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分享:实施新版GMP技术性问题答疑(六)

本文转载自GMP之家,内容仅供参考。

药品部分(六)

131. 无菌分装(头孢类)的原料通过B级区采取何种灭菌消毒方式?用擦拭臭氧消毒是否可以?(FL1)
答:GMP并没有规定采用何种方法,目前主要是采用擦拭法。臭氧法消毒时间比较长,且影响因素较多,并不理想。国外采用汽化过氧化氢是一种发展趋势。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应通过适当的验证,证明经处理后的表面,达到了无菌药品生产可接受的限度。
        

132. 无菌分装(头孢类)的原料在折分投料后不为整桶投料(如5kg/桶原料按工艺处方折分后应投料8.56kg)剩余原料退库还是在下发批生产指令时按整桶原料投料进行分装?(FL1)
答:按批的定义去处理,原则是被分装应是同一批的“无菌原料药”;不应将不同批的原料药,在同一批分装中合并成分装的一个批号。
        

133. 过滤系统终端过滤芯的完整性测试试验一定需要在线监测吗?而压缩空气系统、制氮系统的滤芯如何测试和清洁?(FL1)
答:GMP并没对此规定,有条件时建议在线监测,但这不是强制要求。与液体除菌过滤器不同,压缩空气系统、制氮系统除菌过滤器的滤芯可按供货商提供的方法进行测试,定期检查;其前道的其它用处的过滤器,均应按工艺要求及供货商要求处理。详见美国注射剂协会技术报告No 40.
        

134. 空气净化系统的加湿蒸汽必须使用纯蒸汽吗?经清洗灭菌后的胶塞用无菌袋进行转运,其无菌袋如何证明其无菌性?(FL1)
答:为防止工业蒸汽中胺、肼、醛类对产品的不利影响,国外通常采用纯蒸汽加湿。如能证明工业蒸汽对产品无不良影响,也可使用工业蒸汽。
        胶塞如用呼吸袋密封后灭菌,其灭菌过程需验证,呼吸袋和胶塞是一起灭菌的。至于转移过程是否可能出现污染,取决于操作方式,气流方向等因素。
        WHO 6.5中提到:如果被灭菌品不是装在密封容器中,则应使用合适的材料将其适当包扎,所用材料及包扎方式应有利于去除空气和蒸汽穿透并能防止灭菌后被污染…,也可使用特别设计的,既可进蒸汽,又可排除空气的可湿热灭菌不锈钢容器。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一条,也有类似的要求。
        

135. B级的无菌服经清洗后进入灭菌柜,需要在无菌服灭菌后从灭菌柜拿出时在灭菌柜的出口处加A级保护吗?(FL1)
答:规范没有规定。但应按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一条要求,防止污染。有些企业的脉动真空灭菌柜设定在室温条件下卸载;另一些企业在B级区一侧卸载时,B区室温在25℃左右,但卸载温度过高(如65℃),温差达40℃,因B级的微生物指标在10个菌/立方米,有可能因高的温差导致非密封装载的再次污染,因此设单向流。因此,规范虽然没有技术性规定,仍应注意防止再次污染的措施。
        

136. 小容量注射剂(Fo<>
答:远程监控主要用于微粒(悬浮粒子)的测试,欧盟无菌生产(aseptic processing)要求A级区采用,必要时在B级区也采用,并没有指浮游菌的在线监测。
        WHO 无菌药品没有规定悬浮粒子远程监测的要求。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十条(二)中提到:…A级洁净区监测的频率及取样量,应能及时发现所有人为干预、偶发事件及任何系统的损坏。…可流通蒸汽灭菌的小容量注射剂,由于空气中出现孢子的概率较低,且其耐热性一般比药典提议的生物指示剂要低得多,因此,这类产品无菌保证水平通常会高于单纯的无菌生产产品的水平,其监控要求,应由国家局解释。
        

137. 自净时间测试。如:C级做自净最差浓度应达到正常的多少倍?A、B、C三个级别是否需要做自净?(FL1)
答:ISPE HVAC指南认为,自净时间比换气次数更能说明HVAC的净化能力,所谓自净时间,通常是指0.5微米悬浮粒子下降二个对数单位所需的时间,ISPE HVAC-2009 P253页对此有计算公式。由于A级区换气次数可达650次/h,~5秒钟即使被保护区域的气体更换一次,因此不测自净时间,只测风速;其它级别可以测试。 
        

138. 冻干粉针轧盖间设计为C+A时,轧盖间人流通道可以跟C级人流通道公用吗?(FL1)
答:既然同在一个C级区,应可以共用。
        

139. B级的人流通道可以通过C级人流通道吗?(FL1)
答:无菌操作区及其辅助区的设计有多种形式,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它的合理性。一般说,进B级区,前段为C级,进入B级区的最后一间静态应达到B级的要求,可参照此原则去判断设置的合理性。
        

140. 大输液生产过程中罐装及管路的批次清场有何要求?批与批之间必须在线清洗吗?(FL1)
答: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清洗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因为清洗后,贮罐及管路等会有部分积水,除非你用压缩空气或氮去吹干,否则会影响下批初始产品的浓度,清洗需要操作时间,也会造成浪费。因此,如是批-批(同一产品、相同浓度及包装规格)的连续生产,可能不作清洗,也可能只需要简单的清洗,这要看产品是否容易分解、长菌或其它对产品质量可能的不良后果。换言之,应作风险评估。


141. “灭菌冷却用水要确保无菌,并确保其经过除菌过滤或灭菌”,有何好的办法对冷却水进行无菌保证的监控?(FL1)
答:这取决于所用灭菌柜的形式,国内许多大容量注射剂的过热水灭菌柜,安瓿喷淋灭菌柜,冷却用水是与产品一起灭菌的(见图),不需要担心冷却用水的无菌问题。另有少数蒸汽及空气混合灭菌柜(SAM),在冷却阶段采用加氯的自来水加速装载冷却的旋转灭菌柜,需要控制冷却水的微生物。限度一般在WFI的微生物水平。冷却用水量较大,通常不采用除菌过滤的方式。 


142. 大输液产品只靠灯检目测的方式检漏可以吗?对于软袋的检漏有何好的设备、设施?(FL1)

答:问题的关键是对产品容器-密封件的完整性(可靠性)要进行验证,FDA 1994Guidance for Industry for the Submission Documentation for Sterilization Process Validation in Applications for Human and Veterinary Drug Products(人用药品及兽药厂上报灭菌验证文件指南)对此有明确规定。我国《药品生产验证指南》2003第四篇也有详细阐述。产品容器-密封件的完整性经验证后,在日常生产中还要采用目检法抽检,但不得采用具有破坏性的真空法去检漏,软袋更是如此。可采用高压放电等方法检漏,但长途运输并不能保证100%无渗漏,因此,软袋通常还采用外袋保护(防止氧化及渗漏),发现渗漏品即不再临床使用。


143. 用于塑料瓶气洗的终端压缩空气滤器完整性实验如何做?怎样才能有好的办法检测到滤芯漏了?(FL1-42)
答:新版GMP 附录1 无菌药品 第四十二条 进入无菌生产区的生产用气体(如压缩空气、氮气,但不包括可燃性气体)均应经过除菌过滤,应当定期检查除菌过滤器和呼吸过滤器的完整性。请注意,气体过滤器的截留效率比液体过滤器高出10~100倍。国际上,将气体过滤器分为3类:
◇直接与无菌产品接触(如:无菌灌装中使用的压缩空气)
◇不直接与无菌产品接触(如:发酵过程通气过滤器)
◇降低微生物负荷(微生物污染水平)(如:HVAC中的HEPA=高效过滤器)
        所提塑料瓶是用于无菌药品还是非无菌药品生产不明确,可参考PDA TR40. 2005.
       

 144. 高效过滤器必须做气溶胶检漏吗?用粒子扫描代替可否?有何好的方法和建议能够确保在第一时间发现运行后的高效过滤器漏了?(FL1)
答:在无菌生产的暴露操作区,通常设远程悬浮粒子监测器,可及时发现过滤器的缺陷。欧盟对无菌操作区的B级(与欧盟不同,美国CGMP指南中没有B级的提法,只有动态万级的要求,FDA不要求对5微米的大粒子进行监控),远程悬浮粒子监测只是建议。我国企业可按我国的国家标准GB50591-2010《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可采用粒子扫描法。


145. 表面微生物、浮游菌除净化系统验证以外,日常也需要监测吗?周期及取样点有何要求吗?(FL1)
答:规范十分明确,需要日常监测。可参见USP《1116》及PDA TR1301-环境监测基础。 


146. 洁净室温湿度无特殊要求,对于大输液车间来说,有何好的建议和方法来审评及控制温湿度?有何好的评估手段及控制方法以符合GMP要求?(FL1-10(九)
答: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十条(九)有原则要求:应当根据产品及操作的性质制定温度、相对湿度等参数,这些参数不应对规定的洁净度造成不良影响。LVP均是可最终灭菌的,工艺对温湿度的要求不是很高,建议冬天及夏天的相对湿度可在控制在35% 至65%之间。温湿度要求可在HVAC的用户需求中阐明,另可加自控的要求,以保证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


147. 洁净区环境消毒只用臭氧行吗?还需要再用一种消毒剂?(FL1-43)
答:国内许多企业已安装了臭氧消毒,主要是用于环境消毒,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然而,有一些因素影响臭氧消毒的效果,如环境温度、湿度、粉尘土、设备数量、密封程度、空气洁净度、杂物堆放比例等。它对枯草芽孢的杀灭效果较差,且对橡胶制品有致老化的作用。
洁净区的消毒一般需要第二种消毒剂,至少可以说臭氧替代不了酒精,用于擦拭消毒的目的。在关键的无菌操作区,还有必要采用杀孢子剂,它往往需要与酒精配合使用,否则杀孢子对彩钢板表面会有较大的腐蚀作用。


148. 滤芯的完整性测试必须每批生产前、后都要做吗?非在线检测情况下,有何好的方法来防止安装、拆卸、灭菌后在转移安装时污染的风险?水罐的呼吸器滤芯灭菌后安装环境是一般区,有何好的方法来防止其在安装过程中的再次污染?(FL1-75)
答:我国规范无菌药品附录第七十五条(二)要求,应当采取措施降低过滤除菌的风险。宜安装第二只已灭菌的除菌过滤器再次过滤药液,最终的除菌过滤滤器应当尽可能接近灌装点。接着在(三)中要求,除菌过滤器使用后,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常用的方法有起泡点试验、扩散流试验或压力保持试验。换言之,我国规范并没有规定生产前必须做完整性检查。附录七十五条(二)中的要求在国际上即为“冗余过滤(redundant)”,采用了双保险的做法,因此,我国规范的规定并没有错。然而,过滤器如安装有缺陷或有损坏,进行完整性检查能早期发现,从而进一步降低了重新过滤的风险,企业“何乐而不为”?
        防止再次污染有多种连接方式,如有需要,可与Millipore、Pall等公司洽谈。在此不作详细阐述。
        水罐的呼吸过滤器分二种情况来讨论,一是纯化水,冷系统,微生物限度指标是每毫升不超过100个菌,过滤器经灭菌后,在接触面用酒精消毒后,即可安装;另一个是注射用水系统,热系统,微生物限度指标是每100毫升水不超过10个菌,也可采取类似方式安装,只不过要注意避免滤芯积水或堵塞,可能需要能加热式的过滤器。

 

149. 可最终灭菌产品C+ A用的洁净服是否需要灭菌?(FL1)
答:C级区中有A级送风,这是局部保护的概念,A级送风有静态微粒测试的要求,但无微生物控制限度标准。衣服灭菌与否,可由企业自己决定。企业在实践中认识到,过多灭菌或用臭氧消毒,洁净工作服易掉屑/纤维,对环境反而不利。工作服经清洗后,要检查一下其表面的生物负荷情况,如微生物数超过相应级别的表面微生物限度,则应考虑改进清洗程序,必要时才考虑消毒或灭菌。总之,凭数据说话,按风险大小处理。


150. 纯化水使用回路、注射水系统应采用什么方法处理,以降低系统的微生物污染水平?注射用水及纯蒸汽系统往往会出现红锈,企业是否有必要每年象设备初始钝化那样,将系统定期钝化?(FL1)
答:纯化水使用回路,通常可采用中压紫外灯在线杀菌,但紫外的强度要根据流量计算,通常采用30 mj/cm2作为照射剂量值。此外,可根据微生物污染水平的变化,定期采用巴氏消毒法消毒,例如,在80℃以上循环1小时。至于注射用水,当停产检修或因故导致微生物超过纠偏限度时,应采用纯蒸汽灭菌。
        ISPE第4卷第11.3.13节中专门提到红锈-Rouging问题:在许多水系统,通常是高温…的注射用水及纯蒸汽系统,能看到红锈,它不局限于贮罐及分配系统,在蒸馏水机及纯蒸汽发生器中同样存在。…在某些情况下,水系统运行1-2个月即会出现红锈。在另一些情况下,好几年才会观察到红锈。….红锈是行业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在特殊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冷注射用水,在钝化和去红锈的一周后,又会出现红锈。系统曾3次钝化及去红锈,每次处理一周后,整个系统又出现红锈了…。FDA还没有就红锈问题提出书面的意见,来阐述高纯水及纯蒸汽中的红锈现象。“红锈的标准”仍是以符合美国药典的水质标准为依据。可以想象,系统中红锈严重的部位应在系统的高温和汽水分离区,一般企业是不可能对这些部位进行初始钝化的。
        红锈产生的必然及反复性,在不影响水质时,没有必要对系统按初期钝化的方法处理。因为钝化并不能彻底解决红锈问题,过度钝化会加大工作量,而且有可能损坏系统。必要时,可在系统使用点加过滤器、定期清洗。也可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采用磷酸、柠檬酸、草酸以及柠檬酸铵来处理。
        

151. 灭菌器(使用山东新华的设备)(器具灭菌、安瓿灭菌)的排水是否也是设有空气阻断?(TZ-51、FL-29)
        答:这是新版GMP中的要求,以前的灭菌柜是否安装,要按规范的要求去检查。 


152. 洁净区水池(包括更衣洗手)和工器具清洗池排水与下水连接前,有返水湾,这个返水湾里有水,能起到空气阻断的作用吗?(TZ-51、FL-29)
答:所谓的返水湾即是水封,只能用以隔离来自污水管中的臭气或其它发酵气体,无空气阻断的功能。


153. 普通传递窗是否有风速要求?设送回风的吹淋式传递窗有风速要求吗?设计时按高级别还是低级别考虑?(FL1-30)
答:普通传递窗是没有送风的,谈不到风速要求,有的企业加了紫外灯,对表面微生物有一定的杀灭作用。参照物料气锁的内涵,它是一过渡区。
        有的企业因特殊需要,将传递窗进、出分开设置,但当被当物料较少时,没有必要分开设置,因为将物料传递出时,通常已在清场阶段,没有产品生产了,少量废弃物传出对产品不构成风险。
        吹淋传递窗只有在清净区要求特别高时才考虑。吹淋传递窗的设置通常采用单向流的方式,因此有送风速度的要求,由于传递窗内没有实际生产操作,理论上应在静态条件下达到所进入级别的要求,基本是一个设计要求,因为它比较小,除风速外,静态的其它指标很难测试。
        传递窗级别设置的原则,可参见 规范附录1 第三十条 …更衣室后段的静态级别应当与其相应洁净区的级别相同。


154. 无菌工作服样式及相关的更衣程序,有没有更适合中国国情和现状的,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FL1-24)

答:按规范要求做。现企业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是人员的口罩用不透气的洁净服材料做成,有的还与头罩连一起,以反复使用,节约费用。口罩应是一次性的,它的基本功能同初效过滤器一样,能过滤人员讲话时大部分唾沫及呼出的微生物,如采用不透气的材料来做,与设口罩的目的就不一致了。

        另有些更衣操作不合理,例如进C级区先更换成10万级衣,再进一间房又再脱去10万级衣,穿上万级衣,二种衣服衣料及式样完全一样;这些做法,似乎严格,但操作过于复杂,加大了人员的活动,反而可能导致污染的风险,企业应根据实际风险情况,合理进行调整。
        

155. 对流通蒸汽灭菌的安瓿而言,药液生物负荷的样品应在何处取?无菌操作能否取消最终的流通蒸汽灭菌? (FL1)
答:除菌过滤后,当然检不到微生物了,因此,生物负荷的样品是在除菌过滤前取的,不加活性炭的工艺可直接取配制好的药液。
        流通蒸汽灭菌是WHO及我国规范提到的补充灭菌手段,即使在强化工艺处理的前提下(按无菌生产要求),也不应取消。
        

156. C级背景下A级(过度杀灭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是否需要尘埃粒子在线持续监测?(FL1)
 答:FDA的CGMP-2004指南及欧盟的远程微粒监控,只针对无菌生产的A级区,必要时也可扩大到B级区。我国规范引用了国际标准,没对可最终灭菌小容量注射剂设置持续监测的要求。


157. 如何实现附录1要求的“应有空调机组送风故障报警系统”?高效过滤器必须安装压差报警系统来确定更换周期吗?(FL1)
答:HVAC系统可实现计算机系统的管理,报警中是其中的一个比较容易实现的功能,清净区的高效过滤器很多,通常不采用压差报警的方式,而采用恒定送风量自动调控方式,这些均可和有关设计部门在技术沟通后作为设计要求,列入企业的URS。


 158. 冻干粉针车间的设计中,洗瓶、轧盖的人员通道是否要单独设置?(FL1)
答:如轧盖和洗瓶均设在D级区,进D级区的人员没有必要单独设置,但功能间应分开设置,避免互相干扰。
        

159. ORABS产品传送带出口及废弃物出口,是否需在ORABS外侧加层流保护?(FL1)
答:无菌生产的ORABS,在人员站的部位,因在开机前需要调试,在发生故障时需人工干预,因此,此位置一般也安装单向流。在B级区传送带出口以外如为C级区,不再设单向流保护;废弃物出口应在清场结束时(无产品生产时)处理,废弃物的传出需通过物料气锁。


160. 若无菌灌装设备的传送带在A级与B级之间进行了穿越,这与附录1第36条规定:“除传送带本身能连续灭菌(如隧道式灭菌设备)外,传送带不得在A/B级洁净区与低级别洁净区之间穿越。”是否相违背?灌装密封后的产品由B级区进入包装区时,穿墙处如何防护才能保护B级区?(FL1)
答:所提的问题脱离了一个关键要素,即产品是否完成了最终密封,而离开了这个大的前提,谈A级与B级之间的所谓传输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知道,隧道式灭菌设备分为三段,预热、去热原、冷却,这三段的传输带是不断被干热灭菌的,它有三个独立的风机组。隧道式灭菌器是由D级进B级的,这与A和B之间的所谓穿越不能相提并论的。另需注意,A级区内不直接接触产品的表面也只能消毒,不可能灭菌,当产品没有完全密封时,传送带一直处于A级保护之下,所提问题的风险在哪里? 
        灌装并密封后的产品由B级区进入外包区时通常要局部保护(类似A级送风),在国际上,一般控制区没有A级送风的提法,因此采用了ISPE中“局部保护”来表述。不同的产品及设备,风险各不相同,不要简单地用一种技术手段去包括所有的操作,换言之,应通过验证,用数据说话。


未完待续



来源:GMP之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题解答】空调系统类
GMP认证之厂房第一篇“厂房要求问答”
空调净化和洁净级别
GMP问答
GMP修订及无菌药品生产工艺设计与车间空调系统理念
食用菌制作技术(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