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妈妈,你从哪里来?


文 | 何艳玲

置顶“有书”微信公众号,不错过任何一篇精彩内容!


June

星期一

各位书友早上好,今天起,我们将一起共读《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共收录了36封信以及两篇序言,一篇后言,书友可以参考在预告中给出的十个主题点,每天阅读三到四封信。根据第一个主题,建议今日早读读完序言与前两封信,第1页至18页。


你认识你的父母吗?

你知道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怎么看事情,他们在乎什么,不在乎什么吗?他们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什么使他们尴尬,什么又让他们狂热呢?

 

爱,不等于认识


爱,不等于认识。爱,可以是很多不喜欢、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


在这个故事里,龙应台是那个跟孩子分开几年后愈来愈焦虑的母亲,而安德烈,则是那个“自我感觉特别好”的十八岁欧洲青年。


十八岁的安德烈,龙应台不认识。以前的安德烈总跟母亲拥抱、亲吻与牵手,每天都有很多问题要请妈妈解答,小狗为什么不讲话,小草为什么会开花。现在的安德烈,在假期时,愿意把所有的时间给他的朋友,却在晚餐桌前默默无语,忙着用手机与远方的朋友联络。


安德烈也不认识母亲,小时候是有过一段亲密的时光,可母亲毕竟是母亲,不可以讨论青春的烦恼,也无法分享他年轻骄纵的喜悦。母亲是家里的,跟老物件一样年代久远又熟悉,似乎永远不会失去。母亲十八岁时有过什么样的青春,她是否也有过跟他一样的烦恼,她现在快乐吗?他不知道,也从未想过去了解。


孩子在追着模糊不清的未来,父母在追着模糊不清的孩子。“安德烈们”难以轻易地对一个熟悉到失去了存在感的陪伴产生好奇心,就像他们不会在出门时跟家里从记事起就有的老收音机说再见一样。爱,可是一个永远不会失去的“陪伴”,是不用携在身边,日日挂念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与世界上所有的关系一样,即便牵连着血缘,却总会失去。龙应台用水上浮萍来形容亲子的关系,同一根脉发张出来的萍飘,最后浪来浪去,也各自散开,天涯淡泊。


龙应台说,人生哪有恒久的厮守呢?



无法避免的过去


遗憾是我们在回味过去时被标红的未完成,遗憾没打破那些被爱禁锢的沉默,遗憾没有结束每天重复着不痛不痒的问候,遗憾没有停下来牵着父母的手一起往前走……幸运的是,龙应台与安德烈没有掉入这个陷阱,他们的尝试便是眼前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十六封信。先由儿子来了解下父母,从父母出生的时代与村落开始。

龙应台居住在台湾海边的一个小渔村,渔村有一条窄窄的马路,龙应台就从这条马路走向了世界。龙应台的十八岁,是没有大马路、下水道、音乐厅、美术馆和游泳池的十八岁。在渔村,龙应台看见了自己的残缺,也习得了“生活的艺术”,看到了文明的核心关怀所在。

渔村定锚了龙应台的价值,给了她悲悯同情的能力,在龙应台身上,有渔村海风的味道,还有老多给一块糖的杂货店老板的影子。


渔村是龙应台来的地方,是她无法抛弃也避免不了的过去。


关于群体归属


那么安德烈呢,母亲龙应台好奇的是什么?还是从龙应台所来的地方聊起,龙应台想跟安德烈请教一下关于群体归属的问题。

对于群体,龙应台认为自己不归属于任何一个群体。面对群体的激情,龙应台显得有些“冷漠”,奥运金牌让她兴奋不起来,为台湾队加油她没有热情,“民族主义”使她反感。龙应台的青年时代是被“民族主义”饲养的年代,而由此被剥夺的,则是一份自然而单纯的乡土之爱。现在的政治操弄,让“民族主义”变了形。

龙应台在想,“德国”对于德国青年安德烈又意味着什么?安德烈的德国,是拥有尼采、贝多芬、歌德的德国,也是拥有“过度肿胀的”罪恶感和耻感历史的德国。在这样的国家生活、成长,龙应台想知道,安德烈,还有他十八岁的朋友们,是否远离了“德国”这个概念,是否在谈及国家时会有一份尴尬和不安?

了解父母,从父母来的地方开始;了解孩子,不仅了解他这周月考考了多少分,也问问他的信仰和坚持。在看《亲爱的安德烈》的我们,也不妨试试看,把父母这本书、孩子这本书再往下翻翻,看看下一页“内容”。


今天的早读就到这里了,记得打卡签到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孩子十八岁了,却发现跟他没有了话语怎么办?
他曾经是安安,现在是安德烈
为什么越长大,和父母相处越难?
人与人相处,明白这一点最重要
每一个当下,就是天长地久
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一定得重视这四方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