刊一件中國青花折沿盆,圖版2。

景德鎮窰仿中東金屬之青花瓷,對於大明宮廷而言,想必充滿異域風韻、備受青睞,是以永樂一朝燒製甚殷,尺寸紋飾包羅萬象,至宣德年間續有延燒,惜我們至今未能確定這類珍瓷的生產對象。若用作國禮送予中東君主,理當合宜不過,但國外皇室所蓄比兩岸故宮更少(台北有至少三器,北京有二,見下文)。國外宮廷藏例之一,乃屬奧斯曼蘇丹珍藏(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約翰.艾爾斯編,倫敦,1986年,卷2,編號611),但薩非王朝收藏(伊朗阿德比爾聖寺)卻不存一例。中國故宮舊藏一件宣德署款例,以及雍、乾兩朝署款之仿明折沿盆,同樣暗示此類瓷器為中國宮廷所用。

這類盆器壁內外、折沿上下之紋飾均極富中國色彩,然器心所繪寶相花,款式不一,綴六或八瓣,幾何抽象,風格與中東裝飾圖案接近。此盆器心巧綴瓣葉,片片相互交鎖,縱橫相貫、起伏有序,中央編成八瓣小星,往外輻輳,放綻寶相團花,極為獨特,他例無尋。輪花如此,或非依照中東藍本臨摹之作,卻應乃瓷匠博覽中東藝品如織物、青銅、陶器、木作等,習其常見圖案後歸納而成(參考《The Arts of Islam》,前述出處,編號9、177、393及440)。在中東地區,畫師採用圓規及直尺以精確地繪畫此類輪花圖案,但對於習慣揮毫勾勒的中國匠人而言,這些幾何結構繪圖技術極為陌生。同類御窰折沿盆,見有至少四款不同輪花圖案。除了此盆上所飾圖案,另有曲瓣及尖葉共二款六瓣輪花紋,還有一款乃畫師在常見圖樣的基礎上繪飾,畫八瓣蓮花,花瓣內添八吉祥紋。

較諸他例,此盆紋飾尤為獨特。此類折沿盆器壁內外所飾纏枝花卉紋,一般而言花之品種多樣,但此盆外壁,卻只繪纏枝蓮紋,沿下常見之折枝花葉也以小花代之,枝葉從缺。

永樂盆折沿之上,多以水波作飾,間綴浪濤漩渦,洶湧澎湃。仿伊斯蘭器形之品,也多以石竹花紋作飾,彷彿兩者尤為匹配,正如此盆沿上所綴,捲延滿溢芬芳。繪石竹花紋作例可見於器身較高之方流執壺頸上(見耿寶昌編,《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1,圖版92),另有伴飾雛菊之例,如綬帶耳葫蘆扁壺頸上繪紋,這類扁壺腹上輪花與此盆心所畫相近(例如仇焱之舊藏葫蘆扁壺,該器曾為東京出光美術館所蓄,見香港蘇富比2017年4月5日,編號3608,圖一)。

此器邊上石竹花紋也與其他例子有別。同年代之中國花卉繪畫,旨在寫生傳神,是以花、果、葉之組合,必須忠於自然,此盆沿上花紋卻不似為寫生而畫,彷彿是刻意繪製之圖案,或許古人以為,石竹與點飾而成之小花,配合銀杏似的葉片,散發伊斯蘭風格。其他珍稀瓷器上,也有相類以點畫成之小花輔飾,例如永樂淨水瓶口沿所綴,琵金頓舊藏便是一例(香港蘇富比2016年4月6日,編號15),又或是橢圓筆盒,如大維德爵士所藏(見霍吉淑,〈A New Concept for a Classic Collection. The Ming Ceramics in the Sir Percival David Collection at the British Museum〉,《Arts of Asia》,卷39,編號3,2009年5-6月,頁101,圖版10),然而它們均非御窰式樣大宗。

有兩盆與此品尤為接近,其沿上均繪飾石竹,然畫風迥異,分別藏於兩岸故宮博物院。台灣所藏,器心綴六瓣輪花,瓣葉曲捲婉麗,沿邊畫石竹,以大片掌狀葉子相間,圖見該院展覽 《適於心:明代永樂皇帝的瓷器》,台北,2017年,圖錄頁131-3(圖二),圖錄並刊另外兩件永樂盆,器沿皆以水波紋為飾,其一繪與前述相同之六瓣輪花(頁128-30),另一花瓣卻較尖(頁134-5),還有清代仿明二例,也繪水波為邊,分別署有雍正及乾隆年款(頁162-5)。北京故宮藏例,則繪八吉祥輪花,沿邊則飾以纏枝石竹,伴綴齒葉卷草,錄於耿寶昌編,前述出處,2002年,卷1,圖版27(圖三),同書另載一盆,器心畫曲瓣輪花,折沿環飾水波紋,見圖版28。

大和文華館藏宣德署款折沿盆,器心飾六瓣輪花,其花瓣形狀更尖,折沿綴以卷草,間飾四瓣菱式開光折枝花卉,詳見《大和文華館所蔵品図版目録 7:中囯陶磁》,奈良,1977年,編號134。

明永樂至宣德初期 青花海水騰龍紋小罐

估價   8,000,000 — 12,000,000  港幣

成交价:2657.5万港币

罐直口圓唇,短頸豐肩。平底,底內呈二級臺階形。肩飾卷草紋一週,腹繪翼龍一雙,飛躍於雲海之間。龍昂首張口,龍髮後飄,無足,以前足為翼,後足為鰭。隙地繪如意飄帶雲,近地處飾波濤洶湧的海水紋。胎骨細白堅緻,青花發色濃艷,釉色瑩潤泛青,器內可見腹部有製作時留下的橫向接痕,地無釉處有淺褐色斑點。

11.4 公分,4 1/2 英寸

來源

仇焱之收藏(1910-1980年)

趙從衍收藏(1912-1999年)

香港蘇富比1987年5月19日,編號227

展覽

《中國青花瓷器》,香港東方陶瓷學會,香港大會堂/香港博物美術館,1975年,編號16

《趙從衍家族基金會珍藏明清瓷器展覽圖錄》,香港藝術館,香港,1978年,編號13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18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年,編號34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耿寶昌,《明清瓷器鑑定》,香港,1993年,圖版80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35

相關資料

明代御窰瑰寶

康蕊君

此罐小巧可人,所繪應龍威猛有力,卻不失柔美,觀而察其雅,觸可感其盈,蘊涵明初景德鎮御窰含蓄尚風。此類小罐,寥寥可數,此器更或乃永樂(1403-1424年)孤品,堪稱瑰寶。水波應龍之紋,宣德(1426-1435年)及成化(1465-1487年)御窰雖有燒製,此後竭止,始終罕稀,極為難得。

此類水浪應龍紋早見於永樂一朝,但其細節變化多樣,如此罐上所飾應龍,生有魚鰭,背卻長翅,乘浪而翔,甚罕。半魚半龍,乃魚正化身成龍之貌,是為「魚龍」,象徵魚躍龍門、及第登科。宣德大缸,有飾相類應龍者,形態、細節有異,卻不減矯健威猛,其中一例屬大維德爵士舊藏,圖見《東洋陶磁大觀》,東京、紐約及三藩市,1980-82年,卷6,編號95,或參考香港蘇富比售出之例,1997年11月5日,編號1403。其他應龍多缺魚鰭,前足三爪,龍尾或延展蜷曲,雅緻若卷草,正如1989年5月16日在香港蘇富比拍出之永樂罐,編號112,後刊於《香港蘇富比三十年》,香港,2003年,編號211。琵金頓舊藏宣德高足盃上應龍,前足四爪,也可資對比,2016年4月6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24。

朱湯生在1978年趙從衍展覽圖錄中把此罐定為永樂年製,1987年天民樓圖錄也依循過往斷代,但耿寶昌卻在1993年出版專著中把它歸納為宣德之物。有一紋飾相類之應龍罐,署有宣德年製款,可悉確乃宣窰所出,該罐早於1983年12月14-16日於倫敦佳士得拍出,編號407,後兩度在香港蘇富比易手,2006年4月10日,編號1663及2008年4月11日,編號2931(圖一)。然而宣德年款罐例與此器有明顯分別,論器形,前者下腹稍形內歛,論繪飾,帶款例留白較多,水浪紋稍為拘謹,略呈公式化。年代相同之器,風格大多接近,況且學界已知永宣二朝圖案嬗變微妙,據前述之細節差異,加上此罐無款,論年代,雖未能排除宣德所製,但定為永樂似乎更為合適。

成化年間且有帶款應龍紋罐,其器肩更形寬廣,紋飾佈局較工整,青料發色也較均勻。參考兩例,一為 Sedgwick 舊藏,現存紐約亞洲協會,圖見 Denise Patry Leidy,《Treasures of Asian Art: The Asia Society’s Mr. and Mrs. John D. Rockefeller 3rd Collection》,紐約,1994年,圖版189(圖二),另一罐則曾展於《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香港,1981年,編號70。

不論年代,此類應龍紋罐皆具臺階式底,而非一般慣見之平底。半個世紀以前,在缺乏明代出土器物資料的情況下,學界曾倡議把所有臺階式底器斷為宣德以後之物(Margaret Medley,〈Re-Grouping 15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東方陶瓷學會彙刊》,卷34,1962-63年,頁83-96),但此論沒有得到後來考古發掘資料的支持,現已普遍遭推翻。臺階式底的出現倏忽,延燒數代後又驟然消失無踪,縱使學界對其來源尚未有定案,但臺階有減少器底厚度之益,或為與燒製技術相關之特徵。龍泉青瓷中,有先在厚底削孔、後再釉接泥板之例,其用意或與此同。

相類應龍紋罐,雖有不同年代者,但兩岸故宮收藏中卻不存一例,可悉其稀。應龍已足珍,即使只談器形,如此明初御窰小罐也甚罕見。

入藏天民樓以前,此罐曾為香港重要中國藝術收藏家趙從衍(1912-1999年)所蓄。趙氏乃一代船王兼香港地產大亨,購藏中國藝術品數十載,除瓷器外,並集中國古代書畫及玉器。趙氏珍藏,其中一百件明清瓷器1978年在香港藝術館展出,及至1986及1987年經蘇富比舉行的兩場拍賣會釋出,葛士翹藉此購得此罐。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成交价 1457.5万港币

28 公分,11 英寸

來源

香港佳士得1991年10月1日,編號745

展覽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編號121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47

相關資料

此盌鈷藍明艷煥麗,瑞果紋飾堪稱明初青花之佼佼,屬宣德御窰大宗。折枝瑞果精描細繪,鈷料筆觸張弛有致,尤令此盌拔乎其萃。器呈圓型,遂以瑞果為飾,枝葉靈動,更添栩栩生姿。此類宣德盌主貢皇室,是故成器,無論尺寸、意趣,皆求至善至美,以迎宮廷之好。

精工如斯之瓷,又帶宣德年款,惟由景德鎮御窰燒製,且賴宮中宦人及地方官吏嚴慎督造。洪武二年(1369年),景德鎮設立御器廠,及至宣德,乃有宦人、官吏駐派於此,以監窰務。奉詔造瓷,紋飾須依官樣或畫本而作。官家產瓷記錄有限,未曾提及此般瑞果組合。有載之例僅見三批,其一,洪熙元年(在位僅十月),其二,宣德五年,其三,宣德八年。宣德年款存世瓷器數量繁多,景德鎮珠山御窰址所出瓷片亦不勝枚舉,由此推知,宣德產瓷林林總總,未盡述於官家記錄。比較一景德鎮明代御窰堆積出土殘器,紋飾同此,刊於陸明華,《明代官窰瓷器》,上海,2007年,圖版3-121。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瑞果紋盌,屬此類,錄於《明代宣德官窰菁華特展》,台北,1998年,編號47。另一例,原大維德爵士藏,現為倫敦大英博物館所蓄,載於《東洋陶磁大觀》,卷6,東京,1980年,圖版98。再見一例,貯華盛頓弗利爾美術館,曾展於《Ming Porcelains in the Freer Gallery of Art》,史密森尼學會,華盛頓,1953年,圖版10。

仍有一盌相類,經玫茵堂等名家遞藏,錄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卷4,倫敦,2010年,圖版1655,曾三度售於倫敦蘇富比,後又售於香港蘇富比2011年10月5日,編號13。史蒂芬.瓊肯三世舊藏一例,售於紐約蘇富比1995年3月22日,編號234。戸栗舊藏亦見一盌,刊於《明清の美術》,東京,1982年,圖版6,售於倫敦蘇富比2004年6月9日,編號16。

此型之盌或繪纏枝蓮紋,如本場拍品編號7,或繪纏枝牡丹,如拍品編號11,或繪纏枝花卉,如拍品編號9。此類盌造型渾厚,器內無紋,初為何用,尚無定論。可參閱本場拍品編號11,其文就此略有探討。

明宣德 青花纏枝花卉紋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4,000,000 — 6,000,000  港幣

成交价 1097.5万港币

19.5 公分,7 5/8 英寸

來源

艾弗瑞.克拉克夫人(約1890-1976年)收藏

楊永德收藏

1983年購自上述藏家

展覽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from the Collection of Mrs Alfred Clark》,Spink & Son,倫敦,1974年,編號19

《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81年,編號66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21(盌心照片誤植於編號22)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37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39

相關資料

濃淡青花點染嬌蕊,筆道勁捷有力,寫意捕捉枝葉芳華之姿,亭亭玉立,躍然眼前,紋飾佈局舒朗大方,細節精妙巧緻,釉色潔白瑩亮,與青花相互輝映,盡顯宣德官瓷之美。

如此精湛之畫工屬宣窰之最,常得後代仿傚,但無有相類者,宣德之後,此式纏枝花卉紋,往往囿於形式,失之筆意。

花卉紋描繪四季花卉盛放爭豔,象徵通年富饒多產。宋代以降,以纏枝花卉紋裝飾瓷器,甚為風行,然而此式綴以蓮花、牡丹、石榴花、茶花、菊花之紋飾,應源自元朝,或取材中亞織品與金屬器。本品之花卉紋,自然生趣,他例亦有較為制式樣板者。

此類花卉紋盌可溯自洪武、永樂二朝。參考二洪武朝作例,花卉紋更為簡素,上下飾回紋,其一為青花,珠山東門頭出土,展出於《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6年,編號14;另一例為釉裏紅,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 (上)》 ,上海,2000 年,圖版222。景德鎮明代官窰遺址,永樂年代土層出土一件類同瓷盌,尺寸更大,載於《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窰瓷器展覽》,香港藝術館,香港,1989年,編號44。

雍正六年(1728年),《古玩圖》載繪帝王珍藏古珍,其中一件纏枝蓮花紋盌,與本品相類,圖卷現藏倫敦大維德基金會。

二件類同宣德花卉紋盌,其一貯於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另一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前者展於《明代宣德官窰精華特展圖錄》,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1998年,編號135,同錄一件纏枝蓮紋盌,編號134;後者,尺寸略小,載於耿寶昌,《故宮博物館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圖版149,另一件蓮紋盌,圖版148。

阿德比爾聖殿舊藏一例,現存德黑蘭伊朗國家博物館,錄於 John Alexander Pope,《Chinese Porcelains from the Ardebil Shrine》,華盛頓,1956年,圖版47,編號29.321。另一例為印第安納波利斯藝術博物館藏品,載於 Suzanne G. Valenstein,《Ming Porcelains. A Retrospective》,華美協進社,紐約,1970年,編號6。

倫敦蘇富比曾售二件相似瓷盌,一件出自 Eumorfopoulos 舊藏,1940年5月29日,編號209;另一為 J.F.M. Braithwaite 珍藏,1977年7月5日售出,編號204,1991年4月30日再度於香港蘇富比拍出,編號12。東京壺中居舊藏一例,2014年10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3694。

存世亦見宣窰纏枝蓮紋,無年款瓷盌,如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一盌,展於《明代初年瓷器特展》,台北,1982年,編號27。另一例錄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年,卷2,編號668。

明宣德 青花纏枝番蓮紋大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8,000,000 — 12,000,000  港幣

成交价:2417.5万港币

29.8 公分,11 3/4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Frederick T. Fuller 收藏

倫敦佳士得1965年6月28/29日,編號146

張宗憲收藏

倫敦蘇富比1986年6月10日,編號222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25

《天民樓青花瓷器展覽》,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年,編號41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劉良佑,《中國歷代陶瓷鑑賞》,卷4:明官窰,台北,1991年,頁104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42

相關資料

青花纏枝番蓮紋大盌,造形簡潔有力,紋飾纖柔雅緻,展現大明宣德朝(1426-35年)青花瓷之美善至臻。

宣朝雖不及十年,君王賢能勤政,朝政安平,民生富足。宣德帝博學精通詩畫,《明宣宗皇帝御製集》及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宣宗繪畫,可見一斑。

宣宗擅藝好雅,江西景德鎮御窰瓷業興盛,質臻藝絕,以青花瓷尤為出眾,高嶺土瓷胎質高緻密,擷古創新,器形紋飾新穎多貌,落楷書年款於青花瓷,亦屬創舉,如此器所見《大明宣德年製》款。

此盌以蘇麻離青繪纏枝番蓮紋,濃麗耀眼,畫工細膩,蘇麻離青積料處經燒製後於器表凝結成黑斑,即所謂之「鐵鏽斑」,後代御瓷爭相傚之。蘇麻離青乃永樂一朝,自中亞傳入,其名或源自阿拉伯語「sumawi」,意為「天空色」或「天藍色」。此料富含鐵質,多與當地鈷青混合使用,宣窰所用蘇麻離青應更為純淨,燒製後青花發色明豔鮮麗,花葉紋飾層次豐富。

宣窰畫工臻熟超絕,以寫意取代工筆,取細筆層疊點染,線條連綿不斷,紋飾生意盎然,氣韻生動,佈局虛實錯落,整體清朗典雅,而規整端莊。

宣瓷之器形、紋飾,琳瑯滿目,卷草、花卉、游龍、人物、山水等,以花卉紋飾最是盛行,或自然擬真,或傳統樣式。

本品之纏枝蓮紋似取自睡蓮,亦稱為番蓮,多見於佛教經典之中,出淤泥而不染,聖潔無瑕,晨開暮合,象徵輪迴重生。含苞至綻放,寓意修行之道的不同階段,此處所見蓮華盛開,圓滿輝煌,意喻證悟得道。

番蓮紋自然擬真,然嬌蕊間相連纏枝紋與卷葉紋卻非源自天地,纏枝花卉與卷葉紋飾乃借鏡西方,自地中海國度經由古印度、中亞,而傳至中國,始用於佛教建築或石雕紋飾,漸作於祭祀銀製禮器,最終成為瓷器紋飾,見羅森,《Chinese Ornament. The Lotus and the Dragon》,倫敦,1990年。

大盌厚實穩固,其確切用途有幾說:一為擲骰子用,因部份盌心內壁多有磨損;內壁素白,或為鬪蛐蛐用;或為筆洗,或盛器,皆有可能。

此類器形甚是盛行,存世可見多樣紋飾作例,纏枝花卉紋、折枝花卉紋、靈芝紋、蓮托八吉祥紋、歲寒三友紋等,雖多為宣德御瓷,永樂一朝已有。比較一件永樂作例,綴月季花紋,無年款,錄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654。

宣窰青花瓷產量豐,督陶嚴謹,景德鎮御窰遺址出土大量殘器,乃燒造成果不佳者,見《景德鎮珠山出土永樂宣德官窰瓷器展覽》,香港,1989年。

宣瓷深得當朝鑑藏家傾慕,晚明時期已成身份權位象徵,珍貴難求。文獻論其最上,凌駕成化、嘉靖、萬曆官窰,參考 Clarence F. Shangraw,〈Fifteenth Century Blue-and-White Porcelain in the Asian Art Museum of San Francisco〉,《Chinese Ceramics. Selected articles from Orientations 1982-1998》,香港,1999年,頁102-115,頁106。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件相似大盌,展出於《明代宣德官窰精萃特展圖錄》,台北,1998年,編號43;另一例,藏牛津艾許莫林博物館,刊於 Stuart Young,〈An Analysis of Chinese Blue and White〉,《Oriental Art》,1956年夏,卷2,號2,圖版47,圖11,編號36。盧芹齋舊藏一盌,展於〈Ming Blue-and-White〉,《Philadelphia Museum Bulletin》,1949年,編號64,或與《Chinese Ceramics from the Prehistoric Period through Ch’ien Lung》,洛杉磯博物館,洛杉磯,1952年,編號281,為同一件。第四例錄於《世界陶磁全集》,卷14,東京,1976年,圖版150。胡惠春舊藏一例,1985年6月4日售於紐約蘇富比,編號6。另一盌於香港蘇富比1989年11月14日售出,編號19。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二件紋飾相同,尺寸略小瓷盌,載於《故宮明瓷圖錄》,台北,1977年,編號60。另一例,《故宫藏瓷.明青花瓷》,卷2,香港,1989年,編號46。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一件相類大盌,蓮紋略異,口沿與盌足綴花卉紋,刊於耿寶昌,《故宮博物院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2,圖版141,同錄一件靈芝紋大盌,圖版140。

明宣德 青花穿花龍紋盤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成交价 953.5万港币

19.5 公分,7 5/8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楊永德收藏

1983年購自上述藏家

展覽

《求知雅集珍藏中國古陶瓷展》,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81年,編號65

《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藝術館,香港,1985-1986年,編號150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19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年,編號35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香港藝術館,香港,2010-11年,編號130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36

相關資料

水天花間騰龍傲

康蕊君

此盤繪飾五龍,卓然騰躍花間,盡展龍權天威,驟眼誤以為明代御窰瓷器大宗,然類例極罕,所選花卉更是與別不同,誠宣窰稀珍。五爪龍紋,多採水生之貌,穿梭蓮花間,正於此盤心所繪,彷彿龍游蓮池,飄浮漣漪中。然而,此盤最令人錯愕之處,卻是盤壁內外四龍,雖無翼,卻能飛,化身空中御獸,傲翔牡丹花叢。牡丹密瓣豐姿,明人甚喜之,宮廷或如是,遂當時瓷器、雕漆、織物等常有牡丹飾紋,然而與御龍之搭配卻甚罕見。龍,雲行雨施,佑護蒼生泉源,雖是莊嚴之飾,伴綴芳菲,猶如龍遊花園自逍遙,返樸歸真,頓添賞心雅趣。

不同花卉的龍紋組合似乎僅見於宣德一朝,但五龍穿蓮圖,則從永樂(1403-1424年)肇始,宣德(1426-1435年)、成化(1465-1487年)、正德(1506-1521年)三代延燒,風靡後朝,盛行不衰,所飾之品更不限盤碟,器形多樣。

從台北故宮藏瓷清單《故宮瓷器錄》中,可悉圖案與本品相類之宣德帶款龍紋盤,該院所藏有二,皆畫五龍,穿梭蓮花、牡丹之間(台北,1961-6年,第二輯:明(甲),頁177),其中一器後展於《明宣德瓷器特展目錄》,台北,1980年,編號57,並載於《明代宣德官窰菁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年,編號188(圖一)。

景德鎮珠山明代御窰遺址廢品堆中,有一出土殘盤,紋飾與此同,圖見陸明華,《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窰瓷器》,上海,2007年,圖版3-119。

參考另一盤例,繪較常見之五龍穿蓮紋,盤心畫降龍,尾巴居上而龍首在下,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編號3156(圖二),圖錄並載年代不同但龍紋相類之盤,當中包括上海博物館藏明初無款例(原刊於陸明華,前述出處,圖版3-38)、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另一宣德帶款例(載於1998年圖錄,前述出處,編號189)、大英博物館大維德爵士舊藏成化署款例(收錄於《東洋陶磁大觀》,東京、紐約及三藩市,1980-82年,卷6,彩圖版32),以及艾弗瑞.克拉克夫人舊藏正德年款例(圖載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679,後售於香港蘇富比2012年10月9日,編號19)。

明宣德 青花纏枝四季花卉紋大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2,500,000 — 3,500,000  港幣

成交价 497.5万港币

27.5 公分,10 7/8 英寸

來源

大成古玩,香港,1985年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26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42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43

相關資料

此盌妙繪朵妍,枝葉相纏,運筆有勁,不失婉麗,大方悅目,展瓷匠畫功,顯宣窰雅風。宣德年間,藝匠精益求精,既納舊、也出新,專場所呈宣德大盌,除此外另有三例(拍品編號5、7及11),紋飾各異,恰為佳證。景德鎮御窰廠,洪武年間成立,永樂時內府「定奪樣制」,監管窰務,但到了宣德一朝,才派官宦督陶,讓御窰廠大幅增產,藝技更進步、分配更完善。當時御窰廠對瓷土與釉料似乎有一定規範,器形、紋飾顯然也是依樣而造。

盌上所繪,除了冬茶夏荷,還有象徵秋天的菊花、月季、芍藥、石榴及朱槿。瓷上四季花卉紋飾,自元朝風行,時詩人虞集(1272-1348年)談四愛,以花詠人,陶淵明(365-427年)愛菊、周茂叔(1017-1073年)愛蓮、林逋(967-1028年)愛梅、黃庭堅(1045-1105年)愛蘭。明初宮廷畫師也喜繪祥瑞花鳥圖,但在瓷器之上,花卉品種較元代多,且更生動寫實,較易辨識。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類似盌例,圖見《故宫藏瓷大系:宣德之部(上)》,台北,2000年,圖版52。北京故宮也有藏例,收錄於《中國陶瓷全集》,上海,2000年,卷12:明(上),圖版64。參考 Eugene Bernat 伉儷藏盌,曾展於《Exhibition of Blue-Decorated Porcelain of the Ming Dynasty》,費城美術館,美國費城,1949年,圖版62,曾兩度在香港蘇富比易手,1974年10月31日,編號61及1984年5月21日,編號59。Lindsay F. Hay 上校舊藏也可作例,1946年6月25日售於倫敦蘇富比,編號29,再先後售於紐約蘇富比1975年10月25日,編號177及倫敦佳士得1993年6月7日,編號47。還有一例,屬 Palmer 舊藏,刊於迦納爵士,《Oriental Blue and White》,倫敦,1973年,圖版26a,兩度在香港佳士得售出,分別為1989年1月17日,編號573及1994年5月1-3日,編號632。

採此器形之盌,沿下皆書宣德年款,紋飾不一,包括雲龍、蓮花、牡丹、月季、靈芝、八吉祥、歲寒三友及折枝果子。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八盌,所畫紋飾各異,見於《明代宣德官窰精華特展圖錄》,台北,1998年,編號42-49。

明宣德 青花纏枝番蓮紋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成交价 857.5万港币

17.3 公分,6 3/4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亨利奈特(1971年卒)收藏,荷蘭海牙

Bluett & Sons,倫敦(標籤)

香港蘇富比1986年5月20日,編號18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22(盌心照片誤植於編號21)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38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38

相關資料

此盌內外兼飾,畫功卓絕,足見明初至臻和諧之美。器形精緻,釉色澄明,纏枝蓮紋優雅流暢,皆乃佳例。以鈷藍畫紋於盌上,其工極難,此盌之所繪細膩生動,非能工巧匠不能為也。

此盌之器形紋飾,永樂年間已享盛譽,而後多有承襲。至宣德一朝工藝尤甚精進,本盌紋樣逼真靈動,青花發色豔麗均勻,乃宣德佳作。永樂青花多以舶來鈷料製色,發色極難掌控,且紋飾常顯渾散模糊,故製色之法有待改良。宣德之鈷藍則添國產錳料製色,發色清晰,紋飾筆觸細膩,更見工匠之精湛畫功。

宣德帝善繪畫,重藝術,亦興景德鎮御窰廠製瓷。據史料記載,宣德一朝,御瓷之需逐年遞增,或宮廷御用,或宗教禮器,皆尚御瓷,景德鎮御窰廠之窰口亦由三十二增至五十八座,以上種種,皆與考古發掘之佐證相符。景德鎮珠山御窰廠窰址宣德地層出土之碎瓷殘片數量巨大,清宮舊藏宣德佳器亦多,現藏兩岸故宮,由此可見,宣德年間製瓷規模之驟增。官窰瓷常作賞賚瓷遠贈他國,亦供皇室及貴族日常所用。傳宣宗日食三餐,每餐皆需大量器皿,見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頁119。

北京故宮藏一青花纏枝蓮紋盌例,與本盌相類,內壁飾花卉紋,外壁飾纏枝蓮紋,錄於《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圖版148。台北故宮亦藏一例,見於《明代宣德官窰菁華特展圖錄》,台北,2008年,編號134。第三例藏景德鎮中國陶瓷博物館,刊於《景徳鎮磁器》,京都,1982年,圖版40(上)。大英博物館亦見兩例,其一為大維德爵士收藏,載於霍蒲孫,《A Catalogue of Chinese Pottery and Porcelain in the Collection of Sir Percival David Bt., FSA》,倫敦,1934年,圖版 CXXXIV (d),其二為 B.Z. Seligman 夫人收藏,錄於霍吉淑,前述出處,圖版4:25。英國阿什莫林博物館也藏一例,見於陶美,《Guide to Chinese Ceramics in the Ashmolean Museum》,牛津,1966年,頁30。美國印弟安納波里斯藝術博物館藏盌,則見錄於《Blue and White: Chinese Porcelain and its Impact on the Western World》,芝加哥大學,芝加哥,1985年,編號19。

景德鎮珠山御窰廠窰址永樂地層出土一相類紋飾但盌徑稍大之例,展於《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6年,編號123,同載洪武地層出土一尺寸稍大之盌,外壁飾釉裏紅纏枝蓮紋,編號7。

此類青花纏枝蓮紋盌歷代均為罕珍極品,世代相傳。成於清雍正六年(1728年)之〈古玩圖〉軸,繪纏枝蓮紋十盌疊置,可見一斑。此卷曾為 Moorhead 及大維德爵士收藏,後售於倫敦蘇富比1939年5月19日,編號62,現藏倫敦大英博物館,載於博物館官方網站,藏品編號 PDF X01,第16面。

明宣德 青花纏枝牡丹紋大盌 《大明宣德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成交价 797.5万港币

29.9 公分,11 3/4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倫敦蘇富比1956年7月3日,編號62

Raymond F.A. Riesco(1877-1964年)收藏

倫敦蘇富比1984年12月11日,編號321

香港佳士得1987年1月13日,編號562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27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年,編號43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44

相關資料

縱覽宣德青花,此盌趣緻高貴,頗為珍罕。同類盌者,瓷胎湛密,構造精實,壁厚約達1公分,且紋飾雍容典雅,相輔而成燦然奪目之效。此類青花大盌僅短暫產於宣德年間,稍瞬即歇,然其紋飾變化不一而足。

此類盌初為何用,學界尚無定論,有學者稱之曰骰子盌,提出作為博具之可能,也有筆洗、果盌之說,甚或推斷為蟋蟀鬥盆,蓋因宣德帝酷嗜促織之戲以作消遣。沈德符(1578-1642年)所撰《萬曆野獲編》有述,「我朝宣宗最嫻此戲,曾密詔蘇州知府況鍾進千個」(譯文見劉新園,〈Amusing the Emperor: The Discovery of Xuande Period Cricket Jars from the Ming Imperial Kilns〉,《Orientations》,1995年9月,頁62)。存世及出土蟋蟀罐數量可觀,亦可佐證宣德帝鬥蟋之好。

參考一盌,同飾纏枝牡丹,清宮舊藏,仍貯北京,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青花釉裏紅(上)》,上海,2000年,圖版145。且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盌,曾展於該院《明代宣德官窰菁華特展》,台北,1998年,編號48。另一例,原屬布倫戴奇所藏,現為舊金山亞洲藝術博物館蓄,錄於 René-Yvon Lefebvre d'Argencé,《Chinese Ceramics in the Avery Brundage Collection》,三藩市,1967年,圖版LI B。還有一例,東京出光美術館寶蓄,載於《展開写真による中国の文様》,東京,1985年,圖版106。

仍知二盌,紋飾同此,其一,售於香港蘇富比2002年5月7日編號565,其二,原貯杜倫 Gulbenkian 東方藝術與考古博物館,先後售於倫敦佳士得2004年11月9日,編號132,及香港蘇富比2016年10月5日,編號3631。

此類壁厚腹淺之盌,亦有繪番蓮者(本場拍品編號7)、繪折枝瑞果者(拍品編號5)或繪纏枝花卉者(拍品編號9)。同類盌另見其他花卉及吉祥紋飾,如薔薇、靈芝等。比較大維德爵士舊藏月季紋盌,現為倫敦大英博物館雅蓄,刊於 Margaret Medley,〈Regrouping 15th Century Blue and White〉,《東方陶瓷學會彙刊》,第34期,1962-63年,圖版3a。

明正德 黃地青花梔子花盤 《大明正德年製》款

估價  1,500,000 — 2,500,000  港幣

成交价 677.5万港币

明正德 黃地青花梔子花盤 《大明正德年製》款

19.8 公分,7 3/4 英寸

來源

梁義收藏

1982年購自上述藏家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67

相關資料

梔子花紋樣,始作於宣德一朝,及至嘉靖而終,有黃地青花、青花、白地褐彩各飾。正德年間,瓷匠推陳出新,此類紋飾風格邃變。正德梔子花紋盤,尺寸較前朝小,盤心紋飾團簇緊密,內壁折枝花果也有改動,梔子花紋正上方綴以折枝蓮紋而非石榴,而海棠花則以壽桃紋代之。有別於前朝六字款,正德年款一般減為四字。此類梔子紋盤圖樣雖大同小異,但正德盤例內壁折枝花果紋之分佈可有不同變化。

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兩例,紋飾與此類同,四與六字年款各一,見霍吉淑,《Ming Ceramics in the British Museum》,倫敦,2001年,圖版8:23及8:24。另一相似署六字款識之盤,為上海博物館所藏,載於陸明華,《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明代官窰瓷器》,上海,2007 年,圖版1-41。玫茵堂舊藏也有一六字年款例,刊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2,編號683,後在2012年10月9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43。東京戶栗美術館舊藏且有一例,圖見藤岡了一、長谷部樂爾,《世界陶磁全集》,卷14,東京,1976年,彩圖171,兩度售於倫敦蘇富比,後再在香港蘇富比拍出,2013年10月8日,編號213。

尚有四字落款作例可資比較,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盤,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中)》,上海,2000年,圖版233,並有成化及弘治雛本,見圖版230及231。另有一四字款例,尺寸稍大,曾為 R.H.R. Palmer 及琵金頓伉儷收藏,2017年4月5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4,與此品比較,該盤上折枝蟠桃及石榴的位置恰好對調。

明正德 青花穿花龍紋渣斗 《正德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未成交

寬 15.5 公分,6 1/8 英寸

來源

洛杉磯蘇富比1979年6月14日(拍賣代號252),編號1102

紐約佳士得1987年12月10日,編號226

香港佳士得1991年3月19日,編號523

展覽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52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57

相關資料

渣斗紋樣妍巧精細,觀之如活龍騰躍纏枝蓮間,遊龍矯健而蓮花曼妙,動感十足,寓意祥瑞,教人注目難忘。穿花龍紋可追溯至明初御窰,時至正德,甚得上心而備受鍾愛。加之本品釉質油潤,器型周正,此皆本朝顯徵。

正德青花,上承成化而下啟嘉靖,乃明瓷由精細轉粗放之過度時期。物象既呈,便可推究,瓷器之變,實則社會、政治之變。是時武宗受奸佞教唆,荒淫享樂,怠政瀆職,以致宦官當道,擅權亂政,腐敗不堪。景德鎮御窰廠頗受其影響:一面,官窰品質要求依舊嚴苛,惟上上品可進獻宮廷,且頻見新式器型、紋飾,以足聖上所好。然同時,瓷業卻不免呈蕭條之勢,產量驟減,現今出土之正德器甚少便可為證。本品鈷青呈色微妙,青中略泛灰調,未見施於前朝器,亦有別於後代者,應屬國產料。據正德十年(1515年)《瑞州府志》載:「上高縣天則崗有無名子,景德鎮用以繪畫瓷器」,故知江西當為彼時青料產地之一(參見汪慶正,《青花釉裏紅》,香港,1987年,頁11)。

此渣斗之形、飾皆因循明初之制。渣斗之形,腹部圓碩如球,口沿寬敞外擴,源自高古青銅尊造型,瓷質渣斗則早見於十五世紀初。歷時數百載,器型略有演變,口愈大而身漸小。渣斗常被指作「唾盂」,但據元人閒箋載:「宋季大族設席,几案間必用筋瓶、渣斗」,可知或曾用於宴上,作盛放渣滓之用(參考敏求精舍展覽圖錄《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頁37)。

可參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三件相似例,刊於本院《明代弘治正德御窰瓷器》展覽,北京,2017年,卷2,編號180-182,同錄一復原器,珠山御窰遺址出土,編號418。台北故宮博物院亦存一相若作例,圖載於《藍白輝映:院藏明代青花瓷展》,台北,2016年,圖版76。大維德爵士雅蓄中也有一近例,現貯倫敦大英博物館,錄於《東洋陶磁大觀》,東京,1980年,卷6,圖版124。此外,Lauritzen 典藏另有一例,存斯德哥爾摩遠東文物博物館,前述出處,卷8,圖版228。

拍賣市場有見重要私人收藏同類渣斗,可資比較,一類同作例曾為 L.F. Hay、H.M. Knight 及 Frederick Knight 收藏,展於《Oosterse Schatten. 4000 Jaar Aziatische Kunst》,國家博物館, 阿姆斯特丹,1954年,編號247,曾三度售於蘇富比,倫敦1939年6月16日,編號99,香港1982年5月18日,編號30,紐約1983年6月15日,編號278。另見一例,屬玫茵堂舊藏,售於香港蘇富比2011年4月7日,編號60。此外,Ira and Nancy Koger 伉儷珍藏亦見一近例,售於紐約佳士得2006年9月19日,編號245,後售於香港蘇富比2013年10月8日,編號212。

本品款識寫法獨特之處,值得一提,其「年」字筆劃由四短橫構成,而「德」字字體略顯細長,有一批正德青花器之年款寫法與之相同,或出一人之手,且上述出土器中也見有此類款識。

清乾隆 青花折枝花果紋蒜頭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估價  5,000,000 — 7,000,000  港幣

成交价 641.5万港币

27.7 公分,10 7/8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趙從衍(1912-1999年)收藏

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8日,編號81

展覽

《趙從衍家族基金會藏明清瓷器》,香港藝術館,香港,1978年,編號91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61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86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劉良佑,《中國歷代陶瓷鑑賞》,卷5:清官窰及民窰,台北,1991年,頁159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92

相關資料

蒜頭瓶器形優雅,長頸垂肩,近口沿處圓鼓如蒜形,屬歷代官瓷造形中特為突出者,盛行於明、清二代。清代御窰所造瓷瓶多為陳設器或花器,蒜頭瓶口斂,適合插飾單枝花卉,或繁果枝條,正如同瓶身所繪折枝花果。紋飾以青花點染鉤描,積料處色深濃豔,仿傚早明青花瓷著名之鐵斑效果。

乾隆帝命景德鎮御窰燒造仿明瓷之器,此類蒜頭瓶雖無形、飾完全吻合之明初先例,永樂官瓷已可見類同折枝紋飾,多為六組或八組,尺寸相異,見《中國陶瓷全集》,卷12,上海,1999-2000年,圖版12,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永樂梅瓶。此時,折枝花果紋多見於瓶器,鮮有盌例,其一2015年10月7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3606。

永樂以降,折枝花果仍為官瓷常見紋飾,象徵長壽多子,然多飾於瓷盌,如一件宣德窰笠式盌,刊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年,卷2,編號671,直到清代,方見折枝花果紋復作於瓶器。

瓶口蒜頭造形雖來源未明,此器形應取材高古青銅壺,其壺口亦為類同蒜頭形,見蘇芳淑,《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卷3,紐約,1995年,編號52,斷代東周,戰國晚期,公元前四至三世紀,圈足微撇,頸較長,器腹更圓短。以此為礎,明代蒜頭瓶造形更為近似青銅雛本,然清代器形越顯優雅,迎合當朝美感。

此款青花蒜頭瓶初見於雍正朝,如一例1978年11月29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234,並盛行至清末,比較一件嘉慶朝作例,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錄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 (下)》 ,香港,2000 年,圖版145;還有一件關善明珍藏道光作例,展出於《關氏所藏晚清官窰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83年,編號1。

蒜頭瓶亦有施單色釉者,如青釉、茶葉末釉、礬紅、月白等,一件乾隆窰仿汝釉蒜頭瓶,2013年10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3120。

博物館藏類同乾隆青花蒜頭瓶:台北故宮博物院藏品,錄於《故宮藏瓷》,香港,1968年,圖版5a、5b、5c;北京首都博物館藏品,載於《中國陶瓷全集》,卷15:清(下),上海,1999年,編號8,以及南京博物院藏品,刊於《中國清代官窰瓷器》,上海,2003年,頁211。香港蘇富比1986年11月19日曾售出相類作例,編號225,另一例售於紐約蘇富比,2006年3月30日,編號314。

清乾隆 粉青地描金御製詩掛瓶 《乾隆乙酉御題》款 「乾」、「隆」印

估價  800,000 — 1,200,000  港幣

成交价 275万港币

通高 23.7 公分,9 3/8 英寸

來源

1977年購於香港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116

相關資料

題詩:

依然膽搥式,卻異汝官珍;

動挈路搴秀,靜懸屋盎春。

製惟日趨巧,道不易還淳;

紅紫隨時閱,何曾著點塵。

乾隆乙酉御題。

轎瓶,又稱壁瓶,明代已有,背平彷若從中剖半,多作成雙,或置室內,或懸轎中,故名之。乾隆一朝,高宗尤好轎瓶,製有各式轎瓶,材質不一,時以御製詩文、鈐印飾之。乾隆帝曾作詩頌壁瓶,道:「官汝稱名品,新瓶製更嘉;隨行供嘯咏,沿路擷芳華。掛處輕車稱,簪來野卉斜;紅塵安得近,香籟度帷紗」,咏轎瓶插花,讓鮮蕊幽香隨行,清雅脫俗,不受紅塵紛擾(參考倫敦大英博物館藏御製詩文轎瓶,見於《盛世華章》,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5年,圖版445)。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金昆、程志道、福隆安等人合製〈冰嬉圖〉,即繪有壁瓶掛在轎內,見《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清代宮廷繪畫》,香港,1996年,編號61。另參考北京故宮三希堂內所掛轎瓶,其形飾各異,共置一壁,清逸風雅,圖見《盛世華章》,前述出處,頁44,圖15。

唐英在乾隆七年(1742年)十一月十七日所呈〈遵旨燒磁詩文轎瓶折〉曾道:「轎瓶之樣不一,奴才遵將睿藻敬安瓶上。字分四體,與瓶式配合。」由此推斷,乾隆年間有依轎瓶器形、嚴選書體之習,是以有見不同轎瓶題寫相同詩文之況。

此〈咏瓷掛瓶〉詩御製於乾隆三十年(1765年),收錄於翌年御製詩集(圖一)。除此器外,另有其他轎瓶書有此詩,如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四例,書體有別,但詩末均有白文「乾」印及朱文「隆」印,底署「乾隆年製」單行箓款:其中兩器?耳轎瓶,綴洋彩綠地福壽紋及洋彩紅地花卉紋,均以楷書題詩,下承仿漆座(中瓷01932及01931);另一為洋彩粉紅地花卉雙耳轎瓶,下托仿漆木座,以隸書題詩(中瓷01934);還有一洋彩黃地雲蝠紋開光花卉轎瓶,詩則以行草書就(中瓷01926)。北京故宮博物院也藏書有相同詩文之壁瓶,參考一霽藍地描金葫蘆轎瓶,下方開光內以楷書題詩,近展於《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香港,2017年,編號53。

此轎瓶以粉青釉為地,色翠近龍泉,以描金繪仿古??紋,並添螭耳,式甚懷古,然此倭角壁瓶之形,前所未見,應為乾隆年間所創。參考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乾隆仿銅金彩轎瓶,色彩搭配雖與此別,但形與此近,同以仿古?紋作飾,圖見《瓶盆風華:明清花器特展》,台北,2014年,編號II-47(中瓷01946)。該院另藏器形相類但飾紋迥異之器,包括粉彩纏枝洋花(中瓷01927)及胭脂紅彩萬福花卉紋例(中瓷05391)。

清乾隆 青花纏枝番蓮托八吉祥紋舖首壺 《大清乾隆年製》款

估價   8,000,000 — 12,000,000  港幣

成交价 977.5万港币

49.5 公分,19 1/2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77年11月29日,編號206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58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83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千祥雲集:中國吉祥圖案文物-敏求精舍四十五週年紀念展》,香港藝術館,香港,2005年,編號212

出版

劉良佑,《中國歷代陶瓷鑑賞》,卷5:清官窰及民窰,台北,1991年,頁156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89

相關資料

青花舖首壺,敦碩沉穩,端莊華麗,盡顯皇家風範,不僅迎合帝王之品味,亦反映乾隆帝對於當朝新穎製瓷技術之喜好。

承襲康熙、雍正遺風,乾隆皇帝崇文尚藝,熱衷鑑藏,大量擴充宮廷藏珍,金石、文房、科學、宗教,皆甚有涉獵。

著名督陶官唐英(1682-1756年)自雍正時期領導御窰廠製瓷,本品乃其順應帝王慕古之情、崇佛之意,取高古青銅器形制,綴以藏傳佛教紋飾,匠心獨具。

歷代工藝品常以高古青銅器為雛本,本器亦同,應以東漢晚期青銅壺造形為礎,參考蘇芳淑,《Eastern Zhou Ritual Bronzes from the Arthur M. Sackler Collections》,紐約,1995年,編號51。亦或以西漢漆壺為本,如《湖北出土戰國秦漢漆器》,香港大學,香港,1944年,編號71A、71B,類同造形、年代相近之陶壺,見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年,卷1,編號71,斷代西漢,公元前二至一世紀。

八吉祥紋源自藏傳佛教,最早現於元代瓷瓶、罐,多做為邊界紋飾,比較一例,錄於康蕊君,前述出處,卷2,編號640。自此,八吉祥紋逐漸發展為瓷盌、盤器之主體紋飾,且多與蓮紋搭配。如天民樓藏一盌,錄於《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前述出處,編號46,及敏求精舍展覽,《日昇月騰:從敏求精舍藏品看明代》,香港歷史博物館,香港,2015-2016年,編號122。至清代,蓮托八吉祥紋復見於瓷作立件,本品蓮心綴「壽」字,創新獨特。

乾隆帝虔心信佛,本器飾蓮托八吉祥紋於壺,應深得帝王歡心。蓮心壽字,可比較一件銘唐英供文,紀年乾隆六年之瓷供,2007年4月8日售於香港蘇富比,編號508,其纏枝蓮紋與本品甚為相似。

一件類同作例,書乾隆年款,展出於《中國文物集珍:敏求精舍銀禧紀念展覽》,香港,1985年,編號185;另一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91年10月29日,編號152,載於《香港蘇富比二十週年1973-1993》,香港,1993年,圖版179。還有一瓶,飾類同壽字蓮紋,無年款,刊於林業強,《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年,編號97。

一件近類雍正作例,蓮紋無壽字,如意紋飾器肩,錄於《清瓷萃珍:清代康雍乾官窰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1995年,編號44。

清乾隆 青花竹石芭蕉紋玉壺春瓶 《大清乾隆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4,000,000  港幣

成交价 521.5万港币

28.9 公分,11 3/8 英寸

來源

1986年購於香港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62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87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93

相關資料

玉壺春口沿微撇、頸細而腹碩,器型雅緻,為清代景德鎮典範之作,彼時製瓷工藝之純熟,由此可見一斑。能工者既摹古創新,雙管齊下,彰顯中國輝煌歷史。此般功績,非技藝高超、思維廣散之巧匠而不能就;還歸功於督陶官之朝督暮責,唐英便為其一,任職於雍正與乾隆早年期間,天賦異禀、瓷藝卓絕。同時,清初統治者急欲借復興瓷業之舉以匡正其統治,宣揚聖威,亦視為關鍵因素。

雍正時期,皇帝便時常傳旨運送歷代佳瓷至景德鎮御窰廠,著其照樣燒造,至乾隆朝,此舉愈興。據唐英所紀官窰事宜,明初青花器備受清廷眷睞,自雍正十年(1732年)起,仿永、宣二朝之佳品迭出。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始燒於洪武朝,然清代仿製品之形制更近永窰器,不論花、石樣式,頸部蕉葉紋及卷草紋之描繪,或是圈足點綴之蓮瓣紋,均甚為相似,可見北京故宮所藏一作例,圖刊於《故宮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青花釉裏紅(上)》,香港,2000年,圖版33。

繪庭院小景題材之青花器,始見於元,繪欄柵、洞石,配修竹、芭蕉等,清麗風雅,別開生面。此番中式景緻,饒有本土意境,尤投中東諸國所好,喜其異國情調。明朝圖樣設計,多以物喻人,寄興寓情。竹,冬寒而常青,風饕愈凌然,素托以長壽、堅韌、忠貞之品質。石質堅,象徵隱忍、剛毅之性情,又可表牢靠之關係、友誼。蕉能代紙,為文人十四寶之一,以其借喻學識淵博、品行高遠之士。文人墨客以蕉代紙,揮毫撒墨,於其上習字題詩,古有懷素「蕉書」之韻事。佚名宮廷畫師曾作一幅四阿哥弘曆蕉書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展於《盛世華章》,皇家藝術學院,倫敦,2005年,編號187。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一類例,圖見《故宮藏瓷.清青花瓷》,卷2,香港,1968年,圖版12。北京故宮博物院亦存一例,著錄於《中國陶瓷全集》,卷15,上海,2000年,圖版12。另一相若例,售於紐約蘇富比1976年3月20日,編號174,後又於紐約佳士得2008年9月17日易手,編號459。再比較一例,兩度售於香港佳士得,分別為2006年5月30日,編號1410,及2010年10月8日,編號2773。

竹石芭蕉圖玉壺春瓶自雍正至宣統均有燒造,上海博物館現藏雍正、乾隆、道光、咸豐及同治五朝作例,可資比較,圖見陸明華,《清代雍正.宣統官窰瓷器》,上海,2014年,圖版3-107及3-32。

清乾隆 青花開光花果紋執壺 《大清乾隆年製》款

估價  3,000,000 — 5,000,000  港幣

成交价 737.5万港币

26.7 公分,10 1/2 英寸

參閱狀況報告

重要拍賣通知

來源

香港蘇富比1986年5月20日,編號43

展覽

《天民樓藏瓷》,香港藝術館,香港,1987年,編號59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鴻禧美術館,台北,1992 年,編號84

《天民樓青花瓷特展》,上海博物館,上海,1996年

出版

蘇玫瑰,〈Archaism and Invention: Sources of Ceramic Desig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George Kuwayama 編,《New Perspectives on the Art of Ceramics in China》,洛杉磯,1992年,頁87,圖版21

《天民樓珍藏青花瓷器》,上海,1996年,編號90

相關資料

執壺器型雅緻勻稱,胎釉澄淨無暇,紋飾妍巧精湛,屬仿明初青花之佳作,可堪乾隆御窰至臻典範,錚錚佼佼。景德鎮匠人以鈷青作畫,選料上乘,加之筆觸大膽生動,故而呈效明艷爽儁,教人觀之心生歡喜,可見彼時御窰廠乃集舉國之力製瓷,無不物用其優。眾人皆知,乾隆皇帝愛慕明瓷,傾心不已,數次著人照樣燒造,以今懷古。

此器型初燒於洪武、永樂年間,上飾紋樣各異:多為纏枝花卉,庭院小景及四季瓜果。四瓣蔷式開光則可上元朝,然此執壺上開光內繪折枝桃、枇杷,其外以四季花卉紋相襯,例如玫瑰、牡丹、菊花以及山茶之組合,寓意喜慶,均是明代流行飾紋,甚得當時達官顯貴、文人雅士垂青。自古伊始,桃便為祥瑞之果,含長壽、萬福之吉兆;而枇杷則「秋蔭、冬花、春實、夏熟」,承四季菁華,「備四時之氣」。

此類仿明報壺,首製於雍正年間,時至乾隆一朝,愈加風行,且將原有紋樣稍作更進,古為今用,翻陳出新,頗符時人審美,甚得上心。清代紋飾愈加注重線條運用,刻畫花葉、卷草曲折有致,清晰分明,流暢靈動,無半分刻板之感,搭配端莊之器型,可謂相得益彰。此外,能工巧匠以鈷青點染瓜果、花葉,既擬明初青花特有之「鐵鏽斑」視效,又深淺暈散,彰顯熟果豐碩之態,葉隨風轉之姿。

此類執壺,見於世界各大博物館及私人收藏。清宮舊藏有一相似例,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圖見耿寶昌,《故宮博物館藏明初青花瓷》,北京,2002年,卷2,圖版210。台北故宮博物院蓄一類例,刊於《故宮藏瓷.清青花瓷》,香港,1968年,卷2,圖版14。另有一例,現貯伊斯坦堡托普卡比宮殿,圖載於康蕊君,《Chinese Ceramics in the Topkapi Saray Museum, Istanbul》,倫敦,1986年,卷3,圖版2565。南京博物館亦存一例,尺寸稍大,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窰瓷器》,上海,2003年,圖版214。此外,玫茵堂珍藏一相若作例,曾兩度售於香港蘇富比,分別為1993年10月26日,編號179,及2012年4月4日,編號28。另見一帶蓋執壺例,為 Malcolm 典藏,展於東方陶瓷協會,《Chines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倫敦,1953年,編號311,後售於倫敦蘇富比1977年7月5日,編號247。

執壺與此紋飾、器型相仿者,後世歷代均有續燒。北京故宮藏一嘉慶款作例,圖載耿寶昌,《故宮博物院藏古陶瓷選萃》,北京,2005年,卷2,圖版249。另見一對道光款類例,屬 Ohlmer 雅蓄,現貯位處希爾德斯海的姆羅默博物館,錄於 Ulrich Wiesner,《Chinesisches Porzellan》,美因茨,1981年,圖版71及72。

永樂本朝作例,可參一景德鎮珠山御窰廠遺址永樂地層出土執壺,器型、紋飾與本品相若,展於《景德鎮出土明初官窰瓷器》,鴻禧美術館,台北,1996年,編號59。另見一永樂執壺例,配蓋,藏北京故宮,錄於《明代洪武永樂御窰瓷器》,北京,2015年,編號94。

文末,大家更加期待这次天民楼分别在中国嘉德四季和香港苏富比释出一批明清瓷器,拍出如此好的价格!不知道在今年秋拍中,是否会继续释出,甚至拍卖更重要的瓷器,值得大家期待!

图片来源:苏富比官方图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加拿大卡蒂納博物館貝爾伉儷青花瓷收藏 — 從明朝文房瓷玩看其時代價值觀
香港苏富比春拍10件顶级官窑瓷器
最新香港2018秋拍“雍正瓷器”(44件瓷器)成交记录!|看鉴
保利香港十周年
虔誠禮佛 , 甘露淨心----永乐青花纏枝甘露瓶
翁宇雯:芙蓉出水——越南青花瓷特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