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陵四家书学轶事】由萧老自称“庖丁”所想到的
【金陵四家书学轶事】由萧老自称“庖丁”所想到的




2002 年是大书法家萧娴老人百年诞辰纪念,庄希祖先生嘱我写一篇文章,我想这是义不容辞的。70 年代初,我从1932年出版的《当代名人书林》一书上看到萧老的作品,后来我虽三四次登门求教,但终因工作任务繁忙,加之自己学书从楷书入手,没有更多的时间趋谒,也未能正式成为萧老的一名学生,心中深感遗憾,但我内心始终是感铭她老人家对我的指教的,始终是倾慕她老人家的人品和书法的。写这篇文章除表达我的这些心情外,还要表达我继续向她老人家学习的意愿。

 

萧老有一方刻为“庖丁”二字的闲章,乃南京书法界耆宿、金石家秦士蔚因萧老自称“庖丁”而制。尔后,萧老书论也冠以“庖丁”之名。自古以来,书法家自称“庖丁”者恐是绝无仅有。这首先是她自身在家庭中的角色决定的。平民百姓人家,传统女性的家务一般要超过男性,一日三餐是少不了要忙活的。否则“全家口腹难饱”,因此她与庖厨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点,不仅古来男性书法家不必像她那样天天做饭,就是有名的卫夫人、管仲姬,由于她们优越的家境,一般也不会天天下厨。但萧老毕竟与一般家务缠身围着锅台转,只能做庖厨的家庭妇女是迥然有异的。她有专长、有追求,一生又与书翰结下不解之缘,因而她是制作精神食粮的庖厨,而且她胸中有丘壑,自然想到两千几百年前战国时期庄周写的《养生主》这篇文章。庄子通过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向梁惠王说明了道家养生的道理,其中的哲理于制作物质食粮和精神食粮都是适用的。就制作精神食粮而言,她领会到“作书与解牛同一机杼。学书者经过10年努力,读一读庄周关于庖丁解牛的哲理阐述,必有所悟”,“必有所悟,然后始可与谈书。不然,如同隔靴搔痒。悟者,去魂之窍妙也”。

 

那么,萧老通过这篇文章自己悟和要人悟的道理是什么呢?我重复读了庄子的文章《庖丁解牛》,感到萧老自称“庖丁”并说有“自视平凡”“勤奋努力”“有益于社会”三重意思,我们不能作简单的理解。萧老是要像庄子文中的庖丁那样好道“进乎技矣”(进,超过),通过数年的磨炼追求,达到“依天理”“以神遇”“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19年“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岁于硎”的境地。这样的庖丁既与“岁更刀”的良庖不可同日而语,更与“月更刀”的族庖根本不同。通过对这种境界的追求,萧老所自称“庖丁”的三重意思才能得到实际的支撑。她曾对端木丽生说:书“光读不够,要吃透,就是要真懂,吃不透等于不读”。而萧老对庄子那篇文章是吃透了,真读懂了,她自己便成了好道、悟道、精于道的杰出的“庖丁”,在家务之道和书法之道两方面均是如此。

 

萧老的家务,她的孙女和学生们多有称道。孙女们说她“好像没有不会做的家务事,做的饭菜特别好,腌肉、腌菜、制酱、做豆腐、做馒头、蒸包子、做年糕”“还能给我们针灸治病”“会结毛衣、手套、袜子”“是农艺家”“是捉虫专家”“是万能的”。学生们常说:“老师果然万能,她的本领是家务第一。”桑作楷先生曾对我说:“萧老不一会儿工夫一桌可口的饭菜就忙好了。”这些都是一般从事家务的妇女无法相比的。

 

萧老比一般妇女精于家务之道,已是不同凡响,精于家务之道并擅书法,又是一般女性不能企及的。擅书法而能精于书法之道,精于书道又能以95岁高龄仙逝,更是一般书法家所不能企及的,在书法史上也是罕见的。萧老于书道,成年之时所临写的《散氏盘》,康有为大师看了即高度赞誉其“雄深苍浑此才难”,并预见其将来定会像历史上有名的卫夫人、管夫人那样“重来主坫坛”。这是多么高的评价,我们几乎没有看到康先生给别人这样的评价,为此,康先生正式收萧娴先生为弟子。

 

当代草圣林散之于汉隶亦多年浸淫,成就煊赫,他见了萧娴40岁所临《石门颂》深为善之,并为之题诗道:“能从笔法追刀法,圆转自如出性灵。我亦喜临汉隶字,未能如此见精神。”其后还有许多书界名流都给萧老书法极高的评价。著名教授陈大羽跋萧娴《石门颂》临本道:“每观萧娴同志篆书联,深慕其笔力苍劲,老而弥坚,叹为当代书家不可多得。今见其昔年《石门颂》临本,方悟其书艺造诣之深,渊源有自。谚云'天道酬勤,功在不舍’,堪为后学典范,因出数语志佩。”著名金石家丁吉甫也为萧娴《石门颂》临本题跋道:“萧老书法数十年如一日,其《石门颂》临本用笔舒朗挺秀,以篆为隶,深得汉人真髓也。”著名金石家秦士蔚以为萧娴临的“三石一盘”的确功夫老到,绝不是一般书法家可以望其项背的。萧老虽毕生以致力于“三石一盘”为主,未有过多的时间涉猎草书,但偶有草书作品亦能震慑人心。如 1991 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萧娴书法选集》中所选“书中有我,眼底无它”的对联就写的古朴厚重、苍浑有力,气概非一般浮滑花哨的草书所能比其一二。鉴于萧老的书法造诣,南京书界将其与胡小石、林散之、高二适并列,合称“金陵四老”。

 

萧老在书艺上能取得如此成就,关键在于她能像庖丁那样刻苦求索,以书为道。书法作为道,其内涵是多方面的,首先要有好的人品。萧老平易近人,对人不虚妄,对后辈关爱、诚恳,对己谦抑。记得一次我呈上自己的功课请益时,她对我说:“我大胆地说(其实她是大书法家,不必这样说,我觉得她一点没有权威的架子),你的字形似。”她看我写楷书、行书,又对我说:“我写篆书隶书,你学楷书行书去找林老。”简单朴实的话语使我至今难忘。萧老曾经说:“学书者务必脱略名利。”“没有殉于艺术的操守,艺术断无成就。”她自己便以几十年的实践证明了她有殉于艺术的崇高精神。

 

其次,要明了学习途径,既专而不杂,又要博见广闻。萧老主张学书宜从篆隶入手,她认为“从汉隶入手,比从唐碑入手,似乎稍胜一筹”。她学习书法主要是临碑,几十年经营“三石”,可谓做到了“专”,可她有暇则读帖,所以她下笔也有帖意。有一次,萧老向南京书界耆宿、省文史馆馆员谢居三借得王铎草书帖一本细读,多次说过,自己要是有时间学草书,一定不比王铎逊色。可见萧老对帖并不偏见,而是主张熔碑帖于一炉的。

 

再有,要明了技与道的关系。道虽高于技,却是从技而来。没有技无从谈道,一定的量的积累是产生质的变化的重要条件。庄子文章中的庖丁若不是经过3年的刻苦钻研是不可能达到神乎其技的境界的。萧老对技也是十分重视的,她指导初学者要他们“横画竖下,竖画横下”,课徒时手把手地教他们用笔。她说:“用笔的训练,需要时间。其严格处不亚于军人操典。”她对自己也是从严要求,并不因为造诣很深而有所懈怠。一次我去她处,她拿出好几张用宣纸临的《石门颂》条幅给我看,数以百计的字,她说二三个小时一口气就写好了。其实《石门颂》她不知临了多少遍,已是高度纯熟,而且写得很好了,她还坚持“拳不离手”,在实践中不断求得新的心得。

 

再次,还需要择名师,名师又需是明师。康有为不仅是技艺高超的大师,而且他独到的书学思想影响了萧老终生。另外,字外功问题也很重要。没有字外功,没有学养,成不了大家,成名家都难。萧老认为:书学“涉及广泛的领域,几乎牵动整个文科的知识,因此学习书法不仅要练字,还得以更多的时间认真读书”,“不读书就没有内涵神韵的书卷气,不能脱俗,难免匠气”。

 

萧老还认为:自有书学以来有个优良传统就是“书文并茂”。她说:“书学离了文学,便成了梁上君子。”所以上世纪80年代初她力倡“在文学基础上办书学”,而且她自己诗词功底深厚,一生写了许多诗词。除文学外,她还涉猎诸艺,刻过印,学过国画,好古琴、音乐、京剧,可见她在字外的功夫也是非同寻常的。当然,书道的内涵还不止以上所提到的这些方面。正因为萧老从庄子的《庖丁解牛》中得到了启示,痴情于书道,她便成了游刃有余的书坛庖丁,成了在现代书法史上留下深深足迹的大家。她虽然离开我们多年了,但她所留下的精神遗产是极为珍贵的,好的影响将是久远的。


本文作者:朱兴邦,原南京晓庄学院美术专业教师

文章来源:求雨山文化名人纪念馆主编、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萧娴书学轶事》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萧娴 | 庖丁论书
苏州书法大家萧退庵先生书法欣赏 花榭月书学方面点评
中国书法考试复习提纲
《庖丁解牛》“养生”初探
龙友|技近乎道的书圈庖丁
萧娴64岁通临《石门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