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纹样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青铜器吧,

像这个,什么?你说这金光闪闪不是青铜器?
我们平常看见和认知的青铜器都是类似于这种,
非常古朴,颜色为青灰色,锈迹斑斑的铜器。其实呢,青铜器的颜色真正做出来的时候是很漂亮的,是黄金般的土黄色,因为埋在土里生锈才一点一点变成绿色的。而且由于青铜器完全是由手工制造所以没有任何两件是一模一样的,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举世无双的。

  我们一说到青铜器就会想到“鼎”,古代“鼎”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大家都知道其实青铜器很多是作为祭祀用的礼器,
如上图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我国设计史上最大的一件青铜器,为商代后期作品,然而鼎最开始的一个作用是...煮肉食,对,它其实就类似于我们现代的“锅”,煮或盛放鱼肉用。大多是圆腹、两耳、三足,也有四足的方鼎。所以我们立国的重器其实就是“锅”吗?这真是一个吃货民族深深的执念。

  中国的青铜器艺术,经历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千余年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青铜文化。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早期人类社会,动物对人具有神奇力量,而人则是被动的。对自然的无奈、恐惧与敬畏,使得人们期盼神力的庇护,甚至把自己想象为某种猛兽,刻画兽身人首或人身兽首的形制、纹饰。用青铜器上更为狞厉怪异的纹饰“辟邪免灾”,增强自身的安全感,这便是青铜器纹饰的由来。

  商朝早期的青铜器上面主体已是兽面纹,兽目圆大为象征,纹饰多平雕,所有的兽面纹或其他的动物纹都还没有作为图案衬地的花纹,即所谓的地纹。像下面的这些


1976年出土的饕餮纹盉,现藏与河南省博物馆。此盉封顶,上面饰乳钉两枚,有鸡心形管流,俯视成一长鼻首面,颈上饰饕餮纹带,线条流畅,三袋足,器形饱满


1974年河北黄陂盘龙城出土的一件饕餮纹卣,现藏与河北省博物馆,它提梁呈索形,有链与卣盖环纽相连。小口细颈,颈饰三道弦纹。肩上饰夔纹带,上加联珠纹,下有两道弦纹。腹膨出,饰饕餮纹,夹以联珠纹。底圈足,有镂孔。


图为湖北省馆藏的夔纹钺,扁平长内,钺本有两条长形穿,身中央有大圆孔。近本处及两侧均饰夔纹带。

  不过,这里我们一定要说到青铜器文化里璀璨的一朵奇葩,它就是,三星堆文化。三星堆文化是古蜀古文化的重要代表,古代的巴蜀,蜀国在成都平原地带,巴文化则大致是现在的重庆地带。

 在三星堆出土人像、面具中,表现人“眼睛”的文物不仅数量众多,而且这些文物本身珍稀奇特,


很多出土青铜头像或面具双目突出呈圆柱状,长度甚至可以达到16.5厘米。像这个典型的青铜纵目面具

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眼睛可以看得很远很远很远~ 纵目,大耳,被人们称之为“千里眼、顺风耳”,其造型之怪世界独一无二。

有么有觉得和这个甲骨文的“单”字很像呢。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青铜神树在像是盗墓笔记、最后一个道士等多部小说中都有出现。现实中它长这样~

是古代蜀人心目中一棵具有复合特征的通天神树。青铜神树表明它和传说中的扶桑树及太阳神鸟相关。据说在遥远的东方和西方各有一棵巨大的扶桑树,是太阳神鸟升起和栖息的场所,每天早上太阳神鸟从扶桑树干树上升起,晚上就落在扶桑树上休息。而且远古传说天有十日,每天升起一个太阳,余下的九个太阳神鸟就栖息在树上。

  社树“扶桑树”、“建木”的造型与功能与三星堆青铜神树极其相似,而“扶桑树”、“建木”的原型很可能是上古时代的“社”树。古代用社稷代指江山,社就是社神,指的是土地之神,原本有崇高的地位,到了后世就成了法力低微的土地公公了。而“稷”是农神,现在依然有很高的地位。

  到了商周中期,纹饰分为两类,一类是二里岗时期变形动物纹的改进,原来粗犷的线条变得教细而密集。第二类是出现了用繁密的雷纹和排列整齐的羽状纹构成的兽面纹,这类兽面纹双目往往突出。如果不是浮雕,则无论是头像还是体躯都没有明显的区分。

  商代中期青铜器一般仍保持着不铸铭文的习惯,但个别器上发现铸有作器本人的族饰徽记,但是没有发现被祭祖的日干之称。

  商代青铜器胎壁都较厚,器物种类进一步增多,而且有造型多样化的特点。纹饰内容丰富,变化更加突出,不但流行通体满花,绝大多数使用云雷纹作为地纹,以填充主题纹饰外的空间,而且还出现了在图案上重叠加花的所谓三层花。于是在青铜器上形成了富丽繁缛之风格。

  这一时期出现了记事形式的较长铭文。但最多不过三四十个字。铭文铸工精细,内容有族徽、祭祀祖先、赏赐、征伐等。


此器侈口,雨伞状柱,细銴,腹下半膨出,平底,三足断面呈T字形。柱帽饰云纹,腹部饰饕餮纹。


此爵一柱呈伞状,下端部分接于口沿流折处。细銴,腹下部膨出,平底,三棱细足。柱帽饰云纹,腹部饰饕餮纹。


此器侈口,颈腹较细,高圈足。颈饰蕉叶纹,下有雷纹带。腹饰四道扉棱,间有饕餮纹。腹、足间饰两道弦纹,圈足饰镂空饕餮纹,亦有四道扉棱,圈足内壁有铭文“妇好”。


此尊侈口,折肩,腹下敛,高圈足。颈饰三道弦纹。肩上饰三龙纹,龙躯隆起,首探出作下视状。腹部有三道扉棱,其间饰双身虎纹,虎作噬人状。圈足内有三个十字形镂孔。


其饶口下隧部饰饕餮纹,侧有倒夔纹,两旁饰象纹。饶面饰粗线条的饕餮纹,侧及下边饰夔纹、鱼纹,间以涡纹。甬上饰云纹,加涡纹如饕餮之目。


商代晚期后母戊(司母戊)鼎长方斗形腹,口沿上有两个直耳,腹下有四个圆柱足。腹部四周饰以双虎食人头纹,足上部亦饰以首面纹,并皆以云雷纹为地纹,神秘而繁缛。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据此可知为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


  其中最具代表的为故宫博物馆的三羊尊,尊为大口广肩,唇外折,颈上有三条凸弦纹。 肩部等距离装饰三只浮雕卷角羊头,间以回纹为地的目形纹饰。 腹部纹饰华丽,在回纹地上有三组兽面纹,眼睛突出,增加了肃穆庄重的气氛。 圈足较高,上部饰两条凸弦纹,中间有三个等距离的圆孔。 下部在回纹地上饰六组兽而纹,并有三条扉棱与器肩三羊首错置。

纹样临摹:

手机壳设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故宫馆藏青铜器赏析
商周时期青铜文物鉴赏:工艺真是太赞了!
浅谈商周时期青铜器纹样发展及成因
安阳博物馆藏殷商青铜礼器鉴赏
青铜器收藏今年是个大热.你懂得怎样鉴别吗?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