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隐形心理疾病:对亲人发火、对陌生人客气,试试这三个办法自救

有一个关于情绪传递“踢猫效应”的故事: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坏情绪会沿着心理安全的关系等级链依次传递,使得无辜的人成为了最终的受伤者。

(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在人前表现出我们希望表现的样子,礼貌、客气、甚至克制;而在家里,卸下了人前的面具,在安全的场所面对安全的人,就会放松警惕,任由压抑的情绪放纵。

往往最亲近的人,就成了莫名之火的“出气筒”。

然而,虽然亲密的人是安全的,但也更易在肆无忌惮的语言中备受伤害。亲人的容忍是因为爱,这份爱和包容不应随意被挥霍。

曾经看到过一句很温馨的文字:“进门前,请脱去烦恼;回家时,带快乐回来。”

这是非常理想的生活愿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坏情绪自动消失。

可是,难道我们只能人前装豁达忍气吞声,回家装快乐无忧无虑吗?

“发火”是本能,还是性格缺陷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情绪是不能被消除的。

很多人可能希望自己的脾气可以更好一些,网上的很多“心灵鸡汤”也常常会告诉我们如何控制“愤怒”,但其实“发火”在一定程度上与我们的大脑机制和自我保护机制息息相关。

01 大脑机制

动物实验表明,电刺激大脑中的一个部分(下丘脑)会诱发动物恐惧和愤怒的行为。而另一处大脑区域(杏仁核)在侵略行为方面的作用是多重的。

一些极易在愤怒后产生攻击作用的人类,在由神经外科医生切除杏仁核后,临床报道称可以成功减少攻击行为。

人类的生理机制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当刺激(或某些事件),经过我们大脑某一区域(前额叶皮层)的高级认知处理后,会传输信息到下丘脑或杏仁核,引发我们的愤怒情绪,同时下丘脑也会释放各种激素,进而影响我们的生理表征。而生理表征也会反作用于大脑,加剧我们的愤怒体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神经回路】中的【递归模式】
大脑情绪控制系统——边缘系统
什么是边缘系统?
杏仁核与人的焦虑和恐惧
你要真做到始终心平气和,那就是脑子有病:愤怒的神经学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