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花巷杂记


乐山城的金花巷是条古巷,看文字有烟花风尘味,其实与伴花宿柳不相干。古巷长约五六百米,上接陕西街,通往月咡塘。那月咡塘有文庙,有一眼古井,叫丁咚井,大名鼎鼎。南宋诗人陆游在乐山主持工作的时候,喜欢邀请朋友到井边汲泉煮茶。金花巷往下走是古代的县衙门,现在还是衙门。不长的古巷,就七八户人家,清一色的高墙深院,烽火墙保护着院内的雅致、富贵。我小的时候,这些好房子通通收归国有,成为法院、检察院等单位的办公场地。我曾经溜进去晃过,庭院幽深,青砖铺地,花坛水池铺排的开。相同的是深严依旧,气场摄人。唯有墙角的腊梅花伸出数枝,寒冬中透出几许香如故。

小巷红砂石板铺就,质地很好,下雨天不见积水。夜深人静,行走在高墙夹道的小巷,空谷足音,令人感觉到岁月的悠长,路人胆从脚生,步子也随着轻快。乐山第一个灯光篮球场就是拆除了一处院子建成的,球场建好遇上"文革",正好拿来作为批判"走资派"的舞台,时任乐山地委书记宁道贵不堪受辱,在关押他的球场小房子中自归道山。

我住的金花巷六号,就在灯光球场的下面,旧时是生产调味品的作坊,读乐山市中区志,“1949年,乐山仅存全华酱油厂,老同兴酱园,美玉温酱园”。可惜志书太简略,没有具体说明这些酱园厂的方位所在。这也是我们对历史的轻见,缺少细节。后来,这些酱园厂化私为公,旧时的主人不晓得赶到何处。住房分给了四五户人家,生产豆瓣酱油的厂房中间隔断,又住进五六户人家。当年晒豆瓣的坝子倒还荒着,中间一口水井,不深,水质清冽。大杂院就这样形成了。

较之我先前住过的“荣升店”,金花巷六号的住户显然要宽松的多。那时,金花巷属二街管辖,乐山城一共设有四个街道组织,张公桥以北是一街,老公园一带是二街,三街在上河街,四街则是篦子街一带了。街对应于人民公社,是基层的政权组织。街下设会,与人民公社的大队相当。会下设组,也就算生产队了。二街三会的会长就住在金花巷六号,姓范,肤白体胖,有几粒麻子,待人和气,比起“荣升店”的居民组长,要阳光一些。许是居民委员会的福利,范会长除了去街道开会,顺便拿回一摞旧报纸学习,还有无穷无尽的火柴盒要裱糊,她经常在狭窄的过道上摆开作坊。院子里还有一户人家,男的大约在银行工作,几个儿女长得漂亮英俊,有一女曾经在舞台上扮演过《红灯纪》中的“铁梅”,“文革”中人,对于俊男靓女的理解,一般就看在样板戏中有没有演过正面角色。

金花巷六号的“铁梅”是在京剧团工作,夫君大约是造纸厂的司机,经常拉回许多质量很好的木材,拿来烧火煮饭有点可惜。一到煮饭时间,其他人家都是用蜂窝煤,慢呑呑的,了无生气,只有他家,明火柴灶,一派旺气。那时做个司机,就像当了半个厂长,把“铁梅”家的好几个弟妹都解决到同一家工厂,让人心生羡慕。还有一家人是住在六号的旁边,门前有菊花,里面出了首漂长江的英雄——尧茂书。当时他已经参加工作在印刷厂,印刷厂在陕西街,他每天都要沿着金花巷去上下班。后来买了一辆自行车,喜欢把坐凳提得老高,下班都是下坡路,就有一种俯冲的味道。尧茂书一路响铃,金花巷的早晚就常常响起清脆的铃声,那是一个连自行车都还稀少的时代。

现在的金花巷除了名字,故事的主角早已渐行渐远。那些曾经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的邻居,早已被时光冲得七零八落。偶尔想起,暗恋过的邻家女孩,还有那个喜欢站在"左边"听我唱歌的老师,连同古街古巷的韵致也一同消失了。她们爽郎的笑声时常令人想起纯情的年代,她们过得还好吗?

时光荏苒,金花巷六号已成为市工人文化宫的几间亭子。我们在创造新生活的同时,一点都不想保留过去的岁月,哪怕是一堵墙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嘉州名街 | 泌水院:曲栏小院一泓泉 泌水谁名自昔年
冬尖原产地资中丰源厂---一个极难见到的老酱园
油榨街
【北京胡同记忆|这是一条有1000年历史...
小河·旧居·老街——老屋钩沉
南桥东街老字号,满满的童年记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