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4 从三孔花插聊起

明尼阿波利斯美术馆借展的望星楼藏品里,有两只造型差不多的开有三孔的器物。偶尔会看到有人将其标注为香插,实则不然,这种器物是花插。

清乾隆 青釉拱花三孔花插

清乾隆 茄皮紫三孔花插

曾几何时,插花大概是个流行事。宋元明清流传下来很多瓶子,除去一小部分可能是当年的“啤酒瓶”,大多数都多少有些陈设插花功能。大的小的,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青花的粉彩的,不胜枚举。正所谓“养花,瓶亦须精良。譬如玉环飞燕不可置之茅茨,又如嵇阮贺李不可请之酒食店中。”于是,文人墨客又把花瓶分出三六九等,各地的花、养花的水、甚至什么季节用什么花瓶,亦常有论述。有理论有实践,可以说玩儿的很专业了。

花瓶的故事实在太多,今天先不讲,只聊聊比花瓶还专业的插花器具:花插。

花插一般有很多孔,方便花枝固定摆造型。记得很多年前我也去插花课玩儿过一段时间,印象中常用的是一种类似泡沫塑料的花泥固定花朵,想来比古代开几个孔的瓶子方便许多。三孔花插始于雍正,这是有据可查的。最初的造型灵感,来源于铜器。所以看上去有点像青铜壶,也像高古瓷里的唾壶。

四月十四日:郎中海望持出古铜花囊一件。奉旨:著照样镟木样,将天盘口硬楞做软些,面上开三孔做样呈览后再做。钦此。

《记事录》雍正七年

台北故宫有两只清宫旧藏的铜壶,都是类似的造型。有可能当年打样的参照物,即源于此。

于四月二十日,做得木样一件呈览。奉旨:此边口再放圆些,胆开大些,交年希尧各样釉水烧造几件,比此样大些的亦烧造几件。

《记事录》雍正七年

按文档里的记载,海望把铜壶捧出去,交给底下人做了一个木头的样本,送回给雍正审核。雍正又提了几点修改意见,就让年希尧去照着烧造了。于是有了这款三孔花插。

档案里所谓的“各样釉水”,包括官釉、哥釉、汝釉、白釉、炉钧釉、粉青釉、茄皮紫釉等等,印象中没有见过青花的。乾隆的时候,也曾将三孔变为五孔,大同小异。

清雍正 青釉三孔花插

清乾隆 仿官釉三孔花插

清乾隆 青釉五孔花插

清乾隆 青釉拱花三孔花插

这种开孔的做法,当然不是雍正拍拍脑袋发明出来的。明代《遵生八笺》里面就记载过,当时觚、尊、觯等古铜器可作为花瓶,“须打锡套管入内,收口做一小孔,以管束花枝不令斜倒。”清宫里也延续了套管的做法,材质一般是铜,比老百姓用的锡套管看上去高级一些。清宫里的铜套管应用范围很广,古铜器、古玉器、宋元明清瓷器等等,都曾被套上内胆用作花插。

战国中期 三角云纹壶

清康熙 黄釉绳耳弦纹罐

清康熙 郎窑红釉观音瓶

清十七世紀 白瓷葵花式花瓶

明宣德 青花水波纹渣斗

北宋 定窑刻萱草纹罐

明中期 霁青双系罐

明永乐 翠青釉三系罐

清康熙 天蓝釉尊

清 青花铺首耳尊

良渚文化早期 玉琮

西周晚期 重环纹铜方壶

许许多多的铜胆,有的做的很花哨,有的做的很简单。乾隆皇帝竟也没有放过这小小的铜胆,一些铜胆上可以发现他的御题诗。

清乾隆 掐丝珐琅御题诗五孔花插

早在明代就有一些器物,干脆把孔做在了器身上,属于比较罕见的品种。比如下面这款非常著名的正德花插,活脱是一个保龄球。这几件在当时是否均是花插,还有待论证,因为明代有一些带孔的器物,的的确确不是花插,下一期会继续聊一聊。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七孔花插

明正德 青花阿拉伯文七孔花插(孔有残损)

明 景泰款掐丝珐琅鹤鹿长春花插

明 掐丝珐琅七孔花插

最后这款“莲蓬头”,在明代的个别瓷器上也出现过,到了乾隆的时候,相对多见一些。其实就是借鉴三孔花插,改装了一下长颈瓶的瓶口,不插花的时候,谈不上有多好看。

清乾隆 青瓷七孔花插

其实,花插最早的模样,大概是管状的,而不是上面看到的这些孔状的。宋人有记载过一种“占景盘”,铜质,里面有很多管子,可以盛水插花。所以,老窑里面常见的那些多管的瓶子,也可能是花插。正合了宋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的四般闲事。当然它们是否为花插,现在还没有定论,只是个有趣的猜测。

南宋 龙泉窑五管瓶

北宋 耀州窑花插

北宋 耀州窑花插

影青花插 某一年拍卖会所见,新老不明。

早期带管子的瓶也好,盘也好,流行的时间很短,流传下来的实物也不多。可能是工艺复杂,实用性也不强。但是很神奇的是,隔了几百年后,清代忽然又出现了此种带管子的瓶子。

清乾隆 七孔花插

清乾隆 五孔花插

清雍正 仿汝釉五管瓶

单纯从造型的角度看,着实有些像龙泉窑的五管瓶。而且清代人也爱时常发些思古之幽情,对宋瓷推崇备至,很有可能会想到仿制前朝的五管瓶。

但是另一种说法是,此种管瓶造型来源于西洋。洋人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制作过大量管瓶,名为郁金香瓶(Tulip vase)。一听名字就知道,它是荷兰人喜欢的东西。当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席卷东亚的时候,把管瓶的想法带到了中国,从中国订制了不少带回欧洲。后来又碰上了酷爱西洋物件的乾隆皇帝,官窑里面甚至出现了和某些郁金香瓶完全一致的造型。

荷兰代尔夫特管瓶 1690-1720年

清乾隆 霁蓝描金五孔花插


荷兰代尔夫特管瓶 1690-1715年

清乾隆 青花云龙纹环耳五孔花插

看来世界既是割裂的,又是融合的,历来就是如此。过去虽然没有发达的交通、电话、互联网,文化间的交流却一直存在。如果跳出中国艺术的小圈子,放眼全世界,就会发现其它文明里,有很多中华文明的影子;而中华文明身上,也有其它文明的烙印。就像上面这只中不中西不西的乾隆瓶子,审美上虽然一无是处,但是能感受到那段历史时期,对外来文化的包容态度。

除了向外借鉴外来文化,我们也常向内寻找灵感。下面这款五孔花插,就是从琮式瓶演变而来。

清雍正 五孔花插

每次看到这款花插,我都会想起北京的一处秘境--五塔寺。五塔寺大名叫真觉寺,位于白石桥东、北京动物园后面的一片人迹罕至的院子内。院子辟作了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里面有一座金刚宝座塔,四方的基座上有五座密檐小塔,外形与这个五管瓶神似,五塔寺的名字也源于此。当时在北京的时候,特别喜欢这个幽静的所在,经常蹬着自行车来闲逛。要知道身在北京城内而无车马喧的地方,可并不多。到了秋天,银杏叶的金黄色,映衬着金刚宝座沧桑的浅黄色,尤为动人。

不知不觉这都快成为遥远的记忆了,尤其是塔周身散发的一种令人陶醉的独特气味,坐在电脑前的我,已经再也回想不起来。

继续回到花插的话题。除了带孔的和带管的两大类,还有一类联瓶也是做花插之用。联瓶即为多个瓶子连在一起的造型,有双联瓶、三联瓶、四联瓶、五联瓶和六联瓶。双联瓶形制很多,五联瓶是方的比较少见,其它几种形制相对固定。

清乾隆 冬青釉三孔葫芦瓶

清乾隆 炉钧釉葫芦瓶

清雍正 青釉四联瓶

清乾隆 粉青釉四联瓶 

清乾隆 青花缠枝莲纹六联瓶

清乾隆 粉青釉六联瓶

如此种种朴素的、雅致的、精巧的、华丽的花插,都曾是最上层统治者的起居陈设。从花器的角度看,花插只是其中近乎奇技淫巧的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门类。虽然流行程度有限,依然不妨碍我们通过这些小小的器物,感受过去上流社会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如今,制作这些奇形怪状花插变成了再简单不过的事,而插花仍然只是小众的爱好。也就是说,现代人讲的生活品质,其实不在于器物本身,而在于是否有热爱生活的内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雅室生香,借鉴古人如何插花?
花插
名花佳器最相宜——中国嘉德2016春季拍卖会“花香供佛”专场
埏埴志 | 详探雍正年窑三孔花囊之始末
浅说清乾隆瓷特征
鉴赏之七十二 中国瓷器 (补篇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