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雪庐艺话(摘录二):关于临帖与用笔




耿峰曾用名高风,斋号雪庐。生于1964年,河南襄城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总参书法创作院副院长,《水墨清鉴》副主编。
耿峰老师学书从艺多年,感悟颇深,并陆陆续续在墨池发表,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对书法爱好者大有禆益,轩主据此整理后,分期推出与诸友共享。
(因时间跨度较大,又是散讲性的,故略有删改和调整。特此注明!)

关于临帖

学书临帖,要因人而异,每个人的经历,先天素质,悟性,后天的学习情况都不一样,贵在自适自足,行之有效为佳,古人的经验,今人的方法都不要生硬照搬。临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基础之上,应该有不同的追求。初学打基础阶段应该是以“务求形似”为主要目标;第二阶段就要以神为主,要形神兼顾。明代谢肇制说:“临帖,须先得其大意,自首至尾,从容玩味,看其用笔之法,从何结构,作何结煞,体势发度,一一身处其地而仿佛如见之,如此既久,方可下笔。下笔之际,亦便勿求酷似,且须泛滥容与,且合且离,神游意会,久而久之,得其大概,加以润色,即是传神手矣。”如何入帖,出帖是两个阶段,两个境界。
学习书法要耐得住寂寞,不要急于求成,要亲近传统,不迷失时尚,要淘染书本,体悟生活,渐学、渐养。临帖要心存“二心”,一个是“耐心”,不可浅尝辄止或见异思迁,久久自有功效。功夫不是简单的时间加数量,而是有效地学习积累,临摹实践中光动手不动脑,只顾一点一画地描摹,不考虑点画形态如何生成,也不去想字与字之间的关系,这是效果最差的临帖办法。自古至今,大凡艺术成就极高者,无 不勤奋一生,苦苦以求。吾师李刚田先生曾刻印一方“追我时光廿年”,治学十分勤勉,八十年代常常在办公室刻印、作书至深夜,饿了就用饼干充饥。画家于希宁九十多岁了,还柱杖在地上画大画,台湾画家余国松说:“人生太短暂了,沒有给我可以浪费的时间,”至今已八十多岁高龄了,仍坚持每日作画不辍!再一个是“精心”,要精到临,主笔要精准,细节可放松。写字要“松”,要松而不散,要轻松,放松,若思想负担重,患得患失,就不可能会有很好的发挥。杨维祯曾说:“艺必贵精,精而后化,化而后神”。在他看来,学书必须经此三个阶段,首先要求精,惟其精,才能得古法之精髓,才能深入精微地体会古法的真正由来,精是打基础。在精熟之后才有可能进入“化”之阶段,从艺最忌食古不化。所谓化古,就是如何把学过的古法进行拓展与延伸,最终自然和谐地流于笔端,从而提升到神的阶段,当然提升到神的阶段也是最难的,也是书家的终身的追求。

临摹的过程,既是学习方法技巧、提高手上功夫的过程,也是训练分析、加强理解、提高鉴赏能力的过程,对于某个碑帖,经过一段时间的临摹,应该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不仅知道怎么写,还能知道为何要这样子写。习书之初,可任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经典碑帖,日写数行,不必“描头画脚”,但求得“神气”,有那么一点帖子上的意思就好,临帖不过是得一规模,非是做古人奴隶,临七八分像即可,临至半年、八个月后可再换一种。郑板桥说:“十分学七要拋三,各有灵苗各自探。”临摹古人书,对临之后要能进入背临才好,将所临之帖时时研读,读后背临其字,默想其神,日久贯通,往往毕肖,若终日对临,固能肖其面目,但恐一日无帖,则茫无把握,反被古人法度所囿,不能摆脱窠臼,竞成苦境也。临帖不只是解决技术上的问题,更多的是一种思考;要多读帖,帖在看不在临,多读帖,读的烂熟于心,不必百遍千遍地临。学书应以用心为上,多体味、多实践,多思多想,其得必丰,进步也快。
初学书法,我认为还是先从篆隶入手为好。篆隶笔法相对简单,可以很好体会中锋用笔,同时还可以学一点文字学的常识。由篆隶书入手不但写字进步快、起点高,而且兴趣也会加大。孙过庭《书谱》是学书者应该反复精读细研的基础理论著作,它的内容极为丰富,深刻,对书法源流,书体特点,书品标准,流派利弊,特别是对书法的本质特征等都有极其精辟的见解。书法也很好,但初学草书者不宜先学,易于把字写散,草书入门可先选怀素《小草千字文》入手为宜。


关于用笔

书家小字用手,大字用肘。写大字须用大笔,千万不能用小笔,宁可用大笔写小字,也不要用小笔写大字,(但也有例外,王镛先生即是小笔写大字,求其蒼茫)。用笔以中锋沉着为贵,中锋取其圆,沉着取其定,定则不轻浮,圆则无圭角,取其活泼,要静中有动,忌轻滑浮躁,笔不入纸。作书当用新笔,取其锋尖齐整圆饱。善书者能使刚笔写出柔性,柔笔写出刚性,方为高手。作画要用退笔,取其锋芒秃破不齐整,勾斫方有破碎老辣,可避甜、熟,稚、嫩之病。用笔纸上,有轻重、疾徐、偏正、曲直之法,然则:力轻则浮,力重则钝;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古人云:用笔有三病,一曰板,二曰刻,三曰结,腕弱笔痴,取与全亏,物状平扁,不能圆浑是谓板;笔迹显露,用笔中凝,点画之际妄生圭角,是谓刻;欲行不行,当散不散,似物凝碍,不能流畅,是谓结。
黄宾虹先生曾将笔法总结为“用笔须平,如锥画沙,用笔须圆,如折钗股,如金之柔,用笔须留,如屋漏痕,用笔须重,如高山坠石。”古人书论中讲的锥画沙、印印泥,是指的用力。折钗股,是指的截笔,屋漏痕,是指的收笔,截笔不使笔根着纸,收则笔尖返内。行笔要提得笔起,便是中锋,悬针则指的是笔尖往而不返。古人所谓笔有四势——“筋、骨、皮、肉”。笔绝而不断谓之筋;缠转随骨谓之皮;笔迹刚正而露节谓之骨;起伏圆混而肥谓之肉;书宜骨肉相辅,肉多则肥软,骨多则如薪,无骨则媚,无肉则刚劲太过,迹断则无筋。字要写活有神采,有气态,线条首先要活,要灵便、自然舒展为佳。线条要活,首先用腕要活,二是手指要活,笔管要随指转动,捻管,转管,随线条方向而自然生发。运笔,锋须要取逆势,不可顺拖。笔要巧拙互用,巧则灵变,拙则浑古。不混,向背合度,粗细相和,圆不直强,侧不扁塌,率不野,熟不甜,沉着,虚和,巧妙,浑成,平淡,心静神怡等!
初学者应当弄清楚笔画起讫的力度,要知藏锋于笔内,起讫自在意中,而不是在形迹上的显露,这样就会有了含蓄的美态,而无嚣张之弊病,所以,习字还是要学习一点篆隶笔意为好。初学用笔,规矩为先,不妨迟缓,万勿轻躁。作书画不可行笔太快,过快,则笔毫在纸上滑过,所作笔线必然浮薄,前人所说要使笔“留得住”,意在避免用笔轻浮浅薄,近日观齐白石画虾影像片段,齐先生画虾须是很慢的,如没看到过这个,皆以为就像是他的落款写的一样“白石一挥”呢!其实不然。行笔要涩,注意提按节奏,要有顿挫,不能滑过。行笔最忌滑与流,流、滑就泛力。用笔要沉着,沉着则笔不浮,又要虚灵,虚灵则笔不板,如此,日久自有逐渐改观之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教程:书法知识问题大汇总(5)
《书法散论》阅读笔记
古人笔法“绞转和折笔”的奥秘图解!
【本刊特稿】胡抗美:笔法·草书笔法琐谈
用笔方法
何绍基临《曹全碑》浅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