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脑子清醒却无法控制身体,这种身不由己离你很近

明明自己是清醒的,可是要抬脚却力不从心、几乎栽倒;

明明桌上饭菜近在眼前,颤抖的手却不能用筷子夹起;自主穿衣、吃、走路逐渐成为奢望……

这种身不由己的状态,是许多帕金森病患者日常生活的写照。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在威胁中老年生命健康中仅次于老年痴呆的疾病。然而,这个疾病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警惕

18岁小伙患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

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不明,有可能跟环境、年龄、感染、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河南省人民医院脑血管病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建军曾接诊过一位18岁的小伙子。

马建军根据其症状表现、年龄,以及其父亲、爷爷的帕金森病史,综合考虑为遗传性帕金森综合征,经过基因检测后确诊。

通过对症药物治疗,并坚持随访,小伙子的症状改善明显。

不仅如此,在小伙子结婚后,神经内科还联手省医医学遗传研究所,为夫妻二人及时进行了优生指导。在其爱人怀孕后,还进一步做了针对性基因检测,确保他们生下健康宝宝。

目前小伙子病情控制良好,完全能够正常工作和生活,孩子身体健康,小家庭其乐融融。

马建军提醒:

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在诊断中一定要多考虑遗传因素

因为,帕金森病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虽然60岁以上患者相对较多,但目前已经出现一定程度的年轻化趋势,临床上50多岁、40多岁的患者也不少见。

对于30岁以内,出现相应症状者,一定要留意其是否有家族史,对症治疗并进行长期随访,对患者及时提供优生优育帮助,帮助患者在育龄期拥有健康宝宝。

在很多患者眼里,生病吃药很正常,疾病好转了减量或者停药也很自然。然而,帕金森病属于慢性病,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需要终身持续用药,以控制症状。

是否减量、能不能加量或者换药,一定要遵循医嘱,否则很可能因为药物服用不规范导致健康受到损害。

注意

因自行减少药量,患者呼吸困难,家属打120送医

一位女患者,因“服药问题”,被急救车紧急送到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7岁周女士已经有6年帕金森病史,一直用药控制。

疫情期间由于外出困难、买药不便,加上感觉病情控制得还不错,就自行减量,决定把1个月的药量吃上2个月。不料,很快就出现了肢体活动受限加重等情况,后来甚至出现了无法起床、呼吸急促等危急症状。家人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

马建军接诊后,详细询问了周女士病史,结合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发现周女士不仅活动受限,而且出现了低氧血症、严重电解质紊乱。他认为,这是服药不规范导致的“撤药综合征”。

马建军提醒:

对于帕金森患者而言,服药是一个“技术活”。

首先,帕金森病患者必须按医嘱定下来的剂量服药,千万不能自行加减

服药时间要讲究,用于餐前、餐后的药品要按吃饭时间分别服用;

由于服药的同时不适合吃高蛋白、高脂肪食品,早晨服药的话,把鸡蛋、牛奶等营养食品放到晚上吃比较合适。即使因为病情变化或者手术等需要调整用药,也要根据医嘱逐步减量、更换药物,不能说停就停

一般来说,在发病后的4-5年内,用药效果最佳,疾病进展缓慢,属于“蜜月期”。此后,用药量和联合用药种类会逐步增加,而对疾病的控制程度却不断减弱。当疾病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不断增加药物也无法让病情好转时,有些患者可以选择手术治疗。

新选择

在大脑装“起搏器”,管理身体行动

在省医功能神经外科,现如今,48岁的张先生已经可以跟家人有说有笑了。

可是在一周前,他还无法快速、流畅地说话。

因为他患帕金森病7年,近一年来,用药越来越多、控制情况却越来越差。每天睡觉都要用被子、枕头等把身体支撑到合适位置,否则就难以入眠,独立起床、行走、转身等也很艰难。

备受折磨的他在病友群里看到,河南省人民医院有手术治疗的方法,就慕名而来。

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梁庆华接诊后,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并充分与患者、家属沟通,认为患者目前因为疾病进展,药效明显减退,经充分调整药物仍不能有效缓解肢体僵直和运动缓慢症状,决定为其植入脑起搏器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专家团队在术前磁共振影像和术中CT影像的指引下,利用立体定向定位技术,将脑起搏器的电极精准植入到大脑深部调节运动的神经核团,术中唤醒患者,通过脑部电生理信号分析及患者对临时电刺激的症状改善情况,再次确认电极植入位置精确无误。手术非常顺利

术后虽然还没有开机进行电刺激,由于局部暂时的“微毁损”效应,患者症状已明显改善。植入电极3-4周后,通过植入皮下的脉冲发生器释放弱电脉冲,刺激大脑控制运动的神经核团,抑制异常信号,能显著控制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症状,减少药物服用剂量,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梁庆华提醒:

脑起搏器植入可以帮助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很好地控制病情。脑起搏器适合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如用抗帕金森药物早期疗效显著、随着疾病进展出现药效减退及出现明显药物并发症的患者,以及无严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及其他器官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

//快看这些,危险信号要警惕!

帕金森病的先兆:

在典型症状出现前几年,有些人就会出现一些身体的异常情况

如嗅觉减退,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睡觉时突然大喊大叫等而自己觉察不到,类似梦游),长期便秘(此类人群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情绪、性格的显著变化。

如果发现自身出现这些情况,一定要有所警惕,建议定期到神经内科进行相关检查。

早期病变的新检测方式:

目前省医即将开展的“PET-磁共振”,可以通过示踪剂展示大脑多巴胺转运体的情况。正常人为左右两侧对称,而帕金森病早期,患者左右两侧会出现“一大一小”的情况,进而判断疾病的发生,尽早进行治疗。

帕金森病典型症状:

“慢、抖、硬、倒”。

,是指肢体活动受限,行动、走路都会缓慢,常会被误诊为脑血管病。

,是指肢体不自主地抖动,由于原发性震颤也会抖动,所以仅凭抖动来诊断也会导致误诊。

,是指肌肉张力异常,比如面部会出现表情丧失、“面具脸”。

,是指行走过程无法控制停步身体向前倾倒的状态。这些是比较典型的症状,发现任何一项都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断。

同样是肢体活动受限,有可能是心脑血管疾病导致,还可能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叠加综合征等,医生需要根据相关诊疗指南鉴别诊断、对症治疗。

对于普通人来说,应该尽早认识到患帕金森病的可能症状和表现,有帕金森病家族史或者60岁以上者应该特别注意,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明天(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主题为“抗疫抗帕 您我同行”。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专家将联手为帕金森患者进行线上义诊,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手术评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不是手抖都叫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患也不都手抖
【医聊】帕金森是部分脑神经的退化,多巴胺告急!
帕金森没您想的那么可怕,这些方法可以治疗!
脑起搏器+合理用药 帕金森患者的春天并不遥远
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原理
帕金森病主要有哪些治疗方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