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期门穴应用探究

  镝,隋月皎,田 

(辽宁中医药大学,沈阳110847

   《伤寒论》作为中医临床的经典方书,共记载经方112条,其中仅有9条与针刺疗法相关,而针刺期门穴竟占了其中的5条,可见仲景对期门穴在中医临床治疗中的重要性是十分重视的。期门穴与外感伤寒的治疗究竟有何关系?这5条共有的病机和主症是什么?仲景为何独取期门?带着这些疑问,笔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在六经开阖枢理论的启发下,另辟蹊径,深入探究期门穴作为足厥阴肝经最后一穴的穴性奥秘,以及期门穴与《伤寒论》诸症治疗的关系,为扩大期门穴的主治范围,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1  伤寒论刺期门的主症及释义

《伤寒论》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此两条均出自《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是以五行相克中肝脾和肝肺之间的乘侮关系,说明无论肝脾之纵还是肝肺之横均应刺期门的原因是两证发病皆与肝有关1-4,两者共性是都病发于伤寒,均有腹满症,或见谵语。

《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也有两条记载。第142条:“太阳与少阳并病,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脉弦,五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此条说明太阳少阳并病,以太阳病头项强痛为主,表不解由表及半表半里,或见少阳症,而少阳病慎不可发汗以解表,若发汗则使内热加剧,热盛神昏而发谵语五日不止,当刺期门。第143条:“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此条说明妇人经水适来,中风七八日未解,表邪化热入里,热结于血室,症见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当刺期门以从厥阴经泻血室之邪热。此两条无论是太阳少阳并病误治,少阳之热内传入互为表里的厥阴,或热邪趁经水适来之虚从血室直入厥阴,均要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第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阳明病脉证并治》)。以上3条说明针刺期门首先能疏通肝之气血,清泻入厥阴血分之邪热,同时还能疏通局部经气,则谵语自止,腹满或胸胁胀满等局部见症可除5-10。以上诸条除阳明病热入血室病症之外,皆由外感伤寒中风所致,说明针刺期门还具有驱邪达表以解伤寒中风外邪之功,这些治疗作用均应与其穴性密切相关。

2  期门穴释义

2.1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中的期门

就期门穴的本义而言,“期”在《说文解字·月部》云:“会也。”段玉裁注曰:“会者,合也。期者,要约之意”,所以为会合也。《左传·襄公九年》有“行之期年,国乃有节”的记载,期年就是一整年,含周期之义11。而“门”,开也,通也,具“开合”之义。《针灸穴名释义》记载:“期门,汉代负责守卫的武官名。用以作为肝为将军之官的比喻,也指气血运行周期的出入门户”12。众所周知,十二经脉的气血循环流注规律是始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足厥阴肝经自身的经气运行是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因此期门为足厥阴肝经最后一穴。正如《针灸问对》所云:“十二经始于手太阴之云门,以次而传,终于足厥阴之期门。”说明十二经脉循行穴起于在上的肺经云门,终于膈以下的肝经期门穴,再从肝经的期门上贯膈,复归于手太阴肺经而完成一周的循环。由此看来,期门穴是足厥阴肝经和手太阴肺经交接的门户,对于因邪气阻滞肝经而发生的气机逆乱,循行不畅,经脉交接不利,针刺期门有通调经脉之气的作用。通过针刺期门可使经气从肝经顺利地循行至手太阴肺经,完成气血循环流注。由于肺主皮毛,对伤寒中风所导致的皮毛腠理开合失常,肺气失宣,针刺期门对手太阴肺经有间接的宣通治疗作用,有助于阻止或祛除因伤寒中风之外邪所致的病邪传变。

2.2  特定穴中的期门

《素问·血气形志》曰:“夫人之常数……厥阴常多血少气……刺厥阴出血恶气也。”说明足厥阴肝经为多血少气之经,具有藏血、调节血量的生理功能,对于妇人月经血室病,以及一切血证相关疾病都具有无可替代的调节作用。据《针灸甲乙经》记载:期门穴乃“足厥阴、太阴、阴维之会”。《经穴解》亦云:“穴名期门者,与太阴脾经、阴维相会……若有所期约而然也,故曰期门”13。期门为足厥阴、足太阴、阴维3条阴经之交会穴,还是肝之募穴,募穴的位置均接近于相应的脏腑,犹如脏腑开设于胸腹壁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推测相应脏腑的平衡状态14-15。正如《标幽赋》中言:“岂不闻脏腑病,求门、募之微。”因此期门是肝脏之气汇聚之处,是实现肝脏生理功能的首选穴,《针灸大成》云:“期门主胸中烦热,奔豚上下,伤寒心切痛,胸胁痛支满,男子妇人血结胸满。伤寒过经不解,热入血室,男子则由阳明而伤,下血谵语,妇人月水适来,邪乘虚而入,及产后余疾。”可见,此穴是治疗胸中烦热、胸胁痛支满等少阳证,以及热入血室、下血谵语等血症的要穴。血症中女子月经血室病最为普遍,月信有期,期从月,月犹时,因此三阳病所致的热入血室证,通过针刺期门可使妇女月经如期而至,血室病症随月经下而解。

2.3  开阖枢理论中的期门穴

开阖枢理论是由古代门户概念引申出来的,《说文解字·门部》曰:“门,闻也。从二户,象形,凡门之属皆从门。”而《释名》就其功用解释曰:“门,扣也,在外为人所扣摸也……户,护也,所以谨护闭塞也。”门是内外空间分隔的标志,开门具有沟通内外之意,关门闭户则有守护幽闭之意,而门之开合全仰仗于门枢的转枢功能。开阖观念早在《周易·系辞》中就有记载:“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六经的开、阖、枢理论并非由《伤寒论》明确提出,开、阖、枢说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记载:“是故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对此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作了较为明确的解释:“太阳为开,谓阳气发于外,为三阳之表也;阳明为阖,谓阳气蓄于内,为三阳之里也;少阳为枢,谓阳气在表里之间,可出可入,如枢机也”“太阴为开,居阴分之表也;厥阴为阖,居阴分之里也;少阴主枢,居阴分之中也。开者主出,阖者主入,枢者主出入之间”。

开阖枢理论之重要性不仅在六经辨证疾病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更是对天地自然之道升降出入、生发收藏规律以及天人合一思想的很好诠释。《素问·六微旨大论》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为一切事物所共有,在自然界一年四时中,春夏为阳,主阳气的生长升发,秋冬为阴,主阳气的收敛闭藏,而阳气的升出降入、生发收藏均依赖于三阴三阳的适时开合,开合无穷即变通之理,无开合则无升降出入,无开合则无生长收藏。一方面,三阳之离合,反映的是春夏阳气的升、出、释放过程;另一方面,三阴之离合反映的是秋冬阳气的降、入、收藏过程。太阳为开,为一年春之始;厥阴为合,为两阴交尽,为一年冬之末。因此厥阴与太阳正是冬与春阴尽阳生的顺接,当开则开,则可通达于外,发挥功用;当合则合,则可闭合于内,内养五脏,休养生息。当开反闭,或当合反开,皆使“神机化灭,气立孤危”。

《伤寒论》第337条:“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说明厥之本义为阴阳气不相顺接,即阴尽阳生的过程不能很顺利的交接,而厥阴是保证上述交接能够顺利完成的关键因素。厥阴之合与太阳之开需要相互配合得当,阴阳气才能相互顺接,入降才能转为升出。《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阴病治阳,阳病治阴”“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之说。太阳主一身之表,为病邪出入之门户,当外邪侵袭人体,寒邪闭表,寒主收引,厥阴之合太过,导致太阳开机不利,当开不开,以致于产生了太阳病。此时太阳开的问题需要求治于厥阴16,期门作为肝之募穴,肝经出入之重要门户,针刺期门对调节厥阴与太阳的开合紊乱具有重要作用,开、阖、枢理论对深刻理解仲景针刺期门治伤寒诸病症有重要意义。如何深入挖掘中医经典理论的合理内核,充分发挥中医经典理论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作用,并将中医经典理论与当代研究两者更好地有机结合,必将是今后中医临床的研究方向。(选自《中国针灸》杂志2018年第四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伤寒精读】针刺期门穴疗法在伤寒论中的应用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二)
针灸逢源 伤寒论
胡希恕老先生讲伤寒 108伤寒腹满谵语 寸口脉浮紧此肝乘脾也 名曰纵 刺期门
伤寒论.第216条
卷十七98订正伤寒论注正误存疑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