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最多人缺乏这种维生素?因为我们多数人饮食都有一个误区

全世界最多人缺的维生素,一定是维生素B。

维生素B无论以膳食还是补剂形式补充,都很有效

是的,维生素B就是全世界人缺的最多的,那是因为只要你缺了B1,B2,B3,B5,B6,B7,B9,B12中的任何一种都叫做「维生素B缺乏」,也难怪它会成为全世界人群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

当然,它真正容易缺乏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种类多,还有更深层的营养学原理。

针对这个事实,本文就带你深度探讨四个问题:

  • 为什么维生素B容易缺乏?
  • 维生素B分别有哪些?
  • 每种维生素B来自哪里?
  • 我们又该怎么补?

维生素B为什么这么容易缺乏?

1.水溶性维生素高度依赖每天「高质量」的饮食:

其实原理和维生素C类似,都是因为水溶性的维生素,它们在人体内是极少储存的,即使一时补多了也会很快随尿液排出去。所以维生素B的充足与否非常依赖于每天饮食的高质量。而大家都知道,良好饮食一时易,一世难。所以绝大多数人,都会在长期有偶尔甚至经常的饮食不平衡的问题:比如疫情期间缺乏新鲜的绿叶蔬菜和海鲜类食品,就会造成多种维生素的短期缺乏;而其中必然包括一种或多种的维生素B。

颜色多样的饮食,一方面代表了维生素丰富,另一方面也代表了抗氧化物种类多,非常值得我们每天吃。

因此维生素B和C都是「高度依赖每天饮食」的维生素,意思是只要你偶尔饮食不平衡,就很容易发生缺乏,当然这类短期缺乏也比较容易补回来,而不会对身体造成不可逆的影响。那为什么维生素C不太容易缺乏呢?因为维生素C来源很集中——新鲜的蔬果。

但是你要问维生素B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那真的是一言难尽,因为它广泛分布却含量都不高,难以集中摄取是我们容易缺维生素B的第一个原因。

2. 维生素B族的特殊作用:

要知道为什么缺,首先需要知道它们是在体内干什么去了。水溶性维生素在体内都是作为酶的辅因子,直接影响酶的活性。而我们都知道酶是对体内生化反应调控的重要转化物质,它的消耗多少是收每天饮食,体力,情绪,应激反应影响非常大。

很多人都知道口腔溃疡跟少吃新鲜蔬果有关,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其实缺乏水溶性维生素才是本质原因

所以人们会发觉在某些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疲劳,紧张,压力大的时候特别容易长溃疡,爆发痘痘,胃痛等等小毛病;而一旦休息好了就容易恢复。其原因就是,这样的不规律饮食和作息,或者情绪的紧张增加了身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因此需要消耗更多的酶去代谢能量和合成物质,供身体应对这种环境——称之为对应刺激(应激)。所以同时消耗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更多,最后的结果就是这部分维生素供应不上了。

皮肤状态差,出油,痘痘多——都意味着炎症因子较高。这就与膳食平衡有很大关系,也与维生素B有很大关系

所以下次犯了这类炎症的小毛病,不要光吃两颗维生素C就完事了,维生素B复合片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维生素B不光是难以补充,更重要的是它还很容易被我们消耗掉;从而进一步加重的缺乏的状态,这是第二个容易缺乏的原因。

维生素B都有哪些?它们的来源有哪些?

B1硫胺素:

作用是参与能量代谢。所以摄入能量多的人群需要的B1会更多,比如经常运动或者出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人,是更容易缺乏B1的。B1的来源很广泛,内脏,全谷物,豆类,坚果都很多;但是现代生活的精加工制品较多,所以很少吃以上食物,而且好不容易吃谷物还是白面条,白米饭的人是很容易缺乏B1的。

B2核黄素:

是生物氧化过程重要的传递电子的物质。也与能量摄取和压力等正相关,广泛存在于动物来源食品,蘑菇,蛋,奶,植物性食品较少。牛奶是B2比较好的来源,但是B2容易被紫外线破坏,所以不建议大家买透明包装的奶制品。严格素食主义的人也要注意B2的补充。

B2的颜色就是这么亮黄,它排出的时候尿液也会变黄,这不代表不吸收,而是自然排出的过程

吃了维生素B复合的补剂,会发觉当天的尿液很黄(甚至有点亮黄)。放心,这不是病也不是不吸收,这就是维生素B2的颜色;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维生素B真的需要每天通过膳食补充,因为它会很快排出去。

B3烟酸:

是体内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中重要的递氢体。所以也与能量代谢和氧化过程相关。烟酸广泛存在食物中,比如内脏,瘦肉,茶叶,花生;但是量并不多,所以食物多样化对保证这类含量低但是广泛存在的维生素特别重要。

B5泛酸:

泛酸是参与能量代谢和肝内生物转化的辅酶组成部分。泛酸听名字就知道广泛存在于食物中,因此很少缺乏,所以要是食物中的维生素B们都来排个队,泛酸一定是人丁最兴旺的大队。

B6吡哆醇醛胺系列:

是大量酶的辅酶,重要的还是催化同型半胱氨酸分解成半胱氨酸的酶之辅酶。存在于动物性食品和豆类,坚果,全谷物等食品,也是精细粮食饮食容易缺乏的维生素。所以常常教育大家不要吃精细的主食,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升糖指数或者长胖这么简单,还因为维生素B。

B7生物素:

是脂肪与碳水代谢的重要辅酶,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生物素也广泛存在于各类食物中,肠道的益生菌也会合成,因此很少缺乏。但是对于长期服用抗生素的人,因为益生菌会被杀死不少,所以有存在缺生物素的风险。

B9叶酸:

参与体内核酸合成的过程,也参与同型半胱氨酸的代谢。食物中很多,尤其是绿叶蔬菜,肠道细菌也能合成,因此不易缺乏。孕妇之所以要补充是因为胎儿发育时需要大量叶酸辅助合成核酸,因此可能需要额外补充叶酸。

但是老年人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调,同时摄取绿叶菜减少(牙口不好),缺乏叶酸的问题非常普遍,从而诱发了与叶酸代谢相关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中国上海农村社区老年人「高同性半胱氨酸血症」,直接反映出叶酸缺乏的严重性

其中上海在2016年开展的一项疾病调查就发现,在上海农村社区的60岁以上老年人群中,男性的患病率竟然高达43.6%,而女性也有近30%——这个数字昭示了老年人缺乏叶酸很可能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因此除了孕妇,其实老年人也都是很有必要补充叶酸。

B12钴胺素:

与B9类似参与核酸代谢和同型半胱氨酸代谢。仅仅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酵母和肝中含量丰富。素食主义最容易缺乏的维生素,通常需要口服补充剂才能平衡。而因为维生素B12的特殊代谢通路,需要利用胃分泌的「内因子」才能被吸收利用,所以有长期胃病或者胃切除的病人也容易因为吸收不佳而缺乏B12。

维生素B12是素食主义非常容易缺乏的维生素,它主要都存在于海产品和动物肉类和内脏里

缺维生素B,源于这个饮食误区

能量和营养素的不匹配。

先别急着琢磨这句话什么意思,我先来举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1米8,90公斤的大汉子小壮和1米5,45公斤的软妹子小晴一块去面馆吃饭。他们俩各要了一碗牛肉面,里面有面条三两,青菜3根,牛肉4块。大汉子小壮显然吃不饱,于是又要了一碟煎饺和一杯冰红茶;而小晴一碗面还剩了点面条没吃完。这是个日常非常常见的情景,大多数人可能顶多觉得这顿饭单调了点,也没觉得有太多问题。而事实上,这里就属于「极端」突出了「能量和营养素」不匹配的问题。

这样的牛肉面是中式快餐非常常见的搭配,但是它同时代表了严重的「能量营养不匹配」

比如小壮每天的能量需求其实可以达到2400大卡,而小晴的需求仅仅只有1500大卡。但是他们在一顿饭中,吃蔬菜的量竟然是一模一样,小壮虽然比小晴吃多了很多,但是都集中在:肉类,面粉,油脂(煎饺);游离糖(冰红茶)。而在这几样增加的食物里,仅仅只有肉类含有很少的维生素B12和B2,而其他的维生素B类摄取跟体重是他一半的小晴的一样!这怎么可能合理呢?

对于小壮来说,一碗面+半份饺子+一份上图的青菜,才叫「匹配」的饮食

而正是这类的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反复上演。我们很多人在吃饭的时候,往往都是不够吃就拼命加白米饭或者加一些顶饱的饺子,包子,粥,面包,饼干等等;而极少有人会觉得增加食量的时候,是需要配合蔬菜一同增加的。

我们常吃的主食,都是邮编的精制谷物,由于脱去了胚芽和谷皮(含维生素B),因此损失了大多数维生素

因为前面也明确科普过各种维生素B的来源,绝大多数都是蔬菜,坚果,粗粮中,在我们常常多吃的精细谷物中,尤其是加工食品中非常少。所以当我们多吃了能量(比如一碗米饭或者二两面条)的时候,是一定要配合这类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同比例食用」,否则就会人为制造自己缺乏维生素B的健康问题了。

那维生素B怎么补充才合适呢?

天然来源的话,维生素B要吃够最大要求就是饮食多样化,主食不可以只有精制谷物,而且是荤素都要。时不时来点内脏比如肝肾等(一周一次就可以了)非常有效。素菜还必须包括各类豆子,坚果,种子等平时不太吃的食物,每天吃够5种食物真是最低要求,所以要求真是很高。

所以给个公式就是:

主食=杂豆+全谷物+精细谷物

蔬菜=绿叶蔬菜+红色蔬菜+黄色蔬菜+紫色蔬菜+棕色蔬菜(菌类)

蛋白质类食物=红肉(包括内脏)+白肉+海鱼+黄豆制品+蛋类+奶类

零食类=坚果+种子(瓜子)+其他加工食品

多样化就是指在同一类食物中,选择种类要多,比如这个餐盘的每个部分,都有各种食物做范例

吃膳食补充剂,建议要吃复合补剂,除非你经过医生诊断只严重缺某种,否则绝不建议单独补一种--单独的维生素补给剂量会比膳食水平高很多。

建议在膳食之外,补充复合的维生素补剂,尤其是复合维生素B和C这种「水溶性维生素」

维生素补剂并非过去大家想象的那样随便吃吃没害,之前有流行病学实验表明吸烟的人单独补充维生素B6 会升高癌症风险。所以要补充就吃复合的,因为一般的复合维生素剂量不会太高,与均衡饮食能摄取的差不多。尤其不建议单独补充某一种维生素B而复合维生素B或者联合了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剂都较为合适。

邓秋琼等,上海农村社区老年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病率及其相关因素,复旦学报

Zuo, H., Ueland, P. M., Midttun, O., Tell, G. S., Fanidi, A., Zheng, W., . . . Ulvik, A. (2019). Vitamin B6 catabolism and lung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the Lung Cancer Cohort Consortium (LC3). Ann Oncol, 30(3), 478-485. doi:10.1093/annonc/mdz002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 种维生素B,吃 1 样食物就补全!| 维生素专栏
维生素B族意想不到的八大健康益处,了解一下
维生素B1是营养神经、改善能量代谢的常用药,科学补充注意4点
【基因营养学】疲劳出现,该如何应对?
风靡朋友圈的轻断食减肥法,真的靠谱吗?
如何吃出“老来寿”?遵循六个原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