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非遗】岐山臊子面制作技艺


岐山臊子面制作技艺


岐山臊子面制作技艺历史悠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延续与传承,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岐山臊子面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 

岐山臊子面由来已久,闻名遐迩。据传,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末年,周部族在西岐发展壮大,一次周文王率领军队与商纣作战中,部队行至渭河畔,见一蛟龙从水里腾空而起,张牙舞爪,遮天蔽日,兴妖作怪,残害庶民。文王一声令下,部队万箭齐发,射下了大蛟龙。大家高兴地围着蛟龙唱了起来:“蛟龙作恶兮,伤害庶民;渭水泛滥兮,不得安宁;文王积德兮,为民除害;普天同庆兮,其乐无穷。”据说蛟龙的肉味道鲜美,人们吃了可以驱恶除邪,延年益寿。所以为奖赏全军将士,文王下令抬回蛟龙,剁成小肉块成臊子,在大锅里调成汤。各人将面捞在碗里,文王亲自掌勺舀汤烹汤宴将,吃了面又将汤倒回锅里,这样全体将士都能吃到。从此,这种汤浓面稀的臊子面便成了这个传说的载体。后来周部族推翻了殷商,建立了西周王朝,把这种饮食文化推向全国。


这种美食文化传统经历几千年,在岐山地区代代相传,不断改进,成为民间百姓时庆节令、婚丧嫁娶、接待贵客的上等美食,并以其“煎、稀、汪,薄、筋、光,酸、辣、香为特点而脍炙人口。 

岐山臊子面历经千载,世代相传。它形成于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走完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到了近现代已经基本完善。岐山臊子面制作工艺和食用方法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一、制作工艺: 

1.燣(lán)臊子:岐山臊子肉是岐山地方传统风味食品,是制作关中西府名吃岐山臊子面的主要辅料之一。:岐山臊子肉以鲜猪肉、食用菜籽油、岐山酿造食醋、调料粉、秦椒辣面等原辅料,经传统加工工艺烹制,制做工艺考究,口味酸辣爽口,油而不腻,香酥味美,滋味纯正,口味悠长,实为经济实惠,食用安全可靠,携带方便卫生,易于长期贮存的传统地方风味美食。燣(lán)制臊子时要选用最好的猪肉,也就是猪后腰部位的大肉,把肉切成1公分大小的方片,切法很讲究刀功。肉片要薄,肥瘦搭配,大小均匀。入锅不曰“炒”,不曰“烧”,叫做“燣”。燣臊子的火不宜大,把大油先化开,加入适量的菜油,猪肉和菜子油的比例是10比3,烧热,投入切好的肥肉,用文火加热20分钟左右,再倒入瘦肉,加热搅动至肉皮能掐动,油变清后,依次投入适量的姜皮、调料分,加入酿造的食醋(量以醋味出头为宜),炆火烧沸5分钟后,加入适量的食用盐,待肥肉片达到透明状成熟度后,将秦椒面加入,暂不宜搅动,沸煮3分钟左右,炼掉辣面的烈辣味,搅匀出锅即成。臊子燣时不加水,叫干燣臊子,燣好的成品臊子是色泽辣红纯正,外观呈蜡状肉油混合物,肉片大小均匀,油封完好,口味酸香,酸味突出,适口无异味,常温下贮存,保质期可达十二个月。 

2.擀面:岐山人对面要求严格,一丝不苟。选优良白小麦三种,混合细磨,每百斤出面七十斤,即现时的特粉。每十斤面掺碱三钱,加水搅和。10市斤面粉加3市斤水,水应分次加入。先拌后搓,以硬为宜,反复揉搓,形成面块,盘起回性,以软为宜。口头语叫拌硬揉软,擀薄切细(厚不过1mm,宽不超过2mm),面条互不粘连,粗细均匀滚水下面,煮熟为止。 


3.配菜:岐山臊子面的配菜叫底菜和漂花。它们和臊子一并放入锅中,随汤入碗。底菜和漂花取料于可食植物的根、茎、叶、花、藻五端。取色于细萝卜之红、金针菜之黄、豆角蒜苗之绿、黑木耳之黑、鲜豆腐之白,内容丰富,五色俱全。如今岐山臊子面的漂花菜还加上鸡饼,即把鸡蛋打破,盛在碗里,搅成糊状,用平底锅在火上把鸡蛋糊摊薄饼,切成不大于1厘米的菱形方片,加入臊子面汤锅。这样臊子面的汤锅之中,表面漂花五颜六色,使人望而食欲大增。 

4.炝汤:臊子面的调汤也很重要。烹炀要专设一口锅,锅内先放菜油少许,烧热,倒入鲜姜末、盐、醋、调料、味精等,再加入适量开水,浇沸二三分钟,然后放入臊子、豆腐(0.5cm)、底菜(菜丁约0.5cm)、漂花(宽0.2cm,长0.4cm)、黑木耳撕成1cm见方小片,黄花菜切成0.6cm小段、鸡饼。岐山臊子面汤内忌用酱油。若有人不吃大肉,就不加臊子,放入油泼辣子;有人既不吃臊子,又不吃辣子,则放入熟菜子油;又有人想吃鸡蛋,则炒点鸡蛋放入汤中。放臊子的叫臊子面,放辣子的叫辣子面,放熟油的叫亮油面,放鸡蛋的叫鸡蛋臊子面,民间统称浇汤面。 


二、食用传统 

1.操作规程:将煮熟面条先捞到凉开水盆中,复捞到碗中,每两面一般捞三碗,量化管理要求是小碗每碗30克。司汤人浇上勺汤汁即为成品。一碗成品臊子面,只见汤而不见面,表层的油脂和漂花浑然一体,一口气吹不出空隙来。由于汤浓面稀,一般人进食量都在十碗左右,年轻人吃上三、四十碗方才见饱也是常事。 

2.食用传统:第一碗成品臊子面谁也不能吃,由主家端去在家门外泼汤,以示祭奠天地,然后端去放在家内祖先的神位之前,以祭祀祖先。这时在餐桌上参加用食的人员,贵宾和老年人都要在上席就座,受到特别尊重。他们不动筷子,小字辈还得暂按食欲。他们的剩汤被称作“福巴子”,供大家反复领受。岐山臊子面常识性规矩就是只吃面,不喝汤。但剩汤从来不作为废汤处理,而是要端回厨房,倒入原汤锅里,继续加工、加热、补充,一次次循环往复于席厨之间,直到酒足饭饱为止。一场尸祭制度的压缩性复习也就结束了,而每次复习都有“礼仪卒度,笑语卒获”的气氛。这种食俗就是“馂汤”之俗。它是周代“馂余”之礼(就是吃剩饭的礼仪)的衍化形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岐山臊子面
烧汤也是吃臊子面关键的一步
从擀面、酸汤到炒臊子,岐山臊子面的做法竟然这么多讲究,学习了
最有名的臊子面是哪里的?为什么?
汤香面滑的岐山臊子面这样做,酸辣美味,太好吃
陕西、岐山活化石(岐山臊子面)制作技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